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沒有貴族精神?四個階段一直延續至今

2020-12-10 歪史

現在很多人覺得,中華文化缺少貴族精神,都是爾虞我詐,老謀深算。反而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認為歐洲的貴族精神太紳士了,這才是該有的榜樣。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歐洲的所謂貴族精神被這一些崇洋媚外的人一下子放大好幾倍,華夏文化被他們說的一文不值。

這種對比完全採用了田忌賽馬的方式,挑別人好的和自己最差的來,然後驗證自己的預設結論,或者偷換概念,利用文字技巧來掩飾自己特別的目的。

別的不說,單就所謂的中華沒有貴族精神來說,這只能說是居心叵測,且不說歐洲的貴族精神到底有多好。單從歷史上,我們的貴族文化也不是沒有。

從人類社會組織形態發生變化,財產私有之後。隨著財富的差距變大,最初的一群貴族就誕生了,經曆日積月累,各種條件的累積,最終形成了貴族和平民,然後通過各種制度保證他們的相關權益,最後階層慢慢固化,貴族社會徹底閉環。這個我們沒有落伍,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中華文化的貴族精神,有四個階段:

春秋及以前時代的貴族文化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化文化的貴族精神達到巔峰,這一批的貴族都是堯舜禹之後或者周王室的功臣、子嗣後代,也是完全安裝血統並輔助文化認同來分辨彼此,譬如堅持不擊半渡之兵的宋襄公。

他在後世雖然被當作蠢豬式 的仁義來看待,但是這種戰法在當時是沒有非議的,還有給智伯瑤報酬的豫讓,三番五次的埋伏隱藏都不能報酬,但是堅持自己的道義。

大家熟知的伯夷叔齊,堅持不食周慄而餓死首陽山。這也是貴族文化。

然而這種文化,隨著列國兼併的加聚而使得貴族失去生存的土壤,最後變成亡國奴或者平民。戰國時代,從西周初年的幾百個國家變成十幾個國家。這一批最原始的貴族基本上消亡殆盡了。

戰國時代的遊俠

當時間進入戰國時代,爾虞我詐的時期因為激烈的競爭開始枚不勝舉,但是貴族文化並不是沒有了,而是逐漸轉變為遊俠。

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的就是遊俠,這一些人不圖名利,只為俠義精神,而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聶政、專諸、荊軻等都是那個時代的代表。

但是這一些俠客因為江湖義氣而罔顧法令,給朝廷造成不小的麻煩,所有大一統的王朝不遺餘力地打擊這一些遊俠,最終,他們慢慢地消失在歷史之中。

兩漢至隋唐的士族

因為漢朝查舉制度,導致州郡之中慢慢形成了名門望族,到漢末的時候成為士族,經歷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度,這一些大家成了可以分享皇權的代表,皇帝走馬觀花的換,士族還是那一波。這也是南北朝時期朝代迅速更迭的原因。

開始的時候,這一些大家族還是有著基本的節操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腐化,加上長期近親通婚導致他們的智商嚴重萎縮,另外靠關隴集團崛起的隋唐開始利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

這個也直接導致士族的沒落,但是,士大夫階層開始崛起了。

隋唐以後的士大夫

兩宋開始,因為科舉制度的徹底實施,讀書人的權力日益擴大,逐漸形成文官集團,這個依靠經史子集而發展出的小團體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加上讀書人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信條,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士大夫的精神。注意士大夫和文人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士大夫是文人,但是文人不一定是士大夫。

士大夫不懼生死,不圖私利。而文人沒有這麼多的條條框框,而且文人和士大夫是可以切換的,這個點就看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歐洲的貴族為什麼延續至今?

很多人感慨。歐洲的貴族精神可以延續至今,覺得很棒棒,其實這裡是忽略了一個核心觀念,因為歐洲的封建社會裡現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而我們的封建社會隨著秦始皇大一統,掃滅六國就結束了。

封建社會的核心就是血統、是貴族,只有貴族的後代才被分封、而一般平民是沒有機會被分封的。我們從西漢開始,一直是大一統的社會制度。

這種制度之下,加上王朝更迭,是不會有世襲的什麼精神的。從西漢開始,平民階層、官僚階層就一直是我們的社會中間。而不是什麼分封的王侯。即使這一些官僚就是王侯,但是他們以官僚身份主持事務,不會以王侯身份。

