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推文】馮媛媛 |《金瓶梅》的作者與版本

2021-02-13 極簡通識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元明清文學中國古代小說及傳統文化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為「蘭陵笑笑生」,但這「笑笑生」是誰至今卻仍是個謎。古時被稱作「蘭陵」的地名有二:一為山東嶧縣,一為江蘇武進。從書中大量使用北方方言來看,是山東人的可能性更大,但這也僅僅是推測而已。「笑笑生」其人,史料記載語焉不詳,有人說他是「嘉靖間大名士」、「世廟時一巨公」,雖是傳言,但在人們的不斷猜測中,後七子領袖王世貞逐漸成為大家不約而同的關注對象。

字元美,號鳳洲,江蘇太倉人,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明代文學家、史學家。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合稱「後七子」。

王世貞是後七子的領袖人物,當時的文壇盟主。所謂「嘉靖間大名士」,自然非他莫屬。其父王忬被嚴嵩父子害死,他們之間有血海深仇。因此,康熙初宋起鳳《稗說》中指出,王世貞即《金瓶梅》的作者。在世貞之父的冤獄中,錦衣衛陸炳難辭其咎,王世貞出於憤恨,遂成此書。陸炳住在雲間郡西門,即所謂西門慶者;而蔡京父子便是影射嚴嵩父子。陸炳當日蓄妾較多,又不加檢點,故書中藉此一一刺之。這是第一個將著作權歸於王世貞的人。

顧公燮《消夏閒記》卷上中,說得更是有鼻子有眼:據傳王忬家藏有《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嚴嵩之子嚴世蕃便想據為己有。王忬找人摹了一副贗品獻給嚴世蕃,被人識破,嚴世蕃十分惱怒,就此結下梁子。適逢戰亂,嚴嵩黨羽以御邊無術彈劾王忬,王忬被殺。王世貞痛父冤死,圖報無由。因世蕃居西門,乳名慶,於是借《水滸傳》西門慶故事為藍本,暗譏其閨門淫放。也有人說,嚴世蕃號「東樓」,小說便以「西門」相對;世蕃小名「慶」,便取名「西門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力闢此說,「這不過是一種推測之辭,不足信據。《金瓶梅》的文章做得尚好,而王世貞在當時最有文名,所以世人遂把作者之名嫁給他了。後人主張此說,並且以《苦孝說》(張竹坡在評點《金瓶梅》時撰寫的一篇論文)冠其首,也無非是想減輕社會上攻擊的手段,並不是確有什麼王世貞所作的憑據。」但時至今日,堅持此說者,仍不乏其人。

此外,還有黃霖先生的「屠隆說」頗受關注,影響較大,其主要證據是:

其一,明末有一部笑話及其遊戲文字集,叫做《開卷一笑》,亦稱《山中一夕話》,此書卷一題「卓吾先生編次,笑笑先生增訂,哈哈道士校閱」,後面又改題為「卓吾先生編次,一衲道人屠隆參閱」。實際上,笑笑先生和哈哈道人是同一個人的不同化名,作者就是屠隆。

字長卿,一字緯真,號赤水、鴻苞居士,明代文學家、戲曲家。書畫造詣頗深,與胡應麟等並稱「明末五子」。著有《彩毫記》《曇花記》《修文記》《白榆集》等。

其二,《金瓶梅》第五十六回的《別頭巾文》包括《哀頭巾》一詩和《祭頭巾》一文,均出自《開卷一笑》。其三,屠隆是浙江鄞縣人,祖上曾居常州武進,而武進古稱蘭陵,小說中雖採用了大量北方方言和山東習俗,卻常常不自覺流露出南方方言和習尚。其四,他以「淫縱」罷官,最終潛心佛道,這些人生經歷,在《金瓶梅》中斑斑可見。其五,他與保存此書的劉承禧、王世貞關係密切,說不定此兩人的《金瓶梅》抄本全稿,即為屠隆所贈,等等。

