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之【壽字】

2021-03-01 馮恆友


壽,shou,從後從灸從之。引伸為長久。

壽文化是中國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老子》等古典文獻中有極其精闢的論述。

壽,久也。――《說文》

壽命也。――《韓非子·顯學》

觀其形骨,必不壽,不可與婚。――《世說新語·賢媛》

死而不亡者壽。――《老子》

則無遺壽耈。――《書·召誥》

如南山之壽。――《詩·小雅·天保》

長於上古,而不為壽。――《莊子·天道》。

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呂氏春秋·察今》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曹操《步出夏門行》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壽文化更加完善。我國各族人民養成了豐富多彩的祝壽習俗,如,六十歲稱為初壽,八十歲稱為中壽、百歲則稱為高壽。又如七十七歲稱為喜壽,八十八稱為米壽、九十九則稱為白壽。福祿壽三星中有老壽星,成語裡有壽比南山,日常用語中有健康長壽,傳說中,最長壽的人有彭祖,祝壽用品中有壽麵、壽糕、壽桃、壽聯等。喪葬文化裡有壽穴、壽木、壽衣等。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及生活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湧現出了眾多的百歲老壽星和長壽之鄉。

中國壽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尊老、敬老。常體現在為壽星做壽上。於是,做壽也成了壽文化的亮麗風景。民間老人過生日叫壽誕,60歲為花甲壽,70歲為古稀壽,80、90為耄耋壽,百歲為期頤壽,並稱60歲為下壽,80歲為中壽,百歲為上壽。只有到五十歲才能稱壽,小於五十歲只能稱過生日。「過生日」比較簡單,幾盒生日蛋糕,吹臘燭、唱幾句「祝你生日快樂」,當然,這也是一種壽文化。祝壽則隆重熱鬧得多,程序也很講究,其中壽文化更加豐富多彩。首先主人要發精美的請柬,請柬多以壽星之子的名義發出,親友接到請柬後,要如期而至,攜帶壽禮、祝壽字畫,賀幛,賀幛上常題吉祥祝壽語,如「福壽雙全」、「洪福齊天」等,特別是拜壽的程式一套一套,不能絲毫馬虎。

壽字:表達或祝賀長者長壽之意,若將壽 字拉長,則表示長壽之意;若把 壽 字作圓形,則表示圓滿長壽之意,「長腳壽字」,亦寓長壽之意。
 壽字是最受人喜愛的漢字之一。看似普通的一個「壽」字,卻蘊涵著人們對於生命的熱愛,對于吉祥的追尋。經過數千年歷史文化的洗鍊,它所蘊含的豐富意境,幾乎為每一個中國人所認知。壽字也逐漸被圖案化、藝術化,成了一個吉祥的符號。祝壽圖中以「壽」字構圖的,被稱為 壽字紋。既有多字構圖的,也有單字構圖的,字形圓的稱圓壽或團壽,以及花壽,字形長的稱長壽。「團壽」的線條環繞不斷,寓意生命綿延不斷;「長壽」則是藉助壽 字長條的形式表示生命的長久。而花壽是壽字與圖案的組合搭配,以壽字為主體,輔以各種具有吉祥意義的玉雕題材、花卉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長壽已成為人們共同的美好意願。壽  字,不但用於讚美人長壽,還有物久存,道恆在的涵義。人壽、物壽、道壽,並稱三壽。古往今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一個「壽」字,曾繁衍出許多情趣盎然的軼聞,令人回味無窮。中國人在為老年人祝壽時,常喜送一副壽字或者百壽圖作為禮品,古往今來多少書法家博眾家之長,薈萃門派精華,無論在隸書、行楷還是金篆、草書等書體上都大膽地對「壽」字變古求新、出神入化,從而達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最高藝術境界和效果。


