對於雪鐵龍來說,全新第三代C4是一次「大膽的賭博」嗎?

2020-12-23 天天汽車APP

#拍車時間#暌違兩年之後,雪鐵龍終於在歐洲當地時間2020年6月30日下午,於巴黎再次推出了「雙人字」品牌旗下的全新C段緊湊型產品(Compact Car)——第三代C4,以及100%電動版-C4。

第三代C4的開發代號為C41,1在PSA「標緻股份公司」內部代表著Hatchback掀背車的意思,而這款第三代C4將在8月份公布售價並展開預訂,最快到2020年底便可以在西歐市場交付新車。

第二代C4(B71R),2015年中期改款版本

至於中國市場,2021年將亮相的是三廂版車型,開發代號為C43(3,即三廂轎車的含義,法語Berline,對應英語Sedan)。「三廂版C4」導入國內將與東風標緻2008共享CMP共用模塊化平臺——也就是同樣的EB2ADTS發動機+格特拉克6DCT200變速箱動力總成——駕駛品質相當棒,另外就是136hp的電動機。

第三代C4國產三廂版假想圖,實際車尾較短,

類似於一個大溜背的設計風格

不過根據目前我們所掌握的信息來看,C43對車身進行了重新設計,並且會走跨界三廂車風格(目前的C3L實際上是預熱產品),車尾與第三代C4明顯不同,並且屆時推出車名會定為C4L,用來取代目前的C4L和C4世嘉(不過根據規劃信息來看,2021年東風雪鐵龍先期發布的是E43,一款取代C5的全新車,而C43則會晚於E43)。

那麼剛剛發布的第三代C4,是否會引進到國內生產呢?

針對這個問題,接近DPCA神龍公司的朋友告訴我,在確認C43導入國產之後,DPCA實際上後續又追加了C41(BEV)項目,但是導入國產的則是電動版-C4,目前沒有規劃燃油版動力。

重新找回C4的自信

早在2018年的時候,第二代C4便已經落下了帷幕(其三廂版C4L至今仍保留在中國合資公司「東風雪鐵龍」的目錄之中,而且進行了深度的「廉價」改造),但在當時,雪鐵龍並未公布C4後續的換代方案。

不論是時任雪鐵龍CEO林捷生,還是時任全球產品規劃總監夏維爾·標緻,都只是隱晦地表示若推出新一代C4,一定是不同於傳統Hatchback的跨界車型。

而從2018年以來,雪鐵龍也一直在重新尋找C4的定位。一方面是過去的成功,因為在第二代C4停產之時,兩代C4從2004年一直到2018年的14年間,全球銷量接近300萬輛;另一方面則是如何過渡到跨界車型,與代號為C41的第三代C4進行很好地銜接。

於是隨後,基於小一級別PF1平臺(C3、DS3所在的B段小型車平臺)打造的C4 Cactus在中期改款時候接過了第二代C4的接力棒,「搖身一變」成為一款擁有強烈跨界風格的SUV車型(拉丁米市場如此定義),並且以2萬多歐元的「低價格」招徠客戶。

2018年中期改款C4 Cactus(E3),拉丁美洲版

但是尷尬的是,C4 Cactus僅有一套漂亮而獨特的造型設計,無論在動力性能、乘坐空間以及綜合實用性方面都無法與大眾高爾夫、雷諾梅甘娜和標緻308相抗衡。而從誕生以來,C4 Cactus的銷售也表現平淡,僅售出40萬輛。

事實上單就設計來說,C4 Cactus倒是足夠吸引人的。一副Hatchback的身段,卻擁有類似於SUV的設計主題。甚至像自主品牌吉利汽車推出的ICON,在某種程度上也都向雪鐵龍C4 Cactus進行了學習。

所以如果第三代C4推出時候也能有一套吸引人的外觀主題,那麼這款全新車型便能很好地在歐洲甚至全球C段市場立足了。

所以你會認為全新第三代C4是一款好看的、值得期待的新世代雪鐵龍嗎?

