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梁思成提出一方案,可惜被忽略,不然北京要比現在宏偉百倍

2021-01-19 騰訊網

梁思成,籍貫廣東新會,生於日本東京,為梁啓超之子,其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是我國著名的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和建築師,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其一生都在為中國古建築的保護而奮鬥。

在近代建築史上他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抗日戰爭時期梁思成加入營造學社工作,後主持故宮文淵閣修建,在解放戰爭期間回母校清華大學創辦建築系,於平津戰役前繪製了《全國文物古建築名錄》,使得北平古蹟免受炮火侵襲。

到了現代,「拆舊」和「仿古」的大戲正在中國很多城市接連不斷地上演著。一邊,部分「歷史文化名城」岌岌可危,歷史文化街區慘遭摧殘:一邊,數十億再造鳳凰,千億重塑汴京,各種新古蹟正遍地開花。正如馮驥才先生所言「真的拆光以後,就要造假的了。」

自北平被確定為首都後,梁思成夫婦就憂心忡忡。一旦被確立為國家行政中心,那它的經濟更要撐起門面,經濟發展了,才會讓交通發展,工業進步,勞動人口增多。這些都是一個國家剛起步要發展擺在前面的事情,結論毫無疑問,這些老建築擋著路了。

大家都說,這些都是封建殘留,為經濟發展騰地,這些磚石正好可以蓋新房,墊公路……

為此,1950年初,梁思成先生和好友陳佔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規劃方案——《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議》。主張保護北京古建築和城牆,建議在西郊建新北京,保護舊北京城,不在舊城建高層建築,可惜建議被忽略了。

梁思成在平津戰役前夕曾講到:北平為世界現存最完整最偉大之中古都市,全部為一整個設計,對稱均齊,氣魄之大舉世無雙。然而這座城中承載著歷史,歷經數百年炮火洗禮而巍峨不倒的建築,沒有毀於戰火,卻毀於溫柔的建設中。

梁思成先生為了保護古城牆不惜以死力諫,然而只是螳臂當車,拆舊的行政命令依舊下達。悲憤欲絕的梁思成跪在地上死死抱著城磚,痛哭流涕。他痛苦地向天哭訴著:「在北京城市改建過程中對於文物的那樣粗暴無情,使得我無比痛苦;拆掉一座城樓就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

他無助的看著一處處古建築被拆除,像看到一片片歷史被毀滅,他幾近絕望,他只能看著文化遺產敗給了經濟發展,也為此抱憾終生。

但這並不正確,五十年後的今天,人們開始尊重歷史,開始喜愛歷史。但歷史又何所在?故此一座座所謂的古蹟拔地而起。據統計我國目前人造仿古景觀已超過一萬億以上,然而這些華麗的建築,就如梁思成夫婦所言,充其量不過是假古董罷了。

那些承載著歲月悠悠的珍貴再也回不來了,它們來自歷史,成就於歷史,也毀於歷史。不誇張地說,倘若梁思成當時的提議被慎重考慮,北京城至少要比現在更具有歷史底蘊,也更宏偉百倍。

我國有著很豐厚的文化遺產的資源,這是我們的根本。經濟發展是要為文化遺產讓步。

這個國家是我們的,但終將是後代子孫的,要從長遠利益著想,不讓梁先生之憾重現。這些東西並不是可再生的資源,它們是數千年的歷史具現,沒了就是沒了,大家當哀之鑑之,免使後人復哀之,無論何時,保護是在第一位的。