相關焦點

  • 老人過生日 兒孫送上壽字書法更暖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和愛戴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壽辰,對於老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為老人祝壽,精心挑選一件禮物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的首選就是書法「壽」字。給長輩送禮,送的是一份牽掛,送的是一份情意。
  • 漢字的故事:通過「耆耇」2個字,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經常說,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漢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寓意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這次介紹兩個有意義的漢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文化。
  • 漢字與中國人的生活
    展覽集中展示了漢字在中國人生活中的使用場景,充分展現了漢字對推動中華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並向希臘觀眾講述了以漢字為圓心的中國故事,以漢字為連接點的中國與希臘間的故事。 「設計中國·魅力漢字」展覽選取「家」、「文」、「福」、「壽」、「喜」五個關鍵詞,展現了漢字與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中國古代文人生涯、以及春節、祝壽、結婚等節慶活動,生動地再現了中國人記家書、守家訓、寫家書、揚家風、寫對聯、貼福字、吃壽桃、喝喜酒等生活形式,這些內容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因而豐富多彩、深入人心,熱鬧喜慶,中國味兒十分濃鬱,為希臘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中國少年說》之張丁月:領略漢字之美 不再「提筆忘字」
    可在科技飛躍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提筆忘字」呢?這種「漢字失憶症」的發生,除了與手機電腦的使用有關以外,還在於人們不再關注漢字的形體之美和文化內涵有關。 面對這樣的現狀,「國學少女」張丁月登上了CCTV《中國少年說》的演講臺。熱愛國學、熱愛漢字的她,用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將漢字之美分享給所有人。
  • 「萬壽王」王雲莊:花開有期壽無期,我為中華壽字迷
    萬壽之王非虛空《尚書·洪範》有云:「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在中國傳統社會裡,人們以實現「五福」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來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而「五福」中,「壽」乃基礎,「壽」是「五福」之首。
  • 漢字中國·忠:字以達意 文以化成
    巧的是,山東大學王成教授的新作《漢字中國·忠》(華夏出版社2020年版)就是圍繞「忠」字對忠文化的生成演進史所做的系統考索和省察。王成教授是當今學界研究忠文化的專家、大家。因共同的學術志趣,我與王教授曾圍繞忠的學術問題多有交流。
  • 現代字體設計——探尋漢字的設計美
    2:字體設計對漢字形、音、義的運用 中國的漢字是一種極富魅力的文字樣式,每個字都有其不同的含義,俗語又說:"見字如見人。"這更說明即便是同一個字,出自不同的書寫習慣和書寫方法,其形象甚至含義都可能差異很大。
  • 中日韓常用漢字表 808字
    「孫中山先生當年在日本籌措革命經費時,由於語言不通,就與友人宮崎滔天通過文字進行筆談。如今只要認識這808個共同常用漢字,中日韓三國的人們也能夠通過文字無障礙交流。」漢字表發起者、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紀寶成介紹說。  這一提議是2010年由紀寶成在奈良舉行的第五屆東北亞名人會上首次提出的。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都是文化
    漢字是世界上獨特的以形表意的文字,是記錄、書寫漢語的特殊符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更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從甲骨文出現到現在至少4000多年的時間,中國曆朝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
