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家寶」為話題作文——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

2021-01-19 宿老師語文課堂

咱繼續「思想」這個話題,如何激活思維,讓作文內容豐富並深刻起來。

連結文字2019高考寫作指導:做一棵會思想的蘆葦,讓作文深刻起來(範文)裡關於「思想」這個術語的解讀是:思,思考之意。想,聯想、想像,推斷、推測。那麼所謂的「思想」,便是思考,聯想,推斷!而我們的高考試卷裡寫作部分出題者常留給我們這樣的任務或要求:面對生活中存在的……,你更贊成或欣賞誰(哪一個)?請綜合以上內容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和選擇。三個關鍵詞「思考」「權衡」和「選擇」,總有同學不注意或者不理解,現解釋如下:

「思考」:具體而言應該是審材料的過程以及動筆寫作前的構思(腹稿),它應該是無形、不可見的,但若把思考的信息有條理地寫成800字作文便成了有形可見的內容,所以「思考」即構思、腹稿,體現於整篇作文裡;

「權衡」:百度百科釋義為1、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2、指權力3、法度;標準4、評量比較。放到作文要求裡應該取4,評量比較的意思。日常生活中咱們經常說「權衡利弊」,作文裡也是如此,要有意識比較兩三類人兩三種態度或做法的優劣。值得一提的是比較權衡時候思維一定要靈活一些,否定一個的時候力求準確,把握好標準、火候和尺度,千萬別武斷偏激,論證的時候並非要打死一個才能救活另一個,因為有些選擇並不是對錯是非之別,所以權衡比較時只要有對比能辯證分析,有傾向性能言之成理讓人接受就好,畢竟所謂的「權衡」除了有比較的意思,也比喻事物在動態中維持平衡的狀態。

「選擇」即表明態度立場,可以是一篇作文的觀點立意,也可以是站位或者傾向性,這方面一定要鮮明突出,別模稜兩可含混不清,或者只知道權衡,而忘記明確立場。

高考閱卷標準「思想深刻」的前提便是得有「思想」,無思想何來深刻?當然所謂的思想還得是正確的見解認知。所以要實現作文有深度這個目標,第一要務是具備思想、思考的能力。上節課結合了期末考試作文,重點談了沒有思想或者認知錯誤(三觀不正)的危害性,它會直接導致審題不準作文不及格,這樣的話寫作水平再高也是徒勞,因為跑題偏題便是答非所問啊!

在此有必要提醒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培養孩子們熱愛讀書的好習慣,而且越早越好。讓我們從這個寒假開始吧!書籍是豐富思想、提升素養、修正認知的最好辦法。理解能力強、寫作功底好的孩子們具有的共性特點就是讀書多,而理解能力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

由於家長疏於管理,有些孩子讀書少或不愛讀書已成事實了怎麼辦?這些孩子升入高中面臨高考才慌了神著了急,原來閱讀量與語文成績、寫作水平成正比關係。

多讀依然是不二法門,學科多任務重只能在閱讀方面多花些時間下些功夫唄。如何幫助孩子們提升閱讀水平、理解能力,豐富深刻思想認識除了借力於語文老師,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協同配合。

下面簡單說說宿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的點滴做法:

首先,培養孩子們關注、熱愛生活的習慣意識,語文學科無論閱讀還是寫作都要求學生必備敏感、細膩、善思的性格特點。

操作方法便是灌輸,怎樣灌輸呢?當然是交流分享啦。具體措施開學第一天便申明閱讀、寫作的重要性,明確要求孩子們每日必有一記。要想辦法讓學生養成每天寫生活日記的習慣,老師當然要做出表率身先士卒,並利用授課之餘分享日記內容,師生間、生生之間做充分的交流。在同一件事上讓學生感受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交流分享中實現由無到有,從錯到對,一個到多個的量的轉變、積累。假以時日學生那裡寫作水平、思想認識必有進步,個人感覺效果非常好。這個假期家長朋友們可以試一試,好好陪陪、帶帶孩子們!

