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評」「兩頭婚」是現代社會與傳統觀念結合的產物

2020-12-23 央廣網

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家庭形式——「兩頭婚」。男女雙方皆是婚嫁婚娶,沒有彩禮、嫁妝之分,雙方的原生家庭都為新人提供新屋,夫妻婚後在兩方父母處輪流居住。夫妻生育兩個孩子,通常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雙方家庭分別養育;取消外公外婆的稱呼,兩方祖父母都是孫輩的爺爺奶奶。這種新婚姻形式,多見於農村地區,夫妻雙方大多數是出生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的獨生子女。從2016年的「單獨二胎」政策,到現在推行的「全面二胎」,這些獨生子女正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因此,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江浙農村,「兩頭婚」應運而生。

一個社會的婚姻家庭形態一般來說與其社會的生產組織形式相聯繫。這一新的婚姻家庭形式,既不違背國家的政策,又能滿足獨生子女家庭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求。首先,年輕夫妻大多從事非農職業,工作節奏快,不太可能複製父母一輩邊務農邊照顧子女的生活節奏,而「兩頭婚」為兩邊的祖父母撫養孩子提供了更強的情感紐帶和利益聯繫。其次,不片面追求彩禮或嫁妝的多寡,減輕了原生家庭的經濟壓力,也使得「兩頭婚」的結親雙方關係更為平等。而且,新生的孫輩分別隨父姓、隨母姓,滿足了雙方、特別是獨女家庭傳宗接代的願望。

然而,「兩頭婚」這一婚姻家庭形式,可能會影響新成立的小家庭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孫代的分頭撫養也可能造成親子關係和未來繼承關係的變化。具體變動的方向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那麼,如何來看「兩頭婚」這一新的婚姻形式中的變與不變?

從婚姻家庭制度的歷史嬗變來看,傳統的農業社會,人們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多生男孩意味著為家庭帶來更多勞動力,娶妻進門、傳宗接代、養兒防老是農業社會中的頭等大事。無論是招贅,還是費孝通先生在《江村經濟》中寫到的「兩頭掛花幡」,都是父系制家庭的變通形式。而江浙興起的「兩頭婚」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現代社會與傳統觀念結合的產物,是原有婚姻家庭制度的延續和變形。其背後隱含的代際傳承和家庭觀念,並未發生根本變革。未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婚姻家庭形態還會有更多變化,還需應對更多挑戰。(央廣網特約評論員刁鵬飛,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崗位教師)

