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術後1d至拔除胸壁引流管,約1周) 以掌、指、腕、肘關節運動為主,包括指關節屈伸運動、交替屈指運動、握彈力球運動、腕關節及肘關節屈伸運動等;該階段患者進餐時儘量自己持碗 杯、自己刷牙、洗臉,睡覺時患側上肢部位墊小枕以避免腕部下垂。
第二階段:(拔除胸壁引流管至術後1個月) 以肩關節運動為主,包括:
1 壓球運動,囑患者兩手在胸前壓球,運動時患側肩部稍抬高,腕部不要抬高過肩;
2 梳頭運動,可在健側手幫助 下用患側手持梳子越過頭頂梳對側頭髮,並儘量觸摸對側耳朵;
3 手指爬牆訓練,患者面對牆壁站立,其雙手從肩部水平開始沿牆面向上觸摸,每天標記能觸摸的最高高度。
第三階段:(術後1個月後) 以上肢旋轉、後伸運動為主,包括:
1 轉繩運動,將繩子一端綁於門把手上,用患側手握另一端並轉動繩子;
2 滑繩運動,將繩子置於頭頂晾衣杆上,患者雙手握繩兩端,用 健手拉繩,以拉伸患側肩關節;
3 舉槓運動,囑患者雙手抓槓, 兩手相距60cm將槓舉高過頭頂,再彎曲肘部將槓放於頭後方; 然後反方向將槓舉至頭頂,再回至原位;
4 壓臂運動,囑患者雙 手壓牆壁並支撐身體,然後練習肘關節屈伸動作。
以上訓練每天練習2~3次,每次持續25~30min,訓練過程中注意避免疲 勞,以運動時稍出汗、輕度呼吸加快、但不影響說話且次日起床 後無疲勞感為宜。
△ 有氧健身操包括頭部運動、頭部旋轉、單肩上提、雙肩上提、向前拉臂、上舉側屈、左右轉體、上舉前屈、左右擺髖、 前後擺髖、左右跳踏、踏步擺臂,共12節。
△24式簡化太極拳鍛鍊,每次連續打2遍太極拳,每次20-30分鐘。太極拳以其獨特的圓弧動作 ,具有柔 、韌 、穩 、緩 、練等特點 ,動作範圍涉及全身的肌肉及關節活動 ,其主要的旋轉功能特點,在改善肩關節活動度的同時還具有自我按摩作用 ,利於淋巴回流 ,減輕上肢淋巴水腫。
漸進式阻力訓練(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PRT)即在阻力訓練的過程中,鍛鍊強度、重複次數、組數等是不斷調整變化的。
○PRT中需定期調整的內容包括鍛鍊的頻率、強度、鍛鍊量(組)、重複次數等。乳腺癌患者進行PRT的鍛鍊量、強度、頻率、持續時間及開始鍛鍊時機並沒有統一標準,鍛鍊的形式更是多種多樣。
○癌患者上肢的PRT主要涉及到的肌肉包括胸大肌、 背闊肌、三角肌、斜方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
○鍛鍊時可以藉助啞鈴、彈力帶或其他體育器械,其中啞鈴是最常用的鍛鍊工具。藉助啞鈴進行上肢鍛鍊時一般包括3~5個動作,如啞鈴仰臥推舉、直立划船、坐姿划船、坐姿推胸、啞鈴彎舉、啞鈴聳肩、過頭推舉等。
○全身性的阻力訓練即在上肢鍛鍊的基礎上增加3-4項下肢鍛鍊,如腿部伸展、腿部推舉、腿部彎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