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特產之鮮香會昌

2021-02-27 會昌熱點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南部,武夷山餘脈西麓,南嶺餘脈北端,贛江一級支流貢江上遊;介於北緯25°29′~25°55′,東徑115°29′~116°02′之間,東南鄰福建武平,南接尋烏,西南毗安遠,西北連於都,東北交瑞金。為贛、閩、粵「三省通衢」之地。東西寬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距贛州市(經杉樹排、瑞贛高速)137千米,距省會南昌市(經瑞金、撫州)440千米。今天就和小樂一起走近會昌,好好欣賞下多姿多味的會昌特產吧! 


會昌醬幹 

醬幹全稱醬油豆乾,江西會昌是有名的醬幹之鄉。會昌醬幹富於悠遠濃厚的文化底蘊,它在清代嘉慶年問,被官府指定為貢品,譽滿京華。實際上,它的歷史淵源還可上溯到「真龍天子」乾隆皇帝,盛世佳話,傳為美談。產品獲"江西省世紀之光"新產品獎。由江西省會昌縣美好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省會昌醬乾等公司生產。生產的會昌醬幹、會昌豆乾、保鮮豆乾、麻辣香乾、醬幹王,有「康壽」牌、「香而嘉」牌等品牌。會昌豆乾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更是添加了多道秘制工藝,綠色、健康、鮮香味美、唇齒留香。


會昌米粉  

中國的米粉在江西,江西的米粉在會昌。會昌的米粉出口量佔了全國出口量的60%以上。會昌是中國米粉之鄉,會昌米粉有悠久的歷史,境內有江西五豐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華達昌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生產會昌米粉,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出口量均居國內同行前列,生產的米粉有五豐牌、高富牌、漢仙牌、祥麟牌和吉麟牌。會昌米粉採用專利工藝技術生產,全部為純大米製作,不含任何添加劑。產品外觀晶瑩潔白,粉條粗細均勻,垂直性好,酸度低,不傷胃,煮後不糊湯、不斷條、不破裂,口感爽滑柔韌,富有彈性,極富嚼勁;在冷水中長時間浸泡能保持完整形狀且不影響烹調性;20根米粉就能吊起一個48公斤的成年人,堪稱天下一絕。其獨特的風味、良好的品質,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受到了有關專家和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並已通過了國家原產地標記註冊認證。產品80%以上出口到美、加、英、法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會昌茶葉 

會昌茶葉色清味香耐泡,久負盛名,清乾隆前曾列為貢品。年產茶葉90噸。


香菇 

有花菇、厚菇、平菇三種,是席上山珍。全縣年產量達160噸。


蜂蜜 

又稱「蜜糖」。分白、黃、紅三種。蜂蜜含有葡萄糖、果糖70-80%,以及其他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也是加工藥丸的主要原料。會昌氣候溫和,花木叢生,盛產蜂蜜,年產蜂蜜2.5萬斤以上。

