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年熱度不減 北大教授溫儒敏解讀原因...

2020-12-23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7月31日是哈利·波特與該系列小說作者J.K.羅琳的生日,這一天,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魔法永存——慶祝『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周年暨學院杯爭奪賽」活動在線上舉行,在線觀看人數超過90萬,留言評論1.4萬條。時光回溯到2000年10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的簡體中文版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立刻風靡校園。20年後,「哈利·波特」的意義已遠遠超越一部小說,特徵鮮明的「哈利·波特」閱讀文化覆蓋了全國幾乎所有大中城市,影響了數千萬中國哈迷。

你為哪個學院而戰?

中國哈迷在每年的7月31日都會自發組織為哈利·波特與作者J.K.羅琳慶祝生日。此次20周年慶祝活動也選擇在這一天。分院是哈利·波特和所有學生進入霍格沃茨學校面臨的第一件事,這是一個貫穿故事始終的重要情節,更影響與啟發著所有的哈迷去思索: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珍視的品質?是格蘭芬多的勇敢、斯萊特林的野心、拉文克勞的智慧還是赫奇帕奇的忠誠?幾乎所有哈迷在讀過小說之後,都選擇了自己中意的學院。

在「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引進中國20周年之際,對中國哈迷而言, 20年他們所經歷的既是一場魔法史之旅,也是一場心靈成長之旅。而在20周年這個重要的節點之上,能夠如小說情節一樣,可以經歷作為「巫師」的一次考試並為自己學院獲得榮譽,更會令他們歡呼雀躍。

JK.羅琳

在活動中,責編王瑞琴為讀者講述了「哈利·波特」在引進中國的20年間所經歷的努力與收穫、驚喜與感動;譯者馬愛農就如何將涉及眾多咒語與魔法生物的外文作品翻譯得貼切、生動、易懂,與讀者分享了她的思考與求證;責編馬博結合自己的讀書感想,分享了從中國第一代哈迷成為「哈利·波特」系列圖書編輯的成長體驗。

今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學院紀念版」上市。同樣的故事,共推出不同的版本:格蘭芬多、斯萊特林、赫奇帕奇和拉文克勞。4個版本共同擁有最新修訂的譯文,完整收錄了小說內容。不同之處在於,每本書都根據自己的學院增加了大量相應的全新內容,如學院創始人、著名學生、知名校友、院長的簡介等。

除此之外,羅琳新作《伊卡狛格》中文版圖書將在2020年1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以傳統故事的形式寫成,但其中仍然有著羅琳作品中常見的主題,如陰謀、冒險、正義,並充滿了羅琳式的幽默和懸念。故事的目標讀者是7到14歲的少年兒童,但成人在其中亦能讀出另一層滋味。

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

「哈利·波特」是流行讀物,但有高超的藝術品格

「哈利·波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引入中國以後,多年持續榮登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其影響之大,為多年來翻譯文學中出版界所未見。為什麼一本外國童話體小說能夠贏得如此眾多的讀者,以至形成社會閱讀的興奮點?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破解了這個「文化現象」。

溫儒敏認為,就故事本身而言,成功的兒童文學,第一要素就是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而「哈利·波特」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雖然該系列為皇皇巨著,讀完不易,但很多孩子還是蠻有趣味地啃完了,這緣於「哈利·波特」的「奇幻」生成於「現實」之中,和「現實」打成一片,奇幻之中的「合理」與「真實」是這部作品特殊的魅力所在。

