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時日曷喪的姒癸,一個讓夏王朝走向覆滅的罪魁禍首

2020-12-12 夢歸秋辰

前言:夢歸隴原東,文史盡秋辰。

(夢歸秋辰:第190期)

古語有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家眾所周知的是,天下的合是因為明君的產生,天下歸心於一。而分的由於暴君的產生,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置百姓生死於不顧,最終兵敗身死。

天下大勢

提到暴君,我們就不能不說到隋煬帝、商紂、夏桀,尤其是夏桀,歷代的臣子都把其作為反面教材。但這裡很多人有個誤區:其實桀是夏朝最後一個皇帝的諡號,他的真名字叫姒癸,同時又被後人稱為履癸。

那麼,我們來看下姒癸到底有多殘暴:

根據春秋史書《竹書紀年》裡記載:「築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同時姒癸大肆搜刮美女並整日與妹喜等宮女飲酒作樂,這還不算,他的酒池修建很大,甚至有人醉而溺死的事情時有發生。

妹喜

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段劇情曾經似曾相識呢,沒錯,他的後輩商紂王繼承和發揚了這一風格,最終這哥倆都成為歷史長河中的笑柄。但不同的是很多人覺得夏王朝還可以再搶救一下,不久話劇開始表演了。

一號人物:太史令

當其看到姒癸荒淫無度,便發揮了其深厚的歷史功績從古到今,從正到反,一波操作下來,姒癸完全無動於衷。這就好比你給你的女朋友講諸葛亮六出祁山,她一臉茫然地問道:諸葛亮是哪個秧歌隊的?

夏朝史書

姒癸不耐煩的說道:「我吃喝玩樂,關你什麼事,你管得著嗎?」太史令心都涼透了,也看到姒癸是爛泥扶不上牆,於是心灰意冷之下去投奔商湯了。

二號人物:思想家關龍逢登場

這時候,儘管夏已經沒落了,但這時候有的大臣認為國君是英明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大家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夠。於是關龍逢等人閃亮登場了,不愧是大思想家,關龍逢從一個人的使命到一個國君的責任,拯救地球就靠你了。

關龍逢

一場可以讓秦皇漢武動容,可以讓唐宗宋祖落淚的演講卻在姒癸面前完全免疫。關龍逢傻了,從此也看到姒癸的本質。於是心灰意冷之下,又投了商湯。這波神操作讓商湯在夢裡都能笑贏,要不是條件不允許,我估計商湯絕對能給姒癸送錦旗。

三號人物:那個時日曷喪的狂妄之徒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不是無能,而是無知和自以為是的無知。這時候,有人把伊尹推薦給姒癸,這時候姒癸又顯現了自己無知般的自信。他告訴伊尹,百姓和他就像月亮和太陽的關係,月亮不滅亡,太陽又怎麼會滅亡呢?

這時候,成湯想試探夏民對於姒癸的態度,於是就將這句話原原本本的告訴我夏朝的人民。夏朝的百姓指著太陽說道:「時日曷喪,予及如偕亡!」意思就是,你這個大禍害(太陽)如果能滅亡,我們(月亮)願意和你同歸於盡。最終,夏朝被商紂所滅。姒癸被流亡在南巢,最終死在亭山。

姒癸

有人說:「夏朝的滅亡是由於妹喜與商湯裡應外合,才導致了其滅亡的原因。」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可以縱觀史書,所有的外部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內部出了問題而導致的。如果你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怎麼會有天下群雄並起。如果你禮賢下士,那麼怎麼可能有才能之士如同逃難般外逃?如果你的軍隊足夠強大,那麼怎麼會被周圍小國任意欺凌?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一種現象:百姓安居樂業而天下臣服,君主禮賢下士、重禮遵法而四海之士歸之如水之聚集,軍隊強盛有併吞八荒之力而八方賓服。所以張儀棄魏而奔秦,吳起棄魏奔楚,孫臏棄魏奔齊。魏國之士,離魏猶如逃難,棄君猶如避仇,此與姒癸一般,如何不被滅?