以上諸說,雖各有蛛絲馬跡可尋,卻又因證據不足而不能成立。既然作者不想讓人們知道他是誰,那帶著這份神秘去閱讀也未嘗不可。

至於此書作於何時,明代大都持嘉靖說。吳晗先生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因其書中寫到了一些萬曆年間的故實,故不可能產生於嘉靖年代。我們知道,嘉靖後是隆慶,隆慶六年後才是萬曆。據吳晗先生推測,該書的成書時間大約在萬曆十年到三十年(1582-1602)之間。另經黃霖先生的進一步考證,確定其成書時間大約在萬曆二十年前後。

《金瓶梅》的版本,今見最早的刊本是《新刻金瓶梅詞話》,一般稱作「詞話本」,因其刊刻年代為萬曆年間,故又稱「萬曆本」。至崇禎年,有《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問世,書名上刪去了「詞話」二字,習慣上稱作「崇禎本」或「繡像本」,又稱「評改本」或「說散本」。第三種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間行世的《張竹坡批評金瓶梅第一奇書》,此本在清代最為流行。該本以崇禎本為底本,對個別文字作了修改,人稱「第一奇書本」或「張評本」。

張竹坡批評

張竹坡,名道深,字自得,號竹坡,26歲時完成《金瓶梅》的評點,29歲「嘔血數升而卒」。此本扉頁正中大都刻有「第一奇書」四個大字。其評點除有回評、夾批外,另在卷首附有《竹坡閒話》《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金瓶梅寓意說》《苦孝說》《雜錄小引》《第一奇書金瓶梅趣談》等多篇專論。

另有一種民國十五年(1926)存寶齋排印的《真本金瓶梅》,後改稱《古本金瓶梅》。此書將張評本中的淫穢筆墨全部刪去,第一次以「潔本」的面貌出現。據黃霖先生辨析,此書出自《香豔雜誌》主編王文濡之手,不能由此而探求所謂的「古本」或「真本」。

