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險營銷員為核心競爭力的友邦保險出事了!而且事發於營銷員。
臺灣友邦人壽明年2月底將裁撤所有業務員,涉及800多名營銷員,他們將被轉介給臺灣錠嵂保險經紀公司。友邦人壽對此回應強調,友邦人壽沒有要退出臺灣,沒有業務員後,將專心經營直銷渠道,包含保險經紀公司、銀行渠道以及電話營銷。並提出三大保證:1、業務員僅轉介給錠嵂保險經紀公司,跟錠嵂「沒有任何交易」;2、友邦人壽資本適足率(RBC)高達400%,財務業務健全,明年還有增資計劃;3、不退出臺灣。
據了解,友邦人壽800多個業務員對首年保費(FYP)貢獻約12%左右,此次裁撤業務員,須通知一萬多名客戶。所牽涉的一萬多名顧客,除非客戶再同意的情況之下,名單才會被業務員帶走,否則個人資料仍保留在友邦人壽,因此顧客的權益不會受到影響。
臺灣壽險業內人士表示,友邦人壽並非第一家解散業務員的壽險公司,早在2009年,保誠人壽以1元價格售予中壽50億元資產時,業務員也轉讓給中壽,現在保誠人壽在臺灣也沒有業務員。
壽險業內人士表示,臺灣保險業大多透過銀行賣儲蓄型保險,銀行渠道佔比五成,且金融科技逐步發展,外商壽險公司設業務員的效益很低,但行政及法律遵循等固定成本卻愈來愈高,外商壽險因此逐步轉型,不以業務員銷售保單。
據官方統計,臺灣這幾年保險業務員約36萬人(包含保經代渠道),總體人數穩定,但友邦人壽將裁撤800多名業務員,依然引發關注,一是碰觸到敏感的外商撤出臺灣的議題,二來是AI時代來臨,再加上主管機關法令逐漸鬆綁,未來只需在虛擬網絡上銷售保單,外商保險公司提前因應新潮流,這樣的決定很有可能反而走在時代的先端。
根據壽險公會業務員登錄統計,今年前十月壽險公司業務員共計21.4萬人,較去年底僅增6000多人,至今年10月底止,含保經代渠道的業務員共計36.9萬人,較去年底增加7000多人。
就業務員人數佔比來看,超過一成只有國泰、富邦及南山,其他壽險公司皆不到一成,今年來外商壽業務員變少,商壽、臺壽以及中壽的保險業務員人數,都有衰退。
友邦人壽近日發布公文表示,因應國外成熟市場業務員皆發展獨立的財務顧問(IFA),即日起將終止業務員的登錄系統,明年2月1日之前將終止業務員的契約。
不過,友邦人壽沒有出售在臺灣的資產,僅是將業務員轉介給其他保經代公司,而友邦人壽內部文件也確實提及此舉是為了因應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無關撤離臺灣保險市場。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簡稱「友邦保險」或「AIA」),系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全資附屬公司,1919年在上海創立;1931年,業務拓展至中國香港。總部設於香港,其分支公司及聯營公司遍及中國大陸、澳門、臺灣以及澳大利亞、汶萊、關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等地18個市場。友邦保險也是泛亞地區最大的獨立上市人壽保險集團,致力於為個人及企業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及服務,涵蓋人壽保險、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以及養老保險等。
1992年,友邦營銷員制度的引入,為剛剛起步的中國壽險行業注入了一針強而有力的「興奮劑」。然而在隨後的20多年裡,伴隨著國內壽險市場的飛速發展,該制度也正遭遇發展瓶頸。 長期以來較低的準入門檻、粗放式管理模式、高增員與高脫落、高產能與高投訴等問題日益凸顯,保險營銷員體制陷入了隊伍不穩、增長乏力、素質不高、服務缺失的發展困局,營銷員渠道「破局」勢在必行。中國保險營銷員制度的引入者——友邦中國,早在2010年提出「卓越營銷員」戰略,持續深入推進營銷員體制改革,從增員選才到培訓管理,致力於將營銷員渠道打造成為專業、受尊敬、收入穩健高企的職業發展平臺。還開發了以Ipad為載體的AIA Touch系統平臺,一個基於「保險網際網路化」開發的集銷售、服務、客戶管理於一體的一站式終端。
2015年,友邦保險集團區域執行長黃經輝在接受《中國保險報》專訪時表示,「代理人未來的方向一定是全職,而且走專業化路線。通過這份工作,代理人能有好的收入,確保他們過上好的生活。」為了實現全職化和專業化,友邦中國有計劃地實行了「減負」行動,逐步清理一些產能低下的代理人,導致代理人數量有所下滑。但它帶來的是代理人活動能力大幅提升,招募能力也明顯提高。
近日,友邦保險集團區域執行長蔡強參加《財富》全球論壇時坦言,科技創新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非常大的衝擊,這是傳統的企業無可避免的挑戰,「與其抗拒,不如主動擁抱,這並不是要放棄我們的行業去成為科技公司,也不是放棄傳統的經營方法去成為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這都是不切實際的。實際上網際網路保險公司比傳統的保險公司面臨更大挑戰。」他分析稱:「對於險企來講,以友邦為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我們的幾百萬個小企業主,就是我們的保險顧問。」
業內人士表示,以營銷員為核心競爭力的友邦保險,在臺灣解散營銷員將會對大陸友邦保險業務的開展造成影響,也將極大地衝擊存續在了幾十年的保險代理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