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羊角水堡之「藍氏節孝坊」的故事

2021-02-23 會昌論談

 在羊角水堡,有一座特別的紅條石碑坊,是我縣現存四座牌坊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建於乾隆四年(1739)。高6米,柱寬4.64米,簷寬7.04米設三門。中門高2.56米,寬1.9米,兩側門寬1.13米,高2.2米。雖經歷了幾百年風雨的洗禮,碑上的雕刻鑲嵌依然清晰可辨, 中門額陰刻「旌表儒童周道明之妻藍氏坊」,中層簷碑刻「節孝」二字,頂簷立一塊豎匾刻有「聖旨」二字,為旌表羊角村儒童周道明之妻藍氏節孝而建。藍氏節孝坊怎麼來的呢?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

 說清乾隆年間羊角村儒童周道明,家境貧寒,卻勤苦耕讀,期望能考取功名,以光大門楣,其妻藍氏賢良淑德,把家中一切事情都照顧得井井有條,讓丈夫專心讀書。

    哪知天有不測風雲,周道明在上京趕考途中,不幸逝世。家翁老年失子涕泗橫流,因此臥床不起。藍氏年紀輕輕就失去丈夫悲痛欲絕,幾度欲為丈夫殉情。但想到年邁的家翁無人照顧,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屹然挑起家庭的重擔,藍氏既要做勞苦的農活,又要照顧臥病在床的家翁。

    家翁因傷心過度日慚消瘦,且因家貧長期營養不良,病情日益加重。鄉村郎中提議要是能有肉吃增加營養病就會轉好。但家徒四壁,那有錢買肉啊?經過再三思慮,實在沒有辦法了,藍氏想到了割自己身上的肉,但長期粗糠青菜加上艱辛的勞作,自己消瘦的身形也沒有多少肉啊,只有自己大腿上肉多一點,於是一咬牙,捲起褲管,拿起菜刀往大腿切下一塊肉來,儘管痛的撕心裂肺,但想到家翁能好起來,忍著疼痛把肉切好熬成肉湯,然後端到家翁床前,看著家翁把肉湯吃完才安心睡覺。就這樣家翁吃著肉病一天天的好起來。但外面就開始有了閒言閒語,說他們家那麼窮,哪有錢賣肉?肯定是藍氏不守婦道,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尋來的錢。於是村民就報了官,縣官把藍氏抓來拷問,問她村民說的那些是否屬實,藍氏死活不承認自己做了那樣的事。無奈之下,縣官只好對她嚴刑拷打,衣服打爛了,露出了骨頭。縣官上前詢問藍氏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縣官立馬把藍氏釋放回家並把此事上報朝廷,亁隆皇帝聽後,十分感動,就命縣衙為藍氏修建這座精美石碑坊,以表彰藍氏的「節孝」。

  「節孝坊」凝集了藍氏守節行孝,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歷史見證,它將如川流不息湘江一樣,永葆生機,矗立在會昌人民心中。 

