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的興起和發展

2020-12-23 經之緯度

自由主義( Liberalism)的思想基礎,源自個人生存在群體社會當中,個人的意見優先,群體不能以任何理由來限制個人的思言行為。在群體與個人的關係中,主張群體是為了個人。這也就是說,自由主義基本上源自個人主義( Individalism)。這主義所要爭取的是在個人的權益與國家社會的權力有所衝突時,個人的利益優先;其理由是:是國家為了個人,而不是個人為了國家。

自由主義原本的興起是西班牙的自由黨,後來由洛克( John Locke,16321704)在教育的理論上,主張個人的教育優先於國家的教育,發展了哲學性格的自由主義。洛克的主張使西方人開始反省人的個別性和群體性之間的相互關係。洛克主張人的獨立性、個別性是人性的第一義,而人的合群性、群體性則是人性的第二義,於是主張私人興學重於國家辦學。當然,在首先肯定了個人的獨立性和個別性的優先地位之後,群體的參與,或是參與集會結社,都是人的自由;也就因此,主張個人的自由重於國家的自由。

在這種理論和實踐下,就成了「自我主義」( Egoism)或是「自私主義」,或是「自我中心主義」( Egocentricism)。一旦自由主義由自私主義或是自我中心主義所註解,對「自由」的定義就成為「我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定義把自由看成了放任,而自由主義也就成為放任主義了。

自由主義本身,如果以理性為基準,則「自由」的概念應有「限制」來制衡,在行為的表現上出現「我要做什麼,就偏偏不做什麼」,來證明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不是自己情緒的奴隸。這種自由的表現,才是真正的自由,因為它才著實證明自己的主導性。

英國開始的自由主義,後來配合了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才算是在個人的存在和群體的存在之間,找到了連接點,而使個人的群體性,逐漸表現出來自由主義通常在對「自由」的詮釋落實到具體的政治社會生活中,強調個人在行為上不受拘束的自由。當然,自由如果被詮釋為「我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時,社會上自然產生許多自私自利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或多或少地妨礙著別人甚至侵犯別人的自由的行徑。也就因此,在群體生活中,除了「自由」之外,還有規範」,還有「法治」的概念。

這也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解。一個人如何能在「我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時,卻不會違反規矩,不會妨礙他人,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就因此,自由主義者應該先了解「自由」的含義,獲知「自由」並非實體,它只是依附於人的心靈的一種狀態,它不是去追求就可獲得,亦不是別人可以贈送,而是內心修煉成的一種境界。這內在的自由,才是自由的根本,從這內在的自由往外發展,就有外在的自由、言論、集會、結社、信仰宗教等等。

再來就是個人外在自由的擴展,家庭、社會、國家、全世界,一層層地緊扣著,直到全人類、全世界都有自由時,自由主義才算完成當然,就針對過去的奴隸制度,或是殖民政策來看,一個人當然有天生的權利,追求擺脫外來的束縛,使自己恢復自由的權利;自由主義的原意,如果在這立場上,爭取個人的、民族的自由,則是非常偉大的構想,其精神值得讚揚;但是,若只是為了突顯自己在群體中的個人意識,則違反了自由本身的意義了。