團隊裡有經驗的大人物

第三代C4推出之後,C4 Cactus開始「花車」甩貨。因為大家都明白,第三代C4不僅要續接上第二代C4的脈絡,它也將取代目前還在售賣的C4 Cactus。

曾經擔任過雪鐵龍設計總監以及DS品牌總監的Marc Pinson(潘松),在第三代C4的發布會上提到:「我們希望,它(C41)成為C段市場中真正的轎車(原話提到的是「Berline」,注意他用的「轎車」一詞)。」

大概是時代真正變了,曾經緊湊動感、車身低矮的Hatchback,如今穿上一身戶外裝,扮起了都市型SUV,並且還有模有樣——不過法國人正在打破掀背轎車和SUV之間的界限。

對於雪鐵龍來說,把轎車架高似乎也並非第一次嘗試,過去的第二代C4項目(開發代號B7X)就有過經典的案例。

2010年推出的第二代C4,在當時為了配合DS品牌逐漸開始的獨立運作(真正獨立在2014年6月1日),硬是停止了在第一代C4推出時還擁有的三門版掀背車。所謂的停止又不是真正的下架,而是轉給了DS品牌。

電動版-C4

於是隨後,第二代C4(開發代號:B71)便擁有了一個親兄弟——DS 4,而這臺離地間隙抬高的Hatchback其開發代號就定格為了B75。要知道,過去5在PSA產品中代表著Coupe,例如標緻RCZ,就是T75。

事實上對於第二代C4和初代DS 4,歐洲人的評價頗為正面。在當下歐洲媒體有一種說法:第三代C4裡裡外外都充滿了魅力,它既能夠像B71一樣緊湊而又兼顧乘員空間,又能像B75一樣傳統而又兼顧動感。

雪鐵龍時期的DS 4,代號B75,

隱藏式後門把手,很明顯的Coupe風格

2015年中期改款,直接搖身一變

成為了DS 4 Crossback

對產品總監和設計師來說,如何做好第三代C4其實頗費周折,尤其是如何將它與過去和未來連接,這需要具有前瞻性的判斷力。

首先是車身輪廓和姿態問題,「第三代C4擁有傳統轎車的高度(1530mm),但是其最小離地間隙又被提高到了156mm。」C41項目經理Audrey Amar(奧黛麗·阿瑪)如是說。

講設計其實很枯燥,但如果你留意參與C41項目的這些大咖,便會覺得非常有趣。

前面提到的Marc Pinson(潘松)是C41的產品設計經理,他曾經參與過Technospace概念車的設計,而這款Technospace量產後,便是代號為B78的C4 Picasso。B78在當年是雪鐵龍首款EMP2平臺新車……

而Audrey Amar(奧黛麗·阿瑪)的來頭也是響噹噹的,她曾經是DS 5(開發代號B81)的產品經理,DS5作為PF2切換到EMP2時期的車型,不論造型設計、產品概念還是工程布局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影響力。

所以當一些大有來頭的人物出現在C41項目中時,不得不承認這款第三代C4也是新時代雪鐵龍的代表作,也是「百年老店」電氣化轉型時期的一款非常重要的產品。

其地位不亞於70年代拿到「歐洲年度車獎」的GS,90年代初的ZX,千禧年前的Xsara,以及第一代C4等等——這些車,都是雪鐵龍百年生涯裡,最重要的緊湊型轎車。

所以即便第三代C4採用了一個兼顧B(小型車)、C(緊湊型)段市場的CMP共用模塊化平臺,但是設計師仍然在努力打破市場規範,打破級別的限制,甚至打破傳統的審美。雪鐵龍正在做的,是開創一個新的細分市場,並將大膽的主張帶入通常被視為謹慎的市場中。