就文學性而言,「哈利·波特」的可讀性很強。在書中可以看到許多西方文學經典的元素,從羅馬史詩、希臘神話,到狄更斯小說,某些精彩的故事原型和描寫素材,都創造性地「轉化」為這部小說的組合件。作者顯然還借鑑了好萊塢電影的某些技巧,包括《魔戒》三部曲、《星球大戰》等電影,更讓這部小說形成雅俗交融的當代藝術特質。「哈利·波特」是流行讀物,但有高超的藝術品格。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線上賽吸引90萬網友,北大教授溫儒敏解析20年高溫不降...
    K .羅琳生日當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魔法永存——慶祝『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周年暨學院杯爭奪賽」在線上舉行。爭奪賽由團隊之戰、精英之戰與天選之子三個環節構成,高難填空、中英文互譯、表白哈利·波特等基於圖書內容的遊戲分布其中。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巖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分別在活動上致辭。
  • 「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年 數十城哈迷齊聚線上讀書
    2020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引進中國的第20個年頭。4月26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RDV書店SKP店聯合舉辦了「哈利·波特」讀書之夜,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哈爾濱等數十座城市的哈迷同步在線,分享讀書心得,共有近五十萬人次通過抖音平臺觀看了線上讀書會。
  • 「哈利·波特」走進中國近20年 與讀者共同成長
    「哈利·波特」在中國的面世,首先是從圖書的引進開始的。別開生面的魔法世界與生動深刻的人物塑造,令該系列圖書的每一次出版都成為一場文化的盛事,它所掀起的閱讀風潮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下的文學界與出版界。王瑞琴以自己的親歷、親感與親證為讀者講述了「哈利·波特」引進中國的經歷和趣聞,生動而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帶領讀者重走了一本譯文圖書的誕生之路。
  • 《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年,暢銷神話背後的「魔法」是什麼?
    今年,作為國內最早的引進方,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為迎合數字「20」,人文社將推出最新的20卷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伴隨著「哈利·波特」文化現象在中國的日漸凸顯,能夠擁有一套中國原創封面的版本,也成為了中國「哈迷」長久的期待,20卷本選擇了中國插畫師李旻繪製封面插畫,以20個不同封面展現故事中的20個場景,呈現既具中國風格又保留原著內涵的「哈利·波特」系列版本。
  • 哈利·波特,40歲生日快樂!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二十年了,來自魔法世界的魅力為何絲毫不減?全世界的「哈迷」為什麼越來越多?電影重映的那一天,你會COS某位角色去影院嗎?這次盛大的首發式過後,幾乎全球都知道了哈利·波特。「當時中央電視臺聯繫我們做了一期節目,節目播出後,哈利·波特在中國就更有知名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哈利·波特」系列編輯王瑞琴說。「哈利·波特」在中國出版歷史上也創下了奇蹟。王瑞琴還記得,前三部的首印數是20萬冊,到了2003年,「哈五」首發印了80萬冊,一周後又加印了20萬冊,兩周內總共印了120萬冊。
  • 在二次元的世界中,《哈利·波特》同樣是熱度不減的大IP
    早在16年的時候,羅琳與華納兄弟就聯合日本的動漫藝術家,打造了一系列《哈利·波特》chibi風格(也就是我們熟悉的Q版)的卡通形象。後來,又根據這套形象,推出了類似庫洛牌的卡牌,一共12張。見下圖(選了幾張小斯喜歡的角色哈)。
  • 哈利·波特來中國20年了,我還在等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
    20年過去了,最初一批小讀者現在早已成家立業,步入而立之年,而伴隨他們成長、豐富他們想像力、給予他們勇氣和愛的「哈利·波特」卻依然熱度不減,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20年前,人文社為何選中了「哈利·波特」?這系列作品緣何成為「超級暢銷書」?行銷20年後,這套出版常青樹還能如何創新?
  • 送你一套顏值超高的20周年紀念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披靡張)1為何我們希望霍格沃茨永不畢業「哈利·波特」進入中國的20年來,始終佔據著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是《聖經》、《毛主席語錄》之外銷量最多的書)。北大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坦言,首先是因為哈利波特的故事,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在貧乏的現實生活裡,狹隘的人生經驗之外,誰不想要點魔法呢?
  • 北大教授:讀者多為底層百姓
    北大教授:讀者多為底層百姓說起《平凡的世界》這部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本書共三部,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巨著。這麼長的篇幅,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面對對於這樣的褒貶不一,嚴重「兩級分化」的評價,北京大學的溫儒敏教授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溫儒敏教授此前也對這一現象很是不解。在2013年時,他決定對《平凡的世界》展開一系列的調研工作,後經過研究發現:《平凡的世界》受眾群體,絕大多都是底層的平民百姓。那麼為什麼底層讀者會對《平凡的世界》如此執著?