相關焦點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韓國電子遊戲的引進與新自由主義的興起
    本文原標題為《1970年代末韓國電子遊戲和新自由主義數字文化的形成》,原刊韓國學術期刊《韓國科學技術研究》2020年第20卷第2號171-199頁,是同名論文的簡本。本文的核心主張是,當新自由主義在1970年代末的韓國成為一種國家政策時,電子遊戲的出現也在大眾文化的層面形構了新自由主義數字文化的濫觴。
  • 自由主義怎樣戰勝它的各種敵人
    也正是因為此,就使得沃特金斯的視野較為開闊,沒有受制於自由主義理論內部各派論爭的羈絆,而是在主題上兼容並蓄,以法律與自由的關係為核心立論基礎,有意放棄哲學思想層面的言辭之辨。因此,沃特金斯要與各種保守主義思想理論爭奪歷史的資源,為自由主義贏得歷史的主流地位,通過他對於自由主義核心的重新定位,即把法律下的自由視為自由主義政治的中心議題,並由此考察古典法治制度的得與失,就把自由主義的歷史傳統溯及兩千年前的古典社會。
  • 論經濟自由主義的意義與局限
    資本主義條件下自由主義的前提和先導,就是文藝復興運動、思想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而古典的經濟自由主義則是資本主義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反對封建專制與束縛的思想和訴求。自由主義思潮發端於歐洲中世紀末期,發展於資本主義迅速成長的18世紀和19世紀,並一直延續到20世紀和當前。自由主義集中發軔於英國、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等歐洲的主要國家,並傳播到美國。
  • 亞歷克斯·多爾蒂:新冠病毒會毀掉新自由主義嗎?
    但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2016年英國退歐公投,從新右翼的興起到新冠肺炎大流行病,要恰當理解我們這個世界而不去思考新自由主義如何影響我們的政治和經濟,是沒有可能的。但什麼是新自由主義?重要的是,新自由主義不只是一個政治議程,同時是一個道德架構,它教諭個人不是將自身視作比如掙工資的人,而毋寧說是一位承擔風險的創業者,他應當要求承擔加入高等教育、信用系統以及去監管的勞動力市場的金融風險。柴契爾政府和裡根行政分支首度將新自由主義當作一種經濟方案加以推行,其原理繼續為新工黨和柯林頓時代民主黨人的第三條道路政治活動背書。
  • 新自由主義的法西斯主義批判
    作為一種理性模式,新自由主義在多種文化場所發揮著教育的作用,以確保人們無法設想或構建其他任何管理模式。新自由主義哲學的核心是,假設市場不僅推動經濟而且推動整個社會生活的發展。它把營利解釋為民主的本質,把消費解釋為體現能動性的唯一形式。它通過市場邏輯重新定義了人們的身份認同、欲望和價值觀,這種邏輯偏愛利己主義、適者生存和優勝劣汰的心態以及不受約束的個人主義。
  • 李筠|自由主義的情與理
    自由主義捍衛個人本位的自由(個人對理想生活的自主選擇),堅持尋找和辨明個人價值選擇的評判理由並且堅持評判理由必須內含公共理性和普遍主義,進而要求社會制度和資源條件做出合理安排,並對制度和社會抱以批判的牛虻立場。自由主義不是也不該秉持道德無涉的立場,但現如今許多學者和大眾都將自由主義視為道德「中立」的軟骨頭,即便不是落入虛無主義至少也對道德增進沒有什麼建樹。
  • 金雁:俄國的自由主義和宗教神秘主義相輔相成
    但是在俄國的政治舞臺上,我們卻看到了與此相反的現代化景觀——宗教復興和思想啟蒙的「共生」現象:表面上看,1905年「宗教寬容法」的頒布和自由主義的立憲民主黨的成立,是兩個孤立而互不相干的事件,其背後卻有一條看不見的紅線相連。在這個過程中,俄國的自由主義和宗教神秘主義相互借力、共同生長,演繹出與歐洲文藝復興「走出宗教」形式相反但結果相同的進程。在西歐沒有文藝復興就沒有人文主義。
  • 新冠病毒挫敗了新自由主義的鋒芒,資本主義的未來將會何如?
    (一) 資本、階級與國家:新自由主義的興起  新自由主義「首先是一種政治經濟實踐的理論」[15],其核心和理論支柱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二) 資本增殖與新自由主義的脆弱性  新自由主義形成、發展和蔓延的過程本質上是壟斷資本掙脫各種束縛以實現更自由的最大化增殖的過程。在新自由主義時代,列寧對帝國主義壟斷性、寄生性和腐朽性的分析依然在場。
  • 中國不能再被西方的自由主義忽悠了
    自由主義西方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在中國的流行與應用,既是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發展結果,也是動力原因。這期間,為中國的經濟騰飛、人民生活的質量提高都起到了許多積極作用。但是,轉眼間已經2020年了,時代背景與國情都在變化,對於自由主義的應用,恐怕也進入到了一個需要更謹慎的階段。實踐與事實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所以中國的發展建設,就一定要實事求是,以國情需要為基礎。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學習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與生產效率,為我國經濟崛起提供了強大動力,但也帶來了許多麻煩。
  • 19世紀在人類史上至關重要,自由主義、社會主義與民族主義興起
