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河南省信訪局將在全省推行依法逐級走訪制度,河南省內未經下級單位處理的信訪事件上級部門不再受理,越級「喊冤」的情況將成為歷史。(新浪新聞11月19日)
何為信訪?就是相關部門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或是能解決但是有一定難度而久拖不決,就會造成當事人信訪。特別是現在城鄉處在發展關鍵期,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勞動社保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突出,再加上各類人民群眾自身情況複雜,無法按照正常的途徑順利解決問題,並且民眾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的意識增強,就造成信訪量激增。
由於「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 「以訪施壓、以鬧取利」、 「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的觀念存在,導致越級上訪頻頻發生,甚至存在鄉鎮村民進京上訪,其跨越了鎮、區(縣)、市、省,擾亂了正常的信訪秩序和社會秩序。為了緩解這一矛盾早在今年4月,國家信訪局制定出臺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中指出,5月1日起,不再受理群眾赴京越級上訪。可是從「辦法」實施之後,越級上訪並沒有得到緩解,即使上級的態度是「不予受理」,可是普通民眾還真是不信這個邪,仍樂此不疲。所以,河南省想要通過推行依法逐級走訪制使越級上訪成為歷史,為時尚早。以下幾個根本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一是民眾法制意識不強。「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 「以訪施壓、以鬧取利」、 「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的觀念早已根深蒂固。即使再完備的依法逐級走訪制度,也很難為民眾所接受,因為他們享受過「大腦大解決」的「甜頭」,新的文縐縐的程序反而會被誤認為是「敷衍、推脫」的藉口,所以如何為民眾普及法制知識,讓他們從心理去接受這些規章制度極為重要。
二是忽略了某些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民眾上訪並不是直接就會「越級」,不是鄉鎮村民上訪就直奔「北京」,一定是找過當地相關部門,但是他們又不能解決問題,才會導致越級上訪。而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因各類政策本身缺陷,無法滿足某些特殊情況人群需要時,導致民眾利益得不到實現,情緒激化。所以,新的走訪制度著力於促使各級領導幹部依法按政策解決好群眾合理訴求,給各級領導幹部施壓是不夠的,而更多的應該是探討因為某些政策本身存在缺陷的情況該如何解決。
三是基層各部門協調性不夠。話說逐級走訪制度的根本出發是依法就地、及時地解決問題,這無疑給基層工作人員又一千斤旦重任。而反觀信訪的特殊性,信訪工作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它只能夠協調各職能部門解決相關問題,所以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尤為重要,但是部門之間的協調確實一個「老大難」問題。
以上種種問題都預示著「讓越級上訪成為歷史」的難度,但筆者相信這些問題都會被當局者意識到並一一解決。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