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臣大理寺卿--平陽湯宗

2021-02-23 光明人家

 明代名臣大理寺卿--平陽湯宗

--山東按察使,蘇州知府,大理寺卿,《明史》傳記平陽第一人
文:光明人家 
       有明一代276年(公元1368-1644年),如果再算上南明的22年,接近300年時間,老平陽人才也算出了不少,進士總計有30餘人(文武科俱算在裡,在外籍貫也算上,詳看本博平陽明代進士名單一文),舉人有近70餘人,貢生(歲貢、選貢、恩貢、副貢)近200名,但是位居高官的傑出人士並不多,三品以上大概只有五、六個人。


清乾隆《山東通志》職官志--提刑按察使--湯宗 

     

        在進士裡,明代成化朝進士杜整曾任福建布政使,位居從二品,算是平陽人明代最高任職,其實還有一位在《明史》中有傳的人物,職務相同,他就是歷任山東按察使,蘇州知府,大理寺卿--湯宗,他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但是杜整未上任就中途去世,實際上,湯宗的山東按察使和南京大理寺正卿(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院長任職更長,大理寺卿是當時明代全國三大司法長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國刑獄的最高長官,如此說來,湯宗他才算是明代平陽人任職最高的官員。


 清、同治《蘇州府志》職官志-知府--湯宗      

 

        縱觀明初的政治風雲變幻,湯宗在這個大時代中能最終得到善終,也來之不易,最主要原因的還是由於他的為官正直、清廉有為,剛正不阿,以使他能多次躲過風雲變幻的明初政治旋窩及陷害,三起三落,頗具傳奇色彩,而能最終名列史冊。下面就為各位介紹--明代歷任山東按察使,刑部郎中、蘇州知府,大理寺卿--明代傑出的平陽人湯宗。


  清、同治《蘇州府志》名宦志--湯宗      

 

        湯宗(公元1365-1427年)字正傳,湯仲玄之子,浙江平陽縣昆陽儒林裡(今坡南)人,明朝政治人物。其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群書,講求經世之學。名與方孝儒並列,時稱「方湯」。洪武中湯宗初由貢生推薦入太學,明洪武31年(1398年),由太學生升為河南按察僉事,後改任到北京任按察僉事。明建文元年(1399年)3月,時任北平按察司僉事湯宗發現新任按察使陳瑛和右布政使曹昱、副使張璉等人接受燕府賄金有勾結一事,出於對大明朝廷的忠心,於是毫不留情參奏一本,向朝廷告發此事,而後,建文帝朱允炊立即下詔將陳瑛逮至京師,不久被謫官廣西。而湯宗則有功升為山東按察使。但由此與陳瑛結下不解之仇,後來害他數次做階下囚。 


  民國《平陽縣誌》人物誌--湯宗1       

         明建文4年(1402年),「靖難事變」後燕王朱棣即位,於是永樂帝召還陳瑛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代理本院事務,在《明史》中將陳瑛列入《奸臣傳》,天性殘忍。陳瑛復官後報復湯宗,說湯宗曾揭發明成祖在潛邸時的事。史載:「逮宗至,下獄論死,」但明成祖朱棣皇上說「朝廷(帝王)唯才用人,湯宗他有才幹,應該啟用,不要老提舊事。「帝王唯才是用,何必論舊嫌」由此,湯宗躲過一禍。後因犯有過失他先被降為刑部郎中,後又出京任蘇州知府。蘇州連年水災,人民流離,逃亡嚴重,拖欠的租稅達一百餘萬石,湯宗不忍催逼百姓。他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為此,湯宗通告富民出米代為交納。而富民知道他愛民,不出三個月便交納完畢。


民國《平陽縣誌》人物-湯宗-2 

   

       明永樂元年(1403年),有人(陳瑛)誣陷說湯宗坐視水患不管,措施不利,又一次將他逮捕下獄,幸虧永樂皇帝心裡明白,湯宗無罪,就放了他,但把他貶到祿州任通判。明永樂6年(1408年),因溫州同鄉少保黃淮的推薦,湯宗他被召為任命大理寺右丞。當時,有外國朝貢使者病死,使者的隨從人員說是醫生殺死了使者 。結案後,湯宗看過案情記錄嘆息道:「醫生與使者有什麼仇?有什麼理由要殺他」?「醫與使者何仇,而故殺之乎?」他於是為醫生辯白,洗清冤錄,使他被放了出來。湯宗因治獄從不循私情,依法依據辦案,人皆服其判,故聲望日著,有「湯青天」之譽。


 本文刊登《溫州日報》風土版

      