下面謹通過一次作文訓練帶大家深入體會一下什麼叫思考、權衡、比較。

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

【審題訓練】

幾個同學聚在一起談論傳家寶。小張說,他家的傳家寶是一個青花罐,有年頭有故事。小杜說,他家的傳家寶是爺爺留下的幾枚勳章。小程說,他家把「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的祖訓當做傳家寶。

你認為什麼樣的傳家寶更有價值?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品德至厚,讀書傳家

高一.10張楚釩

一罐青花,承載的是文化藝術;幾枚勳章,銘刻的是前輩榮耀;一句祖訓,發揚的是可貴精神。因此,在這三位同學的傳家寶中,我認為小程家的傳家寶更有價值。

小張家的青花罐,也許它輾轉世間多年,也許它有過動人、壯烈的故事,可那些終究都是過去。青花罐凝聚著藝術家的心血,它是藝術的傳承。可它的那些只代表昔日風光的美好旖旎,早就隨風散去。或許而今的它也是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但這種美也僅在於滿足眼睛、視覺需求,而後的意義似乎是寥寥可數的。

小杜家的勳章,是革命家用一滴滴鮮血與淚換來的,只代表並屬於老一輩的榮譽和光彩。也就是說這些勳章,其實與後輩子孫沒啥關係,若有也僅是告訴我們強敵壓境外敵入侵時我們應該向老一輩那樣勇敢堅強不懼犧牲,但是當今世界一片和平安寧,戰爭似乎離我們遠到已經不在真實,僅存於影視劇中。時代給予了老一輩保家衛國的榮光,得以建立顯赫的戰功,而我們生活於新的世紀,更多的是要勤奮讀書學好文化知識,為建設新中國擔當重任。所以,我認為用勳章作為傳家寶的價值遠沒有「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的祖訓來得實在。

「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小程家把蘇軾《三槐堂銘》中的這句話作為傳家寶,在我看來是最具價值的。它的意思是說:擁有忠實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經久不衰,就像詩書能夠在世間流傳。傳家寶傳承的應該是永恆,是長久。無論多麼奇麗的珍寶,終究都敵不過滄海桑田的變遷,而忠實厚道這種優良品德以及勤奮讀書這個有益身心的倡導卻能夠歷久彌新永遠流傳下去,不僅在於今生價值,更有實用意義。

「忠厚傳家久」一句看似輕如鴻毛,細細品味卻重於泰山。僅僅幾個字就蘊含了為人處世的道理。範仲淹一生正氣,兩袖清風,雖身居高位,卻不慕榮華,過著清苦的生活。他去世後未留下分毫財產,卻留下了「心憂天下,兩袖清風」的祖訓。他的子孫繼承他的品德,代代相傳,終成一樁美談。所以說,優良的品德能夠世代相傳。

「讀書繼世長」是要求後輩不斷學習,不斷汲取知識,不斷向上進取。傅雷先生嚴格要求兒子,他懷著期盼兒子成才的心,在殷殷期盼下寫了一封又一封家書,他教導兒子忠厚做人,多讀詩書。由此看來,知識對人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也應該傳承下去。

在這個物質世界飛速發展的時代,也難掩精神世界的永恆。俗話說「富不過三代」,若以財富傳家,只會讓子子孫孫揮霍無度,哪裡比得上精神傳家有意義?視覺感知固然美好,哪裡比得上讀書啟迪來得實在長久?物質享受固然重要,精神追求更為可貴。傳承不僅在於肉體享有、更在於精神感受,傳承不僅在於讓我們不忘歷史遙想當年,更在於指導當下,品和行雙贏。

「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道盡世間真諦,它同樣匯聚著老一輩的殷切期盼。所以,這句話不該僅是小程家的傳家寶,更應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傳家寶。

立德忠厚,讀書踐行

高一.10 賈麗輝

三種傳家寶代表的含義不同:小張家的傳家寶是一個青花罐,是物質。小杜家的傳家寶是勳章,是榮譽。小程家的傳家寶是祖訓,是精神。三者相比我覺得小程家的傳家寶更有價值。

「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這一祖訓強調的是「忠厚」的品與「讀書」的行。

「青花罐」的確是一個有價值的傳家寶,收藏下來了,可以是一古董,價值很大,可以換成很多錢。但是青花罐不過是身外之物,既不能提升自身品質又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因此,我覺得青花罐遠不及祖訓有價值。