相關焦點

  • 《金瓶梅》的主要版本
    《金瓶梅》的版本可分為三個系統:
  • 「《金瓶梅》作者蔡榮名學說」立論依據
    三、《金瓶梅詞話》萬曆刻本中黃巖特有的方言  以上通過對王世貞贈給蔡榮名的兩首詩的論述和《弇山園記》與《金瓶梅》的比較,已經證實《金瓶梅》的作者就是蔡榮名。  在《金瓶梅詞話》萬曆刻版本中大量的黃巖特有的方言,又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金瓶梅》的作者是黃巖人。在明代嘉、萬年間與王世貞有過親密過從而且能寫出《金瓶梅》這樣巨著的黃巖文人非蔡榮名莫屬。
  • 《金瓶梅》的真正作者是誰? 眾多猜測莫衷一是
    ,《金瓶梅》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然而這只是個筆名,真正的作者是誰歷來學者們眾說紛紜。李開先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至今並無定論,作者是何方人氏也說法不一,因為作者聲稱寫的是山東地面的人和事,署名中又有「蘭陵」字眼,加之作品用語基本上是北方話,所以多認為其是山東人。
  • 《金瓶梅》作者的身世之謎,為何至今無法確定?
    《金瓶梅》作者是蘭陵笑笑生,然而蘭陵笑笑生又是是誰?二、賈三近說這是20世紀新時期《金瓶梅》作者新人第一說。倡論者為張遠芬。此外,國內目前發現的最早萬曆年間的版本為戴松嶽的論點提供了實物佐證,也是最關鍵的論據,「萬曆年間的《金瓶梅》版本由欣欣子作序,蘭陵笑笑生著,作序者欣欣子是在明賢裡寫下這篇序言的。而這個明賢裡就是寧波城中的鑑橋頭乾溪裡,經查家譜,欣欣子就是屠隆的族孫屠本畯。屠家最先是從常州遷徙至現在的寧波,常州當時又被稱為蘭陵,屠隆號笑笑先生,所以蘭陵笑笑生就是屠隆。
  • 走近《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
    文/劉娟【作者簡介】劉娟,筆名拂塵它仿佛在向我訴說,我傾聽著、傾聽著……幾個月來,在平臺老師的鼓勵下,洋洋灑灑地寫了數篇《金瓶梅》的文章,縈繞心間的卻是:《金瓶梅》的作者金陵笑笑生是誰?他都有怎樣的經歷?又因何冒著罵名寫下這部天下第一奇書?
  • 2014-5《收穫》專欄選讀 雪隱鷺鷥•《金瓶梅》的聲色與虛無 佛眼(格非)
  • 許志強:關於《金瓶梅》作者的圖例和方言小考
    回顧近二十年來有關《金瓶梅》作者的研究,有幾個問題大家已基本形成了共識。一是關於《金瓶梅》的版本問題,《金瓶梅詞話》萬曆本當是其他版本的祖本,這是一般學者所共識的;二是關於《金瓶梅》的成書時間,基本上可以確認其下限為萬曆二十年[1],因為有證據證明這時已有了傳抄本,而其上限則是在萬曆九年之後,因為這一點在《金瓶梅詞話》中已有內證[2]。
  • 各位,你知道古代第一禁書《金瓶梅》的作者是誰嗎?
    《金瓶梅》作者之謎《金瓶梅》是我國明代的長篇小說,美國大百科全書稱《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其作者署名是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大約成書於隆慶至萬曆年間,關於作者「蘭陵笑笑生」的身份一直有不少推論。據統計,國內外學者先後發表了近千篇論文,提出的《金瓶梅》作者將近70位。在迄今已提出的眾多學說中,關於《金瓶梅》的作者至少有四種說法,即「王世貞說」「屠隆說」「李開先說」和「徐渭說」。
  • 譯不完的《金瓶梅》
    譯不完的《金瓶梅》文/餘澤民匈文版《金瓶梅》由馬特拉伊·託馬什主譯,詩詞翻譯則出自女詩人普勒·尤迪特之手。若將匈文書名直譯回中文,聽起來很通俗:《富人家中的美女們》或《豪門豔婦》。此譯本自1964年首發後,再版7次,印量逾10萬,超過了匈文版的《紅樓夢》。
  • 是的,我就是笑笑生,《金瓶梅》的作者
    本篇為其擬蘭陵笑笑生第一人稱口吻,闡述對《金瓶梅》的一系列思考,最早發表於《書城》雜誌。本文摘自楊煉散文集《鬼話》——《地下室與河》《紅樓》言情,流於浪漫。《金瓶》剖性,直觸根底。我想說,沒什麼人性的「異化」。人性本來如此。自我毀滅,不是「扭曲」,恰是常態。我們囚禁於此,從來走投無路。——楊煉 是的,我就是笑笑生,《金瓶梅》的作者。
  • 《金瓶梅》作者究竟是誰?蘭陵笑笑生究竟是何人?
