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做神仙之前,他的名字一聽就是濃烈的鄉土氣息—張勝貴,就像劉德華原來叫劉福榮很相似。
張勝貴,湖北蘄水人。同治11年也就是1871年夏天,張勝貴一副流浪道士的打扮,衣著襤褸,腰懸葫蘆,背一簍草藥,來到了杭州拱宸橋邊,借宿在橋東一間茅草房裡。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張道士很快用他的行動證明了俗話的正確性。張道士懸壺濟世,醫術高超,不久就在拱宸橋邊打開了一片天地,名聲漸行漸遠漸無窮。
有一天,張道士正在一邊熬製湯藥,一邊忙碌地看病。突然來了一班衙役,誰都猜的出來,故事裡的衙役絕大部分是黑社會,否則故事就可以over了。
這班跑龍套的衙役,用棍棒驅趕病人,要張道士立馬出診,上門給縣令把脈。張道士不知道是自帶神功,還是氣血逆流,突然嘎一聲倒地身亡了。黑社會衙役一看,跑了一回龍套,跑出人命來了,哥幾個趕緊撤。
張道士成為神仙的潛質露出了一點端倪來了,四鄰八鄉的百姓圍著醫生哭了一天後,張道士自己坐起來了,邊打哈欠邊說:「閻王說我陽壽未盡,不許我在陰間多待,叫我回來了。」消息傳到黑社會大哥縣令耳朵裡,縣令心裡一計算,這道士連閻王爺都接待過了,哥哥從此躲著你走吧。
1878年三月二十一日傍晚,看到沒,連傍晚都寫出來了,這個日子肯定是必考題,必定是個紀念日。話說,當時有個婦女在拱宸橋上哭了一會,然後跳入水中尋短見。
張道士立馬三步並作兩步,一個高臺跳水,鑽入冰冷的京杭大運河裡。跟許多故事的結局一樣,婦女得救了,而張道士被浩蕩的河水帶走了。
神跡又忽隱忽現了,有人看見張道士被一隻路過的老鷹帶走了,有人乾脆看見張道士自己化作一隻老鷹飛走了。
這個張道士不但醫德高尚,而且又見義勇為,再加上又在空中飛行,運河兩岸百姓紛紛表示,張道士一定而且肯定是個神仙。於是,當地士紳聯名上書朝廷,希望修廟紀念神仙。當時光緒皇帝才八歲,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聽得懂神仙方術,不過他敕封張道士為「張大真人」,慈禧太后禮數也不能少,也賜張道士「顯佑仙官」。
既然皇帝、慈禧太后都點名表揚了,張道士的居住條件得改善一下了,神仙住茅草屋成何體統,改成歇山頂飛簷大套間,張仙人塑成坐下都兩三米高的像,名字再也不能叫道士了,統一改成張仙人。
有人知道張仙人的生日是農曆七月二十三,神仙過生日總不能吃一碗壽麵了事,塑像必須坐八人大轎,出門巡視一番,還得唱三天大戲。出巡隊伍綿延不見首尾,方圓數十裡男女老幼全都跟在張仙人塑像後頭,興高採烈地遊行。最出挑的是一支妓女方陣,身穿紅綢衣衫,腳穿繡花鞋,頭戴時令鮮花,手銬腳鐐,作蘇三狀,求張仙人跟閻羅王打個招呼,來生不做這苦命人。
張仙人其實一直沒有離開拱宸橋。文化大革命時,張仙人的廟與塑像與墳墓都拆毀了,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賜的匾額也不知所蹤了,但是廟的北牆還在。
有一天,有人看見張仙人從牆裡面走了出來,只見張仙人的身影隱在牆上,不一會悄悄地退隱而去。也許那天是江南梅雨季節,牆壁返潮。但老百姓不管科學,一時間,張仙人現身的說法一傳百百傳萬,杭州人嘉興人湖州人潮水一般洶湧而來。大家一圈一圈地席地而坐,等著張仙人再次出來跟大家見面。
張仙人遲遲不出場,人群遲遲不肯散,後來出動了消防車,用水龍頭把失落的人群衝散。
今天,張仙人居住在了拱宸橋西邊,跟他的故居隔河相望,不過故居早已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