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代表的抗疫應急醫院建設,引發了全國上下乃至全球的巨大關注。
火神山醫院9天10夜建成,雷神山醫院10天10夜建成,為打贏疫情防控戰特別是重症患者救治起到了支柱性作用,成為彰顯「中國速度」「中國效率」的標誌性符號,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億萬「雲監工」的一致點讚。這一「奇蹟」的誕生,離不開中國建築等參建單位一個個建設者、維保者的艱辛付出,他們是「沉默的英雄」。
無聲奉獻的建設者
施工過程中,3萬餘名工人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頂風冒雨堅守崗位,披星戴月日夜奮戰。他們24小時不停輪班作業,忙碌起來有時候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乃至於通宵達旦;有的工人實在太累了就隨便找個地方靠著眯一會兒,有的工人吃住都在挖掘機等機械設備和車輛上,但從來不叫一句苦。
3月30日下午,記者見到中建三局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者吳開雲時,他正在大東湖深隧項目施工。吳師傅是湖北廣水人,45歲,今年春節不回家,而是在中建三局的大東湖深隧項目加班,負責隧道二襯施工。初二晚上,他接到命令,要帶工人火速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吳師傅立刻組織了20多個工友,坐上了開往雷神山一線的大巴。
每天兩班倒,奮戰兩個通宵,全速拼裝貝雷片、安放工字鋼。吳開雲長時間佩戴口罩作業,他說自己還不很適應,幹起活來不舒服,但現在是非常時期,為了早點把疫情壓下去,大家都要平安,也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必須規範佩戴口罩和配合體溫檢查。他兒子明年大學畢業,會覺得他有這樣的爸爸很光榮。他愛人春節期間在大東湖深隧為援建火神山工人做飯,互相都有點擔心,他們早中晚三次量體溫,弟兄們也很踴躍,很有幹勁。
在建設者中,雖然以男性居多,但是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鐵娘子黨員突擊隊撐起了火神山醫院建設的「半邊天」,她們由15名骨幹黨員組成,脫我舊時裳,著我戰時袍,衝鋒戰鬥在第一線,鏗鏘綻放。
她們中有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科教文衛事業部工會副主席孫燕芳,用14小時、1280公裡,從汕頭逆行奔赴火神山;重感冒初愈的張芬,大年初一,告別家中至親,毅然上火線;丈夫遠徵在外的呂莉,和女兒定下約定,女兒為升學戰鬥,媽媽為疫情戰鬥;韓建英,常年遠徵鄭州,好不容易回到武漢和女兒團聚,接到任務立刻奔赴前線;被稱為「後廚大總管」的馮欣,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該公司現場4000多名建設者「一日四餐」的飲食重擔;負責後勤住宿的潘妍君,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24小時隨時待命,瘦小的身軀爆發出無限的能量;湯麗華除夕當夜就抵達項目,連續6個小時滴水未進往返於風水電各類安裝材料堆場,挺著喊啞了的嗓子為物資轉運開闢出了一條條「生命動線」;53歲的王曉紅,是現場鋼結構專家,帶團隊在一天之內算出2套鋼結構材料計劃清單,並在關鍵時刻帶領眾人一路肩扛手抬1公裡,將材料運送到施工一線。
她們衝鋒在前,戰鬥在前,在最危險的抗疫一線,在最艱苦的建設一線,以鐵一般的堅毅和果敢戰鬥著,堅守著,奉獻著,撐起火神山醫院建設的「半邊天」。
持之以恆的維保者
有這樣一群人,工程完成後,他們不顧前期建設的身體極度疲勞,主動請纓參與醫院維保。高峰期,有494名維保人員與醫護人員並肩衝鋒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一線,全天候響應院方和醫護人員的需求,確保了醫院功能的正常運轉。目前,在「兩山」醫院還有200餘名維保人員,他們中最久的已經堅守在現場2個月。
3月31日下午,記者在中建三局火神山現場指揮部見到了「90後」肖帥,他是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武漢火神山醫院維保隊隊員。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後,一項更加艱巨的任務接踵而來——在醫院收治病人期間,他所在的公司要承擔維保工作,保障醫院平穩運行。任務更艱巨,責任更重大,剛參與完火神山建設的肖帥,沒有一絲猶豫,立刻主動報名。「我是一名安裝工程師,我的專業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維保工作最需要的就是我這樣的人員」,當記者問肖帥為什麼願意主動報名,他的回答是如此樸素。
雖然年紀小,但是肖帥已經是一個有7年黨齡的老黨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就應該挺身而出,這是我做為一名黨員的信念,沒有什麼可怕的!」