所以,有著GS側窗線條的第三代C4,既是在與歷史對話,也是在以全新的姿態挑戰傳統對手——歐洲傳統緊湊型轎車市場或許最後只剩Golf。它有著SUV般的黑色塑料飾板和18英寸大輪圈;也有著Fastback風格的車尾,以及Coupe化的側身。

1970年雪鐵龍GS

單輻方向盤是上世紀雪鐵龍的特色

官方的定義是:第三代C4融合了轎車、雙門Coupe以及SUV的特徵(法國媒體表示,第三代C4是虛假的SUV外觀)。這些元素或特徵,也正是雪鐵龍在2019年春季推出19_19概念車時所想要展示的方向和元素。其實一切早已被預言。

第三代C4之基本參數

前面我們說了,第三代C4的離地間隙是156mm,比起傳統兩廂轎車高了一些(普遍在130mm以內),但相比SUV又要矮上幾分(天逸最小離地間隙201mm),所以處於一個中間水平,大概說它是跨界車更準確。

對於設計問題,C41的設計經理MarcPinson(潘松)就表示過,在設計第三代C4的時候,他曾問過自己很多問題,比如走得是否離之前的「歷史」太遙遠。不過鑑於雪鐵龍一直以來的創新精神,只有以新產品引領消費趨勢,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雪鐵龍不是大眾汽車,C4將比街上的新高爾夫(Golf 8)更加顯眼。」這是Marc Pinson(潘松)對於第三代C4的定義,也能看出他對於產品的信心。

天逸,C5 Aircross(C84)

在尺寸方面,第三代C4儘管基於CMP共用模塊化平臺打造,但實際上已經逼近CMP所能容納的尺寸上限。其車身長寬高為4360/1800/1525mm,軸距為2670mm,相比之前基於PF2平臺打造的第二代C4(4329/1789/1491mm,2608mm),尺寸有了全面提升。

數位化駕駛艙,設計風格是簡約路線

車身尺寸提升,全新的製造平臺,也意味著第三代C4車內空間的改善。從現場的展車來看,第三代C4基本上是一副標準的緊湊型掀背車空間水準,車內坐四名成年人是最佳出行狀態,只是第二排頭部空間並不寬裕。第二排座椅靠背提供4/6摺疊放倒,而行李廂容積則可以在380-1250L之間拓展。

車廂內部無論是相比第二代C4還是C4 Cactus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儀表臺上放置著兩塊液晶屏幕(主駕駛儀表為5英寸),甚至還額外提供一個彩色HUD面板。中控觸屏為高清10英寸屏幕,內置最新版本的NAC系統和阿佳米斯(Arkamys)聲效系統,支持4G網絡連接,還支持Android和CarPlay手機互聯。

10英寸觸控螢幕,空調按鈕獨立在外,

NAC車機,包含能量顯示以及4G互聯功能

為了照顧副駕乘客,內飾設計師巧妙地在IP面板上做了一個伸縮支架,可以穩妥放置iPad,而支架下方還有一個隱藏的伸縮抽屜,可以放置iPad。

這還沒完,在抽屜下方才是正經的手套箱。其布置在IP面板頂端的氣囊給下方Layout留出了空間,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不知道空調濾芯又被布置到哪裡去了,還會在中控臺背後,抑或是像PF2平臺那樣,可以直接在機艙擋火牆更換?

6月30日第三代C4發布當晚,

諸多主機廠朋友來問關於這個支架問題,

感覺國內主機廠或將有一波創新

看第三代C4的內飾Layout,其實和標緻2008非常像,甚至可以說幾乎保持著高度一致。比如中控臺下方的儲物盒、USB接口、換擋座後面的「捲簾門」杯座,不論形式還是布置都很像。

