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加封孔子詔碑》,用顏楷將聖旨刻在了孔廟(高清圖)

2020-12-14 觀印山房
14-01

《加封孔子詔碑》介紹

《加封孔子詔碑》,也作《大成至聖文宣王追封碑》、《上天眷命聖旨》,碑在曲阜縣孔廟。原碑為潘迪書,茅紹之刻。此清朝拓本,經折裝, 墨紙尺寸28x18cm,現收藏於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

這位撰書者潘迪,沒什麼印象,看這一手不俗的顏體楷書,而且負責撰寫詔書,應該也是個書法好手。但是刻碑茅紹之,就非常熟悉。觀印 山房 一直留意收集趙子昂的碑刻作品,這位茅紹之就頻頻出現。趙子昂很多碑刻都是他刻的,如《張公道教碑》《珊竹公神道碑》等。甚至誇張到「彼時求公(趙子昂)書者,非茅刻則不書」

(此文附字帖全圖,有需要的可以自行收藏下載)

14-02

「大成至聖文宣王」由來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這裡簡單科普一下:孔子是子姓孔氏,現在姓氏不分所以才說孔子姓孔)。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歷代皆尊孔崇儒,最直觀表現就是給孔子加封,給自己加戲。漢和帝封孔子為「褒尊侯」,北魏孝文帝給孔子的諡號是「文宣尼父」,北周宣皇帝則進封孔子為「鄒國公」。至於這個最常見的「大成至聖文宣王」是三個朝代的「累世之功」。

唐代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時孔子進爵「文宣王」;宋代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宋真宗又在「文宣王」前加「至聖」二字,成了「至聖文宣王」。這個「至聖」就是「聖人之最」的意思。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年),剛即位不久的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覺得這樣還不夠,於是在「至聖文宣王」前加「大成」二字,成了「大成至聖文宣王」此碑就是此事的見證者。對此,元代閻復解釋說:「蓋言孔子集三聖之事,為一大成之事,猶作樂者集眾音之小成而為一大成也。」

14-03

好在明清以後打住了不停往上做加法的步伐,走了「先師」的路子,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要不然由著清朝封諡號習慣,指不定能出來個類似「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的奇怪東西。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虞世南唯一行書墨跡《汝南公主墓志銘稿》,真偽難辨

王寵小楷點畫內斂隸意十足,但也有人批評「精氣不足」(高清圖)

