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經方——葛根湯

2021-02-23 經方臨證苑

葛根湯: 

葛根 四兩;麻黃 三兩;桂枝 二兩;芍藥 二兩;甘草 二兩;生薑 三兩;大棗 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葛根是桂枝的兩倍。

為什麼用葛根湯?因為桂枝湯證的時候,本身沒有失掉很多津液,體能很好, 葛根湯證的時候,表就很虛了。尤其是小孩子,常常跑來跑去,汗流很多,風一吹,就得了葛根湯證,因為他在運動的時候,毛孔開著的,汗就流出去了,流汗的同時,濾過性病毒進來,一進來就很深了,剛開始從背後進來,造成部份的水已離開汗腺但又不出毛孔,所以項強,水滲在肌肉裡面,會很痛,所以背部強硬。

原本津液就不夠了,如果光靠桂枝湯把腸的津液發表發出來,津液不夠,力量會不夠,這時候重用葛根,葛根原本就是提升津液的,把水份發散到皮膚表面上來。為什麼加麻黃?麻黃用的比葛根少,不能太多,皮膚表面沒有汗,代表有中寒的現象。如果有汗,光是桂枝加葛根湯就可以了,沒有汗,就是被表寒束到了,要發表發出來,但是光靠桂枝沒力量,這時候加麻黃在桂枝上面。

張仲景在寫處方的時候,先寫葛根,麻黃,桂枝,麻黃走表,很輕。光吃麻黃不會走到皮膚表面,所以單味吃麻黃,不會流汗的,要靠桂枝把它推到肌肉,然後麻黃再到皮膚表面,把病毒排出體外。

葛根是升水的,感冒喉嚨痛,咽幹,就是葛根湯證,葛根是生津止渴的,所以重用葛根,靠葛根的力量就夠了。腸胃因為有炙甘草、大棗,所以津液很足,葛根直接把津液從腸胃帶到皮膚表面去,到頭上、喉嚨去了。

葛根發散的力量很強,譬如小孩發「水痘」,水痘就是胎毒,小孩在媽媽的肚子裡,喝了羊水,到大的時候會發水痘,發起來是一顆小小的一粒,表面上是一粒,結果小孩發高燒,小孩的腸胃的壁表面全部是一片水痘在上面,這就是胎毒,服葛根湯,葛根湯能把所有髒的水排到皮膚表面,喝了葛根湯後,小孩早上起來,會發的滿臉全身都是水痘,但是小孩很有精神,不要刺破,讓它慢慢消掉就好了,一劑就夠了。

朮附湯,白朮附子等量,能夠發癰膿。身體裡面的瘤,在很深的地方、在子宮或淋巴結裡面,一直無法發到表面上,如果能發到皮膚表面,變成大的膿瘡,像青春痘、癤子,把膿頭去掉就好了,但是在很深的地方或在骨邊出不來,就靠白朮附子。為什麼加附子,因為深的地方一定接近骨邊,所以加附子,附子壯裡陽,把裡面的膿瘡往外推,白朮有乾燥的作用,所以把葛根湯裡面加這兩味藥下去的時候,可以發全身性的膿瘡。

舉例來說,如果遇到一個病人,糖尿病足、腳上有傷口化膿,偏偏又得到葛根湯證,我們就要靈活運用,可以用葛根湯加上白朮附子排膿,因為在腳上,所以加重白芍,把腳的血液循環加速。經方是絕對處方,比例是黃金比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方機》曰:鼻淵、腦漏、鼻癰、鼻中息肉等之臭膿滴瀝,或濁涕不止,不問香臭等,皆由肺中鬱毒之所致,腦漏尤為惡證,若不早治之,則或至不起,俱宜本方加「朮附湯」。

癰疽初起,壯熱憎寒,脈數者,以「葛根湯」發汗後,轉以加「朮附湯」而促其釀膿,膿成者,速可刺破。腦漏,腎主腦,鼻子不好的頭定痛,這時候加強腎,讓排膿的力量加強,所以加附子,加白朮。這樣鼻黏膜就會越來越幹。鼻涕如果說是黃、黏稠的,這是溼熱,就改成加些黃芩等去熱的藥在裡面。

