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文化保育回顧——城郊六鄉

2021-02-13 新會本土文化

城郊六鄉*

Outskirts villages

 

城郊六鄉保育,是「新會城中村文化遺產現狀調查」計畫中的一部分。長期以來,本地區文化遺產的保護只著重建築文物,甚至只是保護單個文物點,未能著眼於地區性的整體規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育等。城郊六鄉的保育工作則涉及到6個鄉(村)、11個裡(坊)、總共約2.4平方公裡的區域,從2013年持續至今。

The preservation of outskirts villages城郊六鄉 is part of the 「urban village cultural heritage survey」project. For a long time, the local region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nly focussed on historical monuments or even single relic sites but neglected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he region as a whole, not to mention the preser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2013 till now, the preservation work relates to 17 villages,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about 593 acre. 

 
2013年,會城河下遊未被覆蓋的一段,其東岸即是城郊村竹林裡,與西岸的南安路一衣帶水


2010年端午節,環溪廟龍舟隊在對出的會城河面上行進

 

【地區概況】

Overview

 

城郊六鄉(今稱城郊村),位於新會城區西南,是會城通往西南鄉鎮的交通要道所在地,也是明代以來西南地區鄉民進城後的主要聚居地。該地同時是新會城區現存規模最大、歷史風貌保留最為完整的舊街區。自2010年至2013年,該區現存大部分舊村落先後被納入「三舊」改造項目,計畫重建為商住區。

The scattered villages at Cheng Jiao (it means 「outskirts」), now officially called Cheng Jiao village城郊村, locate at the southeastern of Xinhui city. It Served as an vital communication link connecting the city and the southeastern town and was also the centre of population for southwest folks since 14th century. Meanwhile, the old blocks in this region have the largest scale and best reserved historical style and features in Xinhui. From 2010 to 2013, the majority of the remaining old villages were successively included into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Three Old」 (old towns, old workshops and old villages). It was planned to be reconstructed into a hybrid area of commerce and residence.

 


2013年,俯瞰城郊村環堂裡、普華坊一帶,新舊房屋密集


1977年的會城鎮地圖(局部),圖上可見城郊六鄉分佈情況(紅色圈)。張嘉恩攝影

 

【事件經過】

The course of events

 

2012年夏,在民國岡州中學舊址被拆前後,包括城郊村在內的新會城區及近郊的多處城中村、古村落均被列入「三舊」改造範圍。這些將要被重建的地方,大部分都保留了相當完整的明清以來的歷史風貌,其中更有不少是具保存價值的文化遺產。

In the summer of 2012, around the time of dismantlement of the former government building, Xinhui city, including Cheng Jiao village, many suburbs villages and ancient villages were listed into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Three Old三舊改造」 (old towns, old workshops and old villages). These targets for reconstruction have retain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historical style and features since the 14th century, among which are many cultural heritage that are worthy of conservation.  


2013年,城郊村耀華坊俯瞰景觀,老村已被新建的住宅樓包圍


2013年8月,新會電視臺對活動在城郊村的文化保育志願者們進行了採訪報道


2013年9月,《南方日報》對新會城郊村的文化保育情況進行了報道(長按打開二維碼)

2013年暑假,由新浪微博@新會本土文化 召集成立了12人的「城郊六鄉調研項目組」,參加由廣東人文學會廖冰兄人文專項基金資助的底層研究項目,對城郊村進行文化遺產調研。小組就竹林裡利希慎家族故居保育一事去信香港利希慎基金會,並得到該會答覆,事件引起巨大反響,並登載於《南方日報》頭版。香港歷史學家丁新豹、香港史學者高添強、耶魯大學人類學家蕭鳳霞等也先後受託,專程前來新會考察。利希慎基金會也派員與香港利氏家族後裔一齊到場瞭解情況。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of 2013, a twelve-people research group focussed on the study of Cheng Jiao was set up by a Sina Weibo (微博micro-blog)writer called @新會本土文化(Group of Local Cultural Conservation in Sunwui). They took part in a basic research program financed by a specialized fund of Liao Bing-xiong廖冰兄人文專項基金from Guangdong Social Association廣東人文學會. They also carried out research in Cheng Jiao village concerning cultural heritage. As for preserving the original residency of Lee Hysan利希慎families in this area, the research group wrote a letter to Lee Hysan Foundation(HK)香港利希慎基金會. And it responded. This incident caused a big stir and was even reported as a coverage story of The Southern Daily南方日報. Hong Kong historian Joseph Sun-pao Ting丁新豹,history scholar Tim-Keung Ko高添強and anthropologist Helen Siu蕭鳳霞 from Yale University made a special visit to Xinhui in response to requests. Additionally, personnel form Lee Hysan Foundation accompanied by a descendant of the Lee family from HK also visited Cheng Jiao village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to the original residency.

