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半程」: 網際網路醫療離風口還有多遠

2020-12-12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氫元子」(ID:qingyuanzi007),作者:楊燕,36氪經授權發布。

疫情發展期間,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可謂利好不斷。

用戶滲透率提升,公立醫院參與度提高,行業支持政策更是連番出臺。線上醫保支付落地後,近日發改委一紙方案中提到的「探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醫保首診制」,更是令從業者激動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網際網路醫療多份指導性文件曾明確提出線上不得進行首診服務。多位從業者對投中健康表示,此舉突破了原先的監管政策,是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在諸多利好加持下,一直不溫不火的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會成為下一個資本追逐的風口嗎?

「彎道超車」的網際網路醫療

陳小兵成立的雲呼科技是從第三方基層醫療檢測服務起家的。2019年下半年,為了抵禦投資人口中的「資本寒冬」,他計劃上線面向C端用戶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到當年12月底,雲呼科技才剛拿到線上問診以及藥品銷售的全套醫療資質。

疫情給了陳小兵一次突如其來的「摸底考試」。新冠肺炎發生後,雲呼科技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幾乎全部停擺,剛上線的網際網路醫療給了他很多「驚喜」。據陳小兵介紹,因為平臺此前備了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資,他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激活了大概100萬用戶,從最初的10來個訂單猛增到最高峰5000個訂單。

此次疫情讓雲呼科技線上平臺的整體運營節奏被撥快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並不是孤例。在不方便出門的時間裡,大量用戶湧入線上醫療平臺尋醫問診。一直打著低頻低轉化標籤的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猛然擁有了一個「獲客成本幾乎為0」的紅利時期。

在約印醫療基金創始合伙人兼CEO鄭玉芬看來,線上問診可能是網際網路醫療獲利影響最大的細分賽道,也是行業海量用戶增長的來源。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大家都在家裡隔離後,作為線上醫療服務提供方的醫生端活躍度同樣提升了不少。

作為一家成立了十多年的網際網路醫療平臺,跟大多數同行一樣,健康160在疫情期間也開通了免費問診服務,平臺用戶訪問頻次增加了一倍左右。令創始人兼CEO羅寧政最意外的是,免費諮詢量提升之外,平臺上其他收費諮詢項目的收入也在倍增。,像心理諮詢等業務同樣被帶動提升。

自2000年網際網路+醫療概念被提出後,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從最早期的「掛號網」發展至此後的「烏鎮網際網路醫院」,如今早已涵蓋遠程診斷、線上問診、醫藥配送、醫療保險等多項功能,但一直以來行業發展進程緩慢。作為弱周期,強監管的行業,網際網路醫療一直面臨著用戶習慣養成、市場推廣、商業模式等諸多難題。

在疫情結束期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被流量和行業政策「偏愛」的網際網路醫療這次能如願迎來風口嗎?

「風口」還在路上

政策加持對行業利好不言而喻。

此次在國家政策層面提到「首診」放開,在華泰證券分析師看來,這代表當前放開首診的條件已趨於成熟,我國支持網際網路醫療首診的底層IT條件已經大為改善。在其看來,如果新冠病毒無法像 SARS 病毒一樣完全消失,那麼網際網路醫療可能會發展為一種常態化的醫療就診方式。

這無疑意味著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的增量和機遇。

而在易觀醫療行業分析師陳喬姍看來,「首診」放開之前網際網路醫療大多以第三方平臺為主,責任歸屬不好劃分,等公立醫院的試點網際網路醫院做起來了,才有探索推進醫保首診的基礎條件。目前看來,對於什麼樣的病症和情況可以進行網際網路醫療首診。接下來應該會劃定一定的空間,應該是不需要依託儀器檢查或診斷的病症,以輕症為主。

距離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真正「風口」,到底還有多遠的距離?