值得一提的是,儲物盒上方增加了無線充電面板,換擋機構則變更為了最新的toggle電子撥片。這也是該組件首次在PSA旗下品牌車型上出現,值得進一步關注。

toggle電子撥片

在6月30日當晚的第三代C4發布會上,雪鐵龍各位大佬一直在現場強調一個詞語「Comfort」(舒適)。其內飾的整體氛圍溫馨、自然、親切,底盤部分的懸掛也帶有雪鐵龍最新技術PHC(自適應液壓穩定)減震器,而實際親密接觸的「舒適」其實來自於座椅。

和C5 Aircross一樣,第三代C4裝備了「Advance confort」(法語,中文釋義為「舒適科技」)技術的座椅,這種強調舒適性的座椅使用了高密度泡沫,可以保持造型不會隨時間流逝而塌陷變形。

高密度發泡材料座椅,看樣子就感覺很舒適

實際上歐版C5 Aircross的底盤調校偏硬,而座椅柔和有彈性,一硬一軟正好抵消路面震動和衝擊,不知第三代C4是否也是這樣的技術策略。

大概說到動力系統部分和底盤布局,沒有太多新意。因為CMP/e-CMP平臺的技術共享特徵,這臺全新C4和它的兄弟——標緻208、2008仍然將保持高度一致。

內燃機選擇方面,根據馬力輸出值不同,分為EB2 1.2T汽油機和DV5 1.5T柴油機兩種。EB2有三種輸出規格,分別為:100/130/155hp,低功率搭配6速手動變速箱(MB6),中功率增加8AT(ATN8)選擇,而高功率只有8AT一種搭配,全部符合Euro 6.d排放標準。

DV5柴油機的輸出分為110/130hp兩種,前者僅有6速手動變速箱,後者則裝備8AT自動擋,同樣符合Euro 6.d排放標準。只是因為目前柴油機的排放需要額外增加SCR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尿素),在技術開發、使用便利性和費用方面不甚友好,故PSA往後會逐步縮減柴油機的選擇範圍。

電氣化部分也是第三代C4的重中之重,其性能參數與標緻2008保持著一致,預計在中期改款切換為Nidec自產電機後會提升性能。但目前,第三代C4同樣裝備了大陸電子提供的136hp電動機,以及來自中國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CATL)的50kWh鋰電池。

電池來自於寧德時代,

總裝在PSA位於捷克特爾瓦納的工廠完成

該電池組由216個模塊構成,由中國CATL供應散件,隨後在PSA位於捷克特爾瓦納的工廠組裝。根據WLTP測試的數據顯示,第三代C4也能提供350km的續航裡程。而雪鐵龍還公布,在100kW的充電終端,只需30分鐘便可將電量充至80%,而11kW的三相插座充電,則需要7.5個小時。

其實對於第三代C4來說還有一個亮點,即L2級別的駕駛輔助系統。除了傳統的360攝像頭、交通標誌識別、自動遠近光切換、盲點檢測功能外,還有行人檢測、自動剎車、Stop&Go自適應巡航系統、車道保持居中等高階功能。

所以從裝備和競爭力上來看,儘管使用了低一級別的CMP平臺,但仍然與C段對手高爾夫、福克斯等Hatchback保持在一個層次。而全新車型面世,又主打一個新的細分概念,雪鐵龍第三代C4應該會收穫不少關注。

比雪鐵龍更加DS?

自1928年雪鐵龍推出第一臺TypeC4以來,包括第三代C4在內,其緊湊型轎車至今已經發展了十代車型,全球銷量接近1250萬輛,也算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系列產品了:Type C4、Ami 6/Ami 8、GS/GSA、BX、ZX、Xsara、兩代C4、C4 Cactus。

2004年推出的第一代C4(B50&B51),

曾以進口和國產方式導入國內

當年頗具創新力的車廂內飾

而在6月30日發布的第三代C4,正好也向GS車型表達了致敬之意——因為第三代C4不僅窗框繼承了GS的元素,今年也恰逢是GS車系誕生50周年之際,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不可否認第三代C4不僅對於雪鐵龍緊湊型家族至關重要,對於整個雪鐵龍品牌來說也是一款非常重要的車型。它和此前的GS、ZX以及C4一樣都站在歷史的關口,都在用創新精神開創新的細分市場——其實很像「人民需要什麼,就造什麼」的理念。