相關焦點

  • 郭沫若堅決拆掉北京古城牆,梁思成撂狠話反對,多年後擔憂成真
    北京不僅是首都,還是中國的行政中心,因此,它的繁榮程度也從一個側面上決定了中國的強大。海內外頂尖建築師齊聚一堂,就北京城改造規划進行探討。那時,一位來自蘇聯的專家提出了這樣一個計劃,他建議騰出更多的空間來修建以天安門為中心的古城牆,這個計劃主要是為了把北京建設成為一個合格的工業城市。
  • 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梁思成從來不是什麼神
    我從整個報導來看,就是他很蔑視梁思成,所以我就不是太了解他什麼時候有過「鐵板一塊」。當然就是這幾年,北京市的發展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人口問題、交通問題等,我覺得人們從這些方面越來越感覺到梁思成的新北京規劃應該是比較科學的,而且很多人都覺得把一個老的北京城就這樣毀掉了是很可惜的,這方面的論點是很多的,但也不至於形成什麼「鐵板一塊」。
  • 梁思成 | 一生建築,半世情緣.
    那是怎樣一種震撼呢,梁思成在筆記中這樣寫著,「瞻仰大殿,諮嗟驚喜」。換言之,是一種被層層交疊的宏偉鬥拱,支撐著寺廟千年骨骼的屋簷和雄渾的建築輪廓所打動,朝聖一般的心情。 佛光寺的結構和設計,明顯不是唐以後的建築風格。但要想確認它是否屬於唐建築,最確鑿的證據就是找到寫在屋脊上的文字,上面會留下建造的年代。
  • 北京古城牆被拆前實在太雄偉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國內著名建築師梁思成和城市規劃專家陳佔祥認為應該保留,他們聯合提出了「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議」,歷史上稱為「梁陳方案」,但是最終沒有被採納。那時的北京副市長吳晗對梁思成說:「你是老一輩的保守,將來北京到處都是高樓大廈,你這些牌坊、宮門在高樓的包圍下豈不都成了雞籠、鳥巢,有什麼文物可欣賞呢!」
  • 梁思成「50年後自有對錯」,看如今贗品城牆:廉價、無歷史厚重感
    他們反覆商議爭論,試圖找到一個相對完善的方案。梁思成認為,應當為北京重新找一個市中心,這樣就能把舊北京完整保護起來。他看好的選址是曾經作為日本人"居民留地"的五棵松。 然而可惜的是,梁思成與陳佔祥提出的方案明顯沒有考慮到當時國內現狀,導致他們無奈收穫失望。 02,郭梁之爭:歷史會證明對錯 1950年4月20日,以朱趙雪等人為首,發出了一份針對梁陳二人方案的反對意見,他們支持蘇聯專家意見,贊同以舊城為基礎建設行政中心。兩者展開激烈爭論,誰也不能說服誰。
  • 當年若採納「梁陳方案」,留下北京古城牆,如今北京將是什麼樣?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感惋惜的話,那就是:五十年後,歷史會證明我是正確的。實際上,還沒過五十年,人們就已經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當年他是正確的。直到他死後的幾十年,才開始漸漸明白他當年的堅持,明白他為什麼說要拆一堵牆,像挖一塊肉一樣。但是,他跟陳佔祥的梁陳計劃失敗了,古建築在人為下灰飛煙滅。
  • 一位參與過新中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人——梁思成
    就是大名鼎鼎的民國才女林徽因,他們兩個人是1919年相識的,1928年成婚,梁思成的父親是誰呢?對就是清末的改革家梁啓超,為了躲避清政府的迫害而出國,所以我出生在日本的東京,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梁思成隨父母從日本回國了,小學是在北京的崇德中學是匯文中學就學,因此15歲進入了新華學校就是現在的清華大學。
  • 當年若「梁陳方案」被採納,留下古城牆,那麼如今的北京將如何?
    然而這一方案最終並未實施,但無論是規劃學者還是大眾媒體,仍然有很多人對之抱憾,若是該方案能實施,就不會導致了北京當前單中心向外蔓延的城市形態。 在會上,前蘇聯專家巴蘭尼克夫提出了要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將中國首都的行政中心建設在長安街的兩側。 巴蘭尼克夫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北京雖然沒有大的工業,但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不應該只是一個文化的、科學的、藝術的城市,更應該是一個大工業的城市。
  • 朱啟鈐:在梁思成、林徽因之前,改造北京舊城第一人
    林徽因、梁思成的同學這時紛紛轉戰建築事務所。中國南北兩個著名的建築事務所—基泰和華蓋皆由留美生創辦。林徽因、梁思成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同學陳植、童寯、趙深在上海創辦了華蓋建築事務所,楊廷寶、朱彬和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的關頌聲在天津成立了基泰工程司。他們的建築作品遍及天津、北京、上海、瀋陽、南京、重慶、成都等城市,一時間炙手可熱,聲名遠播。
  • 梁思成精心設計鑑真紀念堂,細節披露,可惜他沒能等到最終落成
    所幸我從文物市場獲得了一份由「鑑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年紀念委員會」編纂的,由梁思成署名的《揚州鑑真大和尚紀念堂設計方案》,這就成為今天了解當年設計結果的最直接資料。通過解讀這份珍貴資料,我們可以清楚地歸納出設計方案的要點,感受這座梁思成傾注了大量心血的著名建築之魅力。