  • 北大教授解讀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報告: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
    張坤教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副主任,北大滙豐智庫成員 《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專家普遍對深圳未來科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 哈利·波特,40歲生日快樂
    而《哈利·波特》的第一批讀者們,恐怕不少早邁過30的坎兒,不再執著於那張遲到(可能不會到了,但還是不想直白說出來)的霍格沃茲錄取通知書,但每每於新聞或社交媒體上看到相關消息,還是會多留個心眼兒。 最近一則讓他們興奮不已的消息恐怕就是為助力電影院復工,亦為慶祝該系列書籍引入中國20周年,8月14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新4K修復3D版將在全國上映。
  • 《哈利·波特》+《星際穿越》狂攬1.9億,拯救中國電影市場的怎麼...
    而如果將時間回撥到2002年:那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中國內地上映;諾蘭第一次遇到華納兄弟;中國電影產業改革和商業化迎來極其重要,甚至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節點。25年前,中國宣布開始引進分帳片,激活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復甦;25年後,在電影行業最艱難的時候,扛起票房榜的,又是好萊塢大片。
  • 「哈利·波特」20周年學院紀念版來了,獅院、蛇院、獾院、鷹院,你...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2020年是「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引進中國的第20個年頭,持續影響與伴隨著數千萬中國哈迷,還進入了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宣布極具標誌性意義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學院紀念版重磅上市。
  • 哈利·波特+星際穿越狂攬1.9億,拯救中國電影市場的還是好萊塢?
    而如果將時間回撥到2002年:那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中國內地上映;諾蘭第一次遇到華納兄弟;中國電影產業改革和商業化迎來極其重要,甚至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節點。 25年前,中國宣布開始引進分帳片,激活了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復甦;25年後,在電影行業最艱難的時候,扛起票房榜的,又是好萊塢大片。
  • 和北大經濟學教授聊了3小時才明白:今年比存錢更重要的,是做對這件...
    真的不行,不信,看一組北師大鐘偉教授根據近30年的通貨膨脹數據得出的結論:  現在的255萬,相當於90年代的萬元戶;而現在的100萬,在20年後的真實購買力只相當於今年的11萬~45萬!  提起北大經濟學,也許你多少聽說過薛兆豐教授的趣味解讀,但卻未必知道,在北大經濟學者天團裡,還有這樣一位大咖:  他曾連續5年準確判斷中國經濟形勢,幾乎沒有失誤;  眼光極準的他,從2015年起為自己做家庭資產配置,年收益率更是從40%一路攀升。  他就是徐遠,中國經濟學名人「小圈子裡的大人物」。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迷熱議霍格沃茨名場面
    本文轉自【網易娛樂】;為慶祝「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引進中國20周年,根據J.K.羅琳暢銷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改編的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推出全新4K修復3D版,現正在全國熱映中。近日,在眾多復工後上映電影的環繞中,《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排片仍高居榜首,周末觀影人次單日突破90萬,熱度超過同檔期所有新片,如今在出色的口碑推動下,票房繼續走高。「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自誕生以來就風靡全世界,俘獲無數粉絲,甚至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
  • 北大教授: "高度篩選"社會與中國教育策略的嚴重斷裂
    由此引出來一個嚴肅的問題,在中國為什麼我們能容忍如此巨大的、甚至超過了美國的分化?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的教育資源產生了這麼大的分化,而且一直在加劇?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我所說的第一個迷思。第二個迷思,我們經常被國際上有名的教育經濟學家批評,他們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的財政體制存在著根本性的體制性的不公平。北大、清華收的學費相對來說是低的,無論以何種計算方式,培養成本都是高的。
  • 北大學子炫耀本校出國人數多,艾躍進教授怒斥:這是北大的恥辱!
    原因就是清華北大辜負了人們都它的期望,原本人們希望這兩所高校能為國家培養許多頂尖人才,也希望這所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祖國爭光,但希望越大能力越大,清華北大出國留學的畢業生有很大一部分人都選擇不回國,甚至更換國籍,在國外定居。
  • 北大教授說,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人大也不遑多讓,有金教授在,很多人很為其折服,覺得要看清世界,人大教授不失為一扇觀察美國的窗口。北大則是另一種狀態。有孔慶東,分析樣板戲《杜鵑山》倒是很精闢,但是,人不能總活在過去,不管是當下還是襠下,畢竟還是要關心眼前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