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宗接代的產物「兩頭婚」,也吹成進步典範?

2020-12-23 澎湃新聞

「兩頭婚」的核心目標,始終是想要一個兒子。

文|兔透射

「兩頭婚」突然成了熱門話題。

它被稱為一種「近年來」悄然興起的「婚姻新形式」,在媒體報導裡,部分專家也強調其「現代性」,並稱讚它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探索」,「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

這其實不是「兩頭婚」第一次出現在輿論視野裡,今年 5 月,papi 醬孩子的「冠姓權」引發爭論時,就有人提到過這種冠姓模式。

在當時的描述裡,這種模式出現的時間稍早:我是一個南方小城的姑娘,由於獨生子女政策,進入 2000 年後,我們市衍生出了一種獨特的婚姻狀態 —— 不進不出。一方不嫁,一方不娶。雙方不會交換禮金和彩禮,即沒有錢財瓜葛。夫妻生下兩個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隨母姓。

然而這些說法均是錯誤的,「兩頭婚」絕對不是什麼現當代新模式。

· 費孝通發表於 1938 年的《江村經濟》即描述了這種聯姻模式

早在明清時期的江南,它就已經出現了,稱為「兩頭親」。

今天,「結婚的意義」是一個可以寫成長篇文章辯論的議題,而一百年前乃至更早的主流社會則有其共識:「傳宗接代,天經地義。」「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在傳統社會,「養兒」不光「防老」,也是承接家族祭祖重任的關鍵所在。

同姓人丁的興旺程度,以及直接由它決定的包括暴力在內的社會實力,直接決定了一個家族在一個傳統鄉村的地位。

· 對「養兒防老」的挖苦一直很多見,但它並不是靠挖苦就會消失的

那些肚皮不爭氣,怎麼生都是女兒的家庭,就幾乎只剩下一種隔代救濟 —— 入贅婚姻:女兒的丈夫加入妻子的娘家,新建小家庭承擔娘家養老,對丈夫的親生父母不再有義務關係,生育的第三代自然也繼承娘家的姓氏和家族關係。

如果這生下來的第三代裡剛好有男丁,那眼見要斷的「香火」就又給續起來了。

不過,有能力選擇入贅婚姻的娘家並不會多,他們必須家道殷實,能夠說服男方捨棄「面子」加入自家門下,同時給男方父母付以充分的補償。

一般來說,願意接受這種聯姻的親家,既要在經濟上處於弱勢,還要有多個兒子,不必介意放棄其中一人。

因此在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的明清江南,就產生了介於嫁娶和入贅之間的「兩頭親」。

它是打折的嫁娶,也是打折的入贅,娘家婆家會在婚前談好,新婚夫婦未來生育的其中一個兒子隨娘家姓,為娘家續上「香火」。

作為條件,婆家可以少給或不給彩禮,但也很少像入贅婚姻那樣,反過來從娘家拿到經濟補償。

「兩頭親」對娘家來說更為便宜,負擔得起的家庭更多,但它仍然考驗女方家長的經濟實力,它基本需要女方主動提起,肯接受的絕大多數也只能是比他們要窮、同時還有多個兒子的男方家長。

南京大學秦文佳在其論文《作為策略性婚姻實踐的「兩頭親」—— 以蘇南倪村為例》中介紹,她發現的唯一一起由男方提出的「兩頭親」,緣由是男方家境承擔不起嫁娶模式的彩禮。

根據雙方的財力和談判意願,「兩頭親」可能產生多種談判結果,但無論雙方達成怎樣的協議,「兩頭親」的核心目標只有一個:

抓住最後一次機會,贏得繼承我家香火的兒子。

不難想像,當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施,「兩頭親」的風險陡然提升,它變得更像是一場賭局。

「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應該就是從那時興起的安排。

它按照當時農村家庭允許生育的上限(不排除繳納罰款),設計了願賭服輸的分配:無論新生兒性別如何,都依照出生順序「冠姓」。

它當然不可能「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

在房價、婚禮費用激增的今天,「兩頭親」雙方的原生家庭並不會因為免了彩禮就能節省多少子女聯姻的成本,他們真金白銀砸進去後,換來的這場賭局卻包含了太多變數:小夫妻不想要二胎、二胎意願發生變化、生出雙胞胎尤其是龍鳳胎……前幾年還有政府計生政策的改變。

當情境或意願發生改變,引發的糾紛自然不可能輕易平息。

早在 2012 年,二胎還未正式放開時,浙江當地記者就已經注意到,「因為孩子的姓氏問題而導致離婚的案例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有些諷刺的是,這篇報導對該現象的總結就是「『子隨父姓』傳統受到衝擊」,跟這兩天的專家解讀不謀而合。

