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會·美食|家鄉那濃香的粉

2020-12-17 瀟湘晨報

提及粉,總會想到廣東的河粉,雲南的米線,還有那愛之若珍寶,棄之若敝屣的螺螄粉。其實,我的家鄉也有粉,一種是揚米麵,一種是粉扎。

揚米麵和南方的粉相似,以單一的米作為原料,而粉扎則是一種米加豆類的複合食品,它的「靈魂」是加入的各種豆。喜歡粉扎的人,更傾心於那種馨香的豆香和在口舌上的質感。

四季的拉開總得有點儀式感,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款款而來時,鄉人們灶間的食物也有了相應的變換。萬物冬藏,從田地裡刨食的鄉下人也從肩上卸下了鋤頭,三五成群地坐在牆根下曬著太陽,閒話一年的收成和對來年的展望。女眷們則著手準備冬糧和年貨了,早早地和姑嫂妯娌打過招呼,晴好的日子,收拾好自家的雜事兒,胳肢窩夾個圍裙、護袖就來了。人未到,嗓門已到:「米可泡好了?」「磨子可架起來了?」隨後,便是一屋子笑語喧譁,三個女人一臺大戲。

蒸揚米麵,攤粉扎不僅是一年到頭的大事,也是冬閒時節農婦們最熱鬧的事。米、豆泡好了,石磨推起來了,灶火也燒得旺旺的,笑聲中、「吱啞吱啞」的推磨聲中,濃稠的米漿從磨槽中緩緩流出來。揚米麵和粉扎都是基於米漿,但最終成形的方式並不同。揚米麵是舀一勺米漿放入一個四方鐵器中,晃勻置於水上蒸製。粉扎則是乾鍋攤出來的——用油脂擦一下大鐵鍋,倒入一勺米豆混合的漿液,迅速用一竹把攤勻——對火候和時間有著更高的要求。

蒸揚米麵和攤粉扎時,孩子們是斷不會外出瘋玩的。鍋間熱氣騰騰蒸的揚米麵、幹香的粉扎早已拽住他們的眼光,「趁熱吃」是他們最期待的話。總有幾鍋效果不太好的粉,自然成了他們的美食。

剛出鍋的揚米麵我吃過,一口下去,濃濃的米香味裡,隱著微微發酵的酒味兒。蘸了糖的熱揚米麵,甜糯Q彈,在一旁忙活的大人都忍不住伸嘴要一口嘗嘗。曬粉是個細心活兒,一張張出鍋的揚米麵或粉扎,輕拿輕放,晾在提前搭好的竹竿上,頗為壯觀。待半乾時再捲起切條,散放在大簸箕裡任風吹日曬,幹了便是整個冬天的好口糧。回個娘家,或到城裡走個親戚,更是極好的伴手禮。

