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領導的目標是提升團隊的覺察力、責任感、自信心
激發團隊潛能和創造力
|本期分享:張韻如
15年團隊管理與諮詢服務經驗
近幾年,我們經常能聽到「VUCA時代」這個概念,VUCA意為易變的(volatility)、不確定的(uncertainty)、複雜的(complexity)、模糊的(ambiguity),這是現下商業大環境的特點。
VUCA時代,變化和適應無處不在,學習知識、獲取知識都變得很容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新的方法和新的機會,在一個組織中,我們也需要跟夥伴不斷保持連接,才能看得更遠。
這次疫情更增加了VUCA的強度,特別是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面對艱難的環境,接受變化、引領變革、激發團隊,需要新時代領導者擁有最大的心力與能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關鍵詞:教練型領導力。
教練型領導力與傳統領導方式有何區別?
教練型領導力就是運用聚焦於成果的發問,在團隊中創造出能量的流動,將團隊、他人的內在能量激發出來,讓他人和團隊不斷主動創造成果。
這種領導方式和傳統領導方式的區別是什麼?
教練與傳統管理最大的差別就是促成行為的主動改變以及績效的持續改進,給予員工解決問題的機會,從而最大限度的給予員工成長。
以下這張圖直觀地體現了傳統管理者與教練型領導在各個層次的區別。
傳統管理者與教練型領導的區別
教練型領導對於組織的價值有哪些:
從環境層面:塑造基於「動力、和諧、創新」的教練文化,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從人才層面:培養善於激發團隊潛能與創造力、卓有成效、值得信任、自信有能力、有激情的領導者;
從團隊層面:建立長效機制,打造基於「和諧統一、具有無限動力和創造力」的團隊。
掌握六大核心能力,成為教練型領導者!
成為教練型領導者,需要掌握哪些核心能力呢?
1.教練心智模式
首先,就是教練的心智模式,教練型領導力的特質是幫助他人建立自我覺察力、責任感和自信,其思維模式應該是:
愛與支持 / 幫助優先
在幫助員工的同時獲得雙贏
低支配慾望,做隱形的手
相信大多數人都渴望學習
與人交談時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相信被教練者不是為實現某個目標而被利用的工具
所以,教練要擁有這樣的信念:「每一個人都是OK的,都是富有創造 的天才,都會做他所認為的當下最好的選擇,他也有 夠的資源解決 的問題,而他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正面的意圖。」
2.培養信任和安全感
信任和安全是成功教練對話的基礎,以下是建立信任的六個要素:熟悉度、專業能力、人格魅力、價值觀、關注力、共同目標。
在對話中,如何建立起親和感,這裡教給教練「三大法寶」:
同步溝通。例如:「我理解,同時我很同意……」
言語柔順劑。例如:「我可以問這個問題嗎?」、「你是否願意聽我說?」、「你介意我問下嗎?」
回放關鍵。例如:「是這樣嗎?」、「我們回顧一下……」
3.保持同在感
同在感也稱當下感,指在當下這個空間裡,讓被教練者感受到完全的被支持、被陪伴、被關注,賦予他能量;讓他在過程中能夠更加開放,積極探索自己未知的部分,打開局限性的信念。
培養同在感最關鍵的是對被教練者的關注、支持和陪伴。
4.積極聆聽
卓越的領導始於聆聽。一個能夠聆聽的領導者,能夠放慢判斷,聽出背後隱含的意義,了解對方真實的意圖,打開對方心門,建立信任,賦能他人。
聆聽有四個層次:
慣性聆聽
向外聆聽
向內聆聽
聆聽源頭。
總結起來就是放下自我評判、完全關注對方、用心感受對方、深度聆聽潛在。
5.喚起覺察,強有力發問
好問題是深度對話的驅動力,好問題能夠讓人敞開心扉、創建新覺知新發現、加深對問題理解、激發自我創造力等等。我們可以問這樣幾個類型的問題:
「什麼型」——「5W1H」的問題,就是Why(為什麼)、What(什麼)、Where(何地)、When(何時)、Who(誰)、How(怎麼樣)。
「假定型」——例如:你會如何跨越這個障礙?
「辨析型」——例如:如果資源不是問題,我們會怎麼做?
「尋找榜樣」——例如:xxx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
卓越教練的本質是培養覺察力和責任感。行為的80%是反應,20%是有覺察的選擇,教練領導要將他人的潛能激發出來,幫助他們達到最佳創造狀態。
6.有效反饋
最後一項是有效反饋的能力,有效反饋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欣賞、表揚、讚美(事實和結果)
第二層次:認可、肯定(思維、語言和行為)
第三層次:我看見了你(能力、資源、資格、夢想、人格品質)
第四層次:關注、陪伴、支持 (與你同在,支持你去做,支持你想成為的人)
最「硬核」教練領導力工具,都在這裡了!
最後,和大家分享兩個在教練型領導力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的工具。
1.GROW模型
GROW 模型由Goal Setting(目標設定)、Reality(現狀分析)、Options(發展路徑)、Will(行動計劃)四部分組成,教練的核心能力都在這四個步驟中,這是一個完整的教練型談話。
Goal(目標設定)
-理解每種不同的目標類型:終極目標/績效目標/過程目標;
-理解不同目標類型的主要目的和期望;
-明確此輪對話,所期望的結果。
Reality(現狀分析)
-就目前採取的行動評估當前的狀況;
-明確之前採取的行動,產生了什麼結果和影響;
-就阻礙或限制當前進展的內部障礙和阻撓進行分析。
Options(方案選擇/發展路徑)
-確定可能性和備選方案;
-將可能採取的方案策略列出一個詳細的提綱。
Will(行動計劃)
-幫助梳理學習收穫,並探討如何改變以實現最初設定的目標;
-針對已確定步驟的實施情況進行一個總結,並創建相應的行動計劃;
-明確未來可能遇到的障礙;
-考慮在後續的目標實現過程中,可能需要的支持和發展;
-評估約定行動的準確執行情況;
-重點強調如何保證責任擔當以及目標的實現。
2. 邏輯層次模型
邏輯層次模型可以用來解釋社會上出現的很多事情,讓教練明白被教練者的困擾所在,因而更容易幫助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一個很實用的教練工具,包括六個層次:
精神:Who else? (還有誰?)
身份:Who am I? (我是誰?)
信念與價值觀:Why? (為什麼?)
能力:How? (怎樣做?)
行為:What? (做什麼)
環境:Where and When?(何時、何地?)
教練是喚醒他人生命動力的過程,它將陪伴支持每一個渴望成長的生命去真正看見自己,綻放萬丈光芒,成就卓越人生!
希望大家能夠將我們上面分享的知識加以內化,學以致用,反覆踐行,這樣才能學有所獲,真正掌握教練型領導力的精髓,逐步成長為真正的教練型領導者。
最後,送上本期分享嘉賓張韻如老師的溫暖寄語。
*本文根據相關直播課程內容整理而成。為幸福餐飲人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