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潮州知州陳憺辨析

2021-03-05 河浦鄉情

點擊進入,獲取河浦最新資訊,風土人情,美食,文化,教育,人文趣事…

南宋潮州知州陳憺辨析 

■陳振鵬

據報刊署名文章《對濠江區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蹟介紹》及《陳憺祠記》、《陳憺墓介紹》和《河浦鄉情歷史名人》記述,陳憺(1248—1318)潮陽河浦鄉陳氏肇基祖,宋鹹淳四年(1268)二十一歲登甲進士,後誥封解元,翰林院侍講(四品),鹹淳八年(1272)潮州刺史兼理軍州事近七年,為最後一任潮州刺史。上述這些記載有許多與史實不符,有些是屬於常識性的錯誤,特作辨析,以正史實。 

一、《莆田縣誌》載:「陳憺,淳熙十三年(1186)恩賜進士。」1997年《潮陽縣誌》云:「陳憺,字伯霆,號開峰,福建莆田人。宋淳熙十三年(1186)由上舍考選賜進士。紹熙二年(1191)授潮州教授,歷翰林侍講。嘉定十三年(1220)授潮州軍州事。」科舉制度每三年舉行鄉試及會試,稱為正科。若遇皇帝即位及皇室慶典加科,稱為恩科。恩科始於宋代,明清亦用此制。查宋孝宗淳熙十一、十四年有科考榜期,而十三年,既無正科亦無恩科,陳憺因何而得進士呢?因為宋代對連續參加科舉不中的人,皇帝採取特恩的辦法賜本科出身,並任以官職叫做特恩制。《宋史·選舉志》載:「凡士子於鄉試合格後,禮部試或廷試多次不錄取者、遇皇帝親試者,得立名冊以奏,經特許附試,謂之特奏名。凡特奏名者,一般皆能得中。」宋代的太學(國子監)分外舍、內舍、上舍,在一定年限和條件下,可依次而上。所以陳憺於淳熙十三年才以太學上舍參加考選被賜進士,這是宋代特殊的「恩例」進士,謂之特奏進士。因此,《莆田縣誌》、《潮陽縣誌》的記載是可信的。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亞元,他們都不是誥封的,且科舉是先考舉人,再考進士,絕無有進士出身再考舉人之理。 

二、清光緒《潮陽縣誌》曰:「陳憺,號開峰、莆田進士。初官侍講。」宋代的侍講是正七品、而不是四品。呂宗力《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云:「侍講,官名。始見於漢。」「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定製:凡王子未出閣者,均置,由現官充任。」「宋朝置為經筵及太子官屬,並以學士、侍從有學術者任之,掌進讀書史,講釋經義,備顧問應對。神宗元豐改制,定正七品。」「明朝置為翰林院屬官,正六品。」「清初秩正六品,雍正三年改從五品,宣統元年再改從四品。掌撰著記載。」因而可知,同一官職在不同朝代其職權品秩是不相同的,即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不盡相同。陳憺歷官侍講是正七品,而不是四品。 

三、唐代州的長官為刺史,宋代州的長官稱知軍州事,亦稱知州,知州與刺史地位相同,但宋代不稱刺史。介紹文稱陳憺任潮州刺史兼理軍州事顯然不妥。清光緒《潮陽縣誌》載:「陳憺,嘉定間出知潮州。修學宮、崇禮教、清正有聲。任滿士民攀留,因擇潮之濠浦鄉家焉。」吳穎《潮州府志》、饒宗頤《潮州志》均記述,宋寧宗嘉定元年至十二年(1208—1219)有八位潮州知州,他們是張鎬、林復之、黃自求、沈實、林大章、陳憺、潘景伯、曾噩。曾噩是十二年到任。這就說明陳憺授任潮州知州應是在嘉定十一年之前。至於陳憺的任期應是三年而沒有七年,這在清康熙及光緒《潮陽縣誌》:「任滿士民攀留」一句中找到證據,因為宋代的地方官每任任期為三年,任滿三年就要調離,即《宋史紀事本末》卷二所云:「三年一易」。 

四、《四庫全書》563券錄郝玉麟《廣東通志》記載,南宋知潮州軍州事自建炎年間方略、張思永起,共有81任,陳憺列為第46任,其後尚有35任。饒宗頤《潮州志彙編·郭府志》則記述,南宋潮州知州共70任,陳憺名例第44任,其後還有26任。《潮州府志》也有記載知州共83任、陳憺是50任。不論陳憺排例為第幾任知州,但他絕對不是南宋潮州最後一任知州。因為陳憺是在寧宗嘉定十一年(1218)之前任知州,其後尚有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憺等年代六十多年之久。據史料記載,南宋潮州最後一任知州是抗元英雄馬發。馬發、海陽人。景炎二年(1277)元兵圍攻潮州城,馬發為摧鋒寨將,受命代理軍州事,稱安撫使,率領軍民死守。但因元兵買通南門巡檢黃虎子,私開南門,潮城告陷。馬髮帶殘兵百餘人退守金山子城,浴血奮戰三天三夜,在勢窮力盡時,先令妻兒自縊,然後自己飲毒殉國。潮州自始受元朝統治。 