歷史的選擇

用文化點亮生活,用歷史回顧人生。我是夢歸秋辰,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如果大家喜歡,請給個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大夏王朝的傳承——大夏之花姒槐
    根據《今本竹書紀年》載:「(帝杼)八年,徵於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說明姒杼捉到了九尾狐。由此推測,《今本竹書紀年》裡面所說的三壽,很大可能指的就是青邱國。青邱國是東海的一個島國,那裡出產一種叫做九尾狐的動物。姒杼能得到九尾狐,證明他的東徵大軍已經打到了東海,而且遠涉重洋,登上了海東三百裡的一個島國。由此可見,當時的夏王朝不僅有一支強大的步兵,而且還有海軍和一定數量的戰船,否則怎麼可能跨海作戰呢?
  • 也許這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
    三年後,西晉王朝完成了統一大業,皇帝下令整理這批古墓中發現的竹簡。這一整理才知道,原來竹簡中有一部創作於先秦時期的編年體史書。由於盜墓者打亂了竹簡的次序,給整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並且,這部史書是用蝌蚪文書寫的,晉代的大儒只能依據石經對照釋讀,讓整理工作進展得十分緩慢。大概過了20年,這批竹簡才全部整理完。
  • 《竹書紀年》,佚文流轉的古今本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共十三篇,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經秦火的編年通史,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為止。
  • 封建歷史上出了名的暴君,酒池肉林,時日曷喪都跟他有關
    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諡號桀,史稱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52年夏朝,於公元前2070年因為大禹治水有功,而擁戴大禹當上國王,建立了夏朝,而到了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桀因為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最後被推翻,一共經歷了470年,那麼夏桀究竟有多麼的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呢?
  • 神秘的竹書紀年有何來歷,為什麼它是證明夏存在的重要證據?
    也知道我們的第一個朝代是夏。這是我們普遍的一個認知,但這卻不是史學界乃至世界的認知。關於這個距今已有4000的歷史的朝代到底是真是假,一直在史學界都頗有爭議。因為關於「夏朝」可以考證的歷史文獻實在太少。可以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的夏朝文物出現。應該說,中國有比較準確的歷史記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前的記載,即使是商朝和西周,也都比較模糊。但卻有商朝和西周的具體文物出現。
  • 舜用政變奪權,伊尹犯上作亂,《竹書紀年》的歷史為何如此顛覆?
    在《竹書紀年》中,伊尹卻成了一位篡位權臣,他流放商王太甲自立,後來被太甲所殺。「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幾乎是將後世人印象中的古代先賢們給來了一次大換臉,而我們所津津樂道的道德典範,也都成了一個個陰謀故事。
  • 上下五千年第二集 夏商周
    第二集 夏 商 周一、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的兒子啟即位,打破了原始社會中延續600多年的禪讓制,建立起第一個世襲王朝,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夏朝疆域版圖這是一個由多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成的國家,夏族的十一支姒(sì)姓部落與中央王室逐漸建立起血緣上的宗法關係,政治上的分封關係和經濟上的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統治版圖,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東至河南、山東和河北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
  • 夏禹傳子、夏王朝的始末
    根據《竹書紀年》,帝夏啟王在位39年,約78歲駕崩。身世傳說啟的母親是塗山氏,屈原在其《天問》中曾記載"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與塗山氏相遇於臺桑,懷孕的塗山氏女生下了啟"。王位之爭舜以後,王權進一步強化,傳說姒禹塗山會盟時"執玉帛者萬國" ,"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 。
  • 夏朝帝王世系譜,夏家人必看!
    太康死後,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顧四處打獵,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姓寒(又作韓),單名一個浞字,又名漪。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庚申,公元前2041)。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他不僅殺死了自己的師父,還殺死了他的義父后羿,奪取了有窮國的半壁江山。後來他又繼續窮兵黷武,興師滅掉了夏王朝,使夏王朝亡國四十年之久。
  • 《竹書紀年》若不亡佚,本應與《史記》比肩
    《汲郡紀年》一經推出,廣大學者極為重視,興起了一股考訂古籍文獻熱潮。徐慶、裴駰的《史記集解》,酈道元的《水經注》,郭璞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注本,葛洪的《抱樸子》等一大批文獻都或多或少參考了《汲郡紀年》的記載。在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汲冢竹書的名字也有諸多變化《汲郡竹書》、《汲冢紀年》、《竹書紀年》、《汲冢竹書紀年》、《系年》等都曾被各類學者使用過。
  • 《竹書紀年》的堯舜禹篡奪說,能推翻《史記》禪讓的記載嗎?
    太史公之後的四百年,西晉太康年間,汲郡汲縣(今河南衛輝)一座戰國墓葬出土了一批簡牘,其中一部是記載上古到戰國的史書,被稱為《竹書紀年》(或《汲冢竹書》《汲冢紀年》)。《竹書紀年》原本在宋室南渡後丟失,到明朝出現了一部完整版的《竹書紀年》。近代朱右曾、王國維又從古人註疏中整理出一部殘缺的《竹書紀年》,這部作品比較符合原著,又叫古本《竹書紀年》。
  • 千古禁書《竹書紀年》 顛覆你的認知(一)
    歷史課本上對上古歷史黃金時代 祥和時期的記載是否真實——竹書紀年的由來
  • 《竹書紀年》的厄運之路:修復一本失傳已久的古籍需要多少步驟?
    《竹書紀年》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墨子所說的「百國春秋」是真的。另外,這本書是第一手資料,自秦漢起就沒有被篡改過,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先秦歷史的原貌,因此他不僅可以為已知的歷史事件提供證據,而且可以提供修正現有歷史數據的不真實性,其研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弔詭是這樣一個來之不易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珍惜,從挖掘到最後的損失,他只流傳了不到。
  • 同樣都是記錄史實,《竹書紀年》和《史記》誰的可信度更高?
    伊尹作為失敗者不可能掌握話語權,既有記載流傳,後世毫無利害關係的史官無中生有給他翻案不合邏輯,儒家掌握話語權跟太史公是同一個時代,恐怕還做不到立即隻手遮天,反而是竹書紀年出土的年代十分可疑,有這個動機篡改歷史。竹書紀年有兩個大問題: 首先,很多地方它是孤證!沒有其他能支撐說法的佐證。
  • 竹書紀年:它是能顛覆《史記》的史書,為何低調如18線非主流小咖
    它就是《竹書紀年》。《竹書紀年》是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直到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二年,有個叫不準(古音fǒu biāo)的盜墓賊,盜掘了魏襄王(也有說是魏安釐王)的古墓,才使這本書重見天日。由於不準在盜墓的時候,用該書的部分竹簡當作火把照明,造成了其中一些內容的缺失,其後就得到當時官方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