    《金瓶梅》約出現在萬曆年間,「第一次透露世上存在《金瓶梅》這樣一部小說的信息,見於萬曆二十四年(1956)袁宏道給董其昌的信。」這個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金瓶梅》即反應了這樣一個時代,也只有這樣的一個時代才能產生出這樣一部小說。」這部被稱為第一奇書的作者署名為:「蘭陵笑笑生」,其真實身份已成歷史謎團。古稱蘭陵有二:一為今山東省嶧縣,另一為今江蘇省武進市,現在尚難考證何者為是。對於真正作者之考證,至今猶為一大難題,被喻為中國文學古代作家考證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 德高望重的《金瓶梅》研究專家——梅節
    前人的研究涉及作者、版本、淵源、小說文類、人物解讀、藝術手法鑑賞、飲食、服飾、文化等多個方面。據筆者現有的資源和水平,應當選擇一個恰當的切入點,才能做出對《金瓶梅》有價值的研究。在與襲敏導師長久的對話與思考後,我們決定以梅節先生的《金瓶梅》研究為切入點,這樣就不僅僅是對《金瓶梅》文本本身進行研究,而更是將學人對《金瓶梅》的研究放到整個學術史當中進行觀照。
  • 張竹坡稱《金瓶梅》為「第一奇書」,「奇」在何處?
    在齊魯書社出版的《金瓶梅》校點後記中,校點者王汝梅說「原書中……屬於自然主義描寫者,……因易產生消極影響,酌情刪除,註明所刪正文評語隨正文一併刪除。全書合計刪除一萬零三百八十五字」。《金瓶梅》從成書那時起,其命運就一直起伏,人們在讀的過程中,存在著增加和刪減的情況,所以,留下的版本到底那一個才是真正完整的版本,恐怕永遠是一個迷。
  • 《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貞,其成書時間是在1589年-1590年之間
    《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貞,其成書是在1589年-1590年之間王世貞和張居正同年得中進士,在黃仁宇著《萬曆十五年》裡有著一段二人交惡的記載:王世貞一心想做尚書,多次主動向張居正表示親近,替他父母作壽序,又贈送了許多禮物
  • 黃霖:「行香子」詞與《金瓶梅詞話》的刊行
    《金瓶梅詞話》卷首有[行香子]詞四首[①],自魏子云、梅節、徐朔方等先生於上世紀80年代關注以來,已有不少學者撰文探索其來龍去脈及研究其與小說、作者之間的關係等問題。二者相較,有著驚人的一致:同樣無詞牌,無作者,次序也一樣,甚至如上文簡要校勘中所述,明顯的訛、奪亦完全相同;區別僅僅在於:《金瓶梅》稱「詞曰」,《福壽丹書》則題《自樂詞》;另有兩字之差[③]。二者之間可謂毫髮畢肖,何其相似乃爾!
  • 誰是《金瓶梅》真正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誰?
    作者為「蘭陵笑笑生」,後世考證,有指為屠隆者,有指為李開先者,有指為賈三進者,最為流行的是指為王世貞者。王世貞傳》和《萬曆野獲編》以及有關王世貞的身世、生平、籍貫、愛好、文學素養、社會經歷、思想風貌、創作時間、生活習慣等,「與《金瓶梅》全書對勘」,認為作品所描寫的內容與王世貞的各種情況都「很對口徑」、「王世貞的影子完全攝在《金瓶梅》中」,所以,「王世貞是最有條件寫此書的作者。」持反對意見的趙景深先生,於解放前發表了《談〈金瓶梅詞話〉》一文,確定「笑笑生」為山東嶧縣人。
  • 李桂奎:《金瓶梅》研究的「互文性」轉移及其勝境原創
    作者「蘭陵笑笑生」樂此不疲地「抄引」或「化用」了大量前人或周圍人的文學文本,以至於被人們不無揶揄地奉為「天下第一文抄公」「文學神偷」「超級文賊」。當然,在那個並不嚴格斤斤計較智慧財產權的年代,任何「抄引」或「化用」均無可厚非。
  • 徐朔方:《金瓶梅》成書新探(上)
    本文作者曾在《杭州大學學報》發表《金瓶梅的寫定者是李開先》(1980年第 1期)和《金瓶梅成書補證》(1981年第1期),提出《金瓶梅》是世代累積型的長篇小說,李開先是它的寫定者。分別地說,這兩個說法都不始於本文作者。
  • 奇書《金瓶梅》,其實可以讀一讀
    撰寫作者之爭:那就更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金瓶梅詞話》丁巳年本《廿公跋》「《金瓶梅》傳為世廟時一巨公寓言,蓋有所刺也。」 初期傳聞:「嘉靖年間大名士」,「紹興老儒」,「金吾戚裡」門客;後世推測:「某孝廉」,「鳳洲門人」,「浮浪子」,「金華、蘭溪一帶人物」。
  • 董國炎:中國說書敘事規律與《金瓶梅詞話》作者之爭
    《金瓶梅詞話》作者是哪一類人物,此書是什麼性質,這個問題相當重要而且長期爭議不斷。一種意見認為作者是文人作家;另一種意見認為作者是說書藝人,而《金瓶梅詞話》的根本性質是民間說書底本。近年來這後一種意見更佔上風。梅節先生幾十年來辛勤整理《金瓶梅詞話》,先後出版3種新校勘本,文獻整理功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