相關焦點

  • 從八思巴文碑看孟子在元朝的地位
    孟廟剛遷建成不久,女真人便佔領了鄒縣,故北宋的石刻僅留下了5塊;到了金代,尊孟之風延續,共留下6塊石刻;元代對孟子的尊崇達到了一個高峰,共留下各類碑刻31塊,形成了現今孟廟石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八思巴文碑。它完整記載了元文宗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加封孟子為鄒國亞聖公的一道聖旨。該碑現立於孟廟東路啟聖殿前碑林內,碑高4.14米,寬1.12米,厚0.35米。
  • 曲阜三孔景區——孔廟簡介及其歷史沿革
    第四進以後的庭院建築雄偉氣勢壯觀,是孔廟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廟內碑刻林立,存有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碑刻1500餘通。主要有記事碑、聖旨碑、題名碑等,還有一部分是建國後為保護文物移入孔廟的,如漢畫像石、玉虹樓法帖等。
  • 行走北京—北京孔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北京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為中國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院落共有三進,中軸線上的建築從南向北依次為大成門、大成殿、崇聖門及崇聖祠,主體建築都覆以黃色琉璃瓦。今天我們的行程從南向北依次介紹北京孔廟各個景點。
  • 【書法專輯】孔廟三碑
    「孔廟三碑」是指位於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東廡內的三塊古碑,分別為《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它們是享譽中外的歷史人文遺蹟,為歷代金石家、書法家奉為漢隸圭臬
  •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孔子廟堂碑》,虞世南撰並書,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於唐貞觀七年(633年)。碑高280釐米,寬110釐米,楷書35行,每行64字。
  • 遂溪孔子文化城,全國四大孔廟之一!
    雖然現在看到的孔子文化城是新鮮打造的建築,但實際上孔廟自南宋時期便已經存在,只是泯滅於歷史長河。遂溪復建孔子文化城,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業,也是對孔子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景區內除了孔廟為明清建築,其他均為春秋戰國時期建築風格。走近孔子文化城,便走進了一條有關孔子的時光長廊。
  • 臨《禮器碑》,來楚生PK林散之,誰更厲害?(附:《禮器碑》高清圖)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漢永壽二年(156年)刻,藏山東曲阜孔廟。碑陽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後有韓勑等九人題名。碑陰及兩側皆題名。其間安排了一個重要的活動日程,就是祭祀孔廟行九拜之禮。在此期間,康熙為孔廟寫了《御製至聖先師孔子廟碑》、《至聖先師孔子贊》、《祭至聖先師孔子文》、《重修闕裡孔子廟碑》、《闕裡古檜賦》等多篇詩文。
  • 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三種版本)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李宗瀚藏本,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彩版二種)
    > 《孔子廟堂碑》為虞世南撰文並書寫,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於唐貞觀七年(633年)。碑高280釐米,寬110釐米,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筆法圓勁秀潤,平實端莊,筆勢舒展,用筆含蓄樸素,氣息寧靜渾穆,一派平和中正氣象,是初唐碑刻中的傑作,也是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的虞書妙品。
  • 唐|虞世南《孔子廟堂碑》(三種版本)!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李宗瀚藏本,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孔子廟堂碑》,為虞世南撰文並書寫,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於唐貞觀七年(633年)。碑高280釐米,寬110釐米,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筆法圓勁秀潤,平實端莊,筆勢舒展,用筆含蓄樸素,氣息寧靜渾穆,一派平和中正氣象,是初唐碑刻中的傑作,也是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的虞書妙品。「僅拓數十紙賜近臣」(清楊賓《大瓢偶筆》)。據傳此碑刻成之後,車馬集碑下,捶拓無虛日。
  • 北京孔廟:歷史上很忙,現在升學季還很忙
    孔子,可以說是中國教育的象徵,從漢朝開始,歷代帝王就特別喜歡給孔子加封號,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給孔子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曲阜孔林孔子墓碑上就是這個稱謂。在國內眾多的孔廟中,論規模和歷史該數曲阜孔廟,畢竟那是孔子家廟;以國家典禮祭祀孔子的,當然也有曲阜孔廟,但那裡畢竟離京城太遠,皇帝參與不容易。
  • 唐代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欣賞
    他寫的《孔子廟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讚賞。唐太宗非常喜愛虞世南的字,並經常臨寫。相傳有一天,唐太宗書「戩」字,但戈字還沒有寫好,正好虞世南進見,即提筆補寫了一個「戈」字。唐太宗將兩人合寫的「戩」字給魏徵看,說:「朕學世南,尚近似否? 」魏徵看後說:「戈字頗逼真。」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道:「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
  • 天下第一家——孔子世家
    2500多年以來,孔子的後裔們世代居住在這裡。所以這裡又稱「闕裡世家」.據傳說在孔子時代,闕裡街只是城外一條小胡同。孔子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孔子三歲喪父,家道中落,他母親帶著他搬到曲阜闕裡住下來,相傳當年只有三間小屋。故宅旁有一口古井,現已用石欄圍住。
  • 北京孔廟,4A景區700多年歷史,有多位皇帝御筆題匾,門票才30元
    它就是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孔廟,是祭祀孔子的祠廟。最有名的孔廟,當屬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廟了,萬仞宮牆,金聲玉振,聖時門,杏壇,還有成化碑,以及大成殿,等等。西安的孔廟,就在文昌門裡面,碑林博物館那個地方,有欞星門,泮池,華表,照壁以及牌坊,戟門,碑亭等看點。北京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也就是1302年,距今700多年歷史了。
  • 孔廟是中國三大古建築之一,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祭祀廟宇
    今天我就來到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遊覽。曲阜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口62萬總面積890平方公裡。「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裡,故名「曲阜」。今天咱們去孔廟看看。孔廟是祭祀我國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建於公元前478年,在世界眾多祭祀的廟宇當中,孔廟是規模最大,最為古老的,它與故宮,避暑山莊並成為中國三大古建築。
  • 常會營:董仲舒入祀孔廟甚晚歷史考
    據《全唐文•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顯慶二年沒有從高宗永徽年間令,而是改令從貞觀二十一年詔,以孔子為先聖,周公則依照別禮,配享武王,不再祀於孔廟:又準貞觀二十一年詔,亦以孔子為先聖,更以左邱明等二十二人。與顏回俱配尼父於太學,並為先師。……今請改令從詔,於義為允。其周公仍依別禮,配享武王。[18]據唐杜佑《通典》:高宗乾封元年正月,東巡,次兗州。
  • 北京孔廟與國子監,中國最早的大學,中國三大孔廟之一
    北京的孔廟是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的中國第二大孔廟。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始建於元代,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分別作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 遊覽孔廟 【先師門】 先師門又稱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現在用作售票口和檢票處。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風格,大門外左右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塊,碑上刻滿、漢、蒙、回、託忒、藏六種文字的「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 北京孔廟遊記
    北京孔廟位於安定門內國子監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古代凡進入孔廟或者從孔廟門前經過,不論官職大小,都要下馬、下轎,以示對孔子的尊重。此時高大的廟宇建築映入眼帘。孔廟內共有御製記功碑14座,分別位於第一進院和第二進院東西兩側的碑亭內。這些碑亭,石刻文字是珍貴的歷史資料。
  • 介紹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而最為壯觀的,要數孔廟、孔府、孔林了。-我國文化的一座寶庫孔廟開始於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命以孔子故居「為廟」,「歲時奉祀」。歷代統治者在給孔子不斷追封的同時,逐步擴展孔廟。明清時達到現存的規模,佔地面積327.5畝,南北長1120米,前後九進院落,共有殿閣門廡466間,氣勢雄偉,布局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