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日記】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2021-02-19 廣州善導念佛堂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被稱為念佛往生願,是阿彌陀佛的別意之弘願,也是四十八願的根本願。淨土門依此願而開,宗祖善導大師的取意文四十八字釋中,說: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所以,念佛往生是阿彌陀佛的弘願,是世尊的出世本懷,是宗祖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核心內容。

念佛必定往生。念佛是我們凡夫幹的事情,往生是阿彌陀佛幹的事情。所以我們念佛,阿彌陀佛是一定接引我們往生他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這裡要各守其分,分工明確,彼此不能代替。

很多時候,我們凡夫都會不自量力,不受其分,不老實念佛,去幹佛才能幹的事情。討論或評論這樣做不能往生,那樣做也不能往生,代佛說話,替佛行權,真是擅自越位,無知狂妄。究其根本,是我們這樣的凡夫還是不相信不深信阿彌陀佛所致。如果我們絕對徹底地深信阿彌陀佛,相信他老人家接引我們往生,就像我們呼吸一樣容易的話,那就不會去關注,也不會去幹這樣的事了。有誰會不相信自己的呼吸而去討論呼吸呢?

所以,我輩凡夫應安守本分,老實聽話,只管念佛,念佛必定往生,往生必定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種下念佛因,成就成佛果。否則,畫蛇卻添足,徒勞無益也。

南無阿彌陀佛!


【歡迎加入萬日念佛結社】:

  南無阿彌陀佛大威德大神力大慈悲成就,廣州善導念佛堂現在舉行~萬日念佛法會。佛堂常住有佛光、佛萍、佛境、佛強、佛力、佛敬。
  恭請喜歡專復專一生念佛的蓮友來共住~念佛至往生西方……

每日共修念佛:8:00-11:00,14:00-17:00,18:30-20:30。

  我們念佛回家吧!
「聯繫人」:佛光
「電話」:13711188033(可以加微信,或電話簡訊聯繫)
「聯繫地址」:廣州白雲區人和鎮鳳和莊東四巷23號念佛堂
「公交線路」:地鐵三號線人和站B出口坐摩託車到鳳東念佛堂或人和站c出囗乘村巴737至鳳和村站下車