        明永樂8年(1410年)2月,明成祖親統大軍數十萬北徵蒙古,命皇太子朱高熾監國。時河南地方流行瘟疫,人民死亡慘重,皇太子朱高熾深知湯宗賢能愛民,詔令他受命赴河南賑災饑荒,到河南後,湯宗他及時採取措施控制住河南瘟疫流行,且賑災及時,使萬民得解倒懸,事畢,湯宗回朝復命,遷戶部正六品主事,後代理戶部事務。

明代名臣--解縉

        明永樂9年(1411年)6月,湯宗又由於解縉入獄時問題牽連,並且還牽連一大批人,解縉是明初大才子,因得罪於漢王朱高煦誣陷入獄。解縉初入獄時曾遭到嚴刑拷打,屈打成招,供認湯宗與其同黨。因而輾轉牽連到大理丞湯宗下獄,湯宗為此被判關了十幾年。明永樂13年(1415年)2月,解縉被錦衣衛活埋雪中致死。史載「詞連大理丞湯宗,宗人府經歷高得抃,中允李貫,贊善王汝玉,編修朱紘,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皆下獄」。王汝玉、李貫、朱紘、蕭引高、高得抃等不久都死在獄中。湯宗還算幸運,大難不死,又一次躲過大禍。


 本文刊登於《新平陽》報文史館

       

       明永樂19年(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乃大赦天下,但湯宗被定為解縉餘黨,因而明成祖仍不肯放其出獄。明永樂22年(1424年)4月,明成祖第五次北徵蒙古,命皇太子朱高熾監國,7月明成祖病逝於多倫北的榆木川,皇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改元「洪熙」,明仁宗感念湯宗已經下獄14年,乃昭釋放其出獄,並為其平反昭雪,授湯宗為正三品南京大理寺卿。明洪熙元年(1425年)5月,明仁宗在位一年病逝,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改元「宣德」。

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

        明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詔令清理天下軍伍,湯宗奉旨到山東清理軍事,湯宗至魯,正值山東久旱成災,百姓顆粒無收,民無以為生,無力納貢,困頓至極,為此,湯宗上奏,極力陳述民間饑饉困敝的情況。宣宗皇上見湯宗愛民如子,為之所働。為此,昭準免除山東的租稅徭役,停罷不急的事項。百姓無不拍手稱頌。史載湯宗:「居官三年,吏畏而民悅之,闔境數千裡之地,莫不稱其美而想慕其為人」。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身歷五朝的老臣湯宗,終因操勞過度而病逝於任上,享年62歲。

靖難事變

      

       在《明史-》-列傳第三十八湯宗有傳。 民國《平陽縣誌·人物誌》卷二十五記載:「湯宗,字正傳,南郭儒林裡人,洪武中以歲責人太學。官河南按察司僉事,移北平。建文改元,(官)按察使。長子沐,洪熙歲貢,知海州;次子濟,字時舟,正統間,以徵闢授駙馬府教諭;孫相,成化歲貢,(官)鉅野訓導;楹,弘治歲貢,(官)沙河訓導。」

明代名臣--方孝孺(寧海)

       湯宗去世後,官民聞之無不悲慟如喪比考,湯宗得民望如此,其一生政績明矣。因湯宗忠直廉能,始終如一。宣德皇帝大為惋惜,號他為列卿之良。昭遣官賜祭治喪。湯宗與方孝孺生前交好,曾有詩書來往。方孝孺生前曾稱讚湯宗:「遇事敏覺,而應機立斷,執理堅確,而奮起勇決」這些美辭和評價,湯宗是當之無愧的,毫無過譽之嫌。