無汗、惡風、項背強、喉嚨痛、咽幹、口渴,就是葛根湯證。太陽與陽明合病, 必自下利,葛根湯也可以治療下利。為什麼叫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太陽代表「表」,陽明代表「裡」,表被寒束到了,水到表面出不去,就回流,水出去再回來,溫度就不夠,水就到小腸,小腸是火,小腸本身不是受水的,水一到小腸就聽到咕嚕咕嚕的拉出來了,中醫叫作「熱利」, 病人的大便濃稠、散的、很臭,如果有表證又兼有了利,這時候也是葛根湯證,就是太陽、陽明並病。

靠葛根把腸胃中的水拉上來,下利就止掉了,葛根湯為下利初起兼有表證之特效良方。這是一種治痢的方法;以後還會教到其它方式,例如和解的方法,還有利尿的方法等等。用葛根湯治療表證兼有下利,有一種情況要注意,遇到中焦很溼熱的人,舌苔黃而溼膩,用了葛根湯,結果臉都紅起來,溼熱都被升提上來了;所以素有中溼之人,喜歡吃油膩的東西,比較胖的人,應該加茯苓下去,讓溼熱從小便排出來。

治小兒驚風角弓反張,屬於剛痙,就是小孩腦膜炎、昏迷、抽筋,這時候葛根湯重用到六七錢的,麻黃用四錢,桂枝用三錢,大劑的下去。凡表裡兩病皆實者,當先解表而後治其裡,如果表實裡虛的時候,先解表再治裡,臨床上,有的時候一起用,有的時候病人已經三四天不大便了,又得到葛根湯證,一起攻出來沒有關係。