因此,一直以來大家都說DS具有開創精神,是拉開雪鐵龍新大門的一款重要車型。但在今天,就連設計師也坦誠,第三代C4並未脫離「創新」這一範疇,甚至骨子裡仍然保留著DS意志。

只是由衷希望,第三代C4不要讓中國消費者等太久,多一點希望比失望好。

》雪鐵龍第三代C4,全新換代車型

》使用油電共生的CMP平臺

》設計風格偏向SUV,但比傳統轎車高、比SUV矮

》數位化駕駛艙,使用了e toggle換擋撥片

》舒適化取向,包括PHC減震器和高密度泡沫座椅

》L2級別駕駛輔助系統

》會導入國內生產,但為純電版本

》國產三廂版C4在2021年亮相,2022年銷售,同樣油電共生

-C4技術規格

長寬高:4360/1800/1525mm

軸距:2670mm

轉彎直徑:10.9m

最小離地間隙:156mm

行李廂標準容積:380L

電動機:永磁同步,大陸電子配套

電池:高壓400V鋰離子/50kWh,寧德時代配套

最大功率:136hp(100kW)

最大扭矩:260Nm

續航裡程350km(WLTP)

最高車速:150km/h

0-100km/h加速:9.7秒

充電時間:100kW公共電站,30分鐘至80%(撰文|艾斯帝夫)

