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種姓升為剎帝利,後自願當賤民,3500年制度咋說改就改

2020-12-16 眼史

在3500年的印度歷史裡,只要出生於印度教地區的人們,他們都會被強制納入「種姓等級」的社會中。在印度傳統法律文書之中,印度種姓可以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被稱之為「不可接觸者」的賤民。迄今為止,印度國內還有超過1.6億的賤民,他們大部分生活在印度的農村地區,忍受著各種非人的待遇:前往高種姓的村落之前要事先把鞋脫下來光著腳走路,走路的時候不能踩到別人的影子,甚至在公交車上都沒有坐下的權力……

那麼可能會有讀者問了,難道賤民的身份就沒辦法改變嗎?事實上,印度各個種姓制度固化現象十分嚴重,並且印度傳統之中什麼階層的人出生的人就是什麼階層,儘管印度獨立之後頒布了很多法律,但是大多數卻成為了一紙空文。不過,賤民種姓提升地位也並非沒有辦法,只要通過改變宗教信仰,就能夠改變甚至提升賤民在印度社會地位。

而率先搭上這趟末班車的就是位於印度南部泰米爾納杜邦和喀拉拉邦的一個低賤種姓——納達爾人。18世紀以前,該種姓的人們在當地從事棕櫚酒加工工作,一度被劃分成「賤民」階級。然而自18世紀以來,隨著基督教傳教士的影響以及印度的開放,納達爾人通過經商獲取了巨額利益,並且還轉而改信基督教,這就使得他們對自己低下的社會地位十分不滿。

要知道「有錢能使鬼推磨」,納達爾人就開始拿著手中的巨額財富賄賂印度當局,在進行種姓普查的時候硬是將自己的種姓等級改成了「剎帝利」,這一舉動自然使得印度很多高種姓人十分不滿,對此納達爾人開始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政治鬥爭上,他們旗幟鮮明的反對婆羅門的黨派,從而取得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力。

然而在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印度憲法給了下層階級很多法律上的便利權,因此身為「剎帝利」的納達爾人又開始和印度政府軟磨硬泡,又自願將自己的身份改回了「賤民」。儘管現在納達爾人依然屬於「賤民」的最低種姓,但是憑藉自己兩個世紀以來所掌握的政治權利和企業經營權力,納爾達的生活依然比其他「賤民」幸福得多,並且成為了當地最為繁榮的一個種姓,可見印度3500年的種姓制度並非鐵板一塊,在納爾達人絕對的經濟實力面前,多麼古老的階級制度也會驟然崩塌。

