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陳平原來電,得知我摯愛的老同學老朋友吳福輝先生今早在加拿大家中逝世,死於心臟病。這真讓我悲慟萬分!」1月15日上午,著名學者溫儒敏在其微博上發文悼念。
溫儒敏說,「他和吳福輝先生上次見面還是前年春節,知他身體不好,還要賣掉北京的房子去加拿大和兒子過,就挺感傷的,說這年紀還要折騰,你這是無退路了。他黯然。又一起去東四吃館子,他略有興致,說以後還會回來 。」
吳福輝先生1939年生,浙江鎮海人。1959年畢業於遼寧鞍山師範學校,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師從王瑤先生)。歷任鞍山十中語文教員,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副館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對學科發展貢獻良多。
吳福輝先生是著名的現代文學史家,在海派文學、諷刺小說研究及沙汀、張天翼、施蟄存、錢鍾書等作家作品研究上也有開風氣之先的成果。他和溫儒敏、錢理群合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是中國大陸最具影響力的現代文學史著之一,已成為所有中文專業學子的必讀書。他還獨著了《插圖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和《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前者已被譯為英文,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有學者評價:「新時期30年來,以個人之力獨立完成中國現代文學史著述的畢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吳福輝無論在宏觀把握還是微觀研究上都可謂獨樹一幟,自成一家。」
吳福輝先生的代表作還有傳記《沙汀傳》,評論集《帶著枷鎖的笑》《且換一種眼光》《深化中的變異》,海派文學研究專著《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等。他還(參與)編輯整理了《張天翼研究資料》《沙汀日記》等史料文獻及《梁遇春散文》《施蟄存作品新編》等作品集。他的論文《現代病態知識社會的機智諷刺》獲1982年《十月》文學獎,《大陸文學的京海衝突構造》獲1990年上海文學獎,《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獲2002年王瑤學術獎首屆獎。
吳福輝先生發表的第一篇學術文章是《鋒利·新鮮·誇張——張天翼諷刺小說的人物及其描寫藝術》,刊於《文學評論》1980年第5期。這是當年發表的關於張天翼研究的唯一一篇學術文章。
溫儒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吳福輝本是上海人,上世紀50年代其父支援東北工業建設,舉家從上海搬到鋼都鞍山,從此常作「關外人」。當年吳福輝高中畢業就當了老師,並以39歲「高齡」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和溫儒敏、錢理群師從同一位導師。溫儒敏回憶說,上研究生時,吳福輝和錢理群把王瑤先生那部《中國新文學史稿》上的注釋引目抄錄成冊,然後順藤摸瓜,一本一本找來看,閱讀量是相當大的。「我們三個是同學,我們一起完成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印刷了60次,發行150萬冊。」
溫儒敏說,吳福輝積極、樂觀,是有豐富感情的人,聽聞他在夢中因心臟病去世,作為老同學、老友很悲傷,祝願他一路走好。溫儒敏認為,吳福輝以及他們這代人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執著於從事的專業,研究貼近生活現實,他們都慢慢老了,一個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