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俄羅斯生產的武器裝備曾大量裝備我軍,俄系裝備的血統在我們國產武器的發展中幾乎隨處可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59式坦克中我們就能夠看出來。尤其是蘇聯剛剛解體的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面臨經濟困難,而我們的經濟正在快速發展,在這個時候,我們幾乎把當時能購買的俄羅斯武器全部收入囊中。
這些武器裝備包括著名的基洛級潛艇,現代級驅逐艦,蘇27戰鬥機,S300防空飛彈系統等,陸軍更是獲得了200多架米-171軍用運輸直升機,米171有一定的攻擊能力,但並非真正的武裝直升機。說來也很奇怪,俄羅斯本身的武裝直升機也有很多,比如米-28,卡-52等型號,但我們從未進口過。
為什麼我們對俄羅斯的武裝直升機視而不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一直以來,我們自己對專門的武裝直升機就不太重視。在直升機發展問題上,一開始的直-5和直6主要的任務就是運輸和偵查,它們甚至到今天還在服役。我們的第一支陸航部隊成立於1988年,從成立的時候也沒有強調對陸武力支援,我們的第一款專業的武裝直升機是直10,它直到2012年才宣告誕生。在武裝直升機領域,我們直到近年來才提高了重視程度。
武裝直升機無用論,曾經在民間軍迷圈盛行。因為直升機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較慢,這在現如今防空武器如此先進的時代,我們很難想像武裝直升機在未來戰爭中的生存空間。而運輸直升機不需要在戰場前線進行活動,生存率有更高保證。
這種觀點,曾經成為限制我們武裝直升機發展的一大原因。
第二點是,在有限的資金下,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們的國土防衛重點從陸上轉移到了海上,面對海灣戰爭美軍的表現,保衛空域的安全成為了首要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戰艦,戰機和防空武器當然是我們發展的重點,武裝直升機的作用有點雞肋。當時我們認為,武裝直升機不過是為了陸軍增強火力,而我們在火力上有大量的火箭炮和大口徑榴彈炮,不存在需要武直補充火力的需求。
第三點是俄羅斯武直的表現並不太好。
俄羅斯的武裝直升機,曾在阿富汗戰爭中受到重大損失。當時美國支援了阿富汗大量的可攜式防空飛彈,擊落了蘇聯333架直升機。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的最新產品米28和卡52,產量很低,米-28到現在的產量也不過一百架的樣子。
我們引進的國外武直,主要是法國的小羚羊輕型武裝直升機,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了武直9,開啟了中國武直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