相關焦點

  • 種姓制度複雜的印度,誕生了第二位「賤民總統」
    反對黨提名的梅拉·庫馬爾雖然出身於印度的最低種姓族群——達利特,但她的父親拉姆卻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曾出任印度政府副總理、國防部長等重要職務。梅拉·庫馬爾就學於印度有名的德裡大學,在印度駐多國大使館工作過,還多次被選為人民院議員。不論誰勝誰敗,印度下一任總統必定來自「不可觸摸的」賤民階層。
  • 印度的種姓制度,網紅「顏料女孩」真實身份
    灑紅節拍攝關於印度的種姓制度,來自於3500年前北俄雅利安人統治印度發明的種姓制度,最高婆羅門,從事祭祀宗教教育等職業;其次剎帝利,他們主要軍事、行政貴族,擁有徵收賦稅的特權,同時也負責保護婆羅門;接下來吠舍,一般是商人,能為國家交稅的人群;最後是首陀羅,一般是普通百姓或者以農業為主的人。
  • 印度以膚色區分種姓,那中國人到印度,屬於什麼種姓?
    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國,僅次於中國,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七位,可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印幾乎還在同一起跑線,但到了今天,兩國已經不在同一檔次。在與中國的賽跑中,印度為何會落後呢?因素有很多,今天咱們重點說其中一條:種姓制度。
  • 歷史大觀園┃印度「賤民「古今談
    李惠良手閱原創:紅色歷程 吳聃印度所謂「賤民」約有一億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七分之一。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印度獨立運動的著名領袖,「聖雄」甘地曾稱賤民為「哈裡真」,意思是「上帝的兒子」,並且為了改善他們的地位,進行過兩次絕食鬥爭,企圖以此喚起人們的良知,廢除種姓制度。
  • 印度種姓制度那麼惡劣,為什麼沒人冒充高種姓呢?
    四種種姓之外還有一種「不可接觸的人」,他們是被剝奪種姓的賤民,最早是罪犯、跨種姓通婚者的後代。他們社會地位非常低下,且不可進入他人的房子幹活,不允許穿鞋,只能掃馬路或扛屍體、乞討等,生活非常悲慘。如果一個低種姓印度人亂改了自己的姓名,說自己是婆羅門和剎帝利,那麼旁人只要問一問他家鄉的情況,他的生活方式就能知道真假。比如「你兄弟家結婚用的什麼儀式」。沒有過高種姓生活的人根本接觸不到這些東西,很容易露餡。
  • 印度種姓制度有多大區別?最高種姓甚至都可以豁免死罪
    種姓制度是以血統論作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在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普遍存在,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在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四個階級從高到低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再往下就是賤民。
  • 印度種姓:出身決定命運,反抗只是徒勞!
    一大概十幾年前,印度記者艾亞爾(最高種姓婆羅門)被派往中國北京。由於工作關係,她經常外出與中國人交流,希望了解更多中國文化。有一次,她遇到了一位俞姓女清潔工。3000多年前,古代雅利安人南下徵服了印度土著達羅毗荼人後,為了鞏固統治,永享富貴,創立了印度教(前期是婆羅門教),並順勢建立了世界歷史上,最典型、最森嚴的種姓制度,並且世代承襲,不可逾越。籠統的我們可以把印度種姓分成四等,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達利特,也就是賤民。
  • 喪心病狂的印度種姓制度,到底能有多奇葩?
    今天咱們來聊聊我們隔壁鄰居印度的那些事印度的小夥伴們被我們親切的稱為「阿三」我們印象裡一度一直都是奇葩的存在但是今天二狗要說的是關於印度的種姓制度一個存在了3000年之久的不公平的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一共劃分為了四種: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人並沒有歸入其中他們是達利特人
  • 印度實行種姓制度,那中國人到印度算什麼等級?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壓抑的男權社會,生來就有貧富貴賤,地主剝削農民,富人壓迫窮人,殘酷的制度壓制下人一出生就別無選擇,幾乎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只能在一雙無形的手地操縱下麻木的生活。1949年解放後,我們努力消滅封建殘餘,漸漸推翻了一切壓抑人性的文化糟粕,才有了今天每一個人獨立的人格。但在我國不遠的一個國家還採用著落後的「種姓制度」,來評定一個人的高低貴賤,那個國家就是「印度」。
  • 高種姓不能觸碰低種姓人的影子,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觀念
    結果對方說:因為在印度,不同種姓的人,只能做與自己種姓相符的工作,比如,這裡只有我是婆羅門,那麼只有我有資格跟你說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能亂套了。這的確是印度的真實狀況,那麼,印度的種姓制度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 古印度脫胎於封建制度,以印度教為血脈的種姓制度
    這樣的制度不管是對千年前的古印度還是如今的印度,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制度沒有好壞,而是適不適合當下那個時代,而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對古印度也起到過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此才能一直持續不斷三千年,成為古印度統治的血脈。
  • 印度四大種姓之外的「第五種姓」,毫無社會地位,連影子都不能碰
    種姓制度是在印度等地區存在的一種社會制度,在印度存在了很長時間。它是從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開始,就出現的一種社會制度。1947年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在法律層面上被廢除了,但是事實上,種姓制度依然流傳於印度的社會之中。
  • 印度「賤民」的前世今生,不反抗是因為認命嗎?
    對印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種姓制度」。這一制度將人分為了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另外,比這四個等級更為低賤的,還有一個被稱為「不可接觸者」的階層,也就是「達利特」,或者稱為「賤民」。
  • 印度種姓制度違背人權思想,激化階級矛盾,為何卻延續了數千年?
    而在這部印度史詩中,「種姓制度」實則已經成長成了一套以「血統論」為基礎的成熟的等級制度。也就是已經有了明確的等級劃分了。印度種姓制度違背人權思想正如開頭所說的,印度種姓制度將印度的社會體系劃分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及旃坨羅等五個等級。
  • 印度有種姓制度,那麼與他相臨的國家有沒有種姓制度?
    有,但遠沒有印度這麼嚴重。印度的種姓制度之所以這麼嚴重,和他們的信仰密不可分。印度教將人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等,以及處於四等之外的「不可接觸者」,也叫「賤民」、「達利特」。所以,有印度教興盛的地方就存在種姓制度,如模里西斯、尼泊爾等。
  • 為對抗種姓制度,警察局長挑戰印度司法系統
    印度憲法第十五條有這樣的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法律是這樣規定的,在印度的實際生活中,卻沒法這樣執行。大家都知道印度社會有著非常嚴苛的等級制度,該等級制度在其周邊國家也大為盛行。
  • 印度種姓制度,出生就是貴族的「婆羅門」到底有多厲害
    引言在很早以前,印度被歐洲國家入侵,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隨後英國人們在當地誕生後代,創立了種姓制度,隨後一直流傳至今,雖然現在當地政府已經取消了種姓制度,但是在民間依舊盛行。對普通人民群眾來說,種姓制度已經根深蒂固了,尤其是在一些落後的村子,低種姓就是低道德已經在人們心中無法改變了,種姓制度中,大致分為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還有一個最低等的達利特印度種姓制度劃分達利特在種姓制度中屬於是最低等的,算得上是賤民,連普通民眾都算不上,四個種姓中
  • 印度總理如果在街上遇到一個比他高種姓的人,需要讓路嗎?
    印度總理莫迪是印度聯邦政府首腦,實際權力遠大於印度總統,是印度第一號人物。莫迪在街頭上遇到高種姓,當然不需要讓路。印度種姓制度早已經在在1950年代以法律的形式廢除,名義上已經不存在。不過,存在數千年的種姓制度依舊有殘留,但僅僅對於社會底層而言。
  • 印度社會等級如此嚴苛,低種姓為何不去冒充高種姓?看臉就露餡了
    在《大唐西域記》(卷二三國)中,詳細的介紹了印度社會制度。說:「印度種姓族類群分,而婆羅門特為清貴......婆羅門,淨行也。剎帝利,王種也。吠奢,商賈也。戌陀羅,農人也。」這裡提到印度的四個種姓,代表四個階層。
  • 印度為啥不能徹底廢除種姓制度
    法典詳細劃分種姓制度(Varna),梵天的嘴巴化成白色的婆羅門(Brahmins),是祭司,地位最高;雙臂化為紅色的剎帝利(Kshatriyas),是武士、貴族和王侯;雙腿化為黃色的吠舍(Vaishyas),是地主、商人;雙腳化為黑色的首陀羅(Sudras),是僱工及僕役。除四種姓,印度還有一類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賤民」(Dalit),即「不可接觸者」,專幹髒活累活,據說人口達二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