相關焦點

  • 我愛蒲江—王曹氏節孝坊
    王曹氏節孝坊之人物浮雕王曹氏節孝坊之花卉圖案牌坊浮雕人物故事、九疊篆文、花卉、圖案,依稀可見。牌坊背面文字刻石。其一蓋節者,生人之清操,孝者,天地之正理,閨閣守清操而堅持秉正理而內壽未有不垂光史冊,榮名千載者也。我蒲北有孺人曹氏,邑人王公諱璸之妻,同邑曹公諱國翰之女也。適王府育一女二歲,夫仙逝,迨子思孝公生,其父已亾三月矣。
  • 呼籲保護丨哀嘆壩河陳楊氏節孝坊
    」,問我有沒有記憶,能不能寫幾句,總也讓這美麗的壩河和頗有風格的石建築節孝坊昭之諸人。憶起幼時路過壩河「陳楊氏節孝坊」的映象,業已模糊,更不知為什麼,我提不起興趣,也就遲遲未能動筆。近日,瀏覽微信群,拜讀了故裡老師羅長城的文章《陝南安康僅存的清朝石雕牌坊——壩河陳楊氏節孝坊》,驅使我對陳楊氏節孝坊的圖片仔細地多看了幾遍。不成想,這兩天眼前老是晃動那幾塊牌坊,細細思量,很是心酸,對陳楊氏節孝坊有了一種哀嘆之情。
  • 斯飛|連達手繪:淺尋運城鄉野碑樓與節孝坊
    有端木之才,工計然之術……經營是以日增月盛,富擬陶朱。」昔日輝煌的周家現已不復存在,只有這座巧奪天工的巨大碑樓仍然聳立在村北地頭上,記述著周家的故事,也將那個時代的極致建築裝飾藝術遺留給今天欣賞憑弔,讓人發出由衷的讚嘆。
  • 蔣康氏節孝坊
    蔣康氏節孝坊位於安嶽縣來鳳鄉東光村五組牌坊埡口,建於清代,保存完好。石牌坊作仿木構,四柱三間五樓廡殿頂。兩側和明、次間柱前後均有抱鼓石。長10.5米,寬1.9米,高9.8米。牌樓淺浮雕人物、二龍搶寶、花、動物等。主樓正面上部陰刻「聖旨旌表」,下部陰刻「節孝」,明間石柱陰刻對聯,明間上部嵌碑,碑刻節孝銘文「節孝康孺人,戾士蔣/公宏□之妻。。。。。
  • 贛南特產之鮮香會昌
    為贛、閩、粵「三省通衢」之地。東西寬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距贛州市(經杉樹排、瑞贛高速)137千米,距省會南昌市(經瑞金、撫州)440千米。今天就和小樂一起走近會昌,好好欣賞下多姿多味的會昌特產吧!
  • 尋根故事│陳高氏節孝坊:過往的榮恩與輝煌
    "赫然在目,取出道光已酉年《陳氏族譜》一查,陳國瓊、高氏清楚在冊,激動之餘,將照片彩照發送給臥龍陳肇楷、陳肇均等幾個老輩子認證,反饋信息確認無誤。中央門楣上方匾額題「旌表已故處士陳國瓊之妻高氏坊",系由四川直隸邛州蒲江縣儒學正堂教諭周?文和訓導蒲柏?聯名題寫;最為關鍵之處在於後面子孫名字,前面幾個有很好的光線照射,十分醒目:「(孫)用中、用諱;曾孫澤周、澤霖」,其餘字就由於陰影遮蔽,完全看不見了。一切仿佛天意的安排,因為這幾個名字,就把節孝坊主人上至始祖,下至今人一脈理通了,接上了,其生平事跡自然從有關資料中查獲,。
  • 維也納之戰和羊角麵包
    三小時後,聯軍的龍騎兵部隊進入了維也納,指揮官路德維希難掩激動之情,說出了古羅馬名將凱撒的名言:「我來,我看,上帝徵服一切!」如果索別斯基知道短短幾十年後,將要面臨俄、普、奧三國的三次瓜分,以及波蘭王國會從歐洲地圖上被抹去123年之久,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會不會後悔參加這次的解圍支援戰?會不會連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可是歷史就是這樣,無法預知,更無法重來,只能被時間的車輪不斷的推進。
  • 莊口味道丨會昌粉
    在海外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世界米粉在中國,中國米粉在江西,江西米粉在會昌」。會昌米粉的原材料大米來自莊口,莊囗鎮的優質稻基地2230畝。會昌的米粉出口量佔了全國出口量的60%以上,銷往美國、英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會昌米粉有悠久的歷史,素有「中國米粉之鄉」的美譽。
  • 《春秋》左伯桃與羊角哀之「捨命之交」
    什麼叫「羊左之交」?羊左之交」,捨命幫朋友的春秋大義.。「羊左」,就是羊角哀和左伯桃。他們兩人,都是春秋時期人,左伯桃有「治世之才」,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值雨雪糧少,伯桃遂並衣食與哀
  • 【藍氏族譜】重慶榮昌藍氏族譜序