汪曾祺先生說:「很多菜都是饞人瞎琢磨出來的。」我也算是個饞人吧,平時總喜歡搗鼓些吃的,更是離不了家鄉那一口濃香的粉扎味兒。家中備點兒粉扎,工作再忙再累,回家的腳步也會從容許多。家鄉的粉扎因為加了玉米粉的緣故,水煮時,湯清滑爽,嚼勁十足,它無需依賴濃油赤醬與高湯,饞之者最喜白水煮,出鍋撒以青菜,顏色清爽,豆香濃鬱,這也算是對味覺上最大的尊重吧。(周芳)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七夕會美食|飄香的炒麥粉
    每到麥收季節,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飄香的炒麥粉。說起這炒麥粉,在中國美食系列的族譜中還真找不到它的位置,因為它太普通、太不起眼了。原因首先在於其用材單一:小麥粉或大麥粉。那時大家的口糧都是按計劃按月配給,誰家都不可能有多餘的麵粉供你做炒麥粉,有做的,那定是家中有坐月子的產婦或剛斷奶的稚童。還有個例外,就是家中有人要出遠門,帶上炒麥粉是為了能省下一筆上飯館的開支(據說還能治水土不服)。我能吃上炒麥粉是當知青的時候,時時惦念著我的母親不時會在口糧中擠出一點麵粉炒熟後經郵局給我寄來。
  • 濃香餈粑裡藏著湖北家鄉的春節味道
    濃香餈粑裡藏著湖北家鄉的春節味道湖北十堰餈粑 春節的家鄉美食臨近春節,很多遵循著傳統習慣的家庭已經開始準備年貨了,街道上也開始有一些年味了。盼著逐漸接近的新年,我也開始想念我的家鄉湖北過年時常常要準備的那些美味。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最期盼的美食應該就是甜甜的餈粑了。每年年底,村裡的親朋好友都要聚到一起製作餈粑。我們家就是一個傳統的大家族,通常是早上天還不亮,奶奶就起身用那種農村裡特有的灶臺和大鐵鍋蒸上一兩百斤的糯米。
  • 七夕約會吃什麼?這幾種美食最適合七夕吃,單身狗慎點!
    還有10天就是咱們中國最浪漫的節日了,七夕。七夕可以說是讓人又愛又恨,愛的都是情侶,恨的都是單身狗。今天是要給大家推薦七夕該吃什麼,最好吃,最浪漫,在這裡我先提醒一下單身狗們,趕緊出去吧,下邊的美食內容可能會引起你的不適!
  • 海南萬寧小吃:一碗後安粉 濃香留舌尖(圖)
    海南萬寧小吃:一碗後安粉 濃香留舌尖(圖) 2018年04月12日 14:46   來源:海南日報
  • 家鄉的味道|《重慶小面含鄉情》《雞蛋餃子》《苦蕎涼粉》《鐵鍋燉魚》《家鄉的羊肉粉》《潮汕牛肉丸》
    重慶小面是家鄉的味道,是舌尖的記憶,它帶給我味覺上的享受,是我與生永伴的美食,是我對家鄉的思念。指導老師:林新發就讀學校: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龍騰學校三年級一班  劉思妍我的家鄉在汕頭。俗話說:「潮汕出美食。」
  • 昌記美食 家鄉好滋味
    山是故鄉青,月是故鄉明,美食自然也是家鄉的最接地氣。廣西各地的特色菜,總有一款能讓你找到家的溫暖。news 【吃貨記者  小虹:又到了一周吃貨喜樂會的時間了,這一周要帶大家吃的將是廣西各地最具特色的風味美食,比如說有玉林牛巴粉,巴馬香豬黑粽,南寧柳州風味結合的老友田螺鴨腳煲,還有麻辣小龍蝦,……】
  • 家鄉美食莜麵香
    黃米油糕那是軟軟的,糯糯的,裡面的餡料可以搭配,有素餡,有豆餡,感覺最可口的以紅糖加紅豆做成的豆沙餡最好吃。黃米最好是碾子上剛剛碾壓好的,用剛碾好的黃米麵做最好吃。現在城裡住,我想吃糕時,就到附近的小飯店(專門賣糕)吃上一頓解解饞,但總覺得沒有家鄉的好。
  • 龍巖七夕節美食為什麼叫「麻粩」? 這上央視9套啦!
    龍巖七夕節美食為什麼叫「麻粩」?「麻粩」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今年7月,央視《餐桌上的節日》欄目組來到龍巖,採訪拍攝「麻粩」的製作流程,探尋「麻粩」糕餅的源起和它的歷史故事。「父母吃生日,女兒吃七夕」,龍巖的父母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必須購買麻粩贈送女兒,同時人們借「牛郎織女」的愛情神話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龍巖,麻老被視為「七夕節」(女兒節)的乞巧之物,不僅象徵忠貞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也象徵「財丁兩旺」。
  • 七夕節情侶們都在吃什麼?5種中國情侶應該了解的七夕節美食!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一到七夕節,滿大街的玫瑰花、巧克力,怎麼的,你們是不是除了這些就不知道七夕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了嗎?巧克力花朵好了,以上便是單身狗的憤怒吐槽,下面我們步入正題,5種中國特色七夕節美食(很多小情侶們都不知道的)!