陳憺,原籍福建莆田人,生卒年月失考。他年幼聰慧,勤奮好學,長成後被選入太學(國子監)深造,以太學上舍考中進士。初任潮州教授,歷官侍講,嘉定年間任潮州知州。在任期間,勵治勤慎,官方清正,擴建貢院,增置學田,致力培養人才;為官清廉,政績有聲,深受州民擁戴。任滿士民挽留,遂創基於潮陽縣古奉恩鄉濠浦(今汕頭河浦)。休居鄉間,廉靜自持,以經學教育子孫。陳憺遺著今存《海陽築堤記》等篇。逝後入祀潮陽縣忠義孝弟祠,他是南宋潮州知州清政卓著者之一,值得後人追思懷念。

——網絡文章,僅供參考

編輯:河浦鄉情 

聲明: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圖片 ☝ 打開

生活 | 記錄 | 回憶

長按識別二維碼

或搜索hepu515098,關注河浦鄉情

留言、點讚 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宋代的知州、知府、知縣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看完此文一目了然
    如南宋紹興府餘姚縣的眉山和二山、廟山各寨,「皆系沿海控扼去處」。黎州的安靜寨、要衝城、盤陀寨,也分設在本州各「形勢控扼處」,與少數族接境的「緊靠邊界瘴煙之地」。三、知府與知州知州的全稱為「權知某州軍州事」,別稱「州將」。一般每州一員。宋太祖「始削外權,牧伯之缺,止令文臣權蒞」。
  • 南宋洪邁知婺州 容齋隨筆傳後世
    洪邁(1123—1202),字景盧,鄱陽(江西鄱陽縣)人,南宋著名文學家。
  • 蘇軾擔任的知州是什麼級別?為何在宋代有很多的叫法
    縱觀蘇軾一生的仕途,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任官,其職位也多是知州。蘇軾的知州和明清時期的知州不同,且品級還不定,官方叫法也是頗為複雜。要想搞清楚宋代的知州是個什麼官,就要從宋代的地方機構說起。宋承唐制,在地方上設路、州、縣三級。
  • 楊萬裡:至味是清歡,別樣看花紅,且看南宋謫仙掇蕊萬裡來
    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一詩為世人皆知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裡,楊萬裡在南宋一代與當時的範成大、尤袤、陸遊並稱為當時的四大詩家,後人廣為稱頌的陸遊在當時都推崇楊萬裡為「詩壇盟主」,元代脫脫所著的《宋史.楊萬裡傳》卻記載他「為人剛而偏」,斯人究竟如何?
  • 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開館
    大洋網訊 昨日記者從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獲悉,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開館儀式暨鳳凰單叢茶文化交流會元旦期間在該鎮舉行。據悉,鳳凰單叢茶博物館集收藏、展覽、研究工夫茶文化及開展茶事活動等功能於一體,致力於打造傳播潮州工夫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 闖關難度大升級,打卡潮州象埔寨
    《發現大廚》第五站走進廣東古村落——潮州象埔寨 古寨於南宋景定三年即公元1262年開創,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明清發展盛期的貿易商埠,也是目前粵東地區保存完整年代久遠的古寨之一。
  • 潮州龍湖寨(作者:漳浦 林建東)
    本文轉自《好山好水》微信公眾號:龍湖古寨地處潮汕平原,韓江中下遊之濱,古寨呈帶狀,南北走向,面積約1.5平方公裡,寨內闢三街六巷,從門到街巷顯得設計有致,布置明朗,儼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築風格與古時潮州府很相似,故有龍湖是潮州小城之稱。
  • 南宋詞中罕見的一首「喜詞」,記錄了南宋對戰金國少有的大勝仗
    南宋偏安一隅,整個政權下的臣民們幾乎都有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當然,那些求和的奸臣不算),故而,當我們在讀南宋詞人的作品時,所能感受的基本都是各種憂愁,「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稍微熟悉一點南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
  • 潮州韓文公廟碑
    所以韓公的專心誠意,能夠驅散衡山的陰雲,卻不能夠挽回憲宗佞佛的執迷不悟;能夠馴服鱷魚的兇暴,卻不能夠制止皇甫鎛、李逢吉的誹謗;能夠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廟堂祭祀,卻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來,韓公能夠遵從的,是天道;他不能屈從的,是人事。  從前,潮州人不知道學習儒道,韓公指定進士趙德做他們的老師。從此潮州的讀書人,都專心於學問的研究和品行的修養,並影響到普通百姓。
  • 習近平廣東行丨千年古城 以文鑄魂——首站來到潮州古城