匯鼎投資合伙人黨鋒曾在投等艙分享活動上提到,網際網路醫療往往是以網際網路降低數據信息的獲取成本為出發點。但醫療的難度在於其商業流程複雜性,產品的非標性和支付剛性。

疫情早期的特殊性讓網際網路醫療降低信息獲取成本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在國內疫情緩減的「後半程」,能不能留住用戶同樣成為考驗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的一大難題。

鄭玉芬認為,在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完成了把用戶吸引過來這一步之後,下一步如果能讓他在平臺上交易,那用戶後期留存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強。

如果平臺只有針對疫情期間的在線問診或資訊服務,那後期用戶流失率會很高。在留住用戶之前,平臺自身的商業模式是否足夠成熟,這很關鍵。

在「風口」到來之前,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真的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風口下的醫療產業,騰訊退出,平安正興,到底路在何方?
    網際網路,21世紀的風口行業,面對這樣的一個機遇,任何傳統的行業都免不了與之發生一些碰撞,然後擦出一些別樣的火花來。就比如網際網路加傳統視頻等於短視頻,短視頻現在也走上了風口浪尖。網際網路加傳統娛樂等於直播,現在國內的直播形式隨著虎牙的上市,也展現出一片大好的形勢。
  • 網際網路醫療逆勢飛揚成風口,楊浦打造「大創智」智慧醫療新天地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幾杯咖啡,幾張高腳吧椅,一派輕鬆愉快的懇談氣氛,合作洽談從會上延續到會後——昨天,新江灣城街道營商部門成立後第一次大規模走進企業,選擇了智慧健康產業風口上的弄潮兒們。今年以來,楊浦區把智慧醫療定義為楊浦健康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關鍵詞,疫情的發生更是激發智慧醫療特別是網際網路醫療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作為楊浦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布局的核心區域,新江灣城正著力打造「大創智」智慧醫療新天地。圖說:智慧健康產業弄潮兒昨天參加新江灣智慧健康產業圓桌交流會。
  • 網際網路醫療「風口」?
    12月8日,京東健康今日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作為中國最大在線醫療健康平臺,京東健康早盤高開後一路上揚,漲幅超58%,總市值約3496億港元,超過阿里健康。今年8月,京東健康完成了B輪9億美元的融資,融資後估值達到300億美元,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京東健康於9月27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這是繼京東數科之後,京東分拆上市的第二塊業務。京東健康也成為繼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之後,京東集團打造的第三隻獨角獸,同時也是全球最年輕的獨角獸。
  • 政策助推網際網路醫療邁向新階段
    疫情之後,在線問診漸成趨勢,在利好政策和消費需求的多重推動下,網際網路醫療全面進入公眾生活還有多遠?   從獨立業務成長為京東集團繼京東物流和京東數科之後孵化出的第三隻獨角獸,京東健康這隻超三千億港元「巨獸」上市背後,正好趕上了網際網路醫療亟待爆發的新風口。   平安證券研報稱,中國基數龐大的網民規模,為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提供了基礎。
  • 解讀公司上市流程,伊宅購離上市還有多遠?
    原標題:解讀公司上市流程,伊宅購離上市還有多遠?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迎來了一波上市發展的浪潮,前後多達二十幾家公司上市。從港交所到紐約,再到納斯達克,企業爭相上市。這次的上市企業數量之多,估值高是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的一次有力證明。
  • 後疫情時代,誰會是走上風口的最終玩家?
    一場疫情讓中國人倍加重視了求醫看病,國家也大力推廣網際網路醫療政策。今年的疫情期間,我國發揮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優勢,各種遠程會診、義務網絡諮詢、慢病複診、心理輔導等服務都發展起來了。大數據時代的好處就是,你可以用1的時間,獲取100的信息。
  • 我們離「車釐子自由」還有多遠
    我們離「車釐子自由」還有多遠 產經
  • 疫情「帶火」網際網路醫療,未來如何進一步發展?
    有統計顯示,27家網際網路醫院疫情期間提供線上諮詢或義診服務達2073萬人次。 網際網路醫療有何優勢 疫情期間,眾多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積極抗疫,好大夫、微醫、丁香園、阿里健康、有來醫生等平臺提供線上義診。
  • 網際網路醫療將納入醫保 多方入局角力萬億市場