筍乾 

品種有茅竹筍、黃竹筍、桂竹筍、苦竹筍等。產量最多的是茅竹筍,有冬、春筍之分。冬筍產量少,味道美;春筍量多,曬成筍乾,可長年儲存,是席上山珍之一,年產量達50噸。

相關焦點

  • 保護傳承非遺 贛州會昌讓贛南客家匾額文化重放異彩
    圖片來源:贛南日報  近日,記者走進會昌客家鄉村,發現不管是百年老屋還是現代洋房,門額上都有精巧別致的長方形匾框,所刻文字遒勁飄逸,內容文採斐然,這便是會昌自宋代就有的懸掛匾額的傳統習俗。  肖天長說,近年來,會昌縣十分重視贛南客家匾額習俗的保護傳承工作,通過興建「百匾堂」,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講學等舉措,讓贛南客家匾額文化重放異彩。  贛南匾額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據史料記載,匾額起源的時間甚早。《說文解字》對「扁」作了如下解釋:「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額,即是懸於門屏上的牌匾。
  • 當有人再問你贛南有什麼特產,就把這條微信甩給他…
    作為贛南人,首先要了解贛南特產!【贛縣陽埠腐竹】
  • 江西18種特產水果,你吃過幾種
    江西是個豐饒之地,物產豐富而優質,本期內容找吃為大家介紹江西水果有哪些好吃、有名,主要包括:贛南臍橙、尋烏蜜桔、信豐臍橙、青藤葡萄、洛市葡萄、淘沙富硒西瓜,給大家了解江西水果特產。一起來看看具體是哪些水果吧,看看你知道幾種!
  • 最全贛南十八縣美食大盤點,你嘗過幾道???
    【寧都】    寧都素有「贛南糧倉」之美譽,亦成為躲避兵燹之禍的最早客家聚集地之一。像寧都有名的寧都肉丸,就寓意百姓期盼太平盛世,舉家團圓,安享寧和的美好願望。寧都特產之一的三黃雞,則是三杯雞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三杯雞作為奧運菜品之一,文化淵源深厚,歷史傳說眾多,已成為客家名餚代表之一。
  • 贛南18縣特產大盤點!來到贛州,請帶這些美食走!(值得收藏)
    南宋高宗建炎丁未年由非洲傳入中國,在信豐縣栽種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尤以土壤肥沃的衝積地所種之白瓢瓜為最佳。信豐紅瓜子色澤殷紅,板粒寬大,殼薄仁厚,香脆可口,且有生津、消食、潤肺之功能,一直被消費者視為酒宴茶會、逢年過節之珍品,早在清末就暢銷東南亞和港澳市場,華僑譽之為「吉祥的象徵,典雅的禮品」,博得「信豐紅瓜子大王」之美稱。
  • 【人在廣州】會昌人在廣州2014元旦大夫山郊遊聚會相片
    組織:會昌人在廣州總群  194372151意義:戶外拓展:在開闊放鬆的環境中了解彼此,放飛心境,煥發青春激情與活力;就餐:(臨時定地點吃飯) 體驗相熟與不相熟之間團體互助進餐的溫馨和樂趣;     山路之旅: 感受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氣,強身健體,尋找家鄉熟悉的氣息;活動對象:會昌籍男女老幼,親會昌友好人士,歡迎帶家屬.
  • 國家級非遺名單,會昌匾額習俗上榜!
    一起來看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江西)讓贛南客家匾額文化重放異彩會昌縣保護傳承贛南客家匾額習俗走筆走進會昌客家鄉村,發現不管是百年老屋還是現代洋房,門額上都有精巧別致的長方形匾框,所刻文字遒勁飄逸,內容文採斐然,這便是會昌自宋代就有的懸掛匾額的傳統習俗
  • 【會昌美食】會昌灰水米果製作技藝
    會昌灰水米果製作技藝○文會春 灰水米果製作是會昌客家的一項獨特技藝,凡逢年過節或喜慶日子
  • 兩岸記者參觀會昌客家牌匾 感受客家文化特質(圖)
    參觀客家牌匾  贛南客家匾額習俗隨著北方士族遷徙贛南而逐漸發展,形成了通過送匾、掛匾等活動,表彰先進、樹立榜樣以教化鄉邦的客家傳統習俗。  客家牌匾     客家牌匾  會昌匾額源於傳統的祠堂建築。祠堂內祖先牌位、某某堂號和祠堂內懸掛的功名匾、壽匾等匾額。自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建縣以來,會昌縣就有懸掛匾額的習俗。
  • 【會昌關注】看山看水看曉龍
    曉龍鄉地處會昌縣西南部,距縣城約30公裡,東鄰會昌高排,南接安遠長沙,西毗安遠版石,北連於都靖石,為三縣交匯中心.曉龍鄉四面環山,以低山、丘陵為主。曉龍鄉國土面積159平方公裡,下轄11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17000多人。
  • 會昌女歌手潘虹一首《最好》驚豔全場!
    會昌女歌手潘虹一首《最好》驚豔全場! 昨晚《2020中國好聲音》開播 作為國內最經典的王牌音樂節目 以全新的面貌出發 每一位歌手用聲音演繹自己的故事 讓小編激動不已的是 江西贛州會昌
  • 美食|會昌 用灰水和大米能製作這樣的美味!你吃過嗎?
    答案是,可以,很是會昌一道特有的美食。位於贛州市會昌縣,有一種美食,名叫「灰水米粿」。會昌灰水米粿製作技藝是選用優質大米加工、製作成手指形、餅狀、大肚包、牛舌粄等形狀米粿的傳統手工技藝。宋元之際,客家先民在會昌山區發現了「甜葉子茬」、粄葉柴等植物,燒製成天然鹼水(俗稱灰水),並用於製作米粿,得名灰水米粿。