「勳章」確實值得人們敬佩,它代表著家族的榮譽,但就算功勳卓著也不過是先輩的輝煌,只能代表一時不能榮耀一世,所以我認為小程家的傳家寶更有價值。

「忠厚」是做人之本。「讀書」是對文化知識的追求和敬仰。

一個人若謹記「忠厚」二字,能讓自身流著高貴的血液,而這種精神是人們用金錢與榮譽換不來的。有忠厚精神的人不會在取得一點點成功時沾沾自喜,他們具有踏實努力的精神,擁有忠厚精神的家族不會出現紈絝子弟,從而守住家業,維持長久。

讀書使人變得有文化、有素質。一個人知識的多少影響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機率。假如一個人不好好讀書,他們通向成功的路上會有很大的挫折與困難。一個人受不了學習的苦,又怎麼能夠嘗到成功的甜?一人不受學習、讀書的苦,必定受生活中的苦。如若一個人受學習讀書的苦,他可能比不好好讀書的人離成功更近一步。讀書是通往成功道路的捷徑。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忠厚」與「好好讀書」都會成功,畢竟天下沒有通往成功的坦途。

雖然青花罐有年頭、有故事,是價值萬金的古董;勳章是我們得不來的榮譽與自豪。但是名利與財產乃身外之物,所以我認為小程家的「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更具有價值。

縱是有千金、萬般榮譽,也比不上忠厚的精神與讀書。

忠厚乃做人之本,這種精神感召應該流傳千年萬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活到老讀到老,這是自古至今永恆不變的華夏民族的箴言警句。「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這是新一代國家最高領導人對於自己以及每一個人的訓導。熱愛讀書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我們作為新時期的青年必須努力踐行之。