相關焦點

  • 《詩經小雅鶴鳴》中國的貴族精神
    中國人好學一點不假,沒想到在《詩經》年代中國人就這麼好學,還把這麼優秀的基因留一直保存到現在。(二)西方的貴族西方比較接近「貴族精神」的也就是唐吉訶德了,但唐吉訶德只是一個流浪漢,不斷流浪不斷碰壁,精神方面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 我國古代也有貴族,為什麼沒能延續至今?
    說起貴族文化,那不得不提及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可謂是家喻戶曉,那有人可能會發出疑問,難道我們中國就沒有貴族文化嗎? 實際上是有的,比如我們熟知的孔子,他可是殷商的王室後裔,宋國的貴族,其實先秦時期我們所熟知的、有名的人物,幾乎都是出身貴族。
  • 英國人:中國人最特別的一點,就是他們連貴族精神都可以沒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華民族可以說是最團結的民族,在經過數千年來的不斷發展,中國至今還保留著56個民族的格局,而且互相的團結互助,民族與民族之間,除了一語言文化以外,機會沒有任何的隔閡,這一點也是很多國家都做不到的。
  • 歐洲人:中國人真的是缺乏貴族精神,失去了百年卻也不以為意
    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中國是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家,每一個人出生就被賦予了平等的意義,沒有階級觀念,但是在百年前甚至更前,就完完全全不是這樣的,就有歐洲人表示:中國人真的是缺乏貴族精神,失去了百年卻也不以為意。中國人現在缺乏貴族精神嗎?
  • 什麼樣的人是精神貴族?
    中國文化,則和其他文明和民族,完全不同。中國的文化,在源頭上,聖人和君王是重疊在一起的,他們既是文化的創立者,也是知識的掌握者,更是文明進步的革新力量。三皇五帝,文王周公,他們都即是聖人,也是君王,更是掌握民族最高文化和知識的人。華夏文明為什麼長期以來,有牢不可破的文化貴族意識呢,這是根子。
  • 《最後的閨秀》:除卻貴族外衣,崑曲是滋潤她貴族氣質的精神內核
    合肥張家那赫赫有名的張氏四姐妹宛如一朵朵煸幹後的玫瑰,隔著百年時空,卻依然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也許,你也對張家四姐妹產生了興趣,到底是四個怎樣有才情的女子,才能稱得上最後的閨秀。這四個如花女子又到底是在怎樣的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的?
  • 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延續至今,其中有什麼奧秘
    其中只有華夏文明跨越數千年延續至今,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都已經在一、兩千年前就消逝了。三大古文明的消亡不只是國家的滅亡,而且是主體民族的消亡和文化的解體,今天生活在埃及、兩河和印度的人都是外來民族,創造三大古文明的主體民族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蘇美爾 拉伽什城邦國王古德阿
  • 專家解讀:《望鄉臺》的家風裡有一種「貴族」精神
    「貴族精神」常常被人提起。那麼,什麼是「貴族」精神?如何培養現代的貴族?請看關山遠先生在《新華每日電訊》刊發的專題論文《家風浩蕩,幾度滄桑》,給我們打開新的視野:好的家風,能夠培養出「貴族」精神!在科舉大發達之前,中國的舞臺,是門閥士族的盛裝亮相,人們總結出歷史上的十大名門望族,例如隴西李氏,從漢朝的「飛將軍」李廣,到西涼王李暠,再到締造了盛唐的李淵父子……又如「弘農楊氏」,漢時之弘農郡治所位於今河南靈寶境內,轄華陰等地,秦漢初期,楊姓子孫分布以弘農最為集中,影響也最大,至今猶有「天下楊氏出弘農」之說。
  • 魯鐘鳴:當個「精神貴族」又何妨
    01當個「精神貴族」又何妨有人說,商業時代的書臉兒都不免有些媚俗,正所謂「墨沾金粉,書染銅臭。」最近,好多年沒有見面的同學在一起聚會,突然,一位頗為發跡的老同學,當著眾多的同學面,派頭十足地問我:「你一年的稿費能掙幾萬?」我頓時難堪地張大了嘴,我想當時的我一定宭極了,我那張還不算太麻木的臉一定漲得通紅。一直以來,我似乎都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
  • 貴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養,社會擔當,自由靈魂
    今天,英國仍然保留著貴族的爵位和封號 當西方的貴族社會轉入到平民社會之後,資產階級並沒有掀起否定、批判貴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貴族學校去學習,買貴族的紋飾、徽章,買貴族的頭銜,想方設法全方位繼承貴族的衣缽。 我國著名報人儲安平在《英國採風錄》中說過,英國的貴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續至今,是因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 法國人:中國與世界「格格不入」,不懂他們為何失去貴族精神
