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碑是由歷代皇帝撰寫的碑,宋代皇帝留下兩通御碑,一通在趙縣

2020-12-17 聲宏紫閣

御碑是由歷代皇帝撰寫的碑,在古碑中,最尊貴的有兩類,一是皇陵之碑,二是碑文由皇帝親自寫的碑。御碑由於等級和地位至尊至高,往往建有碑亭加以保護。我國究竟有多少的御碑呢?我國歷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撰寫碑文較多的有兩位,他們是清代的康熙和乾隆。也有在位時間較長而極少留下碑文的,如明代在位48年的萬曆皇帝。

韓琦

宋代皇帝僅有兩位皇帝留下了御碑。一是宋神宗為韓琦的墓碑題額《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即《韓忠獻公神道碑》碑文寫道:「薨前一夕,有大星殞於園中,櫪馬皆鳴。又雲「公奉立子為皇太子,被顧命立英宗為皇帝、立朕(宋神宗1068-1085年在位)於以承祖宗之序,可謂定策元購之臣。」碑陽的銘文寫道:「公行不歸,申文是悼。尚想公儀,淚落苑草」足見悲痛至極,思念至極。

宋神宗

宋代有個叫文瑩的人評價說:「大哉!天子之文章也,」「日星之照,江河之流,不過此辭也。」(《續湘山野錄》)。宋神宗給韓琦這麼高的榮譽,並不僅僅是由於韓琦對他的即位有大功,更重要的是韓琦對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

韓琦

這裡插幾句話:韓琦是北宋三朝名相。如今韓的後人,海內外達80多萬人。韓琦墓,在河南安陽殷都區皇屯村,南水北調中,工程恰經韓墓。多方協調下100萬元韓墓終被發掘、整體遷並於2010年完成復建。這是安陽歷史上第一次的大墓整體遷規模大,難度大,技術要求高。韓琦墓誌,重3噸,長寬各1.55米,厚0.26米,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大的墓志銘志。韓琦墓志銘的志文共6000餘字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字數最多的墓志銘志之一。

韓琦墓

韓琦的人才觀也有稱道的地方,他一向禮賢下士,無論貴賤,一概以禮相,眾人交口稱讚的人オ,雖然他個人不一定喜歡,仍然照用不誤。所以,他活著的時候,百姓就為他立生祠祭祀。

韓琦墓志銘

宋代皇帝留下名碑者還有宋徽宗,這就是《大觀聖作之碑》。該碑在河北趙縣文廟遺址內,刻立於北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八月二十九日,碑高4.8米,寬1.5米。趺座為石龜,碑額系石雕的龍。碑身周邊為淺浮雕二方連續卷龍纏枝牡丹紋圖案,刻工精細。

大觀聖作之碑

碑文是宋徽宗建立「八行取士科」的詔書,由資政殿大學士鄭居中將御筆詔書摩刻石碑,立於宮學、太學等處。碑文共1021字,現已殘缺很多。用筆銀鉤鐵劃,法式瘦勁俊逸,儼然徽宗趙佶的瘦金體。碑額是當時宰相蔡京所書,六字為「大觀聖作之碑」,意思是大觀年間(1107——1110年)皇帝御書之碑。它對於研究宋代的教育和科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相關焦點