相關焦點

  •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我是70後,記得小時候,家裡每到過年,大門上貼的那幅春聯總是千篇一律:「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而每次貼,爺爺總要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其中的含義:「做人要老老實實,讀書要認認真真。別看我們是莊稼人,但也得讀書識字,好好做人……」小時候,窮。
  • 忠厚傳家遠 詩書繼世長
    家堂的兩邊是一副對聯,上聯:忠厚傳家久;下聯:詩書繼世長。每當過年的時候,大概年二十七八,清掃了屋梁上的蛛網,擦拭乾淨桌子椅凳,再把地面掃淨之後,就請出家堂掛上,過了十五,就又收起來。這時期,母親還特意叮囑我們兄妹,此刻起,大桌子兩邊的椅子就不要做了。我問為什麼?母親說,要給你爺爺老爺爺他們做了。似懂非懂的我,也沒敢再多問,因為過年的時候,是有許多禁忌的。
  • 【小家大愛 情牽家國】倪瑜發家庭:忠厚傳家遠 詩書繼世長
    【小家大愛 情牽家國】倪瑜發家庭:忠厚傳家遠 詩書繼世長 2020-10-2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字裡行間|耕讀傳家: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吳宇軒「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自古以來,這則古訓被不少家族奉為家規家訓,寄寓著長輩對後世子孫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那麼,古人為何如此重視耕讀?今天,我們來說說詞語「耕讀傳家」。
  •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常言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就是說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一 件事情,最美的一件事情,這是因為讀書能學到知識和學問,讀書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這樣的好事只有從讀書中而來,一個笨人只要選定了讀書就會變得聰明;一個聰明人只要放棄了讀書就會變得愚笨!
  • 「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婁底市紀委市監委舉行家風家教主題...
    6月21日,參與「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家風家教主題活動的婁底市紀委市監委工作人員深有感觸地說。當天,市紀委市監委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活動,邀請幹部職工及其家屬一起分享自己的家風家教故事。主題活動在孩子們的手語舞蹈《聽我說謝謝你》中拉開序幕。
  • 探訪青藏高原「博士村」:耕讀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
    圖為徐進科正在講述個人的教學生涯。 祁增蓓 攝中新網青海樂都1月9日電 題:探訪青藏高原「博士村」: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作者 祁增蓓冬日裡,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撒進屋內,在一圈圈的光暈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在全神貫注地看書,安靜的只剩下老人翻書時紙張摩擦產生的「譁譁」聲。
  • 詩書傳家遠 耕讀繼世長——中國雜交粳稻開創者李錚友教授家風家教...
    原標題:詩書傳家遠 耕讀繼世長——中國雜交粳稻開創者李錚友教授家風家教故事他秉承「詩書傳家、耕讀繼世」的良好家風,做潛心耕讀、勤儉自強、廉潔治家的典範,為雲南農業和教育事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詩書傳家·李錚友教授生於四川宜賓高縣,世代從醫,父輩從軍。李氏家族世代注重讀書明理,即便家境清寒也不忘教育子孫識文斷字。
  • 散文丨忠孝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我的家風故事
    忠孝傳家遠 詩書繼世長——我的家風故事文/李壽謙我出生在農民家庭。父親早年上過幾年私塾,在村裡算是文化人了。回想那讀書無用論的年代,知識越多越反動,很多人以大老粗為榮。我有個外號叫「秀才」,卻成為被人譏笑的口實,因為有沒有文化都照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修理地球。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知識分子得到了尊重。我經常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懂得分享。多行善事,必有後福。老家修橋鋪路,踴躍捐款。捐之款項有限,桑梓之情無價。
  • 詩書繼世長,家庭的書香味,才是人生最好的起 跑線
    近一段時期,我寫了30多位中國現代書法家如何練習書法的小文章,從這些書法家人生成長的過程中使我發現一個普遍的規律,就是大多書法家起初喜歡書法都是受家庭文化的薰陶有關,也就是說,他們都出自於書香世家,不是父母喜歡書法,就是爺爺奶奶喜歡讀書寫作,可見,家長對孩子最好的培養就是家庭文化的薰陶和影響
  • 範仲淹:處事莫如為善,傳家唯有讀書
    來源| 儒風大家 古語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一個家庭想要長久興旺,靠的是善良和讀書。 範仲淹的家族就是最好的例證。 01 處事莫如為善 範仲淹很小的時候,曾經找過一個算命先生。
  • 如何傳家才是正道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我曾經對於儒家思想所謂的詩書禮儀傳家,不是特別的信服。總覺得長輩們光在意忠厚老實的品質,而不在意機靈與鑽營,才讓整個家陷入貧困。姥姥經常對媽媽說「別看現在窮些,看你的兩個孩子品質好,以後的好日子長著呢!」
  • 時評文寫作實用技巧+高考語文滿分作文模板借鑑+熱點話題題目集錦
    相當於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話題,揭示論點或提出問題,它屬於「引論」的部分。最好從提出論點的需要出發,抓住材料要旨,用簡潔的語言,準確地引述。一般說來,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異:文字多的敘述性材料應概述,精闢的名言警句要複述,寓意深刻內蘊豐富的文字要闡述,漫畫型材料要對畫面作簡潔介紹和扼要闡述。
  • 高中語文滿分作文模板借鑑+熱點話題題目集錦
    小程說,她家把「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祖訓當傳家寶。 你認為什麼樣的傳家寶更有價值?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 景致記錄: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瞻仰楊尚昆故居
    2009年9月14日,楊闇公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雙江古鎮,還有一座結構精巧的楊氏民宅,那是楊尚昆堂伯父的故居。楊宅一共四進,有大小廳堂51間,共108扇門。電視劇《凌湯園》曾在這裡拍攝。
  • 讀書傳家 以教為榮
    眼見第36個教師節將臨,一大早,70歲的鄭盤周披衣下床,奮筆疾書,應約為有關雜誌供稿,講述父親從教的經歷,鼓勵年輕人終身從教,推動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環境。 鄭盤周是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的一名退休教師。「讀書傳家,以教為榮」,這是他的家訓。去年,在桐柏縣舉行的教師節表彰大會上,鄭盤周的家庭獲得「五星級教育世家」稱號,並上臺發言。
  • 中考作文,作文提升離不開閱讀,如何備考以「閱讀」為話題的考題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既要入乎其中,也要出乎其外。甚至有些時候,所謂的閱讀並不僅僅指的是有字的書,也可能是無字的書,比如廣闊的社會生活,也是我們閱讀的對象。所以,當中考作文以「閱讀」為話題來命制的時候,他所指向的並不僅僅是「閱讀」行為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