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音頻另附在第四部分,點擊音頻按鈕聽取本精華!
前言
1992年,我寫作本書第1版時,在體育界之外幾乎沒有如何運用新興教練方法的書籍。我撰寫本書的目的是對教練工作進行定義和建立基本原則,以免有太多人因為追求時髦而加入教練行業。有些人可能並不了解教練需要的心理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它適用於廣闊的社會情境裡的哪些領域。缺乏這些理解,他們很容易曲解教練工作的基本目的與方法,因為不知如何有效應用而損害其聲譽。 無論在英國本土還是在國際上,《高績效教練》已經成為人力資源部門和教練學校在教練方法方面的必讀書籍。現在,市場上湧現出了很多好的教練書籍,大致上都秉持一些共同的原理。在經歷了初創期的各種困難之後,教練行業的快速發展已經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專業的教練協會越來越多,總體上它們之間的合作多過競爭。其中最大的協會之一,國際教練聯合會在全世界有近20 000名會員,協會對於認證、資格、標準和道德有著嚴格的審查和指導。教練已經從一個小行業變成一個受人尊重的領域,並且已經擁有多種專業期刊。本書現在已經翻譯為22種語言出版,包括日語、中文、韓語、俄語及歐洲大部分語言,在全世界暢銷約50萬冊。 本版中,我保留並完善了教練定義的部分,更深入地揭示了它的心理學根源,以期去蕪存菁。不良的教練實踐導致教練遭到歪曲、誤解和忽視,例如,被誤認為了無新意、沒有什麼差異化,或者無法兌現其承諾等。我的目的是通過描述和說明教練究竟是什麼,可以解決什麼問題,什麼時候適合使用,如何有效使用,誰能夠有效使用,誰不能有效使用等,還原教練的本來面目。 《一分鐘經理人》(One Minute Manager)中的那些說法很打動人,但事實正好相反,商業中沒有立竿見影的措施,卓越的教練技術是一種技能,甚至是一種藝術,要充分展現它驚人的潛力,需要深度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閱讀本書不會讓你馬上成為一名專業教練,但它能夠幫助你更好地認識教練的巨大價值和潛力,而且可以幫助你開啟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這段旅程對你的事業成功、運動技能或者其他技能,以及你在工作和生活中與其他人交流的質量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原書第4版以通俗的語言更加充分地解釋了教練原理,以簡單的類比(不僅有商業方面的類比,還有體育運動方面的)對它們做出了清晰的說明。本書還從1992年第1版出版後我和同事為幾千名參與者提供的大量培訓中汲取了寶貴的經驗,進一步闡明了教練流程和操作方法。
本書增加了教練與領導力的關係,以及領導力專題方面的內容。教練們經常問我,如何才能保持和提高教練技能。我的回答是實踐、實踐再實踐,要保持對自我和他人更清楚地覺察,並承諾持續不斷地提高自己。這是我在新的領導力章節中深入探討的問題。
本版詳細描述了情商(EQ)以及最近廣受關注的心靈智商,即靈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 SQ)的重要性,以及二者與教練的關係。現在,員工對公司有更高的期望,而且越來越多地追尋工作的意義和目的,這意味著人們希望教練具備更多處理這些人生問題的能力。我談到了這些能力是什麼,以及如何提高它們。企業也不得不承認它們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在下降,有些時候低於員工和顧客的期望。教練技術在揭示真實的價值觀、創造協同方面非常有效,而離開了這些,企業績效是不可能實現最大化的。
同教育、激勵和管理一樣,教練需要與心理學同步發展,理解如何幫助人們表現最佳。從只有圈子內某些人士知道到獲得廣泛認同和應用,總是有一些時間差的。很不幸,教練也是這樣。例如,體育運動教練仍然以行為心理學為基礎,很多企業教練仍然局限於認知心理學,很多其他教練仍然局限於人本心理學,堅持自我覺察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而內心遊戲(inner game)反映的是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更加強調意願、意圖和責任感的重要性。超個人心理學產生於一個世紀以前,由卡爾·榮格(Karl Jung)和羅伯特·阿薩鳩裡(Roberto Assagioli)創立,但他們遠遠超前於時代,所以遭遇了一些抵制,有些人把它和「靈性」(spirituality)聯繫起來,被誤認為是一種宗教,從而遭到更嚴重的抵制。但是,今天人們有了更多的探索生命道路的意願,教練需要發展為超個人教練(transpersonal coaching)。在本版中,我更多地涉及了超個人領域,但是我不希望教練們誤認為本書涵蓋了超個人教練的一切,所以我強烈推薦參加合適的超個人教練培訓,這樣的培訓現在越來越多了。
在本書最後一章,我談到了未來的教練在學習轉化和工作關係中的作用,以及影響教練發展的主要社會和文化背景。教練及其基本原理是永恆的、無國界的。它是從等級化管理到自我負責,從專制到真正的民主,從量化的顧客至上主義(quantitative consumerism)到可持續品質主義(qualitative sustainability)的重要橋梁。這些變化體現在今天的每一個領域。 在本書中,我更多地使用男性稱呼,並非因為我是大男子主義者(我根本不是),也不是因為我討厭「他或她」和「他的或她的」這種煩瑣詞語(我確實這樣覺得),而是因為男性最需要教練。在我和同事開辦的教練課程上,女性總是很天然地接受和運用教練哲學。這與她們的風格更相符,我自己的教練也是一位女性。也許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高管層將促進教練在企業中成為通用的溝通方式。我希望如此,也希望她們能夠從本書的教練模式中獲益。讓我們成長吧。與培養任何新的技能、態度、風格和信念一樣,形成自己的教練風格需要承諾、實踐,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艱苦練習才能夠運用自如、實現最大化的產出。