  • 逛逛中國歷代皇帝的集體宿舍
    廟門十分氣派,東西兩側各立一通石質下馬碑(此碑立於清代),東側的碑上刻有「滿、漢、蒙」3種文字,西側為「回、藏、託忒」3種文字,均為「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之意,告之所有官員百姓,到此必須下馬步行,以示對歷代帝王和先賢功臣的尊崇。
  • 金川御碑,記錄著乾隆的十全武功
    剩餘130多名少男、少女分別賞賜給索倫等三姓功臣之家永世為奴,世代不得返回金川居住,可見乾隆皇帝對金川土司恨之入骨的心情。為了表彰來之不易的勝利,乾隆還在全國建了五通紀念金川之役的御碑,把平定大小金川列入自己「十全武功」其二,又可見他對這場戰爭的重視。
  • 魏碑國寶 | 皇帝東巡之碑
    張永強先生考察東巡碑出土地及殘石新發現的皇帝東巡碑殘石  後魏酈道元《水經注·滱水》云:「徐水三源奇發,齊瀉一澗。」「夾岸並有層臺二所,即御射處也。」二〇一二年四月一日,予攜恩師徐自強先生所賜楊守敬《水經註疏》,自京師獨往易縣,再訪北魏太武帝東巡碑,手拓殘石。訪貓兒嶺、畫貓兒巖,於口頭村備歷酈注御射三碑所立之處,慨善長妙筆撰記之不虛也。乃知魏世御射三碑皆同時所立,碑文亦同,唯行次稍異,皆在管頭、口頭二村水次也。口頭村在五回嶺下,村外水流淙潺,清明已過,宿冰未銷,古道幽邃,巖嶂逼天。予攀援榛莽,手發碑座於河沙之下,即酈注所謂御射第一石也。
  • 地理河南——神奇的鐵胎銅面碑
    公元1723年,大清雍正元年,剛剛登基的雍正皇帝從國庫裡拿出288萬兩白銀(史載,雍正元年,國庫僅存白銀800萬兩,288萬兩白銀是大清國庫一年的收入),仿造北京的故宮,在焦作武陟的黃河岸邊建造了嘉應觀。
  • 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譽為宋代「憲章」,它是真的還是子虛烏有?
    這塊誓碑僅僅鐫刻了三行字,卻被稱為宋代的「大憲章」,它從根本的制度上確保了宋朝走向中國文明的巔峰。誓碑的內容被後世所津津樂道,而它的真實性也常遭吐槽。有一篇《太祖誓碑質疑》就認為關於「誓碑」純屬子虛烏有。接下來讓我們認識一下這通神秘的宋太祖誓碑。相傳,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把後周8歲的小皇帝趕下臺。
  • 【拾●遺】邢臺市平鄉縣「北宋大觀聖作之碑 」
    碑額雕七龍蟠頂,左右各三龍,龍頭向下並列於碑側,龍身向上翻卷、纏繞、穿插;另有一龍頭部出額陰正中,兩前腿環抱兩側的龍腿(下圖),兩後腿出額陽,兩爪環抱火珠;從碑陽看碑額僅見雙龍。額中陰刻「大觀聖作之碑」6個楷書大字。碑身四周淺刻兩方連續卷龍纏枝牡丹圖案。碑文陰刻,正文20行1013字,說明3行76個字,落款4行169字,共計1258字,現殘缺69字。龜趺座。碑身上部有斷裂。
  • 華清宮瑰寶——《溫泉銘》碑
    華清宮記錄著中國歷史的興衰,載負著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無數的軼聞趣事和珍貴的文物古蹟。
  • 武則天為什麼要立無字碑?無字碑背後代表的含義是什麼?
    武曌一生不凡,是一位極具傳奇性的女皇,不僅生前,死後也給世人留下一個謎題,那就是她的無字碑。她與高宗合葬一處,高宗的述聖碑上洋洋灑灑全是他的一生功績,而這碑文還是武曌親自為李治撰寫的,五千多字。而到了武皇自己,卻未曾留下隻言片語,只有冷冰冰的透著歷史厚重的高碑矗立,而正是無字,因為它的神秘性,引得更多人去猜測,去觀看這塊無字碑。2.那麼武曌為什麼要去立這座空白碑呢?其實坊間有三個推測。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一飽眼福!
    御筆碑匾,顧名思義是指君主所賜的由其親筆題寫的碑、牌匾。這些御筆碑牌匾除了賜給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清代帝王很多都對書法有著濃厚興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書法最好,他們親題的碑牌匾更是遍布各地名勝古蹟。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留下的那些經典的御筆碑牌匾,看看它們背後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吧! 康熙御筆碑牌匾
  • 神秘文字出現在元朝聖旨碑上,有人說是皇帝傳遞密令的蒙古密碼
    神秘文字出現在元朝聖旨碑上,有人說是皇帝傳遞密令的蒙古密碼。(王建安 攝影)河南安陽市區西南25公裡的善應鎮,南善應村西頭公園內有一通元代聖旨碑,碩大青石制碑,上為石龍盤纏的螭首,通高4.2米,寬1.12米。碑上部刻八思巴文,下部刻漢文。碑文深奧,無人能夠解讀。