    法國人就以論到,現在的中國和世界有點「格格不入,因為他們不再奉行貴族精神,在歐洲很多國家依然有著明確的階級劃分,而在貴族階級更是如此,貴族精神也讓歐洲很多國家很驕傲,可事實上貴族精神最早就出現在古老的中國,而現在在中國卻看不到任何貴族精神
  • 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
    摘要: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日本皇室傳承良久,在如此長的時間裡,無論是天皇還是皇室能夠得以順利延續,除了機緣巧合外,還有一個關鍵的支持群體——公家,也就是貴族。對於天皇和皇室而言,公家的存在相當重要,幾乎可說是沒有公家,皇室就無法成立。公家的發祥起源,是古墳時代仕於朝廷、身份世襲化的豪族。這些豪族一一沒落後,合稱「源平藤橘」的公家,也就是源氏、平氏、藤原氏及橘氏開始崛起,其中以藤原氏的勢力最大。
  • 中國人的貴族精神
    中國人的貴族精神,很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什麼貴族,更沒有什麼貴族精神。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中國人的貴族精神深入到了骨子不輕易表現在外,很多人都沒有刻意去了解,甚至是了解了也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但用很時髦的一句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就拿老人年紀大了養老問題。
  • 散文丨賽龍舟:心中的鄉火一直延續至今……
    是日,十裡八鄉,百裡鄉愁,無需約定,沒有邀請,全部集中在這裡,只為趕赴一場心靈的約會。 小時候,我先期住在與小鎮三山之隔的馬頭橋。說遠不遠,講近亦近,大體十來公裡路程。但常常走一程歇一程,歇一程走一程,就是沒有看見車來,亦未見車去。姐姐說:「加油,弟,翻過第三道山嶺就快了。」我握了握口袋裡賣麥稈得來的1元錢,擦拭臉頰上的汗珠說:「姐,要是有一頭牛騎那該多好。」姐笑了,我也笑了…… 到了鎮上,鐵定先要去大娘家的。那些年,大娘家成了我們過大端午看龍舟風雨無阻的驛站。
  • 貴族,在精神不在血統!
    胡賽萌/文中國,有貴族嗎?在中國,有富人,有土豪,有大佬,但是沒有貴族。貴族,不在高貴的血統,而在擔當的精神!貴族,從來都不是地產太太王小姐臆想的那個樣子。03貴族精神貴族,不在貴族血統,而在貴族精神。真正的貴族精神,是文化教養,是社會擔當,是自由靈魂。
  • 阿提斯兒童戲劇特色教育--精神貴族的培養
    阿提斯兒童戲劇特色教育--精神貴族的培養一直以來,兒童綜合素質的提升一直都是國家教育發展的痛點。儘管教育者們與家長們想盡各種方法,如讓孩子學鋼琴、讀原文書等來培養孩子的藝術情趣,但最終仍舊以失敗告終。直至北京阿提斯戲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出了戲劇提升法。
  • 老梁:貴族精神的特質是什麼?
    隨著貴族的發展,延伸出來的"貴族精神"慢慢不再受貴族身份的禁錮,變成了一種文人的精神得以傳承。孔子就曾言:"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由此可見,"富"與"貴"不再是捆綁關係,"為富不仁"和"貧寒君子"都大有人在。
  • 「中國牛」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中國牛精神的傳承與延續牛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勤勞奮鬥的象徵,牛的骨子裡有一股永不服輸的精神。而紅色基因就是這種種精神的傳承與延續。紅色,象徵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領未來。關玉良 中國牛系列 紙本水墨不放初心 弘揚牛精神「紅色基因」是黨員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
  • 為何法國王室破產,引發大革命,而英國王室延續至今!
    這是我們在中學就已經耳熟能詳的歐洲近代歷史,但或許就有人疑問,為什麼同樣是歐洲王室,英國王室卻能延續至今呢?一、君主制性質不同雖然英國與法國都是君主制,但他們的性質根本上不同,即法國是君主專制,而英國是君主立憲制。
  • 女排精神再延續,中國女排強勢歸來
    女排精神是一代代排球人經過不懈努力的傳承下來的愛國精神,融入著艱苦奮鬥、爭創第一理念。將愛國精神孕育其中,這就是為什麼排球人在賽場上永不放棄、自強不息、頑強拼搏也要奪得比賽勝利。女排精神代表著民族的尊嚴,展示著國家的強盛,它在艱苦奮鬥之中走來也要在奮鬥中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