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的內容主要有兩條:一是主張全部保存城區所有的房屋,不同意在北京內城、外城建設新樓房和新工廠,舊城完全按原貌保存,使它成為一個歷史博物館;二是建議北京新行政中心建在月壇以西、公主墳以東一帶,以五棵松為中心建設一個新北京形成一個多中心又有限制的市區,既保護了舊城,又促進各自區域內的職住平衡,降低長距離的交通量。
百廢待興,千年古城何去何從
「梁陳方案」是新中國成立規劃史上的一項頗具非議的規劃方案,在今日看來,也是一項卓有遠見的規劃。以當時北京城的情況來看,該方案可以有效緩解舊城的人口和交通壓力,且還能完整地保護北京城這一人類千年的偉大文化遺產。
然而這一方案最終並未實施,但無論是規劃學者還是大眾媒體,仍然有很多人對之抱憾,若是該方案能實施,就不會導致了北京當前單中心向外蔓延的城市形態。內城擁塞、秩序紊亂的局面更不會出現。
那麼是否真的如其所說,梁陳方案若實行便能改變今日北京城的面貌呢?
1949年12月時,時任北京市市長的聶榮臻在北京市政府召開了城市規劃會議,出席該會議的有北京市的各部門領導以及在中方和前蘇聯的專家。中方專家有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的副主任梁思成、從英國歸來的建築師陳佔祥等人。
在會上,前蘇聯專家巴蘭尼克夫提出了要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將中國首都的行政中心建設在長安街的兩側。
巴蘭尼克夫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北京雖然沒有大的工業,但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不應該只是一個文化的、科學的、藝術的城市,更應該是一個大工業的城市。
各持說法,形勢嚴峻
前蘇聯專家在會上所提出的規劃方案讓梁思成和陳佔祥很是震驚。
當時,北京單面積是62平方公裡,而什剎海等三海和故宮以及各大公園就約佔了六分之一。而內城已有130多萬的人口,人口密度遠遠超出了現代標準。
若是再加上軍政機關的15萬人,以及他們的家屬,將高達60萬人。如此一來行政機關所需要的面積,應當是是原皇城機構所需的三倍之大。
那麼已經擁擠不堪的舊城,如何容下突然增加的60萬人口?若是為這60萬人口在城外建宿舍,那麼因上班每年又要增加時間以及能源的消耗?若是為行政人員在城內拆舊房建新房,這又將會是一筆如何巨大的開支?
因此,梁思成十分看重北京城的規劃,這份蘇聯專家提出的在北京內城設立新的行政中心方案,將會使北京城變得擁擠不堪。於是他與陳佔祥一同對北京城做出了一個規劃,即「梁陳方案」。
根據「梁陳方案」,北京城應當為三個城區:舊城區作為文化中心;在西郊設立新的行政中心;南部則建立一個商業中心。不說這個方案是否真的科學,但能夠肯定的是,這個方案一旦被採納,那麼北京古城牆將會被保存下來。
爭論升溫升級,梁陳方案被否決
1953年11月時,北京市委規劃小組提出的《改建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的要點》得到各方領導認可,「行政中心區域設在舊城中心區」的規劃確立,梁陳方案進入了塵封的檔案庫。。
並且「梁陳方案」的出爐,不僅沒能讓梁陳二人實現保護古城牆的夢想,此後更讓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陳佔祥從此結束了政治生涯,梁思成雖倖免於難,但也遍體鱗傷。
整風運動的轟轟烈烈讓曾經的兩位知心好友數多年再沒相見過,直到1971年年底,陳佔祥才又和病重的梁思成相見,此時,他們已分別14年。
《梁思成與陳佔祥的友誼》中寫道:「梁思成健康惡化,周總理指示送梁住北京醫院治療。他在北京醫院住院兩年多,基本沒有親友來看他,一天我從外面回來聽見病房裡有談話聲和笑聲。我正在驚奇,一眼看見陳佔祥正襟端坐在梁思成的對面。他的頭髮梳理得整齊光亮、容光煥發,穿著筆挺的中山裝和風衣,黑皮鞋擦得鋥亮。那年頭除了接待重要的外賓誰也不會這樣穿著打扮。我的心為之一動,急忙轉過身去,掩蓋住將要流出來的淚水。14年啊!14年,這兩位摯友終於又傾心交談了。」
小結
不可否認,「梁陳方案」是一份有意義的歷史文件,它的存在告訴了我們:在五十多年前,千年北京城曾獲得過一種「完整保護」的選擇,但因為種種歷史因素,這個方案沒有被採用,時至今日,梁思成與陳佔祥先生與古城牆共命運的精神毅然值得我們佩服。
參考資料:《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梁思成與陳佔祥的友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