很難理解,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讓他們紛紛把這類婚姻吹噓成進步的典範,而忽略掉它的本質:父母為了傳宗接代,利用經濟手段幹預子女的生育。

來源:大象公會

相關焦點

  • 「央廣網評」「兩頭婚」是現代社會與傳統觀念結合的產物
    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家庭形式——「兩頭婚」。男女雙方皆是婚嫁婚娶,沒有彩禮、嫁妝之分,雙方的原生家庭都為新人提供新屋,夫妻婚後在兩方父母處輪流居住。夫妻生育兩個孩子,通常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雙方家庭分別養育;取消外公外婆的稱呼,兩方祖父母都是孫輩的爺爺奶奶。
  • 「兩頭婚」婚姻模式引關注 研究者:因傳宗接代觀念
    兩邊的經濟實力又相當,兩邊都有傳宗接代的需求,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 澎湃新聞:網上有一種說法是「兩頭婚」的家庭中大部分都是拆遷戶。 趙春蘭:也不一定,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是因為拆遷了就選擇兩頭婚。以浙江水村為例,是因為他們在城郊接合部,所以就有拆遷這種現象發生。
  • 兩頭婚和臨時夫妻有什麼區別?傳宗接代比子女的幸福的更重要嗎?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兩頭婚的家庭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不必對「兩頭婚」模式過於敏感 | 長城評論
    輿論爭執不休,有人認為,這是婚姻觀念進步的體現,淡化嫁娶,男女平等,有人批評,哪裡是進步,分明是傳宗接代的舊話重提,一個都不想生,還想要倆?有人說,不要彩禮和陪嫁,減輕結婚負擔,挺好。有人批評,雙方不脫離原生家庭,不就是繼續啃老?有人說,孩子跟誰姓不用吵了,一家撫養一個沒矛盾。也有人批評,孩子不同姓,分開養,會影響情感交流。有人說,這種探索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
  • 「兩頭婚」是權宜之計還是無奈之舉?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中國青年報)  專家稱:兩頭婚這種社會現象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種產物,比較妥善地解決了獨生子女家庭男女雙方的實際需要和心理需求,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有利探索,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婚姻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 兩頭婚!兩頭昏?
    復旦大學社會學專業博士畢業的趙春蘭於2017年到2019年期間在水村進行田野調查時,記錄了這樣一個家庭非常有代表性:阿斌姓「俞」,小琪姓「金」,兩人自由戀愛,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兩頭婚」、「兩頭姓」成了雙方家庭順其自然的選擇。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澎湃新聞: 什麼是「兩頭婚」?定義是什麼?趙春蘭:首先我想要澄清一點,之前媒體報導的所謂「兩頭婚」中提到「兩頭」是指各自住各自家,這點是不準確的,不是各自住各自家。而是兩邊都有婚房,都有生活的空間。
  • 「兩頭婚」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平權婚姻」結婚新的模式,被稱為「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指,男女兩者結婚時,男方不用付彩禮,女方也不用陪嫁妝;婚後,雙方都可以生活在各自的原生家庭,夫妻倆孩子也生兩個,一個隨父親姓住在父親家主要由父親撫養,一個隨母親姓住在母親家主要由母親撫養。孩子也不用分外公外婆,管父母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權責平等是兩頭婚的關鍵詞
    兩頭婚的婚後從居模式既不同於嫁娶婚的從夫居,也不同於招贅婚的從妻居,男女雙方的社會身份沒有因婚嫁與原生家庭脫節,從「自家人」演變為「外人」。這種「雙獨雙棲婚居」模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從而有效防止了家庭成員外化。  因此,兩頭婚有利於緩解重男輕女情緒,有利於保持女方和原生家庭連結,減少女方父母「嫁女」後的空巢困境。
  • 江浙一帶的新式婚姻:兩頭婚,為何流行?
    如今在我國江浙地區出現了一種新式婚姻,叫"兩頭婚"。"兩頭婚",AA制下的新婚姻生活要了解"兩頭婚"不可避免得提到一個詞,AA制。社會中的AA制現象十分的普遍,大意就是一起消費一件東西或者是一起吃頓飯,大家共同使用,而費用就每人平分。
  • 最近流行的「兩頭婚」到底婚姻的進步還是退步?
    不知道身在江浙的你是否注意到這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 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而這為何稱之為「兩頭婚」,其最重要的特點是:1、婚姻實行AA制,男方不付彩禮,女方不出嫁妝;2、婚後要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名。 隨著「兩頭婚「的逐漸流行,這背後折射出的其實是幾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問題一:冠姓權