相關焦點

  • 或許它是雪鐵龍最好的一步棋,還記得雪鐵龍C4嗎?它回來了
    或許是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全新一代雪鐵龍C4已經不再是一輛造型稀奇古怪的緊湊級轎車,而是緊跟潮流風向,變成了一輛頗為犀利的緊湊級SUV!完全改變一個車系的產品定位這樣的做法或許有些太過於大膽,但是我卻有點覺得,這或許是雪鐵龍最近幾年走得最好的一步棋,特別是對於中國市場而言。
  • 雪鐵龍新一代C4實車,大溜背身形外觀很搶眼,配「魔毯」懸架!
    在SUV逐步佔領全球市場後,雪鐵龍曾經引以為傲的掀背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因此,雪鐵龍將第三代C4由傳統的兩廂轎車變成了現在的溜背跨界車型。新車加入了很多家族最新的技術和設計語言,給人的視覺效果極其動感且充滿戰鬥氣息。那麼全新一代C4的具體表現如何,是否能帶領雪鐵龍走出低谷呢?
  • 花7萬元左右買輛C4世嘉怎麼樣?網友:懂它的人才會買,確實不錯
    正如這位朋友所說,這款車賣不出去的原因,以及雪鐵龍C4世嘉的實力如何,都不值得買……第一個原因:法國車的關心低在幾年前法系汽車換代的速度過慢導致了產品的競爭力不足,慢慢和消費者被疏遠,現在是雪鐵龍汽車新車的很多了,這個汽車品牌消費者似乎是多注意,雪鐵龍c4世嘉株式會社好車被埋沒了,這個朋友是一項不可能的優惠也不知道雪鐵龍和這麼家轎!
  • 雪鐵龍的希望!新一代C4曝光,跨界轎跑風格,或明年國產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國內汽車市場上,法系車可以說是最大的敗家,慘澹的市場表現看不到一點希望,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對於當前國內的法系汽車品牌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為了增加在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力,法系車也加入到了換代潮流中來看,而今天咱們要說的是雪鐵龍家族最新發布的一款全新換代新車——新一代雪鐵龍
  • 「跑車越野車」在法國 有什麼發揮這個全新的雪鐵龍C4?
    品牌LOGO和鍍鉻格柵的結合也是雪鐵龍多年來不變的傳統,並與兩側的燈組相連。前保險槓下的黑色塑料鑲邊對於交叉是必不可少的,兩側尾燈區域都有六角鉻飾板。它創造了一個豐富的層面,但曼格覺得有點累贅。新C4的內部終於不那麼浪漫了。它配有兩個多功能方向盤、一個全液晶儀錶板、一個正面平視顯示器和一個略呈科幻多邊形的中央控制液晶顯示屏。
  • 什麼是雪鐵龍的百年偏執?
    事實上,有關懸架,雪鐵龍曾經在歷史上發布過很多具有創新意義的懸架系統:1954在DS車型上裝備的液氣聯動懸架;1989年推出的主動式液壓懸架;1994年推出的主動抗側傾液壓懸架;2000年推出並在第一代C5上裝備的第三代主動液壓懸架
  • 2014雪鐵龍全新戰車+王牌車手徵戰WTCC
    據雪鐵龍技術人員介紹,「由於規則的嚴格規定,在WTCC賽車的選擇上三廂車體對於空氣動力學來說是最好的,除此之外,全新愛麗舍還能很輕易地安裝各種的配件。」全新愛麗舍誕生於雪鐵龍全球同級最新的EMP1平臺,具有「品質高、空間大、配置全」的優勢,同時經過了600萬公裡全球全路況實車測試的嚴酷考驗,為WTCC賽車的改裝奠定了良好的兼容性和品質基礎。
  • 雪鐵龍雲逸C4這款車怎麼樣?毛病多嗎?車主做了全面分析
    大家好,這期分享的是《雪鐵龍雲逸C4這款車怎麼樣?毛病多嗎?車主做了全面分析》。目前車商都明白一個道理,不用心造車就會面臨失敗,各路廠商百花齊放,無數好車繁花似錦。「秋民山戰神」五菱宏光,街上出現的頻率不斷提升。
  • 運動基因 解析WRC冠軍原車 雪鐵龍C4轎跑
    在勒布以銳不可擋的王者之氣一次次奪冠的背後,便是與他共同見證神話的戰車——雪鐵龍C4。憑藉C4的卓越性能,雪鐵龍也連續3次獲得WRC廠商冠軍。   駕駛著C4,勒布在WRC穿越滾滾硝煙,即便面對瀝青、砂石、冰雪等複雜路面,又或是沙漠、戈壁、草原等險峻地形,都無法掩蓋其王者風範。  的確,自C4 WRC誕生以來,勒布和C4已經成為了WRC的超級明星。
  • 看了雅閣和凱美瑞,最後花26.5萬提雪鐵龍C6,車主:物有所值
    隨著汽車車型在不斷豐富,不能全面發展終究會以失敗而結局,懂得傾聽、了解消費者的車型才會越走越遠,正如雪鐵龍C6。大家好,我是雪鐵龍C6的車主王先生,聽了媳婦建議,5年存款提的這款車。提車至今已經2個月,行駛了1500公裡,對這款車還算了解。當時有人建議我選本田雅閣或者凱美瑞,縱使兩車的實力和裸車價差不多,不過我還是最終提了雪鐵龍C6。
  • 沒準兒,雪鐵龍可以靠這款全新SUV,在國內市場出奇致勝