相關焦點

  • 在其位,謀其事。
    如果我們把「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團隊管理的行為準則的話,那就是在其位,謀其事。 在團隊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常常陷入一種「事事不放心,事事都去管」的管理陷阱中,這種「不在其位而謀其事」對團隊管理造成很大的危害,制約著團隊功效的正常發揮。
  • 念佛感應錄:空中念佛 美妙清澈
    念著念著,空中也傳來了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聲音,是男女聲混合唱,有音樂伴奏,聲音非常美妙,比高檔立體聲音響放出來的還要美;慢慢地我自己停下念佛,靜靜地聽這來自空中的念佛聲。不知過了多久,我的心被軟化了。過後的好幾天,都能聽到這樣的念佛聲,甚至,想聽就能聽到。我把這件事告訴了一位蓮友,她說:「那你心很清淨呀!」其實她知道我這兩天心情不好,說明她的觀念裡還是認為心清淨才有感應。
  • 念佛感應錄:並未念佛 助念得生
    <虛空念佛共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共修問答1、問答2、推薦往生者:沈松亮往生時間:公元2000年2月23日地址:臺中縣霧峰鄉北柳村柳豐裡21號電話:04-23307706堂弟沈松亮,平生未念佛;僅在辭世後,由本願山彌陀講堂童美月、陳晚師姐,為其開示阿彌陀佛平等無條件的絕對救度;而後由眾蓮友在靈前排班念佛
  • 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實是說「在其位,謀其政」
    《論語》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泰伯》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人們不在那個位置,就不要謀求那個位置上的事情。對於這句簡單的話,後人卻有著很多不同的理解。贊成的有,反對的也有。贊成的認為,涉及名分問題,「名不正則言不順」,謀其政就有越位之嫌,破壞了等級制度和社會分工。反對的認為,孔子有看客心態,主張「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思想消極,應該批判。那麼,一向主張「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孔子怎麼會消極呢?關鍵的問題還是弄明白「位」的含義。一個「位」字簡單,在不同人那裡有著不同的解釋,所以造成異議。筆者認為「位」字主要有三種意義:一是指職位、崗位。
  • 念佛感應錄:念佛化解鬼幹擾,六年來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
    天色將晚,她依然佇留寺內未走,並說見不著法師就算死在這裡也不走。我上前詢問她的緣由,她便說出了她的憂苦之事。原來,她是百色地區人,是一名電腦打字員。六年前的一天,她在屋後砍竹子時,感覺驚擾得罪了竹子上的鬼神。從那一晚開始,她只要一閉眼睡覺,就看到一個鬼來找她、擾亂她,致使整夜不能安眠,每晚都是如此。所以這六年來,她沒睡過一次安穩覺。
  • 在其位不謀其職,所以感情會脆弱不堪
    在《論語·泰伯》中有這麼一句話:「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通過這句話,也可以解讀為:「在其位需謀其職」。每個人在職場要儘自己本分的責任,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達到自己想升官發財的目的。
  • 【覓理記】顏元、李塨:正其誼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上)
    顏元有記日記的習慣,在他30到34歲的日記中,所記都是學習程朱理學的心得。他每日不斷讀這些著作,同時還時時以著作上的所言來返照自己的行為:「定日記每時勘心:純在則○,純不在則×。」(《年譜》)可見他對程朱理學篤信到了何等的程度,這個階段總計有八年。而後又有一件事突然讓他厭惡了程朱理學。
  • 八幡神宮念佛驅疫之事
    今幸得大香師相助,找到此史實資料出處,又得正耀同朋慨然自任翻譯之責,得與同朋們分享此彰顯佛德不思議之事跡,於此疫情肆虐、人心擾攘之際,尤感冥加之顯應,彌敬佛恩之難思雲爾!——蒙光謹按「輪流念佛」~宮念佛、堂神樂~在明治時代,佛光寺編有一本題為《澀谷歷世略傳》的書。
  • 山僧念佛多年無信心,見大殿上梁,當下靈光乍現
    彼僧自其殷勤祈請久之。一日詣東大寺,會遇大殿上棟之日,見之須臾,信心忽發,以謂『自非良工嘉謀,巨材由何飛騰梁上;凡工尚爾,矧又如來善巧不思議力。我有願生志,佛有引接誓,往生淨土,決定不違矣!』一得此理,無復疑念。彼僧復來語餘其事,後經三年,遂得往生,靈瑞尤多雲,觸緣起信如此。須常繫念,乞冥助於三寶耳。」
  • 聞其名號丨念佛,超越品位,直入報土
    「以佛願力為決定往生之據」,「那我信靠佛的願力,我把這個根本依靠抓住;然後我精勤念佛,為提高品位之資,我念佛勇猛一點(還是沒把品位放下),這樣把我的品位提高一點,作為一個資本、一個依靠,這樣可以嗎?」某種情況下,我發現破不了他,他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見解,講多了不行,他就是這樣的根機,那就跟他說:「好,你就多念佛,求品位吧。」這是某種情況。下面是顯真實義。「精勤念佛,於事可然;資升品位,於理未徹」,這從事理兩方面來說,精進念佛,從事相來講,應該這樣;但是說用精進念佛來資升品位,這個在道理上還是沒有透達,沒有徹悟,還是有一點東西梗在那裡,要把它掃蕩掉。