    在19世紀,主張通過革命來改變歐洲的人努力提倡法國革命留下的原則: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革命傳統激勵了民族感情,使之為統一國家、擺脫外國枷鎖而努力。在歐洲國家的政治結構內部,自由派提倡民主的新原則,它包括人民自主權,人民在政府中的代表權,以及人民的言論自由、宗教自由與出版自由。
  • 新自由主義在印度:《無法避免的戰爭》
    【摘要】針對印度興起的徵地狂潮,印度前總理辛格曾恐懼地說到:「主要的農業用地有將近10萬英畝被北方邦政府拿走,另外10萬英畝則被各邦瓜分……人民流離失所,誰能阻擋毛主義的興起?由於這支插曲「露骨」的歌詞內容,影片上映後遭到了印度壟斷財團的抵制。1991年7月初,印度拉奧政府宣布了私有化、自由化、全球化為特徵的新經濟政策,這標誌著印度國內右翼資產階級主張的新自由主義理念正式獲得統治地位。在新世紀的十年裡,印度GDP高速增長引起世人矚目。印度被西方輿論場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的典範和樣板。
  • 思想界|「抵制文化」興起,是對自由主義的背叛嗎?
    《哈潑斯雜誌》公開信後續:「抵制文化」興起,是對自由主義的背叛嗎?公開信呼籲對種族歧視和社會不公的強烈抗議不應建立在犧牲平等和包容的基礎之上,指出「對這種反自由主義思潮的抵抗力決不能演變成一種新型的教條主義和政治威壓」。值得注意的是,籤署上述公開信的文化名人中就有人在近期遭遇「抵制文化」的衝擊。
  • 自由主義神學簡介
    本文將從其歷史淵源、思想路線、特殊貢獻和衰微轉型等四點簡述自由主義神學:一、歷史淵源在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之下,人本主義開始主宰著歐洲整個文化社會的動脈;這種思想在科學和哲學上、文學和藝術上的成就,且在一般文化上的適應,使其本身成為一時頗為流行的風氣。
  • 劉明| 自由主義人權觀的人性基礎及其局限
    基督教在中世紀這種「一統天下」的局面,一方面結束了古代自由、平等和相對寬容的宗教傳統;另一方面也繼承了古羅馬後期出現的普遍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觀念。這在兩個方面直接影響了西方自由主義:一方面,普遍主義和個人主義逐漸演化為自由主義的核心觀念;另一方面,中世紀的基督教所表現出來的宗教專制以及對人性和自由的壓制,則同自由主義的寬容觀念和自由精神相悖,成為自由主義成長過程中的桎梏。
  • 馬華靈:西方身體政治的困境與出路:身份自由主義的困境
    美國社會的新現實是,熟人社會消逝了,而陌生人社會興起了。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美國的城市郊區快速崛起了。在這個背景下,人們逐漸離開熟悉的鄰裡社區,遷居陌生的封閉社區。在他們的世界中,他們都是一個個離群索居的孤立個體,一個個原子式的個體。他們只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不再融入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們只關心屬於自己的小家庭,不再關心屬於大家的美國。正是如此,羅斯福時代的集體主義壽終正寢了。
  • 「反對新的自由主義」
    開篇是「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鬥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於戰鬥的武器.但是自由主義取消思想鬥爭」  然後主席列舉了十一種自由主義的表現,我們看看今天自己和自己的身邊是否依然存在形形色色的自由主義表現。
  • 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自由主義無關?——法國經濟學家觀點錯在哪
    01什麼是自由主義小編認為,自由主義就是無政府主義,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不要政府管理國家事物的主義(或真理)。什麼是極端的自由主義?極端自由主義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極力反對政府管理(限制和打壓)的主義。
  • 羅素與魯迅——論自由主義的困境
    當然本文的目的是說自由主義,自由主義的起源還是要說一句的,拋開西方早期宗教哲學,近代開始的自由主義實際上是法國啟蒙運動開始,其中以伏爾泰和盧梭為帶頭者,伏爾泰是名氣大,當時各國王公貴族都想和他交朋友,但是論對後世自由主義的影響,還是以盧梭為最。
  • 殷海光——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
    殷海光對於中國自由事業的影響,與其說是思想理念方面的,不如說更重要是在其人格風範和道德勇氣上。他的政論發言權被剝奪,專書被禁,出國權利遭褫奪,但他的凜凜風骨,他的悲劇抗爭,他的責任擔當,他的滿腔熱誠,使他在臺灣成為自由主義的殉道者和理想標杆。
  • 葉攀︱排斥的代價:從普魯士到魏瑪德國的自由主義
    關於納粹的崛起,以及德國反猶主義的起源和發展,學術界已經有大量研究。比如有關學者的研究已經揭示,在納粹崛起的過程中,正是魏瑪德國的右翼民族主義(德國國家人民黨DNVP),以及兩個自由主義政黨(德國民主黨DDP和德國人民黨DVP)的選民轉向使得納粹佔有了大量議會席位,為納粹上臺,或者說,以興登堡為代表的普魯士權貴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