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病毒創新藥:中外藥企鏖戰新賽道
在政策引導和資金推動下,創新藥成為中外藥企的重兵集結地。一方面,國內創新藥企業藉助資本市場,接連刷新融資紀錄。另一方面,跨國醫藥巨頭也在持續加碼中國本土創新。除了傳統的抗腫瘤、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感染和人工智慧醫療也成為各方爭相下注的新賽道。
-
數據洞察國際大藥企的中國創新
對於藥企來說,網際網路醫療能拉近藥企與患者之間的距離,便於藥企進行相關的統計和調研。同時網際網路醫療可以在較少的資源消耗下,提高藥企對於基層患者的覆蓋面積。這也與阿斯利康過去幾年中採用的打法相契合。在過去的幾年中,阿斯利康似乎已經洞穿了中國市場的環境。
-
中國下一代戰略轟炸機會是什麼樣?B-2:顏值可能不如我
由於我國目前擁有的轟6k在氣動布局過於老舊很難執行超遠程空中任務,為應對日益複雜空中環境,大家對我軍下一代轟20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到來可謂是迫不及待。關於我軍下一代戰略轟炸機轟20會是什麼樣子,網上早已經炒翻天。
-
專訪博瑞醫藥董秘王徵野:偽創新已沒有土壤,藥企不能靠行賄醫生賣藥
可是因為每個步驟都不是100%轉化,所以步驟越長,收益率越低,合成這類「原料藥」一般要經歷60多個步驟。另外,不同步驟產生的「中間體」也會發生反應,或許會生成有毒、致癌物質,所以需要每一步都分析透徹。因此步驟越長,不光是合成難度越高,而且控制藥物質量也更難。
-
創新藥被極度看好,那創新藥企的標準是啥?okex:一般人不告訴他
現在都在談論創新藥,因為人們都看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仿製藥企被集採折騰的半死不活,在集採的大背景下只有創新藥才有前途,才有未來。於是,人們更加看好創新藥企,然後很多仿製藥企也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之路。那麼,可能有人就要問了,怎麼去辨別一個藥企是創新藥企還是仿製藥企?創新藥企的標準是什麼?借用雪球T大對創新藥企的總結,我也覺得很有代表性。1、有至少1款專利藥在銷售。2、有至少3款專利藥進入3期臨床後。
-
專訪亞盛醫藥董事長楊大俊:創新藥企要把握內外雙循環歷史性機會
創新藥企業如何選擇與投資人的合作?創新藥企該如何安排管線布局?近日,第五屆新藥創始人俱樂部在蘇州召開。財聯社記者在年會期間為此專訪了亞盛醫藥(06855.HK)董事長、CEO楊大俊。在楊大俊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審評加速,可以經驗復用。要把握內外雙循環的歷史性機會,推動創新藥企成長。而由於創新藥研發的特殊性,管線的布局與節奏對於藥企融資至關重要。
-
2020年首例中印藥企合作!印度藥企開啟在華加速跑
印度仿製藥企業不僅擁有成本低的優勢,其在劑型創新等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通過將產品授權給本土企業可以同時發揮印度藥企的產品優勢和本土藥企的銷售經驗。不僅是珍寶島藥業,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多家印度藥企通過與本土藥企產品授權而加大布局力度。相關的授權產品不僅包括仿製藥產品,還有創新藥產品。比如2019年6月,康哲藥業與印度太陽製藥之全資附屬公司,就兩個產品籤訂許可協議。
-
BD能力—新藥企的核心護城河
對於中國藥企而言,BD成為了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仿製藥豐厚利潤的日子早已遠去,如果五年前、十年前沒有沉下心做創新藥,那麼除了現在建研發團隊,更為現實和快速解決問題的就是BD了。但是BD不是亂投醫,也需要有一套完成的策略、頂層設計、和現有品種以及銷售隊伍的匹配,還有落地的執行能力,以及適合創新藥成長和商業化的完善體系和文化。
-
微評丨新冠疫苗、跨國藥企數位化創新、首個國產ALK抑制劑
在當下各家跨國藥企紛紛推進數位化創新之時,億歐大健康也對此事保持長期關注。在前不久的進博會上,億歐大健康聚焦跨國藥企布局,撰寫了跨國藥企的數字醫療「合作經」。與此同時,也通過採訪賽諾菲中國首席數字官賴文德(Ted Lai),試圖窺探賽諾菲在數位化創新布局上的策略。
-
下一代的地鐵長什麼樣?明天它將與杭州市民見面
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列車」、52米長的城際動車組、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道岔……在軌道上的長三角加速前行之際,全球先進的軌道交通真車等軌道高精尖技術和產品在杭齊亮相。新一代全球領先的3輛軌道真車亮相12月3日下午率先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2號門外場展示區舉行了揭幕儀式,包括下一代地鐵——中車四方、160公裡城際動車組(CJ5E-A)——中車長客、時速160公裡雙流制市域A型車——中車浦鎮。
-
變革之下,戰略落地受阻,藥企如何自我突破?