相關焦點

  • 傳宗接代的產物「兩頭婚」,也吹成進步典範?
    「兩頭婚」的核心目標,始終是想要一個兒子。文|兔透射「兩頭婚」突然成了熱門話題。這其實不是「兩頭婚」第一次出現在輿論視野裡,今年 5 月,papi 醬孩子的「冠姓權」引發爭論時,就有人提到過這種冠姓模式。在當時的描述裡,這種模式出現的時間稍早:我是一個南方小城的姑娘,由於獨生子女政策,進入 2000 年後,我們市衍生出了一種獨特的婚姻狀態 —— 不進不出。一方不嫁,一方不娶。雙方不會交換禮金和彩禮,即沒有錢財瓜葛。
  • 「兩頭婚」婚姻模式引關注 研究者:因傳宗接代觀念
    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 趙春蘭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她就關注到了「兩頭婚」的現象。
  • 悄然興起的「兩頭婚」,婚姻意義何在?難道只為繁衍後代?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越會興起一些打破事俗的產物。比如近些年在江浙一帶就興起了「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生育兩個小孩,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小孩子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稱呼為「爺爺奶奶」。「兩頭婚」便在這種情況下衍生而來。兩頭婚在嫁娶上也很顯公平,男方無須彩禮,女方無須陪嫁,從另一方也解決了當今婚嫁過程中最讓人頭疼的「彩禮」問題。兩頭婚家庭還一個特點,便是與父母同住,一般會是雙方父母處輪流居住,這對現代快節奏生活的小年輕們來講,無疑是一種便利,不用擔心家務和做飯問題。
  • 兩頭婚也好,走婚也罷,都是一種社會形態
    江浙兩頭婚被報導出來之後,很多人都感覺到新奇,但新奇過後,許多人又發現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只不過有許多地方不是這個專業名稱罷了。在討論兩頭婚時候,許多人也討論到了摩梭族的走婚,無論兩頭婚也好,走婚也罷,其實都只是一種社會形態。
  • 是「兩頭婚」還是「兩頭混」?洪晃:你想到孩子的感受嗎?
    聽到「兩頭婚」這個概念,剛開始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這男婚女嫁自古有之,誰又弄出這麼一出來?這「兩頭婚」到底啥意思?1.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為現在獨生子女太多,很多人想要維護獨生子女的權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婚姻也是怎麼舒服怎麼來,不追求傳統的方式,這就讓一部分人看到了兩頭婚的優點,因為兩頭婚可以讓獨生子女省下很多力氣,保證了自己的權利。
  • 權責平等是兩頭婚的關鍵詞
    兩頭婚的婚後從居模式既不同於嫁娶婚的從夫居,也不同於招贅婚的從妻居,男女雙方的社會身份沒有因婚嫁與原生家庭脫節,從「自家人」演變為「外人」。這種「雙獨雙棲婚居」模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從而有效防止了家庭成員外化。  因此,兩頭婚有利於緩解重男輕女情緒,有利於保持女方和原生家庭連結,減少女方父母「嫁女」後的空巢困境。
  • 江浙一帶的新式婚姻:兩頭婚,為何流行?
    另一種則是男方入贅到女方家,通常是男方家中已無什麼長輩,或是兩方經濟和社會地位相差過大,男方就會到女方家,俗稱"上門女婿"。如今在我國江浙地區出現了一種新式婚姻,叫"兩頭婚"。"兩頭婚",AA制下的新婚姻生活要了解"兩頭婚"不可避免得提到一個詞,AA制。
  • 江浙興起「兩頭婚」,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就是經濟社會在婚姻上的反應吧。為什麼江浙一帶多呢?這牽涉到利益。就是「外嫁女」現象,也就是,如果女兒嫁出去之後,可能家裡的財產啊,村集體收益啊等等,在分配上會受影響;而入贅呢,一個是男方心理壓力大,畢竟傳統思想影響;另一個是可能男方也有類似經濟利益問題的考慮,那麼為了兼顧雙方,採取兩頭婚。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獨生子女家庭之選  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2020年7月,她與其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政策學院教授範麗珠合作的論文《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發表在《河北學刊》2020年第4期,該文以位於浙江杭州西郊的水村為研究案例,探討浙北水村「兩頭婚」「兩頭姓」的婚育模式。
  • 「兩頭婚」是權宜之計還是無奈之舉?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中國青年報)  專家稱:兩頭婚這種社會現象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種產物,比較妥善地解決了獨生子女家庭男女雙方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求,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有利探索,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婚姻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 兩頭婚,稀罕事物,未必人人都想擁有
    一、兩頭婚產生是少子化社會背景下,折中婚姻與家族傳承的新生事物。 傳統文化崇尚多子多福,重視家庭,重視家族。文化傳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傳統家族的力量,特別是物質和文化相對優越的家族向下傳承更為顯著。 傳統觀念對家族的認知和看重近乎執念。
  • 兩頭婚!兩頭昏?
    「首先,兩頭婚家庭商定好生育兩個小孩,是積極響應了國家的生育政策,有利於緩解社會的老齡化。再比如,沒有彩禮和陪嫁門檻,男方和女方的經濟壓力都會減輕。相對而言,可以提高年輕人的結婚意願。再者,生育兩個小孩既隨父姓又隨母姓,避免了姓氏和撫養方面的紛爭。」
  • 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
    「選擇『兩頭婚』的家庭大都條件相當,甚至女方條件優於男方,雙方父母也比較認可『兩頭婚』的理念。」趙春蘭說,大多數「兩頭婚」是本地兩個家庭的結合,男方理解女方家庭傳宗接代的需求。對於女性來說,「兩頭婚」既可孝順公婆,也可照顧父母,這是男女雙方及家長共同做出的選擇。而「兩頭婚」,也讓曉曉、小琪有了與傳統「嫁娶婚」不一樣的際遇。
  • 少子化背景下的「兩頭婚」: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
    [17]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指出現代社會親密關係的變革,「性現在是以親密關係為基礎鑄造與他人之關聯的手段,已不再根植於世代承繼的一種固定的親緣關係」。[18]個人主義、大眾消費主義與享樂主義的結合是現代社會的共性,在很大程度上銷蝕著傳統的社會價值,「對民族團結和民族目的來說,無疑是一貼糟糕的處方」。
  • 婚姻模式創新可以,但需警惕別讓「兩頭婚」變成了「兩頭昏」!
    這幾天,關於「兩頭婚」的話題被熱議,並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男方不需要付彩禮,女方也不用陪嫁妝,雙方沒有嫁娶的概念,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趙春蘭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她就關注到了「兩頭婚」的現象。2020年7月,她與其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政策學院教授範麗珠合作的論文《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發表在《河北學刊》2020年第4期,該文以位於浙江杭州西郊的水村為研究案例,探討浙北水村「兩頭婚」「兩頭姓」的婚育模式。
  • 中國家庭|「兩頭婚」的實踐形態及其內在影響
    澎湃新聞記者 朱凡 圖近日,因媒體報導,名為「兩頭婚」的婚姻模式呈現在人們視野中,引發當下對此類婚姻模式的關注與討論。無疑,隨著我國家庭結構趨向少子化,以及人們婚姻觀念的變化,傳統婚配模式在現代性的侵襲中逐漸發生變化,產生適於時代的婚姻締結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於是成為越來越多年輕新婚夫妻及其雙方家庭的選擇。
  • 新出來的,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結婚雙方都沒有嫁娶的意思,既不屬於男娶女嫁,又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這種婚姻模式叫「兩頭婚」! 那麼,這個「兩頭婚」到底是啥意思呢? 尤其是按照我國的傳統,逢年過節一般都是在男方家裡過,這時女方父母的失落感會更加嚴重。所以,現在的小夫妻,總是因為過年過節到底回哪邊而爭吵!
  • 兩頭婚實質是契約婚姻,雙方合作完成繁殖,傳統婚姻已名存實亡
    今天(20日),由《中國婦女報》報導的「兩頭婚」上了熱搜。 報導稱,兩頭婚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不再是傳統的男娶女嫁或者招男入贅,結婚後雙方各住各家。一般他們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雙方父母都統稱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