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心中馬和牛地位相同,牛肉已被端上餐桌,為啥很少看到馬肉?

2020-12-22 鄉村稀奇事

在市場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肉類,就連狗肉都不算稀奇,但是我們也發現,我們很少能看到馬肉,而且在養殖戶的口中,肉牛、肉雞、肉狗等詞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但是肉馬這個詞卻少聽說。都說耕牛是農民的命根子,如今也沒有躲過被端上了餐桌的命運,那麼和耕牛同樣地位的馬,為啥吃貨們不吃呢?

從馬肉的營養價值來說,馬肉的脂肪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預防動脈硬化,而且馬肉還有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由於馬是食草動物,農民餵馬的時候,馬的草料裡基本沒有精飼料和添加劑,更符合人們綠色食品的標準。其實,我們不吃馬肉,是有原因的。

一、肉質原因。

馬經常奔跑,還要幫農民耕地和拉車,高強度的體力工作讓馬的肌肉纖維變得粗,而且脂肪很少,嚴重影響馬肉的口感,吃起來也沒有牛肉香,一般來說,能端上人們餐桌上的馬肉都是不能幹活的老馬,大家根本就咬不動,自然就對馬肉失去了興趣。

二、繁殖原因。

農民常說:「母牛生母牛,三年五個頭」,說的就是牛的繁殖速度很快,馬就不同了,懷孕的母馬需要12個月才能產下小馬,小馬長大到能夠繁殖的程度需要4年的時間,這樣的繁殖速度,明顯不符合產肉的需求,因此,經常能聽說肉牛這個詞,卻不會聽到肉馬。

三、歷史原因。

馬在過去的作用是很大的,農民用馬來耕地,能加快耕田的速度,出行可以用馬來代步,能節省大量的趕路時間,而且馬在古代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歷朝歷代都禁止對馬匹隨意宰殺,這就造成了人們沒有吃馬肉的習慣。

四、感情原因。

由於過去的生活條件有限,很多人養不起寵物,就算要養也會放出去自己找吃的,而馬因為吃草的原因,不會給農民增加負擔,農民很容易對馬產生感情,就像現在人們會把寵物當兒子養,農民對馬的感情也是一樣的。