  • 實拍北京古城牆:太壯觀了,如今見不到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淚崩
    建都北京後,古城牆的價值已由防禦逐漸轉變為歷史文化,而北京城牆是否要拆掉,一直是當時國家高層一直在爭論的問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牆的防禦功能幾乎消失了,那時的中國正處於百廢待興,拆牆的聲音也隨之逐漸高漲。中國的目標是把北京建設成一個新的工業化的城市,古城牆的存在必然會阻礙工業的發展,因此拆除城牆似乎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
  • 70年前,我們的國歌、國旗、國徽、紀年、國號是怎麼產生的?與統一...
    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今天,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開國大典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這個洪亮的聲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國,震撼了全世界。自此往後,一個舊的時代已為歷史車輪所碾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說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們不能不提到70年前開國大典前夕那場意義非凡的會議。
  • 假如「梁陳方案」實施,古城牆沒有被毀,那麼當下北京將驚豔世界
    然而,在世人被現在的北京深深折服的時候,誰曾想到,北京曾經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個選擇可能讓北京變為一個風格更獨特的城市,可能讓北京煥發出更大的活力。那個選擇就是「梁陳方案」。是什麼讓北京放棄了梁陳方案,變成了今天這樣一個中西合璧,氣勢恢宏的超級城市?
  • 百年前壯觀的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堅決反對拆掉,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冷兵器時代,城牆似乎是安定人心的一劑良藥,城牆內的人安居樂業,隨心所欲的生活,城牆外的人飽受風霜侵襲,喃喃心中似有不甘。牆內的人不想出去,牆外的人也想進來。1406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並開始建造都城,一座座宮殿和城垣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 70年前,華容等縣主動提出「一縣一機」支援抗美援朝前線
    華容等縣主動提出「一縣一機」,讓飛機「帶著鄉親們的祝願打擊美帝侵略者」。10月25日,《湖南衛視新聞聯播》以《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力量》為題進行了報導。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和平與正義的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的瓜葛,與一本回憶錄有關
    若以現在的尺度看,林徽因至少稱得上是民國時期的 「雞湯大師」。流傳下來的經典,人生哲理、愛情觀佔據了絕對多數。另一些,如同說了等於白說,又或是至今看來仍令人咋舌不已。如,「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剎的名勝,又可以知道點內地純樸的人情風俗」。
  • 致敬中國近現代建築五宗師:楊廷寶、童寯、劉敦楨、呂彥直、梁思成
    20世紀50年代初期設計的北京和平賓館對中國現代建築設計頗有影響,此項設計曾受到周恩來總理和中外人士的讚揚;他參加過北京的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北京火車站、北京圖書館、毛主席紀念堂等建築工程方案設計,主持和參加過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江蘇省體育館、雨花臺烈士陵園、南京機場候機樓、南京國際聯歡社新樓、南京下關火車站、南京中央通訊社等重大工程的規劃和設計。
  • 郭沫若堅持拆掉北京古城牆,林徽因卻反對撂狠話,多年後竟完全說中
    可歷史上十分有名的北京古城牆被拆一案,卻在新舊之爭的歷史上帶來了一次不一樣的反轉。 北京古城牆自建址以來已有七百年的歷史,從元代至民國,古城牆呈「凸」字形,全部為板築的夯土牆,是古都之韻的象徵。
  • 北京城牆是被誰如何拆毀的?
    西郊新市區是指日本佔領北平後,於 1938 年確定的方案:計劃在距離北京舊城約 7 公裡的西郊(今五棵松一帶)興建日本人的居留民地,稱新市區。要旨之一為:保存北平城作為文化、觀光城市。由於舊城內再開發需要相當多的費用,同時中國傳統住宅的布局和設計無法滿足日本人的生活要求、改造困難,且有損其作為觀光都市的價值等,採納於郊區興建新市區的方案。
  • 門德斯:可惜今年沒有美洲杯,不然的話迪巴拉等人就有國家隊冠軍
    梅西提出轉會申請的事情發酵以來,由於事件特別複雜、牽扯到的層面很多,不少記者以及球迷們都想聽聽真正的經紀人如何解答。門德斯與拉伊奧拉無疑是當今足壇排名前二的經紀人,不少足球記者們爭先恐後採訪他們,不過現在正逢夏季轉會窗口,前者好不容易抽出時間來接受了米蘭體育報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