    藍氏宗族自榆罔公賜昌奇公藍姓,蕃衍於汝南沃土,至瑞鬱公曆時一百零七代三千一百年。明德公於公元六百三十七年江南創業至和清公二十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三年。和清公以後又歷二十餘代,藍姓世系至今共歷一百六十餘代。年代可考者約五千年。歷史多有鼎革交替,而宗族代代相傳不衰。明末清初戰亂頻繁,號稱天府之國四川田園荒蕪,人丁銳減,榮昌全縣土著居民不足千人。
  • 會昌味道丨代表家鄉的一碗粉
    米粉會昌的驕傲,江西米粉在會昌」。會昌的米粉出口量佔了全國出口量的60%以上,銷往美國、英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會昌米粉有悠久的歷史,素有「中國米粉之鄉」的美譽。厲害了會昌米粉       會昌米粉充滿韌勁,關於會昌米粉,還有個家喻戶曉的故事:20根溼漉漉的米粉就能吊起重48KG的成年人,堪稱一絕。
  • 《藍姓起源》藍氏兒女必看
    據《藍氏族譜》記述,藍氏是炎帝神農氏醫術與農業技術的繼承者,始祖昌奇公至35世祖環勝公,都是農、醫專家。《神農經》源自藍氏祖傳,所以說藍氏對華夏農業社會貢獻極大。始祖-藍昌奇        藍氏官爵至盛之時,乃在夏、商、周三代。
  • 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含義來源介紹 藍氏禁言出自哪部電視劇
    最近這段時間抖音評論區被各種禁言術刷屏,幾乎在各種熱門的抖音視頻下面都會看到「藍氏禁言」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還不知道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下面來看一下。  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含義來源介紹  「藍氏禁言」是一種禁言術通常用來評論不準他人說話,大都是玩笑意思,通常指:你瞎說什麼大實話,給你用藍氏禁言。
  • 隱藏在汕頭大場鄭氏天褒節孝坊背後的一支鄒堂鄭氏裔孫
    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鮀浦鎮大場村村內有一座節孝坊。
  • 世界藍氏起源武平?細說藍姓來龍去脈
    ——細說藍姓來龍去脈作者:藍偉光藍姓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小的姓氏,不在百家姓之列。但在我的故鄉武平,藍姓卻是十大姓氏之一。據統計,武平的藍氏宗親有三萬多人,約佔全縣人口的十分之一。不過,更引人注目的是,現在散居世界各地的藍氏宗親,大多數是武平藍大一郎的後裔,據說規模已達380多萬,是當今武平全縣人口的十倍之多。
  • 陝南安康僅存的清朝石雕牌坊—壩河陳楊氏節孝坊
    陝西安康壩河鎮位於漢濱區東端,旬陽、漢濱(原安康縣)、平利三縣交界處,素有「一鎮跨三縣」之稱,距安康城區40公裡,總面積72平方公裡,漢江支流「壩河」南北縱貫境內。       陝南安康石雕多見於墓葬碑樓和宗祠、牌樓、古塔的建築裝飾上。
  • 瓜瓞綿綿的漳州藍氏家族
    我們漳州藍氏家族,從六百年前慶福公一對夫妻發展到現在,海內外人口超過了四十萬。據專家分析,按照科學的人口發展規律,是不可能有這麼多人數。(也不是絕對的,例如一些歐洲國家在海外殖民的後代都超過了本國現有人口總數)。也就是說,有別的「物種」(別種之藍)入侵。就像鄰居家的瓜瓠藤蔓,伸入我家棚架,生下了瓜果,成了我家的果實。但那畢竟不是我家的果實。我們家族曾經有過「一夜出萬丁」的輝煌。
  • 荊門「左伯桃」、「羊角哀」墓址考
    關於左伯桃、羊角哀二人之墓,國內有多種說法。
  • 中華藍氏聚賢堂的盛世
    藍姓起源於中原,今陝西西安的藍田縣,河南的汝南,湖北的荊門,河北的遷安都是藍姓最早的發源地。漢朝之前,藍姓主要繁衍於中山郡、東莞郡和汝南郡,中山郡在今河北定州一帶,東莞郡在今山東莒縣一帶,汝南郡在今河南平輿一帶,三地為藍姓郡望,即藍姓之最早發祥地,藍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大發展,後世繁衍於各地之藍姓多由此三處分衍而出。今天,藍姓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浙江、四川、湖南、貴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