---
參考文獻書目:
1、《明史》列傳第三十八-湯宗
2、歷代《平陽縣誌》
3、明、鄭思恭《東昆仰止錄》
4、清、孫衣言《甌海軼聞》
5、清、乾隆《溫州府志》

--


相關焦點

  • 宰相、大理寺卿、吏部尚書這些古代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你...
    兵部尚書,別稱為大司馬,是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相當於現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7、工部尚書——建設部長 工部尚書,雅稱大司空,負責全國農業、水利、交通、工業、商業等的工作,跟百姓相關的工作都由工部尚書負責,工部尚書品級在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相當於今天的建設部長、農業部長、交通部長等一系列職務。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明代名臣高拱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明代名臣高拱 2020-09-04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代的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都幹什麼的
    明代的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
  • 範仲淹是宋代的名臣,到了明代末期,他的後人出了個奸臣!
    當時他是宋代的名臣,因為得罪了朝中的大佬,所以被貶出了汴梁。當時他的好友滕子京,也得罪了朝中的大佬被貶在外當官。他想要重修嶽陽樓,就讓範仲淹給寫文,就是我們在中學裡學到的嶽陽樓記了。雖然他是個忠良,可得不到皇帝的重用,總是得罪朝中的大佬,最後病死在了任上。但是在明代的末期,他的後人出了個謀士,當時的名氣很大。因為明代的末期,朝堂上文官和宦官奪權,還有天災時有發生。
  • 慈城新發現一處明代建築 疑為名臣陳敬宗晚年歸隱之所
    近日,63歲的市民餘永平透露,他家慈城老屋很可能是一處明代建築,以前較少得到關注。慈城文史專家錢文華實地考察,對比資料後發現,這處老屋很可能是明代名臣陳敬宗晚年致仕後所居,曾有詩題「南溪草堂」。陳敬宗生於慈城,字光世,號澹然居士,是明代早中期一位朝野聞名的人物,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類似今天的清華、北大校長兼教育部副部長,諡號「文定」。其為人品格端方嚴正,有一把「美髯」,且壽享遐齡,活到83歲。一直到清晚期,寧波的士人學子都很尊敬他。今天一閣南園與慈城朱貴祠分藏有《陳文定公像讚》帖石。
  • 廣德明代名臣——胡廙
    (本文搜集整理:徐厚冰)四、參考資料1、光緒《廣德州志·三十八卷·名臣》2、明·官修《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二十3、明·官修《明仁宗皇帝實錄(卷四)》4、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 廣德明代名臣——張政
    六、參考資料1、光緒《廣德州志·三十八卷·名臣》。2、明官修《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七、卷二百四十五。3、明官修《明仁宗皇帝實錄·卷十四》。4、明官修《明宣宗實錄》卷十四、卷十八、卷二十二。
  • 【大理景點】體驗大理的秀美,感受世界的靜謐
    喜州是位於雲南省西北大理北部最大的鎮子。 全鎮共有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築。遠遠望去,像一座古樸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築博物館。喜洲目前還較為完整地保留著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築群落。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為明代遺留下來的楊士雲「七尺書樓」;清代楊源大院,趙廷俊大院;民國嚴子珍大院,楊品相大院等共三十多院。
  • 深藏在大理古城,氣勢不遜於曲阜孔廟,大理文化很深厚的地方
    大理一千多年來一直是雲南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是整個雲南的權力中心,大理古城也有這樣的文廟。就是大理文廟。從李藝來看,崇文相教和文風沉底有很大關係,儒學在大理起到了更多的民風教化和文風導向的重要作用。
  • 明代職官品級及俸祿
    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其所屬最高長官為明朝吏部尚書、明朝戶部尚書、明朝禮部尚書、明朝兵部尚書、明朝刑部尚書、明朝工部尚書,其常常與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大理寺卿合稱「九卿」。明朝時,重臣任擇須由九卿及外省巡撫、總督公開舉薦,此為廷推。各部司不能單獨決定的國家大事、要事,須經九卿公決,此為廷議。而由三法司無法決定的大型獄訟,以由九卿開會定獄,此為廷鞠或園審。
  • 【大理王國】締國之王-段思平
    段思平(893—944年),大理喜瞼(今大理喜洲鎮)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
  • 彩雲之南,醉美大理——遊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築的羊苴咩城,為其新都。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佔地面積3平方公裡。大理為1982年2月8日國務院公布的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這裡是大理!
    (以上數據來自《2019年雲南統計年鑑》,下圖為大理古城,攝影師@朱金華)(五華樓,曾是南詔王宴請賓客之地,今大理古城中的五華樓為現代重建,攝影師@劉輔偉)(雞足山天柱峰金頂寺,始建於明代,白塔為民國時重建的楞嚴塔,攝影師@李維)
  • 明代開國名將顧成﹝總譜﹞
    生平事跡  他的生平功勳事跡,見《明史》卷一四四列傳第三十二,《皇明名臣琬琰錄》卷十六楊士奇顧成神道碑等,綜合摘述如次。  顧成,字景韶,江都﹝今揚州﹞人。少魁岸,膂力絕人,善馬槊,文其身以自異。德配彭氏繼配穆氏、李氏。太祖渡江,來歸,以勇選為帳前親兵,擎蓋出入。嘗從上出,舟膠於沙,成負舟而行。
  • 大理旅遊攻略必去景點,雲南大理旅遊攻略
    旅遊景區介紹:洱海位於雲南大理郊區,是雲南省第二大湖。湖清澈,被稱為山上沒有時間的翠玉。大理有雪月風花四景,雪月風花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的洱海之月。洱海不僅是湖,也是風景優美的觀光地。位於翠綠色的蒼山山腳下,水綠色,以風景優美、風景優美的鄉村風景而聞名於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