  • 平城魏碑十大經典之一:平城第一碑《皇帝南巡之頌》
    《皇帝南巡之頌》碑,簡稱南巡碑,在現存幾十件平城碑帖中,在大同歷代數以千計碑刻中,南巡碑是集歷史價值、學術價值、書法藝術價值於一身而且水平最高的一通古碑。雖然碑身已殘缺不全,仍可堪稱北魏古都「平城第一碑」。
  • 元朝的《加封孔子詔碑》,用顏楷將聖旨刻在了孔廟(高清圖)
    14-01《加封孔子詔碑》介紹《加封孔子詔碑》,也作《大成至聖文宣王追封碑》、《上天眷命聖旨》,碑在曲阜縣孔廟。原碑為潘迪書,茅紹之刻。這位撰書者潘迪,沒什麼印象,看這一手不俗的顏體楷書,而且負責撰寫詔書,應該也是個書法好手。但是刻碑茅紹之,就非常熟悉。觀印 山房 一直留意收集趙子昂的碑刻作品,這位茅紹之就頻頻出現。趙子昂很多碑刻都是他刻的,如《張公道教碑》《珊竹公神道碑》等。
  • 【原創】武則天的無字碑和唐中宗定陵無字碑
    西安不遠處的乾陵埋葬了一對夫妻皇帝,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陵前有兩塊大碑。西側是記錄李治功績的述聖紀碑,7.5米高,碑文由武則天親撰、其子唐中宗李顯書丹。【定陵無字碑只剩下些碎石】本應記錄功績的大碑為什麼無字?千年來眾說紛紜,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為武則天撰寫碑文的應該是她的繼任者中宗李顯,李顯是武則天和李治的第三子,武則天和李治一共生了四個兒子。
  • 盱眙發現嘉靖皇帝《御製程子四箴並跋》碑
    山上有27裡長的宋代城牆遺址,第一山有數百塊歷代留下的碑碣題刻,隨處都可能見到令人讚嘆的文物古蹟。在最近盱城老北頭棚戶區改造過程中,也是發現頻頻、收穫多多。就在幾天前,在老北頭胡家巷拆遷工地上,就驚奇地發現了一塊距今近五百年的明代碑刻——嘉靖皇帝《御製「程子四箴」並跋》碑的殘件。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此外碑上還有景教經典《尊經》翻成中文的記載。碑文還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經典和中國史書中的典故來闡述景教教義,講述人類的墮落、彌賽亞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跡,碑額上部,由吉祥雲環繞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中國蓮花瓣朵,顯示出景教開的是中土之「花」,結的是基督教之「果」。碑文雖系波斯傳教士撰寫,但他的中文功底極其深厚,因此後人讀來並不覺得晦澀難懂,更像一篇精美的歷史散文。
  • 「優免」碑刻錄「順民心」的事兒
    「優免」碑刻錄「順民心」的事兒(古碑解讀之八)7日3日,臨湘「萬裡茶道」申遺辦工作人員一行,深入龍窖山區調研。在羊樓司鎮和平村廖家臺竹埜曾家屋場前的大路旁發現屹立一通「曾氏優免」碑。碑雖斷為兩截,但字跡清晰可辨。工作人員當即進行現場勘測、拍錄資料。
  • 第105篇.陝西遊記(五)碑林第一碑——石臺孝經
    解放前在位於西安的國立西北大學(即現在的西北大學)上學的父親,曾在我小時候講述過他在西安上大學時遊覽碑林見到過的石臺孝經碑和「昭陵六駿」石刻,後來我從父親收藏的書籍中又閱讀到有關的介紹,因此對西安碑林中的石臺孝經碑和「昭陵六駿」留下了十分神往的深刻印象。所以,我一來到西安就到碑林博物館參觀。  《石臺孝經》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制最特別、雕刻最華麗的碑石。
  • 五臺山石刻書法藝術珍品,菩薩頂漢白玉四稜蛟龍御碑
    在菩薩頂東禪院聳立著兩面乾隆皇帝御碑,每面御碑高達六米。簡述了菩薩頂的歷史和乾隆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經歷,漢字為乾隆書寫,書法字體流利,氣勢不凡。漢白玉四稜蛟龍御碑,碑高4.62米,寬1.31米,厚1.31米,碑額四面各刻二龍戲珠圖,碑身四面分別以漢、蒙、滿、藏四種文字雕刻乾隆皇帝御書碑文。碑文的內容分別是乾隆皇帝1786年第五次和1792年第六次朝拜五臺山時,自述朝臺感懷的七言律詩,為五臺山石刻書法藝術之珍品。
  • 揭秘武則天的無字碑
    「武周皇帝」變成了「則天大聖皇后」,又慢慢被簡化成了「則天皇后」,淡出了人們的話語……  一位叱吒政壇半個多世紀的偉大女人,終究逃脫不了男權從屬品的地位,這對武則天來說是多大的悲哀啊!  乾陵司馬道東側矗立著龐大的無字碑。有考古人員宣稱這塊留給武則天的石碑上曾經刻滿了預備寫字的方格子,可是後人始終沒有發現其中的碑文。武則天的無字碑為什麼沒有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