    今年以來,網際網路醫療頻頻站上風口。最近的「高光時刻」來自於其在支付端的政策破冰。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指出:「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該文件發布後,曾有多位行業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達了對此舉的歡迎。
  • 艱難行進中的「網際網路醫療」
    投稿來源:花式財經這兩年,醫療行業依舊動蕩。除了疫情和時不時被爆出的醫患矛盾案件外,整個行業都走在一條肅殺而又陡峭的路上。首先是,線上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不賺錢這件事。其實,這件事已經成為業界公認事實。問診、掛號、醫患關係、健康管理,類似這種公司曾經林林總總,佔據報端無數。
  • 最後一個風口:網際網路殯葬
    從出生時的一口奶粉,到火化後的一把骨灰,網際網路巨頭們眼看就要「包辦」人們的一切。這不是譁眾取寵,也不危言聳聽。如果網際網路巨頭們糾葛資本的力量繼續無度下沉無序擴張的話,那麼「網際網路殯葬」這麼扯淡的事情怕是真的要來了。
  • 網際網路+醫療站上風口 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飆漲
    網際網路+醫療站上風口 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飆漲 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第一時間傳遞港股異動信息,觀察市場動向,把握漲跌邏輯,挖掘投資機會。部分醫藥股走高!業內人士認為醫保控費越來越嚴,同時更多藥企湧向創新賽道,未來藥企只有做差異化產品,需求範圍廣,患者離不開的藥品,主要包括,疫情超預期受益方向,以及政策免疫方向,例如藥店、醫療服務、眼科醫美等。
  • 網際網路健康醫療平臺上市風潮迭起!
    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成為網際網路界和健康醫療界的風口,上市成為很多平臺的選擇。繼月初京東健康之後,市場上又傳出水滴上市的消息。 尤其是在大健康風口,健康平臺跨界保險,搭建「大健康+保險」雙重保障機制,正在火熱進行中。
  • 科技狂人馬斯克用活豬演示腦機技術 離將全人類電子化還有多遠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技狂人馬斯克用活豬演示腦機技術 離將全人類電子化還有多遠 SpaceX和Telsa負責人在談到Neuralink的腦機連結技術時說:這就像您頭上的智能穿戴設備。 Neuralink的腦機接口技術將電極沉入大腦,然後使用晶片與頭骨外的計算機進行通信。
  • 拉沙熱,離我們有多遠?
    受訪專家: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 姜天俊1月19日,奈及利亞衛生部部長阿德沃萊在首都阿布賈召開的國家健康委員會緊急會議上宣布,拉沙熱疫情已蔓延至全國
  • 疫情中的醫療「新力量」:民營醫院「支援前線」,網際網路醫療「人機...
    本都是「普通人」的醫生和護士們衝在了抗疫前線,平時少人問津的口罩成為了硬通貨,一度有偃旗息鼓之態的網際網路醫療重燃戰火。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1000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各大平臺的線上義診醫生也過萬名。在其後,藥企們加緊新冠病毒核酸檢驗試劑的研發生產,醫療器械商們投入全部產能生產口罩,其餘的仍在繼續支援藥品和物資。
  • 慢性萎縮性胃炎,離胃癌還有多遠?
    另一方面,黏液分泌減少了,就無法有效阻擋胃蛋白酶對胃黏膜的攻擊,胃黏膜受損後會出現炎症壞死,同時伴隨燒心、灼痛等症狀,久而久之胃黏膜就會慢慢萎縮。 另外,胃黏膜受損後也容易發生腸化現象,也就是說胃黏膜中正常的上皮細胞發生了病變,變成了與小腸(或者結腸)黏膜中的上皮細胞相似的一類新的細胞。
  • 小米集團離萬億市值還有多遠?
    摘要 【小米集團離萬億市值還有多遠?】小米集團是中國科技與網際網路巨頭中產業鏈最長、業務最複雜的全球化公司。公司立足手機×AIoT,劍指AI+物聯網的下一代科技紅利。
  • 網際網路+醫療的拐點悄然若現?
    【來源:工人日報】疫情暴發後,醫院成了高危區域,大量的醫院非急症門診關閉了,患者不能去醫院,沒辦法複診。線上問診成為防疫期間患者獲得醫療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幾乎全體總動員,共同開展了大規模免費在線諮詢、義診服務,指導人們對症處理、做好隔離、不要焦慮,幫他們判斷該不該去醫院。截至記者發稿時,銀川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協會收集到來自全國27家網際網路醫院最新數據顯示,針對疫情提供的線上諮詢或義診服務總計2073萬人次。
  • 在線問診量激增 千億網際網路醫療迎爆發元年
    另外,來自春雨醫生、企鵝杏仁集團、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等多個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數據均顯示,疫情發生後,平臺用戶問詢需求激增,如春雨醫生有關呼吸內科的問題量增長近6倍,全平臺問題量相比2019年平均日問診量接近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