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校園記憶中,體育老師很少會向學生講解跑姿的問題,如果當時體育老師在這方面給學生少許的指導,相信一定會讓很多跑者少走很多彎路,因為堅持跑步的朋友,在他的跑步生涯中一定會碰到跑姿問題,很多朋友也一直被不良跑姿所困擾,跑姿問題變成了很多人跑步技術的瓶頸,從筆者長期的實踐和觀察來看,跑姿問題之所以會成為跑步技術瓶頸,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對跑姿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典型的有三個,下面給大家做簡要的介紹和分析。
在我們觀看田徑短跑比賽的時候,會看到運動員穿著腳掌部位帶釘的跑鞋比賽,在奔跑過程中運動員好像腳跟都不落地,短跑運動員的這種表現,讓多數人認為跑得快的人都是用腳尖跑步。
可是如果你真去嘗試一下用腳尖跑步,就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腳掌、小腿、膝蓋出現不適,甚至疼痛。
現在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就是跑步身體前傾。會讓跑步速度加快,這就是所謂的用體重跑步。有一位俄羅斯的跑步專家所發明的關鍵跑姿法,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身體前傾。
但通過實踐證明,所謂身體前傾會讓跑步速度加快,是一個說得通做不通的做法,我們可以看一下短跑運動員百米衝刺的過程,他們衝刺的過程中上身其實是挺直的,只有在剛啟動和最後觸線的時候,才會出現身體前傾的動作。
在人們觀看跑步比賽的時候,觀看者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跑步者的小腿上,因為跑步者的小腿不斷的向後勾起摺疊,這讓觀看者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認為跑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小腿,所以有的朋友跑步會有意識的向後勾起小腿,其實他自己沒意識到,這種跑法變成了踢臀跑,其對跑步的速度沒有正面影響。
其實在跑步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大腿後側肌肉和核心肌群,而小腿的肌肉主要是完成空中過渡和落地緩衝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小腿的發力在明,而核心肌群的發力在暗,是眼睛看不到的,所以核心肌群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視,這是很多人認為跑步中小腿作用最大的主要原因。
筆者個人在跑姿問題上嘗試過很多方法,比如我曾花了很長的時間練習前腳掌先著地,我也曾經實踐過關鍵跑姿訓練法,練習在跑步中身體前傾,但是後來發現這些訓練實際上都是走了很大的彎路,因為在不會送髖的情況下做這些訓練,基本都是在做無用功。有一天我突然體會到了送髖的含義,在經過一段時間送髖的強化訓練後,以前碰到的一些跑姿問題都自然而然的解決了,比如前腳掌先著地的問題,加大步幅的問題等。
01腳掌先著地,是跑步送髖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跑步是腳跟先著地,那一定可以推斷出他跑步不會送髖,因為不會送髖會導致身體重心靠後,跑步時會盡力向前伸小腿,小腿前伸必然會導致腳跟先著地,這其中的關鍵癥結在於身體重心靠後。
而送髖的最大作用是導致身體重心向前,送髖後前腳落地的時候,身體重心會在前腳的上方或者稍向前的位置,這時前腳落地就會自然而然的是前腳掌位置,有的人在沒有解決身體重心靠後的情況下,去練習前腳掌先著地,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小腿酸痛,膝蓋疼痛,挺胸挺肚子。
02送髖可以替代身體前傾的作用
有的人跑步有意識的前傾身體,以便利用自己的體重給跑步注入動力,但是有很多朋友在身體前傾的問題上卻沒有掌握要領,身體前傾的作用是為了讓身體的重心前移,而不是單純的彎腰。
如果說除了身體前傾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身體重心前移?那這個方法一定是送髖,而送髖動作和身體前傾沒有關係,它和骨盆的轉動有關係。跑步會送髖的人,跑的過程中上身往往是挺直的,因為這並不影響重心前移。
03送髖可以充分發揮核心力量
調整跑姿的一大目的,那就是要發揮核心力量,核心力量的存在有兩大作用,第一為腿部肌肉發力產生支點。第二核心力量是完成送髖動作的基礎。簡單的講,核心力量負責和維持身體重心前移的工作。
一個跑者學會了送髖技術之後,每次長跑後,其臀部肌肉就會有疲勞的酸脹感,而不會送髖的跑者則是表現為腿部肌肉酸脹,這說明前者跑步使用核心力量,而後者則是單純使用腿部力量。
結束語:
最後再次提醒一下希望矯正跑姿的朋友,矯正跑資的最有效方法或者說是捷徑,是學習送髖技術,良好的跑姿是送髖技術的產物,所以香矯正跑姿的朋友應該去研究和學習送髖技術。
本文為作者原創,爬格子不易,請喜歡的朋友關注我,或點讚回復,謝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