精彩往期

《傷寒論》竹葉石膏湯運用

《傷寒論》與扶陽學說

相關焦點

  • 經方直解 傷寒方解第四 桂枝加葛根湯、栝樓桂枝湯、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
    林盛進 民間中醫,經方臨床實踐者,華夏中醫論壇講師。著有《經方直解》一書。
  • 經方方證要點—葛根湯
    【方解】本方是由桂枝湯、麻黃湯演化而來,桂枝湯內的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全被運用,而麻黃湯內的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藥中,去杏仁換葛根,並重用葛根而成葛根湯。我們也可說葛根湯是桂麻合方,只是去杏仁改葛根而成。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脈為君;麻黃、桂枝疏散風寒,發汗解表為臣;芍藥、甘草生津養液,緩急止痛為佐;生薑、大棗調和脾胃,鼓舞脾胃生發之氣為使。
  • 千古《傷寒論》的不傳之秘:葛根湯的方證究竟有哪些?很多人不知道
    在《傷寒雜病論》裡,解表之劑,也是頗具特色,比如配伍極其精妙的麻黃湯,比如群方之魁的桂枝湯,還有輕可去實的葛根湯,這三個方子可以說是春蘭秋菊,各有千秋。由於桂枝湯和麻黃湯的光環實在難以抵擋,所以葛根湯幾乎是一個被人們從「墨色深處被隱去」的一個角色,但是,葛根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實力擔當,毫不遜色。
  • 3份經方臨證要訣
    經方臨證要訣(三) 1.麻黃湯證與桂枝湯證,同為表證方,但前無汗、脈浮緊而後汗出、脈浮弱。  2.葛根湯證與桂枝加葛根湯證,同為表證方,皆有項背強證,但葛無汗而桂加葛有汗。  3.麻黃湯證與大青龍湯證,皆脈浮緊,不汗出而發熱,但麻發熱、惡寒、無汗,而大發熱、不惡寒、無汗、煩躁。
  • 傷寒 | 跟我一起學傷寒【葛根湯證】
    【歌訣】葛根湯本桂枝湯,加入葛根增麻黃。太陽項背強几几,無汗而喘用之良。【解讀仲景原文】《傷寒論》第31條: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解讀〗太陽病,項背強几几、汗出惡風者,是桂枝加葛根湯方證,在桂枝加葛根湯方證已說明,今因見無汗惡風,故用有麻黃的本方主之。
  • 汪劍:葛根湯及腎著湯等,腰椎病急發覆杯而愈
    處方:麻黃細辛附子湯合葛根湯加減。《傷寒論》第31條說:「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雖然在條文中,葛根湯證的病位在項背,但經脈連屬,腰背強痛屬太陽者亦可以用此方。因此,先用葛根湯,祛太陽之邪。病程日久,腎氣已虛,太陽受邪,下至少陰。
  • 經方精闢脈證:經方脈證綱要!
    經方脈證綱要
  • 劉渡舟先生與葛根湯合用時方
    劉渡舟先生在運用葛根湯中,合用或交替使用的時方主要有以下幾首。
  • 解讀葛根湯及臨床運用
    藥用共性 根據葛根湯方中藥用主治的個性、共性及特殊性,再根據方中用藥相互作用的協調統一性與個體差異性,從而決定認識、研究與應用葛根湯治法不僅可主治太陽剛痙證,又可治療下列所舉病種而具有葛根湯主治病理特點者,以法用之,則可取得明顯治療效果。
  • 日本漢方國際熱,代表委員建議推進中醫經方複方顆粒劑產業化
    近年來,日本的漢方(中藥衝劑)在日本、韓國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大受歡迎,大柴胡湯、葛根湯等經方產品,作為家備用藥或饋贈禮品甚至在國際上也成為熱潮。反觀國內,我國的經方顆粒劑產業才處於剛剛起步階段。中醫經方的「內冷外熱」,已引起我國中醫產學研從業者高度關注。
  •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葛根湯【原創】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葛
  • 常見病經方用方經驗提示@黃煌經方
    醉酒:五苓散、黃連湯、葛根湯、麻黃湯。神經痛:芍藥甘草湯、四逆散、血府逐瘀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大黃附子湯、黃芪建中湯、桂枝加附子湯、當歸四逆湯、真武湯、大柴胡湯、荊芥連翹湯。面神經麻痺:葛根湯、小柴胡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黃芪桂枝五物湯、桂枝加葛根湯。肌萎縮:炙甘草湯、薯蕷丸、白虎湯、竹葉石膏湯。
  • 《金匱》和《傷寒》 經方和臨床(一)
    他們畢生的經驗就是留一兩個方給我們,所以方劑是很重要的。有人曾對89位日本漢醫處方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應用最多的前十方為小柴胡湯、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八味丸、五苓散、葛根湯、小青龍湯、加味逍遙散。那麼大家發現沒有,這10個方裡有9個是經方,只有加味逍遙散是時方。第二,這9個經方裡面《傷寒論》有的,《金匱要略》也有;《金匱要略》有的,《傷寒論》沒有。
  • 《廖厚澤經方臨證傳心錄》連載 (二十四)
    第二章 太陽病 第三節 麻黃湯證(下篇) 四、麻黃湯類證變法第31條: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未完待續……相關閱讀:《廖厚澤經方臨證傳心錄》連載 (二十)《廖厚澤經方臨證傳心錄》連載 (二十一)《廖厚澤經方臨證傳心錄》連載 (二十二)《廖厚澤經方臨證傳心錄》連載 (二十三)
  • 傷寒脈法:經方脈證綱要!!!(必學篇)
    經方脈證綱要寸脈寸脈浮,辨虛實。浮虛,發熱、汗出、惡風、頭痛,太陽病中風。
  • 這才是真正的經方解,看看古人解讀傷寒方劑(太陽篇)
    麻黃湯於發表中降氣,桂枝湯於發表中滋陰,葛根湯於發表中生津,大青龍湯與麻杏甘膏湯、麻翹赤豆湯,於發表中清火,小青龍湯與五苓散,於發表中利水,清火中復有輕重,利水中各有淺深也。若白虎之清火,十棗之利水,又解表後之證治。其陷胸、瀉心、抵當、調胃、四逆、真武等劑,又隨症救逆之法矣。大抵太陽之表,不離桂枝、麻黃二湯加減,以心為太陽之裡也。
  • 10分鐘歌訣速記120首《傷寒論》經方
    此「傷寒七言詩」涵蓋120多首經方,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連方藥適用範圍、禁忌症、加減法等都寫的很清楚。君若開卷莫著忙,醫者貴在有涵養。聖人原序意讀通,尤知醫者責任重。太陽本證三分鼎,中風傷寒表鬱輕。中風表虛桂枝湯,自汗用之也恰當。桂枝三禁記妥貼,表實裡熱及溼熱。若兼太陽經不舒,桂加葛根湯為主。
  • 醫經與經方淺談
    醫經與經方淺談     好像中國能追溯的最久遠之歷史應為三皇時代。
  • 經方醫案:腳趾麻刺痛
    以前總是像背書一樣天天說著藥的四氣五味,臨證時卻從沒考慮過,只是套方或是以藥對證;自從學習經典經方後,才真正明白了四氣五味,才真正把四氣五味運用到臨證時,才真正接近了古中醫。果然,用氣味來選經方又快又準。經典經方的心法有很多,這只是其一。繼續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