疫情爆發不久,當得知公司要參與建設武漢火神山醫院,肖帥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從廣州到武漢,他連夜駕車行駛了14個小時,1000多公裡趕到武漢。一到施工現場,看見知音湖畔這篇灘涂之地上,人聲鼎沸,機械轟鳴,潔白的板房正在吊車的起落間不斷生長……他看見了許多熟悉的身影正在現場指揮、奔波,肖帥感覺熱血沸騰,疲憊一掃而空,他立刻投入戰鬥。
「在雷神山的時光,是我最驕傲的歲月。維保『兩山』,是我一輩子的光榮。」在雷神山醫院,記者見到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雷神山醫院項目維保工人匡文博時,他堅定地說。
2月29日,一段建築小哥在雷神山秀舞步的視頻火了,這位舞者就是匡文博,視頻中他的舞步簡潔有力,酷炫十足。而他,也是一名「90後」。
匡文博從大年初二便一直堅守在雷神山醫院,在建設任務完成後,他又主動請纓,從2月14日開始留下負責醫護區的維保工作。3月1日,他在雷神山醫院度過了最難忘的一個生日。
1月23號,在鄂州工作的匡文博結束一年的工作,回到了武漢老家,本想趁著春節陪陪父母,但疫情來襲,當得知為疫情所需,政府需建設兩座醫院,並且中建三局作為主承建方的情況下,在徵得父母的同意後,匡文博毫不猶豫第一時間請戰。
雖然不舍,但在父母的殷殷叮囑中,匡文博於1月26號到達建設雷神山醫院的一線工地。建設雷神山醫院,時間緊,任務重,作為一名水電工,他主要負責各作業區域的水電搭設和水電配套,每個區域以及各個醫區房間的水電布設,要確保每一條主線路與主水管的暢通。
建設完成後,匡文博的使命還在繼續,當得知需要留人維保時,他又一次主動請纓,帶著團隊留下來負責醫護區的維修和保養工作,將戰「疫」進行到底。
2月20日晚上,匡文博剛例行排查完回到駐地,此時已深夜12點,接到電話說b1醫護人員寢室沒熱水,他立刻聯繫維護人員趕到現場,經過檢查,他及時修理了空氣能熱水器電控變頻泵的熱水轉換迴路故障,讓辛苦的醫護人員順利洗上了舒服的熱水澡。
匡文博常說,「我們不僅是雷神山醫院的維保員,更是這些白衣天使的護航員!讓白衣天使住得好、睡得香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
在一場又一場攻堅戰中,肖帥、匡文博所代表的「90後」迅速成長起來,他們不怕危險,不怕犧牲,晝夜不息戰鬥在火神山、雷神山上,他們用青春之火燃旺了戰勝疫情的信念。
各方為工人全力提供保障
在「兩山」醫院建成後,這一群體成了真正的「沉默英雄」,有的在返程和生活中也遇到了一些實際困難。有的建設者反映,「拿著健康證明返回家鄉後在當地被當作盯防的對象」「我們不想著帶紅花,但也不該遭白眼」;有外地工人表示,「現在開始復工復產了,我們也想早點上崗掙錢養家」。
可喜的是,他們面臨的客觀困難,各方正加以重視並儘快解決。中建三局等應急醫院參建企業正為工人全力提供保障、給予崇高禮遇。
「張書記,我們已經平安到家啦!感謝這段時間的悉心照顧,給你們添麻煩了!」3月22日晚上8點,湖北襄陽籍勞務工人譚永亮在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長江文創產業園留觀點微信群裡向留觀點負責人張華報平安,至此,該留觀點128人全部返鄉返崗。
通風良好、遠離人口密集區域的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長江文創產業園項目和花山項目被指定為火神山醫院參建工人的醫學留觀點。截至3月28日,兩個留觀點236名參建火神山醫院的隔離工人全部順利返鄉返崗。
張華負責的長江文創醫學觀察點共留觀128名工人,每天了解工人的身心狀況,滿足工人的所需所求,讓她成為了一名「斜槓書記」,既要採購物資,還要做心理輔導和健康指導,她戲稱自己是心理諮詢師兼物資採購員,兼半個赤腳醫生。一位工人患有高血壓,帶在身上的降壓藥吃完了,張華跑了四家藥店,憑著殘缺的藥盒,一個品牌一個品牌地比對,卻都不是工人常吃的那種,最終在三局醫院的幫助下,找到了一模一樣的降壓藥,解了工人的燃眉之急。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14天留觀期滿後,留觀點安排全部工友進行了2次核酸檢測,並由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具了解除留觀證明。長江文創產業園、花山等項目留觀點負責人多次致電參建工友家鄉社區耐心溝通解釋,幫助許多參建工友們取得了社區接收證明。隨後按照武漢市內、武漢市外的順序分批有序地安排工友們離場,針對少數無車工友,安排專車護送其返鄉。
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積極做好與街道、社區、派出所部門對接,將留觀點按照「臨時社區」模式納入到留觀點所在地統一管理,落實兩測溫雙報告制度。做好留觀點封控和消殺工作,防止人員隨意進出。對建設人員留觀期滿組織核酸檢測,確保參建人員身體健康。
二是改善留觀點員工生活。開展留觀點工人的愛心幫扶,贈送大米、蔬菜、牛奶、水果、肉類,加強兩山建設工人的生活保障,提高生活標準。安排專人保潔,邀請理髮師免費理髮,評選文明宿舍等,加強留觀期的環境衛生。提供代買生活用品、藥品、送醫等服務。此外,合理發放補助。按照當地人社局要求和工程局要求,為留觀點工人發放隔離補助、停工工資和生活費等措施,保障工人留觀期和滯留期的穩定收入。
無聲奉獻的建設者,持之以恆的維保者……這些工人與醫護人員一樣,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骨幹力量,將永遠留在英勇的抗疫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