  • 會昌味道丨代表家鄉的一碗粉
    一碗粉,加上醬油、酸菜、辣椒醬、蘿蔔乾、花生米、香蔥然後把它們統統都攪拌在一起,看著就特別滿足。一碗粉,一座城美食那麼多能夠給人帶來歸屬感的還是那一口熟悉的味道如果你來推薦代表家鄉的食物你會選擇什麼呢?歡迎大家都來說說編輯:羅婷玉審核:周雲山歡迎大家積極分享身邊的美食、美景以及會昌的新鮮事!
  • 家鄉有道美食——五佛臊子麵
    如果還在猶豫,我呀建議您去我的家鄉甘肅溜達一圈兒,那邊不是一味地荒涼貧窮,有著全中國氣候和地理最全面的特點,也有很多特色的西北美食,只不過宣傳的少,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已,接來下我給您介紹一下家鄉的一道美食——臊子麵。
  • 家鄉的美食特刊—54 | 林海亮​:扁實
    經油炸後,濃香四溢,香氣高銳,特殊、特別,讓菜餚變得鮮香無比、增色異常。這扁實正因餡中有鐵脯末的介入而味道異軍突起。這絕世之美味,叫人畢生難忘。包扁實時,師傅右手執一木筷,左手掌心平鋪一麵皮,用筷子飛挑肉餡,筷子頭粘肉餡量少,速填麵皮中間,下壓,棄筷於盆,速對角折,手指捏實,雙手各捏一側,環圍,再捏實。扁實成。
  • 我的家鄉在四川大竹,有很多特色的小吃美食
    所以醪糟雞蛋湯算是家鄉特產美食:【做法簡單】雞蛋打散玉米澱粉加水攪勻,成為水澱粉,水沸騰後把蛋液均勻的淋入鍋中,倒入醪糟,沸騰後,加入水澱粉勾薄芡即可。荷包蛋配上醪糟湯圓,也是一種標準的吃法,先把清水微開,就下湯圓,在下雞蛋,6成熟,就下醪糟,再來5顆枸杞,攪拌一下就起鍋!這樣的醪糟湯圓荷包蛋好吃還營養! 二, 豆腐乾也是家鄉美食!
  • 家鄉祁東的絕世美味在等你!
    遠遊在外的你,想起家鄉的味道,除了默默吞口水,還能怎麼辦呢?酸豆角酸豆角是很多美食的最佳拍檔,酸豆角炒肉沫、炒雞雜、炒飯……下飯得很!罈子米粉肉一種帶糯性產量極低的糯米,用這種糯米磨成粉,一般選用五花豬肉,拌合米粉鹽,加適量燒酒,放在鍋裡蒸。
  • 粉糯濃香超好吃,簡單一蒸就可以,一學就會,太下飯了
    所以在冬天裡,我們家較喜歡吃蒸菜,經常吃的一道菜就是芋頭蒸雞,因為簡單又省力,還不用在油煙中蒸扎,做法上鍋一蒸就可以,口感粉糯濃香,滑嫩入味,超好吃超下飯,吃上一口滿嘴都時濃香的味道。這道菜也是被我納入到家庭年夜飯的食譜中,所謂芋頭蒸雞,大吉大利,有蒸蒸日上的寓意。每次做這道菜,吃起來都清清爽爽的一點不油膩。
  • 【家鄉美食】呂安太丨我愛家鄉的大紅薯
    「木纂西坡好紅薯」,說的就是我家鄉的農產品。儘管我離開家鄉故土40年了,但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吃鮮紅薯、吃窖紅薯、吃紅薯片的情景,我當時以為它便是天下最好吃的食品。我家鄉的紅薯,分兩種類型。一種是長在坡地,紅薯吃起來面、甜、味濃;另一種是長在洪河邊和砂鍋地,紅薯吃起來梗,蟲拱的多,不好吃,家鄉人叫它水紅薯,是加工粉條的原材料。
  • 上過《舌尖》的美食,形似餛飩,皮薄透明,是我家鄉當地的特產
    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個肉燕,它就是上過《舌尖》的一種美食,也是我們當地的一種特產。《舌尖》上的講的肉燕是在福建福州,我的家鄉在浙江南大門,靠近福建,所以也有這種特產。當地有肉燕、肉麵等等特產,這些特產的特點就是「肉」,都是用肉製作的特色美食。就比如肉燕,肉燕形似餛飩,不過肉燕是肉包肉,外面的燕皮就好像餛飩皮,不過它的餛飩皮就用肉做成的,而且皮薄透明。
  • ECNUers 家鄉美食大PK,哪一道勾起鄉愁?
    ECNUers回到家鄉也在以當地的傳統忙著備年貨吧?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之外最讓大家魂牽夢繞的一定就是家鄉美食啦~最近咱們的微博君發起了家鄉美食的徵集令~讓我們一起跟隨著五湖四海同學們的鏡頭看看家鄉的什麼美食是他們的牽掛?
  • 七夕會·美食|葉榭軟糕
    一般米糕製作可當天把稻穀碾成米,把米碾成粉,把粉做成糕,當天想吃當天可做,十分隨意方便。當然在民間絕大多數人家都在臘月裡做糯米糕。葉榭軟糕則不然,它要把大米在清水裡面浸泡七天左右,水稻水稻無水不能養到稻,稻米是水養出來的,要碾成又細又滑的粉,還要水的涵養滋潤。水與時間,沉澱與積累,新米消了火氣,陳米去了俗氣,米在水裡浸泡發酵升華。
  • 興義人 早餐從一碗羊肉粉開始
    我的家鄉遠在北方的吉林,真想給各位看官瞧瞧俺們那早上的20幾寸大筋餅、金黃油潤的麻圓兒、包著糖心兒的三角、甜而不膩的豆沙包、剛出鍋的大油條和油炸糕,熱騰騰的豆漿...  可是來到了興義,當我清晨起來滿大街小巷找食兒的時候,才發現,10家早餐店,有8家都是羊肉粉...沒錯,最初我的內心是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