  • 是「兩頭婚」還是「兩頭混」?洪晃:你想到孩子的感受嗎?
    聽到「兩頭婚」這個概念,剛開始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這男婚女嫁自古有之,誰又弄出這麼一出來?這「兩頭婚」到底啥意思?哪裡是什麼「兩頭婚」,分明就是「兩頭混」。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孩子是未來,老人是過去,老人多付出一些可以理解,但孩子的問題誰來解決?那麼,兩頭婚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第一,孩子的姓氏不一樣,讓兩個孩子缺少歸屬感。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兩頭婚』充滿了協商性,包括孩子跟誰姓」澎湃新聞: 什麼是「兩頭婚」?定義是什麼?趙春蘭:首先我想要澄清一點,之前媒體報導的所謂「兩頭婚」中提到「兩頭」是指各自住各自家,這點是不準確的,不是各自住各自家。而是兩邊都有婚房,都有生活的空間。
  • 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
    「兩頭婚」改變了過去「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舊觀念,女兒仍是原生家庭的頂梁柱和門戶。因為「兩頭婚」在當地是流行的做法,兩家溝通成本很低,幾乎是「水到渠成」。「在民豐村,村民採用夫妻『兩頭婚』、孩子『兩頭姓』的雙系婚育制度來調節『獨女戶』家庭出現的傳宗接代、老年人贍養、財產繼承等諸多困境,這已成為當地非常普遍的選擇。」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趙春蘭說。
  • 浙江興起的兩頭婚,很像摩梭族的走婚,你們覺得這種婚姻方式好嗎
    浙江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方式,也就是兩頭婚。什麼是兩頭婚呢?就是結婚後,男方還是住男方家,女方還是住女方家。這麼看,兩頭婚和摩梭族的走婚還是很像的。不過也有區別,就是兩頭婚的孩子是男方撫養一個,女方撫養一個,孩子的姓跟著撫養人,這是和摩梭族的走婚不同的。這樣的婚姻,還是應該是一種非常時期的產物。因為很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女方的女兒嫁人之後,家裡就沒有人傳宗接代了。
  • 婚姻平權的另類扭曲:江浙兩頭婚引爭議,外公外婆改口叫爺爺奶奶
    江浙地區的「兩頭婚」成了話題的風暴眼,意思江浙地區有些男女結婚,男不娶,女不嫁,婚後通常在各自的家庭生活,與各自的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為了延續香火,一般生兩個孩子,一個跟男方姓,一個跟女方姓。我們都知道戀愛是兩個人的自由,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背後參合了更多的家庭家族背景,兩頭婚出現的初衷是為了讓女方也能獲得與男方同等的平權,同時也能儘可能照顧到自己原生家庭,不必因為嫁人而割裂自己與娘家的關係,從這一點說來,兩頭婚的出現確實是對婚姻的重大變革,是女權日益與男權平等的又一標誌。
  • 少子化背景下的「兩頭婚」: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
    結果是,社會也不再被看作是人的自然結合……,而成了單獨的個人各自追求自我滿足的混雜場所。「今天的人說,我就是我,我是我自己的產物,在選擇和行動的過程中我創造自己」。[17]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指出現代社會親密關係的變革,「性現在是以親密關係為基礎鑄造與他人之關聯的手段,已不再根植於世代承繼的一種固定的親緣關係」。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方結婚不用給彩禮,孩子隨女姓你願意嗎?
    「兩頭婚」真的能減少矛盾嗎?真的能促進二胎的發展嗎?還是有推手在搞性別對立?馬上年底了結婚的人越來越多,有個蘇州的朋友最近要去好幾家婚禮喝喜酒,其中就有一場婚宴是兩頭婚,她問我什麼是兩頭婚,我才想起來這不就是最近炒沸沸揚揚的江浙的兩頭婚嗎?看來還真有。
  • 悄悄流行起的「兩頭婚」,是婚姻進步還是 「陷阱」,背後有深意
    近幾年來,江浙滬一帶流行起一種新型婚姻模式——「兩頭婚」。想必不少人都聽說過或經歷過。「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贅。夫妻倆與各自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粘性」,以後出生的寶寶對兩邊的老人稱呼為爺爺奶奶。
  • 江浙地區興起的兩頭婚:但是也有一些異類
    於是我姨夫就提出了一個改良版的「兩頭婚」,生了男孩隨父姓,生了女孩隨母姓。很不巧,我表姐頭一胎是女孩,表姐夫一家心不甘情不願地讓孩子跟了表姐姓。之後婆家就對頭胎女寶撒手不管了,而且一個勁地催生二胎。「兩頭婚」能否實施,一定要事先雙方家庭商量好,千萬別等到孩子落地了,再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