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車!時尚圈颳起一陣"復古運動風",國潮崛起了…

2021-02-20 央視財經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這一幕: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成績拿下男子自選手槍60發漫射冠軍。

這是該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國奧運史上的首枚金牌。

許海峰上臺領獎時,一身紅色梅花牌運動服和那份最高榮耀一起,成為當年觀眾心中永恆的記憶。

△領獎臺上授予獎章

那屆奧運會也頗具傳奇色彩,除了中國奧運歷史上的首枚金牌外,中國女排也成功奪冠。

△女排奪冠

作為那屆奧運會中國代表隊的指定服裝,梅花牌運動服也隨著上臺領獎的許海峰、女排郎平、跳水周繼紅等人的名字,一起走向了千家萬戶。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個運動品牌,「梅花」二字取自毛主席的詞《卜算子·詠梅》,擁有中國紅和士林藍兩種經典顏色。

要知道在當時,能擁有一套梅花牌服裝絕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一套梅花運動服的價格,相當於當時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絕對是名副其實的高端貨。

穿到衣服的年輕人們會特意把領子翻下來,就是要刻意露出裡面的商標。

說到這裡,是否大家會想到後來讓年輕人趨之若鶩的耐克和阿迪達斯?

後來,隨著經營等相關問題和外來品牌的強勢衝擊,梅花牌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綜藝節目裡,我們偶爾看到它的身影,也多是情懷和懷舊的主題。

△《爸爸去哪兒》中爸爸孩子穿梅花牌運動服

△跑男裡「搗蛋」的泥潭大戰

近幾年復古運動風大行其道,我們開始在國際時尚秀場上看到熟悉的感覺。

國際時尚圈也颳起了復古風,最近,有國際品牌就把復古風玩得很6。



儘管售價不菲,年輕人們依然願意花錢去追逐這股時髦的復古運動風。

而我們也終於看到,近幾年國產品牌動作頻頻,努力掙脫大家曾經的固有印象,掀起一股國潮風尚!

國產運動品牌李寧驚豔亮相紐約國際時裝周,曾經色彩鮮豔風靡縣城的它一下子時髦得不像話。

不能再熟悉的ANTA也推出聯名款,在潮流設計中引入創新科技,在上海時裝周亮相的新系列充滿未來感,迅速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心頭好。

在登陸上海時裝周的ontimeshow後,我們終於看到久違的梅花推出了新的運動潮服系列。

在第六期《時尚大師》中,梅花牌新一代合作設計師潘潔從「拳」中汲取靈感,將拳擊、跑步等一系列運動元素融合,在經典梅花運動服的基礎上設計出了全新的運動系列。

△歌手平安獻唱《逆風飛翔》

「ZEN GIRLZ」夾克:源自梅花經典系列中的「中國」夾克,採用舒適的真絲面料與簡潔的英文刺繡字體,適合街頭運動風也容易玩混搭。

織帶V領襯衣和褶皺闊腿褲靈感來源於劍道服裝,吸取劍道服裝的細節,採用經典紅黃配色,讓一件簡單平乏的襯衣成為街頭運動風時髦單品。

高腰真絲半裙修飾臀圍和腿部線條,拉伸身長比列,粗曠的五道槓logo織帶從腰部到底並延伸出去,讓極簡的半裙多了幾分運動帥氣。

拳真絲外套靈感來自拳擊鬥篷,配色是李小龍功夫服經典配色,整件外套張弛有力隨意輕鬆穿搭,是出街上鏡的給力單品。

而更令人驚喜的是,34年前穿著梅花牌運動服摘下中國奧運首枚金牌的許海峰也來到了節目現場!

出場的那一刻全場沸騰,瞬間將我們的記憶拉回到那個無限榮光的時刻。

許海峰先生現場分享了當年奧運會奪冠後的「小插曲」。

當時組委會只準備了一面中國國旗,而男子自選手槍漫射中國獲得冠軍和季軍,最後是從90公裡外的地方直升機空運過來一面旗子。

對於梅花新一代的設計師,許海峰先生也表達了自己的期望。

都說時尚常常是個輪迴,如今看來梅花牌依然蘊藏著豐富的時尚基因:符號化、配色經典、樣式不脫節、可變化度高、符合當下風潮,並且契合當下青年亞文化的消費需要。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在良好的運作和契合現代審美穿著需要的設計之下,曾經在70-80年代風靡全國的梅花牌可以在當下引發新一輪的「梅花熱」。

和其他積極尋變的中國原創品牌一樣,它將成為當下人們潮流風尚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時尚大師》的舞臺上,我們看到梅花牌的全新歸來,也見證了更多中國設計師及中國原創品牌的驚喜蛻變。

我們也驚喜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用國產潮牌彰顯時尚態度,並大力擁抱著這些老字號的新面貌。

國潮正流行,未來可期!

周六晚7:30,鎖定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時尚大師》,共同見證精彩!

十年了,這些面孔從未忘卻……

養一頭虧300元!風口上的豬為啥不起飛了?