雖然現在農民種地農用機械已經代替了馬的作用,但在偏遠地區,馬匹仍是農民耕種的主要勞動力,特別是在水稻插秧的時候,農用機械根本就無法進到田裡,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馬的作用了。因此,大家不吃馬肉,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馬和牛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樣的,桌上有牛肉
    在市場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肉,甚至狗肉也不少見,但我們也發現,我們很少見到馬肉,在農民口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肉牛、肉仔雞肉狗等字眼,但我們很少聽到「肉馬」這個詞。據說牛是農民的命根子,現在牛也沒有逃避被端上餐桌的命運,那麼,與牛地位相同的馬為什麼不吃呢?
  • 餐桌上經常見到牛肉和驢肉,為什麼很少見到馬肉?
    導語:快過年了,餐桌上經常見到牛肉和驢肉,為什麼很少見到馬肉?從古到今,我國的美食一直都是多種多樣,不管是豬肉還是牛肉,做成美食讓人看了都想流口水,真的是色香味俱全。我們吃過的肉多種多樣,豬肉,牛肉,雞肉等等不計其數,卻很少見到馬肉。驢肉也有好多地方能買到,但是馬肉卻見得很少。說到豬肉就能想到豬蹄,魚香肉絲等菜品,說到雞肉就能想要宮保雞丁,說到牛肉就能想到紅燒牛肉,但是說到馬肉,卻幾乎想不到菜品。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在「以吃牛為禁忌」的古中國,牛肉是如何端上四川人的餐桌的?
    牛肉好吃,它擁有羊肉和豬肉都不具備的特殊香味和厚重口感,對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來說,是無法阻擋的誘惑。 但在農耕文化深入骨髓的地方,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牛是生產工具而非食物。歷朝歷代,宰殺耕牛都是非法的營生。上至皇族、下至文人士子,從不以吃牛肉為風尚。
  • 豬牛羊肉被人們常吃,但馬肉卻很少人吃,網友看完:原來如此
    唐王朝的唐玄宗為了取悅楊貴妃,不惜用快馬把從嶺南地區採來的荔枝運到當時的都城西安,但在這期間卻不知道有多少匹馬廢棄了。到了近代,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村,村裡還有一些養馬,但過了一段時間,這匹馬被發現牛的農耕能力不強,漸漸地被牛取代了。在現在的農村,家家的小庭院都乾淨整潔,馬就不用說了,牛也有奇特的痕跡。
  • 頂級馬肉刺身大賞
    馬的消化能力較低,可用飼料範圍窄且成本高。比起豬、牛、羊等常見畜類,飼育成本要高很多。雖然飼育成本高,但作為肉食的回報卻並沒有那麼高。儘管馬肉別具風味,但由於成本因素,讓很多國家更願意把馬匹用於其它用途而非取用肉食。 馬在很多國家和民族的心目中佔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食馬肉。目前世界上馬肉料理比較知名的國家主要是法國、英國、美國和日本。
  •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價格如此高,為啥很少有農民養殖
    不過驢肉的價格並不親民,40多元一斤的價格,比牛肉還要貴上一些,看到這樣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覺得養驢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但是現實卻是很少有農民養驢,這是為什麼呢?在過去,農民養驢主要是為了用驢來拉車、拉磨、耕地,從事各種農業勞動,而且驢的個頭小,相對來說食量要小很多,不會對農民造成負擔,農民家裡養一頭驢是非常有必要的。
  • 為什麼馬肉幾乎沒人吃?關於馬肉的淺析,看完後漲知識了
    無論是豬肉,還是羊肉、牛肉,以此為食材,烹飪出的美食,種類繁多,幾乎每一種,都受到廣大吃貨們的好評,讓人直流口水。但是,在那麼多肉質食品中,我們卻很少聽說馬肉。電視電影中的戰馬雖然常見,但用來作為食物的,基本上沒有聽說過。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便讓小廚來講解一下,關於馬肉的淺析。
  • 營養更加豐富的馬肉,為什麼不像牛羊肉那樣受歡迎呢?
    人類可能是地球上食譜最豐富的生物,雖然我們不是食物鏈頂端的動物,但是我們學會了使用工具,這讓我們成為頂級捕食者。縱觀超市或菜市場的肉類,我們很難看到馬肉,我相信也很少有人吃過馬肉,作為食草有蹄類動物,本來應該很容易成為人類的食物(比如牛、羊、鹿等等)。
  • 吃牛肉只知道日本和牛,你就落伍了!「牛肉中的愛馬仕」了解下
    匈牙利灰牛是一種古老的品種,屬於匈牙利國寶動物,而且這種灰牛,全世界只有匈牙利有。在歐普斯陶塞爾國家公園,除了匈牙利灰牛,還能看到很多的馬群。這可不是一般的馬,而是「汗血寶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裡,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
  • 牛肉和馬肉又是什麼?
    遠在清朝時期肉桂茶就已負盛名,不過它產量稀少,在當時並不是主流茶品。到了八十年代,面向全市推廣之後,它才一躍成為武夷名叢的後起之秀。肉桂原名本叫玉桂,屬於武夷名叢之一。因為它的香氣滋味濃鬱,好似桂皮香,所以被人改稱肉桂茶。有句老話說,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可見肉桂茶的高香早已揚名。