至此,中國不限於大,更需要強。醫療體制改革深入,則是中國強國之路另一表現形式。醫療改革如火如荼,醫保目錄準入制度建立、國家藥品集中採購擴展、創新藥審批加速、藥品臨床試驗規則陸續出臺、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落地等,多部委聯合改革重拳猛擊,多渠道治理舉措逼迫企業必須戰略變革。
-
4家藥企新晉全球500強榜單,中國藥企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王永文)在8月10日發布的「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單」,4家首次上榜藥企是:武田製藥、上海醫藥、百時美施貴寶和賽默飛。「首先醫藥產業需要合併同類項,實施兼併重組,提高產業規模,減少同質化競爭,把企業做大;其次用獲得利潤,去集中經費搞研發,把企業做強」,清華大學國際生物經濟中心主任王宏廣曾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時表示,中國藥企要想做大做強,兼併重組不可或缺。
-
知名藥企,拿下重磅進口靶向新藥
、加快新藥上市審批審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等政策驅動下,不僅是國內的創新藥的行業環境得以優化,中國也無疑成為跨國藥企抓住專利期,實現價值最大化的重要市場。 而近期行業尤為關注的醫保談判以及第四批帶量採購的相關消息,對藥企來說也有不小的影響。可以說,在一系列政策影響下,高毛利時代已終結,在利潤縮減的背景下,尋求新增長點的突破,成為不少藥企發力的重點。 有分析表示,無論國談還是集採,中國醫藥行業價值發生重構,從以銷售為導向到以創新為導向,行業的整體發展逐漸走向成熟。
-
第三輪國採,這些藥企成主力:齊魯、揚子江、中國生物製藥
就目前的中選結果來看,位於醫藥行業第一梯隊的國內藥企仍然是此次集採的主力軍,延續了此前幾輪全國藥品集採的主體地位,而原研藥企的退場策略則十分明顯。 在中選藥企中,齊魯製藥、石藥集團均成功拿下8個品種的擬中選資格;揚子江藥業集團、上藥集團、中國生物製藥拿下7個品種;恆瑞醫藥、豪森藥業,也分別斬獲4個、5個中選品種。
-
復星陳啟宇:國際化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標籤 大型藥企分拆是趨勢
這個藥在多短的時間裡能賣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這些是最重要的。目前全世界能夠比較深度了解和領會這個市場的藥廠並不多。倒過來,第二點是什麼?註冊,把一個藥註冊下來。對全球大型藥企來說,註冊很強,全球的大部分市場註冊都懂,都能夠做,有隊伍。這幾個能力是倒過來一步一步看的。
-
最新| 國內藥企排行公布:恆瑞、豪森、揚子江…
據悉,全球1000強藥企的年度總收入超過1.2萬億美元,根據估計,當今全球製藥行業的總價值為6.65萬億美元。此外,全球1000強藥企的分析報告中,許多關鍵性趨勢十分明顯。1、中國製藥業迅速崛起。在過去的十年,中國政府有意識作出了很多努力,來提升製藥行業的現代化和人們創新藥的可及性。
-
中國創新藥 請回答2020_藥界動態_健康一線資訊
技術創新是醫藥經濟持續增長的引擎,也守護著人類生命與健康。從全球藥品銷售額來看,創新藥佔80%,且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創新藥的價值也將繼續主導全球藥品市場。經歷了代理、仿製、追趕階段的中國製藥在2019年迎來了令人欣喜的「創新」嶄新紀元。然而在政策、資本、市場都期待著一場爆發時,2020的疫情仿佛一場傾盆大雨。
-
融資中國:高瓴8輪加持,科創板或將迎來第一家三地上市創新藥企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合伙人易諾青表示:百濟神州是一家有靈魂的企業,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堅持做最好的科學和最高質量的創新藥,研發上只做全球最優或最新。通過對百濟神州這樣本土創新領先企業的長期支持,高瓴希望能夠助力中國創新藥企業高質量發展,登上世界一流製藥舞臺。
-
專訪賽諾菲中國區總裁賀恩霆:跨國藥企是時候與本土網紅公司合作了?
甫一上任,賀恩霆在公開發言中便頻頻強調賽諾菲中國要進行本土化創新,這位從巴西調任中國的總裁顯然在上任前做了功課,他了解中國哪些行業熱火朝天,引入了首席數字官,他企圖把賽諾菲中國置於網際網路+的框架內,併到達一個醫藥行業先進的水平。他期待通過醫療專業內容分享幫助更多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做好病情管理。
-
15家跨國藥企2019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者
事實上,在跨國藥企耀眼的收入背後,來自政策和市場的影響已經發生作用。 2019年中國的醫藥衛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帶量採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倒逼之下,過專利期原研藥不是價格大跳水,就是市場萎縮,甚至二者同時到來。至此「專利懸崖」正式成為常態。跨國藥企在中國「躺著賺錢」的日子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