:央視財經《時尚大師》

本文編輯:呂亭潔

覺得不錯,歡迎點讚↓↓↓

相關焦點

  • 時尚圈颳起一陣「復古運動風」 國潮崛起了(圖)
    原標題:快上車!
  • 時尚圈颳起了復古運動風,靈感來源難道是國產校褲?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個運動品牌,「梅花」火了。但在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再加上經營等相關問題和外來品牌的強勢衝擊,梅花牌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一些綜藝節目裡,我們偶爾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大多是走著懷舊的主題。《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爸爸孩子穿梅花牌運動服不過在近幾年,復古運動風大行其道,我們開始在國際時尚秀場上看到熟悉的感覺。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有一次到一個賓館尋訪正在那裡教外國人的著名大師,不想來早了,推門進到大師的房間,大師身著運動短褲坐在床沿邊,正要加穿長褲。都是大男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唐突,我還半開玩笑地調侃了一句:"老師的大腿好粗呵!大師微笑著回答了一句:"功夫都在這倆大腿上呢!"這個畫面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了好多年。當時我的解讀是:要想練出下盤功夫,必須得練出粗壯的大腿。所以拳走低架就成了刻意的的追求。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喜歡穿著簡約的女人,來看看「復古運動風」,給你想像不到的時髦
    2020年已經過去一大半,當我們還沒來得及抓住時尚的走向,又即將迎來新的一陣時尚風向。正因如此,復古的元素往往顯得珍貴又時髦,一些普通的穿搭加上復古元素後,這些特徵化元素就變得更加突出。在版型上,以舒適、隨性的寬鬆設計為主,體現了當時年輕一代的自我追求。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直接對比"腰"與"胯"來講,腰為軟組織,是人體最柔軟的部分;胯為硬組織,是一組骨群,他們皆處於人體的中心部位,所以二者皆為重要。首先,"腰為主宰"是說腰部有掌控全體的功能,但沒有人說"用腰打人"的。腰部本身並不產生力量。有人說:我一動腰先動,打人效果非常好。不錯,但你發揮的仍是腰的協調功能,作功的是身體的軀幹和手腳間的協調。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首先應該明白:我們練拳用拳時,全身應是一種協調運動的狀態,兩臂兩腿參與其中,一臂或一腿可以是弓,也可以不是弓,並非時時是弓,也不一定必須是弓。所謂的"五弓合一"也是特定時刻技術動作的特別要求。因為一臂可為綢緞,可為利劍;一腿可為立柱,可變湧浪。身體不同部位會有更多的想像比擬空間。不必劃地為牢,約束了自己。其次,需要某一臂或一腿成弓時,必須是有需要,有條件。
  • "胸腰摺疊":脊椎之動見細微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椎運動)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椎"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椎的豎直,使胸與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身軀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網上有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但另一方面,胸椎又是身軀上最為靈活且柔韌的部位。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
  • "腰為主宰"是如何實現的?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四(腰錐運動)腰錐五節為脊錐上最粗壯的錐節,我們在此將五節腰椎看作個一個骨節整體,它自然弧形前弓,也稱腰弓。人體的這一段為中段。水平方向有帶脈環繞,前部儲有大小腸等密實器官,在內氣的支持下,"丹田"這部分甚至可徑得起巨力錘打。後部有兩腎左右懸掛,"兩腎抽扯"是腰錐略微左右運動的特徵。
  •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二(腿部分解)
    單腿起落開合邁步是腿部運動的基本形式。提腿時,意念應在大腿骨兩端,即有胯膝抻拉平衡。舉步則顯輕靈。蹬腳落步或鞭腿趟步,尤其是在腿有進攻意識時,意念應在小腿骨兩端,即踝關節和膝關節,因為攻擊部位基本在前端。
  • 來看一看"不用力打人"的真相
    太極拳運動的本質是動態平衡。除了顯現於外的人體肢體間的運動、協調與平衡之外,更還有自身的意念活動與肢體運動間的平衡。正常人要做到"氣與力合"不容易,因為你首先得要把"氣"練出來。但要做"意與力合"卻再正常不過了。一般人都會,一一不經過大腦引導的肢體運動是不可能做功的。瘋子更會一一意念強烈甚至失控導致手舞足蹈。
  • "發勁如放箭"一一敢問箭射何方?
    (見上圖)A點:"大椎"穴,上端弓梢結點,頸弓與背弓的結合部,兩肩在其兩側。B點:"命門"穴位置。"身弓"弓體與下弓梢的結點。再下方,便是"下弓梢"=腰弓下一半+尾椎+盆骨,(人體的中心部位)形成強壯而有力的下部弓梢。P點: 弦與箭尾一瞬間擊發並分離的位置。首先得明白在這個"弓箭"體系裡,"弓體","弓梢"為實,"箭"與"弦"乃虛。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中國籍"移民"施暴無辜"白人":這個視頻火了,外國網友直呼受不了!
    一個中國籍"移民"最近在加拿大火了!它的名字叫:"大毛"圖片裡這隻熊貓名叫大毛,2013年從中國來到加拿大,居住在多倫多動物園。最近加拿大天氣寒冷,大毛有點不適應。希望這樣的視頻越來越多,我很久沒有這樣笑過了,上帝保佑它!其他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