  • 聞其名號丨念佛是宗旨、歸趣
    私云:凡案三經意,諸行之中,選擇念佛,以為旨歸。先《雙卷經》中有三選擇:一選擇本願,二選擇讚嘆,三選擇留教。一「選擇本願」者,念佛是法藏比丘於二百一十億土中,所選擇往生之行也,細旨見上,故云選擇本願也。
  • 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
  • 大安法師:一個不持戒的念佛人不叫真念佛人.
    這就證明持名念佛就包含觀想念佛在裡面,不需要你非得定心的面向西方,去觀想佛,先從水觀,再轉為冰觀,冰再轉為琉璃,他沒有作這個程序,直接就見了琉璃地。《觀經》講琉璃地現前,決定往生;因為琉璃地是西方淨土真正的依報莊嚴。
  • 諦閒大師 : 念佛的開示
    無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念佛求生淨土。亦復如是。是心想淨土。是心是淨土。經雲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維摩雲。欲得淨土。當淨其心。如其心淨。則佛土淨。此之謂歟。今之淨土法門。無論緇  素男女。老幼尊卑。誰人不知念佛。詰其何用。則曰修來世。或言生西方。若如是。豈全無信願。無信則安肯念佛。無願則不言生西。既有念佛之行。並有信願之  心。
  • 劉素雲老師修行念佛語錄-念佛偈
    學佛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念佛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學佛的人要拓開心量,心大,量大,法才大。把自己舍掉了,念佛就是兩個字 ' 老實 』 ,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劉素雲老師之《三不裝》 :我心裡不裝人 ,裝人憎愛多; 我心裡不裝事 ,裝事是非多; 我心裡不裝物 ,裝物貪戀多。
  • 念佛方法與具體行持
    專者用志不分,精者純而不雜。專精有助於激活潛能。顯現不可思議的神妙效應。念佛行門貴在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念佛功夫深淺與專精密切相關。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表明萬法歸一,契入性海,便可獲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國上古《陰符經》亦云:"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意思是:盲人以耳代眼,所以聽覺最靈敏,聾子以目代耳,所以視覺最銳利。
  • 念佛愈病故事六則
    念佛愈病故事六則1.臨終無病一拱而別鄰有老嫗,日課佛名數千。問其故,嫗曰:「先夫持佛名,臨終無病,與人一拱而別。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師自此棲心淨土,書「生死事大」於案頭以自策。裡中昝學諭以擘窠圖(念佛圖)印施,勸人念佛。計公初受一圖,念滿三十六萬聲;念至四圖,兩目瞭然。如是三載,念滿十七圖。一日念佛,忽氣絕,半日復甦,曰:「我見佛菩薩,令分六圖與昝學諭,是勸導之首;分一圖與李二公,此是裱圖之人。」囑其子往謝學諭。言訖沐浴,西向坐逝。
  • 新娘念佛翻車無事 若要獲得現實人生的美滿和來生能離苦得樂,必須學佛念佛
    佛教亦不例外,若要佛法興隆,必賴青年人發心學佛,此是一樣道理。最近沙鹿弘光護專成立的『覺苑學社』,這個名稱多麼響亮,要知道,此學社一百多位學員,是由二位十七歲的女青年不畏艱辛,苦口婆心,奮勇組織而成的。其精神之偉大,真是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這兩位發大悲心的小姑娘,是誰家千金呢?原來就是現在新營糖廠任總務課長,王耀民大德的千金鬱清小姐,另一位是鬱清的同學金枝小姐。
  • 念佛拍手真好|重慶萬人念佛拍手健身操場面
    每天在重慶萬州區可能除了睡覺外,不定時的在某一個地方,隨便走到條街上,說不定就會傳出南無阿彌陀佛的極樂法音,念佛拍手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潮流,一種流行,一種市民休閒娛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託。重慶蓮邦素食店開業,在重慶大足有幸見到了弘願寺淨業法師,法師對我們說,淨宗法師也看到了我們拍的小視頻,淨宗法師看後說:這那裡是跳念佛拍手健身操啊,簡直就是爆炒南無阿彌陀佛!
  • 念佛法門的四個層次,由淺入深,由念佛而入實相
    而念佛法門自然也是修行法門之一,念佛應知道佛有報身佛、化身佛、應身佛,也應當知道自性三寶,所以念佛到最後還是要去找自己的這個第八識或者如來藏,在淨土宗裡面一般稱為參究念佛等,直到找到自性彌陀,也就是禪宗開悟明心,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皆回歸到這裡,萬法不離其宗的宗就是指我們的真心如來藏、自性彌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