有些人學起來會輕鬆一些。如果你已經形成自己的教練風格,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你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或者給你憑直覺行事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論依據。如果你過去不熟悉教練,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你建立新的思考方式,更加有效地進行管理,思考績效和人員,並為你提供一些開始教練實踐的指導。 世上沒有唯一正確的教練方式。本書也不過是一張地圖,幫助你決定去往哪裡,並為你介紹一些通向目標的路線。你必須為自己探索這條道路,因為人際互動的領域中,沒有一張地圖能夠描繪出它的無限變化。這個領域可以把人員管理變成一種人性的、獨特的藝術,可用來裝飾你的工作場所,並盡情欣賞和享受其中的樂趣。
今天,我們正面臨很多方面的危機,包括環境方面的和經濟方面的。傳統的「孤島思維」和「線性思維」不足以應對不可預知的緊急情況。我們需要「全系統」能力,這種能力來自個人發展,來自從傳統的「恐懼模式」到「信任模式」的轉變,來自人們認識到人類無論是社會性還是精神性都在不斷地發展。一個人如果決定開始他的個人發展旅程,就可以比集體更快地發展。今天,領導層的失敗已經十分明顯,一點強制的變化不會對領導者造成傷害。在實踐中,教練流程會在每一個階段促進領導者的改變,因為改變是從內心產生的,永遠無法用規定的方式教導他人改變。教練不是教授,而是創造學習和成長的環境。讓我們不斷成長吧!
內容簡介:
「教練」的概念來自體育界。20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的教育學家兼網球專家蒂莫西·高威(Timothy Callwey)在《網球的內心遊戲》一書中提出,「內心」是指選手的內心狀態,對於選手來說,「真正的對手不是比賽中的對手,而是自己頭腦中的對手」。如果教練能幫助選手消除內心的障礙,他的學習與表現將釋放出驚人的潛能,創造前所未有的奇蹟。
彼得·德魯克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指出:20世紀管理學的最偉大貢獻是將體力勞動者的生產力提高了50倍,而21世紀管理學的挑戰則是如何將知識員工的生產力提高50倍。教練技術正是順應了知識經濟時代對領導和管理的呼聲,集現代心理學、神經科學和領導力研究之大成,應運而生、乘勢而上發展起來的。
本書以GROW教練模型 [ 目標(goal), 現狀(reality), 選擇(option), 意願(will)] 為教練邏輯,引用職場及運動場上的例子,清晰闡述了教練的理念和技巧。對於促進企業界開始運用的「教練型領導」,本書將是最佳的範例,甚至對於學校的教師和孩子的家長而言都十分有益。
優秀的領導者都有「教練」特質
教練就是釋放人的潛能,使他們呈現最佳表現;教練幫助他們學習,而非教導他們。
教練必須從人的潛力去思考,而不只是看注他們的表現。
教練方法要獲得成功,就必須採取比平時更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人們還在沉睡中的潛能。
教練工作的重點是培養客戶的覺察力(感知、觀察能力)、責任感(有權做選擇)和自信心。一個人如果不覺察自己應該負責,就不會產生高績效。
要提升覺察力、責任感和自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對人們「提出有效的問題」。
約翰·惠特默(John Whitmore)
爵士,職場教練應用的先驅,也是績效諮詢(國際)有限公司(Performance Consultants International, PCI)的聯合創始人。
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率先將教練方式引入企業組織,他也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教練模型——GROW模型的聯合創始人。
本書音頻:《高績效教練》
提升認知 贏家根本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都往往又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這個社會最大的公平就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的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讓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同的是,認知越高的人,看事情就越客觀,他們遵從本質和規律辦事,負責操控世界的運轉。而認知越低的人,看事情越主觀,容易被表象迷惑,越容易有偏見,喜歡盲從,只能被操縱。
在未來社會,就是「高認知」的人統治「低認知」的人,低認知的人永遠都會被高認知的人收割!
提升認知,才是階層逆行的根本,看看你周圍的那些「所謂的逆風翻盤」、所謂的黑馬、所謂的人生贏家等等無一不是在見識和眼界以及思維方式超於常人,完成了人生贏家的轉換!
認知的提升,在於不斷的學習、成長、實踐!有質量的閱讀、高效的學習是提升認知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智者對話,和高手過招交流的機會一定不要錯過!
益言學堂精選世界各地大師、專家、學者的著作,整理成音頻、文字等方式每天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一位聽者提升認知,進行自我認知的升級迭代,培養學習型思維模式,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認知體系,實現人生的夢想和翻盤!
僅供益言學堂學員學習專用,請勿商用,如涉版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點個「在看」,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