 

2013年2月,城郊村耀華坊內,一個外來工家庭的女孩子在堆滿了回收品的家門前寫作業

2013年2月,城郊村耀華坊內的巷道。因為租金低廉,居住環境並不好的城郊村及周邊一帶均成為外來工的聚居點,新會城區的廢品回收行業也多在此集聚

由於居民們未能全部同意開發商的拆遷補償方案,城郊村的改造陷於膠著,至今仍然維持現狀。

Due to the disagreement among residents towards the compensation plan offered by developers, Cheng Jiao village’s renovation is at a stalemate.

【媒體報導】

Media Coverage


呼籲保留利希慎家族舊居(長按打開二維碼)

會城東侯裡舊村莊改造規劃引熱議:要做歷史名城還是地產名城?_江門新聞_南方網 http://jm.southcn.com/content/2015-11/06/content_136366900.htm

新會約600位拆遷房業主確定選房籤約順序_江門新聞_南方網 http://jm.southcn.com/content/2016-10/20/content_157969591.htm

(連載當中,未完待續)

圖文|振羽(署名除外)

翻譯|碧君

校讀|Hobbits Liang, Tony Wang

*本文選自《新會文化保育概覽(2011~2016)》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文化保育,讓窯灣古街再現芳華
    唐興寺社區將文化保育作為社區治理的創新舉措,緊緊圍繞「文化認同」這個主線展開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筆者從社會工作實務視角梳理文化保育的實踐經驗,希望對其他地方有效開展文化保育服務提供有益參考。社區文化保育作為社區治理的新抓手,注重居民的廣泛參與,強調居民是社區治理的內生原動力。因此,居民作為主力軍應當活躍於項目實施的各環節,以推動內生型社區治理的實現。
  • 「文化保育」議題初探 | 弘慧摯友沅陵六中營
    弘慧摯友沅陵六中夏令營由湖南省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PEER毅恆摯友和湖南省沅陵縣第六中學聯合組織。盛夏時節,沅陵六中摯行伴夏「文化保育」議題組的導師和同學們來到官莊鎮辰龍關,對那裡的歷史文化和古建築進行實地調研。同時,他們也看見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發現並找出「痛點」、進而試圖提出解決方案,或許正是社區探索的魅力所在。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育
    回顧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議題,多年來主要焦點於熱帶雨林等陸域生態系,以及近年來逐漸受到關切的海洋。然而相對來說,淡水生態系受到較少的重視,其中河川生物多樣性,更被忽略。自古以來,河川在許多國家地區裡,是人民與其他生物長期賴以為生的主要水資源,也是一些特有、珍稀、或瀕臨絕種之河川生物的種源保存地。
  • 【鄉花文學】武鄉人自己的文學網站,【鄉花文學網創刊詞】,歡迎加入
    《鄉花文學網》的創建是武鄉人民文化生活中的惠及家鄉人的新鮮好事,是建在自已家門口的一個文學網站,會推動武鄉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產生積扱的作用。就目前網站上線營運情況和今後的構想思路,李躍紅談了有關方面的敘求,郝主任略一思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全方位整體著眼,作了具體到位精典的論證和指導,真不愧是一個胸有謀劃的導師。李躍紅頻頻點頭,記取在心。
  • 榮縣趙熙文化研究會:探趙熙文化 延榮州文脈 展詩書之鄉
    延榮州文脈 榮縣將建趙熙紀念館與「香宋村」 跨越百年的足跡,榮縣的趙熙文化愛好者們在思考如何將趙熙文化與當下的時代發展相結合,讓在這塊土地上孕育的趙熙文化能夠重新走進世人的眼裡、心底,讓趙熙文化的脈搏更鮮活地存在於這座「詩書之鄉「,榮縣趙熙文化研究會應運而生。
  • 坪山區石井街道田頭社區開展客家文化保育工作活動
    2020年8月1日,由石井街道田頭社區黨委、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來深建設者家庭互助會聯合舉辦的「客家(Hakka)本色」客家民俗文化保育和體驗項目正式啟動。首發站將組織50名社區居民參觀位於龍崗羅瑞合的鶴湖新居(省級客家博物館),通過講解員的專業介紹及開展客家知識問答競賽的方式,增加田頭社區居民對客家民俗文化的認識和客家精神的認同,為後期開展客家文化保育工作做好前期鋪墊。
  • 選書|2018年傳統文化及香港專題好書回顧
    歷史的視野,人文的敘述,以小見大,寓理於器,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瓷器對中國文化發展所作出的積極貢獻,畫龍點睛地提升出瓷器之路對中外文化交流所發揮的關鍵作用。,對東方及西方各國生活方式、審美觀念、社會風尚所產生持續和廣泛性的影響;講述了陶瓷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所見證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展示了絲綢之路開闢以來,中國陶瓷文化對世界各國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 「美山茅草屋之鄉」深入傳統村落的秘境之旅