  • 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發布 「新」字再度入選
    來源:國資委網站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發布,「新」字再度入選!,公開徵集2020中國企業年度漢字,得到網友的踴躍參與。「國資小新」根據網友和粉絲推薦最多的20個候選年度漢字「新、質、全、共、機、雲、頂、鏈、調、融、抗、復、穩、創、轉、變、堅、毅、韌、眾」進行網上投票,經過近萬人參與投票,最終「新」字高票當選。巧合的是,2017年第五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上發布的中國企業年度漢字也是「新」,代表著進入新時代、擔負新使命、開啟新徵程。
  • 「壽」字書法集錦,祝您健康平安長壽!
    清•百壽圖   壽,百科釋義為:從後從灸從之,引伸為長久。商代最早用「疇」來作為壽字,期間經歷了象形、假借、形聲、轉注,最後出現了秦統一中國的壽字。《說文》云:「從老省,疇聲。」漢•禮器碑  壽,既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尊重敬愛,又寓意美好祝願。作為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關於壽文化的話題歷久彌新。
  • 亞洲此國全盤廢棄漢字,寫春聯用字母代替,但有個字卻始終改不掉
    可是令人驚訝的是, 多年前越南卻實施措施,全盤廢棄漢字,連春聯也改用字母來代替,似乎是想要脫離「中華文化圈」,但是有一個漢字,越南卻始終不願改動,也改不掉,那麼這個字是什麼呢?
  • 曹學曾:《一方元代八思巴字與漢字組合符合押印的釋讀》
    此印文為八思巴字「仿篆書」體,上部字母「篆法」標準,下部一筆類似於漢字「九疊篆」寫法,是釋讀關鍵。我梳理出有可能的三種寫法,找出與之最接近的五種八思巴字標準拼寫字形,逐一進行比對(圖4)。圖4①,與之最接近的是八思巴字常用字「記」(或「寄」[7])的拼寫方式,但該字入印後最後一筆未見此類似「九疊篆」寫法。如圖5(5-1)[8]、(5-2、3、4、5)[9]為八思巴字私印「記」的「疊篆」寫法。我對比了幾百方八思巴字「疊篆」印與漢字「九疊篆」印資料,發現八思巴字入印篆法與漢字「九疊篆」有很大差別。
  • 「壽司」的日文漢字寫法這麼多 今天你暈了沒有?
    「鮨」字。關於「鮨」這個字,最常見的解釋是,津津有味地享用魚類料理。「鮨」不光是吃魚,還有體味魚本身鮮味的意思。更具體說,這個字多用在非常態壽司身上,比如日本會有可以外帶回家的,用蘆葦葉包好的長棒狀壽司(棒鮨),以及放入模具裡壓制好的押壽司(押し鮨)壽司,當然,目前最常見的是用在江戶前壽司身上(握り鮨)。「鮨」這個字本身,其實源自中國周朝的古籍《爾雅》,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冰,脂也。肉謂之羹,魚謂之鮨,肉謂之醢,有骨者謂之臡」。「魚謂之鮨」,可見自古,鮨便是魚的代名詞了。
  • 李選民先生:這一幅「壽「字,怎一個好字了得
    >  編輯:賴強   李選民先生,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
  • 漢字之妙!字不僅可以交流,還有吉兇寓意!淺談測字學
    今天我們來說說中國的瑰寶:漢字.可能有的朋友對於我們的漢字理解只是看書啊,寫字啊,之類的.感覺不出漢字妙在何處,其實漢字從倉頡造字經歷了幾千年,這其中對於字體的衍化也經歷了很多次的變革,但字的本質沒有變化.我們中國的漢字,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的,音,形,意.
  • 花器與紋樣|作為紋樣圈的千年「網紅」,壽字紋究竟魅力何在?
    中國的傳統吉祥紋樣燦如星海,但能最直觀表現人們祈壽願景的便是壽字紋了。 古寫的「老」字造型上就像一個手扶拐杖的老人,很容易便與長壽掛鈎,兩相結合組成新字,自此,「壽」字才擁有獨屬自己的身份牌。 在後世一代又一代的文字演化中,「壽」字的筆畫與字形不斷改良,慢慢成為一種可以表達特定吉祥寓意的圖案,就是後來廣泛運用的壽字紋。
  • 中國字道 之「龍」字篇
    中國字道 之「龍」字篇朱啟來明字道,強文化;築根基,強中華漢字,不僅是一種文字、一種語言,更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與智慧。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甲骨文簡化字甲骨文中「龍」字為獸首蛇身之狀,頭頂著一個表示刀狀器的「辛」字符號,右旁是彎曲之身。
  • 遠看是「壽」字近看是猴子 西安八旬老人獨創「壽」字書法
    81歲的王鵬老先生創作的書法,遠看是「壽」字,近看又是不同造型的猴子,同樣的字卻有著不同的韻味。  王鵬老先生是西安人,今年81歲,家住西安市半坡立交附近的尚東城小區,他從50多歲開始自學書法,堅持寫「壽」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每天都在為這些作品的未來擔憂。
  • 書法中的中國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