    ▲視頻丨千年古城 以文鑄魂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廣東考察調研。▲廣濟樓廣濟樓,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俯臨韓江,正對廣濟橋,是潮州古城七城門樓之首。▲廣濟橋廣濟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 寓湘人物丨南宋理學家真德秀長沙「秀」真德
    南宋理學家真德秀長沙「秀」真德 南宋後期著名理學家,學者稱其為「西山先生」。 1222年至1224年真德秀任潭州(今湖南長沙)知州兼湖南安撫使。作為潭州知州,他在長沙任上以「廉仁公勤」四個字約束和激勵部下,惠政頗多。
  • 宋代青州知州宰相多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青州,宋代似乎有點特別,眾多的青州知州,有十幾人官至宰相。這些人腳踏實地,凝心聚力,創造出了青州歷史上的輝煌。先看看在青州做知州的這些人吧。朝廷派他們去青州,去佔領那裡,統治那裡,取士,徵兵,收糧,納稅,去做這裡的父母官,這都是些什麼人呢?
  • 潮州的一座古城,被稱為「牌坊之城」,卻很少有人知道!
    潮州作為廣東的「東大門」,潮州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自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以來,一直是潮汕地區的郡縣、州、道、府所在地,它厚重而悠久的人文歷史為這座古城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潮州古城位於潮州市,是廣東省首批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榮譽稱號的兩座城市之一。與中國其他搬遷的「古城」相比,潮州古城仍有10多萬人居住,700多個零散的歷史遺蹟與城市生活融為一體。
  • 【文學創作】明史裡的知州周思兼
    《明史》裡的平度知州周思兼 平度在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膠水縣為平度州。明代,平度州歷任知州共79名,如走馬燈,三年多點就換一個。在眾多知州中,僅有8人在平度地方史志中留下寥寥數語的溢美之詞,而能在《明史》立傳者,僅青年知州周思兼一人。
  • 潮州旅遊,這15個景點值得過來打卡
    景區內的甘露寺,是潮州最大的天然石窟寺,人文景觀和宗教氣息在這原生態的環境中,顯得更加的獨特。廣濟橋廣濟橋建於1171年,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橋上的建築精美獨特,雕刻精良。橋身是由24個不同形態的亭子和十八艘船組成,別具一格。到了晚上,廣濟橋還有超級震撼的燈光秀,流光溢彩,變化多端,夢幻且美好。
  • 他是南宋抗金名將,戰績堪比嶽飛,家族任禁軍將領三十餘年
    作者:陳二虎一、郭浩揚威西夏提起南宋初年的抗金將領,郭浩這個名字似乎有點陌生,筆者也是近期查閱吳玠、兄弟的事跡,才知道在四川曾經有一位功勞不亞於吳氏兄弟的郭浩。建炎元年(公元1227年),郭浩任原州(今鎮原)知州,後升任涇原路兵馬轄。南宋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以郭浩為秦鳳路提點刑獄,秦州(今天水)知州,隨張浚參與了宣平之戰,宋軍被金人擊敗。南宋紹興八年年底,宋高宗趙構與金人達成第一次議和,郭浩升任禁軍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陝西宣諭使。
  • 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潮州再出發!
    盤點今年全國受關注度高的城市,潮州當屬其中之一。潮州晉升「網紅城市」、刷屏朋友圈背後,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粵東粵西格局重塑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重大規劃匯聚潮州,這裡正引領粵東區域發展的新格局。
  • 廣東潮州老照片:1921年日本人鏡頭裡的韓山和韓文公祠
    在宋時,人們在山麓之上建韓文公祠,以紀念韓愈對潮州的「開化」之功。  本組圖片由日本人拍攝於1921年,從中我們可以了解近百年前潮州的舊貌。     韓文公祠內的功不在禹下碑  韓愈只在潮州呆了八個月,期間他大力辦學、振興文教,成效斐然, 使潮州這個曾經的蠻夷之地變成了「海濱鄒魯」。
  • 尤袤:南宋詩人、藏書家,「南宋四大詩人」之一 歷史上的優才人物No.209
    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藏書家。祖父尤申,父尤時享,治史擅詩。紹興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進士第。初為泰興令。孝宗朝,為大宗正丞,累遷至太常少卿,權充禮部侍郎兼修國史,又曾權中書舍人兼直學士。光宗朝為煥章閣侍制、給事中,後授禮部尚書兼侍讀。卒後諡號「文簡」。尤袤與楊萬裡、範成大、陸遊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