  • 馬肉
    ,在英格蘭地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寧可吃騎馬的人,也不願意吃馬」。支持吃馬的人強調說,馬肉比牛肉更健康,馬肉更瘦,含有的卡路裡和脂肪含量更低。專業的屠宰人員在處理馬時會更加小心,因為通常馬匹的飼養規模很小,能從工廠式養殖那裡吸取的經驗不多。
  • 諸侯無故不得殺牛:古代農民告訴你,華夏「牛文化」為何源遠流長
    我們農民都喜歡養水牛,因為這水牛的耕地效率是最高的。所有牛的共同特點是體質強壯,牛的門齒和犬齒都已退化,但下門牙依舊保留著,三對門齒向前傾斜,所以牛能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物,不過我們大多數都餵它們草料。像我們這種普通農民的家裡都會養幾隻牛,這牛的作用就是耕地。
  • 日本人牛肉,馬肉,熊肉都敢吃,為什麼幾乎不吃羊肉?
    日本人是非常喜歡吃肉的,日本每年進口的牛肉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特別是牛肉,雞肉,不過日本不吃豬肉和羊肉。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一,日本那塊土地上不產羊肉,日本認為其無用日本宣稱自己的文明是從公元前660年產生的,還編造了第一代天皇—聖武天皇,其實連日本人自己都不信。日本真正的文明是從中國南北朝時期開始的,在此之前日本還是原始社會,從當時出土的古墓文物來看,只有馬、狗等動物,並沒有豬和羊。豬和羊是後來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所以沒有吃羊肉的習慣。
  • 馬肉怎麼做好吃 馬肉有這些功效
    馬肉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雖然馬的價值很高,可以說一匹好馬價值千金,不過馬肉卻不太受歡迎,這主要是因為驢肉,那麼請問馬肉怎麼做好吃?馬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孕婦能吃馬肉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馬肉怎麼做好吃許多人都對馬肉有所誤會,這主要是因為驢肉,有不少人認為馬肉不怎麼好吃,並且沒有營養,甚至被當成驢肉來賣。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幾乎沒人吃?
    馬肉肉質鮮嫩,脂肪少,營養價值高,具有恢復肝臟機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力等諸多功效。在我國多食用馬肉的地區以新疆和內蒙古為主。而食用馬肉又多以少數民族為主。家裡的馬,可能在當時是重要的勞動工具,所以人們是捨不得吃,把馬看作是家裡重要成員之一。馬匹在當時生產特別落後的時候,馬就是重要的資產,是可以創作更多價值的工具。所以人們不可能吃的,在人的長期思想作用下,覺得馬肉不能吃,而到現在科技,生產水平都得到更大的提高,人們思想和情感上感覺馬肉是不能吃的,馬是人們的生產工具。
  • 日本和牛解禁,我終於不用再吃假貨了
    近年來日料在全球呈風靡之勢,「日本和牛」 「神戶牛肉」這類美食並不鮮見,有的吃貨饞到打飛的去國外吃,有的就算沒吃過也知道這是高檔食材。此次解禁,意味著時隔19年,日本和牛終於重回到中國人的餐桌上了,但這號稱600元一斤,被譽為「牛肉中的愛馬仕」的日本和牛,能徵服我們的「中國胃」嗎?
  • 澳洲牛肉黑暗內幕,50%以上都假的,驗出豬肉、鴨肉、馬肉...
    前陣子Costco在國內的爆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國人對進口商品的龐大需求。(上海Costco開業,消費者瘋搶澳牛)雖然澳洲牛肉在中國的售價要比普通牛肉貴上不少,但許多商家仍然表示「供不應求」。(圖片來源:ABC News)雖然進口量增多了,但價格並未降低——澳洲牛肉在中國仍然屬於肉類中的「奢侈品」。(圖片來源:ABC News)如上面這張照片中所示,這種澳洲和牛三筋牛排的售價高達近500塊錢一斤,對比國產普通牛肉的價格(如下圖牛腱子肉32塊錢一斤),澳牛的售價翻了15倍還不止。
  • 中國人餐桌上一場持續了千年的較量
    中國人馴養家畜的歷史悠久,在先秦時代,就開始飼養馬、牛、羊、豬、狗、雞,是為「六畜」。六畜當中,牛、羊、豬屬「太牢」,就是祭祀會用到的肉類。在《國語·楚語下》裡有一段關於漢時飲食習慣的介紹:「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 就是喜歡吃奇怪的肉——馬肉刺身
    直接的契機是跟美髮店的山下小姐聊天,不知怎麼說到想吃馬肉刺身。她一陣激動,「我倒知道一家不錯的店,名字叫馬鹿(日語裡傻瓜的意思)凡人,很有意思吧!」開拓一種新口味必須要迅速,趁著欲望滿分的時候。說起來,日本吃馬肉的歷史也很悠久了,公元675年,天武天皇頒布了最早的肉食禁止令,「不可食用牛、馬、犬、猴、雞之肉。」鹿肉和豬肉則不包括在此列。
  • 為什麼美國人不吃馬肉?
    然而,美國審計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6月公布的報告顯示,這道禁令只不過把馬匹屠宰轉到了國外,那裡的食客並不排斥食用馬肉。為什麼美國人不願意吃馬肉呢?相對於許多其他的食物禁忌來說,很難解釋為什麼美國人在吃牛肉、豬肉、雞肉的同時卻對馬肉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