    雪鐵龍雖在國內過得不如意,但在國外可是風光無限,要知道,法國人的腦洞巨大得突破你的想像。雪鐵龍最新推出的C4,就再一次印證了這一點。作為旗下唯一的一款緊湊型,想要在歐洲神車高爾夫上虎口奪食,全新C4有這個能力嗎?
  • 任光執掌東風雪鐵龍的3年:養精蓄銳,蓄勢待發
    2017年9月,任光出任東風雪鐵龍品牌代總經理,正式擔任雪鐵龍在華「操盤手」。彼時,東風雪鐵龍年中銷量沒有迎來預期中的增長,情況不容樂觀,任光可謂臨危受命。在上任後,任光留給外界的最大印象是務實,他敢於自我批評和反省。
  • 賭博害人,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本性都是賭徒
    常言道賭博是個無底洞,你再多的資本最後都會不夠填坑,然而實際上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本性都是賭徒。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身體裡都長了一顆貪心,或者說都有賭徒的大腦。不管是對於自己的事業,家庭,子女的教育,還是對於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帶有賭的成分。打個簡單的比方,就說教育來說,其實很多的人往往都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把所有的籌碼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面,也就是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 你猜,東風雪鐵龍能觸底反彈嗎?
    在中國市場,雪鐵龍進入的時間算得上長;伴隨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它甚至還稱得上有時代感,熟悉和喜歡它的人不在少數。從此前的風光無限,到如今砥礪前行,它吸引著眾人的關注。所以有理由相信,許多業內人士與東風雪鐵龍的用戶心中,也包括筆者,都有一個疑問:東風雪鐵龍有希望觸底反彈嗎?
  • 不滿足雪鐵龍C4畢卡索的聲音,車主幾招讓音響更好聽了
    極具未來感和典型法式情調風格的雪鐵龍C4畢卡索並沒有讓車主滿足,他請來西班牙的A.C.來幫忙改善汽車的音樂系統:配備舞仕剛柔mosconi D2 100.4 DSP汽車功放,鼓動獅蕾Gladen Audio ZERO揚聲器。讓我們看看這輛的雪鐵龍畢卡索(Picasso)。
  • 第三代哈弗H6亮相成都車展,基於全新平臺打造,外觀內飾大升級
    哈弗H6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曾經的銷量排行榜常客,路上保有率也極高,早在2011年8月,首款哈弗H6在長城汽車天津新工廠上市,從此開啟了它的一生,2017年的上海車展上,第二代哈弗H6上市,增加了2.0T+7速雙離合變速箱動力總成,並融入了智能網際網路系統,讓汽車與科技相融合,全新的升級更具特色
  • 扭力梁真的很弱嗎?雪鐵龍可不這麼想
    扭力梁真那麼弱雞嗎?雪鐵龍一車獨奪四冠,扭力梁冠絕群雄近日,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在2020年中國量產車性能大賽上勇奪四連冠,成為該項賽事最大的贏家。該項賽事首次將量產車真實性能展示在公眾面前,是中國汽車的"奧運會",通過對車輛動力性、制動性、操縱穩定性、舒適性等性能的測驗不僅為國內各品牌量產車開創了汽車比賽的全新模式而且客觀橫向地展示了國產汽車的產品質量和水平,促進了企業技術變革。
  • 全新第三代奔騰B70和星瑞夠狠
    為了打破合資品牌對中級車市場的壟斷,全新第三代奔騰B70攜手星瑞,一道對中級家轎市場發起強有力的顛覆,無論是顏值、空間、還是操控、智能、價格等,全新第三代奔騰B70和星瑞都有著非常強的競爭力。今天筆者將這兩款車,與朗逸和軒逸放在一起同臺競技,看看誰值得入手。
  • 通過性強且性價比高的雪鐵龍C3L,為何月銷量只有3臺?
    近些年來,法系車的境遇可謂慘澹,早已不負當年盛況,其中雪鐵龍品牌從當年滿街的富康,愛麗舍,到今天全上海只有三家雪鐵龍4S店,不得不令人感到唏噓。當然,雪鐵龍的母公司PSA集團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並且著力推出了一款新車型,雪鐵龍C3L。
  • 扭力梁真的很弱嗎?雪鐵龍可不這麼想_易車網
    扭力梁真那麼弱雞嗎?該項賽事首次將量產車真實性能展示在公眾面前,是中國汽車的"奧運會",通過對車輛動力性、制動性、操縱穩定性、舒適性等性能的測驗不僅為國內各品牌量產車開創了汽車比賽的全新模式而且客觀橫向地展示了國產汽車的產品質量和水平,促進了企業技術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