  • 贛南臍橙又是第一
    2020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發布贛南臍橙、贛南茶油、寧都黃雞榜上有名贛南臍橙以678.34億元品牌價值列全國區域品牌第六位和水果類產品第一位「2020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百強榜」榜單中,我省的贛南臍橙、南豐蜜橘、廬山雲霧茶、贛南茶油、婺源綠茶、修水寧紅茶、狗牯腦茶、高安腐竹、崇仁麻雞、浮梁茶、泰和烏雞、寧都黃雞等12個區域公用品牌榜上有名。
  • 身為贛州人,被問起贛州有什麼特產時不能慫······
    陡水小銀魚 銀魚屬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海產,日本人尤愛之,稱銀魚為魚中人參,視作稀世之珍。銀魚入餚是席上珍饈。看之,色澤賞心悅目;聞之,鮮香誘人,口舌生津;食之;味美可口,齒頰留香。銀魚屬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海產,日本人尤愛之,稱銀魚為魚中人參,視作稀世之珍。銀魚入餚是席上珍饈。看之,色澤賞心悅目;聞之,鮮香誘人,口舌生津;食之;味美可口,齒頰留香。銀魚是極富鈣質、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魚類,基本沒有大魚刺,適宜小孩子食用。據現代營養學分析,銀魚營養豐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點。並認為銀魚不去鰭、骨,屬「整體性食物」,營養完全。
  • 贛南特產-黃元米果 (做法、吃法)
    贛南客家地區都有製作食用黃元米果的傳統。黃元米果和北方的年糕有點類似,但外觀色澤上看,前者如其名色澤金黃,後者白色;在味道上,前者味道濃鬱,後者清淡;在製作工藝上,黃元米果相比年糕也要複雜的多。 黃元米果是贛南客家人獨特的食品之一,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間就被列為貢品。
  • 育人育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幫助江西贛南臍橙走遍全國
    01正值豐收好年景,江西贛南臍橙在如火如荼地售賣當中,02許多一輩子守在果園中的老人打理著屬於他們的收入來源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很多年過去了,依然還記得家鄉的老人的囑咐,不是說,自己能有多的本事,而是看到了很多的能幫助的沒有去幫助,而感到內疚。看新聞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江西贛南臍橙,現在正是好吃的時候,正是上市的時候,每天都有上萬斤被採摘下來。可是銷量卻不盡如人意,看了這樣的消息,說真的內心還是有一點點的觸動,因為我也是來自農村,知道農民的不容易。
  • 【黨史百講】第九十三講 贛南蘇區人民的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一是贛南蘇區人民踴躍參軍擴紅,贛南子弟兵成為中央紅軍的基本力量。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出擊贛南時僅有3600多人,1933年秋中央紅軍發展到了12.7萬餘人。中央紅軍的基本力量大部分屬贛南籍。贛南240萬蘇區人口中,參軍擴紅的有33萬餘人,參加赤衛隊、擔架隊、運輸隊等支前參戰的有60萬餘人。
  • 文化 | 會昌藤器技藝傳承人文平清用藤皮編織美好的生活
    用藤皮編織美好的生活——記會昌藤器製作技藝傳承人文平清2018-08-17 08:42 來源:贛南日報  會昌藤器始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40多年的生產歷史。今年58歲的文平清是會昌縣珠蘭鄉人,1976年,初中畢業的他開始學習竹編,從那時起就對編織產生了濃厚興趣。吃苦耐勞又心靈手巧的他很快就上手,並編織出美觀大方的竹製品。198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在會昌藤器廠從事藤器製作的曾振輝,並拜他為師。拜師學藝期間,他反覆鑽研,勤學苦練。
  • 好吃不過的贛南臍橙原來能從原產地購買
    贛南臍橙,江西省贛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贛南臍橙年產量達百萬噸,原產地江西省贛州市已經成為臍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贛南臍橙果大形正,橙紅鮮豔,光潔美觀,可食率達85%,肉質脆嫩、化渣,風味濃甜芳香,含果汁55%以上。
  • 【贛南野果書】笊葜子(赤楠果)
    赤楠開花,謂之笊葜子[zhàoqiàzi]花 在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