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shou,從後從灸從之。引伸為長久。
壽文化是中國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老子》等古典文獻中有極其精闢的論述。
壽,久也。――《說文》
壽命也。――《韓非子·顯學》
觀其形骨,必不壽,不可與婚。――《世說新語·賢媛》
死而不亡者壽。――《老子》
則無遺壽耈。――《書·召誥》
如南山之壽。――《詩·小雅·天保》
長於上古,而不為壽。――《莊子·天道》。
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呂氏春秋·察今》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曹操《步出夏門行》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壽文化更加完善。我國各族人民養成了豐富多彩的祝壽習俗,如,六十歲稱為初壽,八十歲稱為中壽、百歲則稱為高壽。又如七十七歲稱為喜壽,八十八稱為米壽、九十九則稱為白壽。福祿壽三星中有老壽星,成語裡有壽比南山,日常用語中有健康長壽,傳說中,最長壽的人有彭祖,祝壽用品中有壽麵、壽糕、壽桃、壽聯等。喪葬文化裡有壽穴、壽木、壽衣等。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及生活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湧現出了眾多的百歲老壽星和長壽之鄉。
中國壽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尊老、敬老。常體現在為壽星做壽上。於是,做壽也成了壽文化的亮麗風景。民間老人過生日叫壽誕,60歲為花甲壽,70歲為古稀壽,80、90為耄耋壽,百歲為期頤壽,並稱60歲為下壽,80歲為中壽,百歲為上壽。只有到五十歲才能稱壽,小於五十歲只能稱過生日。「過生日」比較簡單,幾盒生日蛋糕,吹臘燭、唱幾句「祝你生日快樂」,當然,這也是一種壽文化。祝壽則隆重熱鬧得多,程序也很講究,其中壽文化更加豐富多彩。首先主人要發精美的請柬,請柬多以壽星之子的名義發出,親友接到請柬後,要如期而至,攜帶壽禮、祝壽字畫,賀幛,賀幛上常題吉祥祝壽語,如「福壽雙全」、「洪福齊天」等,特別是拜壽的程式一套一套,不能絲毫馬虎。
壽字:表達或祝賀長者長壽之意,若將壽 字拉長,則表示長壽之意;若把 壽 字作圓形,則表示圓滿長壽之意,「長腳壽字」,亦寓長壽之意。
壽字是最受人喜愛的漢字之一。看似普通的一個「壽」字,卻蘊涵著人們對於生命的熱愛,對于吉祥的追尋。經過數千年歷史文化的洗鍊,它所蘊含的豐富意境,幾乎為每一個中國人所認知。壽字也逐漸被圖案化、藝術化,成了一個吉祥的符號。祝壽圖中以「壽」字構圖的,被稱為 壽字紋。既有多字構圖的,也有單字構圖的,字形圓的稱圓壽或團壽,以及花壽,字形長的稱長壽。「團壽」的線條環繞不斷,寓意生命綿延不斷;「長壽」則是藉助壽 字長條的形式表示生命的長久。而花壽是壽字與圖案的組合搭配,以壽字為主體,輔以各種具有吉祥意義的玉雕題材、花卉等。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長壽已成為人們共同的美好意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