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鎮文塔村的東北邊,有一塔,登上塔頂,可以望見幾十公裡外的尖山和特思山,故稱「雙峰塔」。
此塔為明代萬曆27年(1599),縣邑周應鰲所建,塔身七層高的,高約23米,內折形樓梯,可達塔頂。外觀,塔為八角形,似樓閣,塔身的一棵棵小蓉樹千姿百態,寄居在小蓉樹上的整天小鳥吱吱喳喳,更給雙峰塔增添了幾分神韻。牆腳基礎高出地面一米多,為石頭積砌,石頭上有各種各樣的浮雕,最有趣的是那形態逼真的童子撒尿,其神態憨厚,神情專注。看了讓人不禁莞爾。
小時候,每次去大姨媽家,我都愛和夥伴們去那裡玩,或是在塔裡塔外捉迷藏;或是站在塔低大聲呼喊,讓聲音向高高的塔頂盤旋而去;或者是小心翼翼地爬上那窄小的樓梯,蹲在那隻容得一個人身體的陽臺口裡,登高望遠。那高高在上的感覺真讓人不覺自大起來。
在這樣的小鄉村,有如此歷史悠久、雄偉壯觀的建築,的確讓人驚嘆。少年時,我曾問過大姨媽,幹嗎要建這塔。大姨媽告訴我,她說:這裡是犀牛地,在塔的前面有一口水塘,水塘如月,因形,這片地就叫「犀牛望月」。在距離水塘不遠有條河,那河上的船隻來來往往,本來平安無事,可有一段時間,往來的船隻常常在這裡出事,於是,一風水先生就說這是犀牛在作怪,所以殃及了河上來往的船隻。風水先生說,只有建一塔,把這犀牛罩住犀牛,那河面才得以平靜……開始建造時,工程開展得很不順利,倒塌了幾次,風水先生說是犀牛被罩的時候覺得難受,在翻身,所以塔給翻塌了,後來,當朝的國師(可能就是下文中的周公吧)就請人重新選擇黃道吉日……塔終於建成了。犀牛亦因此被踏壓壞了眼睛,所以常常流血水。少年時候聽大姨媽說這故事,我覺得好玩,所以常常到塔前去逛,看看那裡的水塘是不是淌著血水,現在想來真好笑。
至於建塔的「正經」原因,是根據晚清舉人吳宣崇撰寫的《重修江陽書院碑記》記載得知:「江陽書院者,前明萬曆二十七年,泰和周公應鰲,謫宰吳川時建也,吳川山水洩於限門,周公用形家言,塔於此。復即其下建書院。所以振興人文者,厥意甚盛……」由此可見,雙峰塔與江陽書院均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當時縣治周應鰲(江西吉州泰和人,丙戌進士)接受市民意見,聽用堪輿師之言,認為吳川江水自西入縣,從限門排洩出大海,此屬地氣不蓄,人民生活很難富裕。於是,周應鰲主持在限門江海交匯處附近建塔一座,用來鎮守吳川山水,以促興經濟。之後,又在塔前建立了江陽書院,以興教、育才。為發展邑地經濟,促進社會進步,周公在此做了很多有益鄉親的事,周公的確功不可沒。後來,附近的一帶百姓常懷念周公,在村中建了一座周公廟,以紀念這位好官。
離開雙峰塔,踏進周公廟,一向不迷信的我恭恭敬敬地焚上三柱清香,看著輕煙在周公塑像前嫋嫋升起,我繼續在思想……
遍布我童年足跡的雙峰塔啊,您不僅僅是建築師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還象徵著周公憂國憂民、勵精圖治的精神。雙峰塔,叫我如何不敬您,叫我如何不愛您?
本文轉自新浪博客:飛蛾
(2006-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