    ▋結合在地美食與溫泉的住宿推薦:美山町自然文化村「河鹿莊」「美山茅草屋之鄉」內僅有2~3家民宿,經常一宿難求。想要與當地居民做深度交流,又想優閒的泡溫泉、享受使用在地食材製作的日式宴席的朋友,非常推薦這家美山町自然文化村「河鹿莊」喔!
  • 蔡暢與兒童保育事業
    這些「兒童家庭」實行委員制管理,設有執行委員會,包括委員若干、書記一名,還有負責管理糧食、資金收支和處理兒童之間情感問題、賞罰問題的委員;委員會下設支部、小組,每組負責五六名兒童。兒童們的日常生活非常有趣,能夠前往以前地主和沙皇的別墅、行宮裡生活、遊玩;遊玩之外,兒童共同研究自然科學、手工;指導員還要教兒童一定的政治學、社會學常識,因此兒童中「不懂得國家的政治組織的很少」。
  • 幼兒保育和學前教育有什麼區別?
    幼兒保育和學前教育有什麼區別呢?幼兒保育專業是教育部研究確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增補的新專業。自2020年開始,逐步停招中等學歷層次的學前教育專業,將學前教育轉向高職層次專業。作為替補,新增設了幼兒保育專業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幼教專業。
  • 廣州六個百年古村獲稱「旅遊文化特色村」
    廣州市旅遊文化特色村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首發團開拔。 通訊員 供圖 攝中新網廣州7月7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7日授予西和村、蓮麻村、西塘村、大埔圍村、紅山村和大嶺村等六個廣州城郊村「廣州市旅遊文化特色村」稱號。
  • 野生動物保護之海龜保育
    圍繞「海龜保育」的課題開展。1生動有趣的海龜知識科普項目將由從事多年海龜救助的專家來為你親自授課,為小小志願者們講解海龜相關的知識以及海龜的日常護理,生動有趣的課堂變幻莫測的自然知識,相信營員們一定會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下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 豐臺區規劃自然委:大紅門南苑將建生態保育核心區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規劃提出要構建禮樂雙軸、建設生態保育核心區的發展目標。預計到2025年,大紅門地區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城市框架將初步形成,「南苑風韻」初見成效。  規劃草案中明確,大紅門地區將圍繞「首都商務新區」的戰略定位,著力建設有國際吸引力的首都商務新高地和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藝術新中心,完善和優化首都發展布局,打造撬動南部地區發展的核心引擎。
  • 【新界我家】到沙田文化博物館 認識香港印藝傳奇
    過去一年多的日子古蹟古鄉走訪了不少新界的歷史建築,了解昔日香港的故事其實不單止可以從古蹟入手,特備的專題展覽亦都是重要的一環。
  • 陳奐仁廣州專場回顧
    Yo Nation帶你感受陳奐仁1月22日廣州專場演出嘉賓講者+現場回顧
  •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城郊社區治理困境及其策略
    由於現行社區治理體制機制無法充分適應重構的城郊社區治理環境,使城郊社區治理在實踐中面臨著定位不清晰、城郊社區居民美好生活需要識別不精準、城郊社區治理能力相對薄弱等問題。因此,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要合理定位城郊社區職能,科學界定城郊社區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實提升城郊社區的治理能力。
  • 評論│保育最後的石虎,難道只能靠五月天?
    保育石虎,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思考,有所作為。
  • 王童電影回顧展本月17日起舉辦 選映七部經典之作
    由香港藝術中心和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合辦的流動影像節目「日出而作.日入而思:王童電影回顧展」,將於11月17至22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古天樂電影院舉行。喜歡王童電影的影迷,不要錯過在大銀幕上重溫喜歡的影片的機會。
  • 來看看香港如何保育和傳承傳統文化|社區故事
    社區故事2019/6/9分享關於社區裡那些與文化、民俗、風土人情、社區營造、文化保育的相關故事,去認識社區的多元性,和你一起發現社區裡的樂趣。恰逢端午節和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每年6月第2個周六),我們特意挑選了2019年6月2日的TVB《星期日檔案》——講述關於香港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故事。
  • 一把手訪談丨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鄉村振興示範先行...
    西和萬花風情小鎮城郊街的花卉產業發展由來已久。1997年,城郊街西和村引進第一家花卉企業,自此鋪墊了城郊街花卉產業的發展之路,歷經20多年,從鮮切花到小盆栽,如今38家規上花卉企業沿著西和村花卉大道鋪開,逐步形成一個完善的花卉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