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的神通

2021-03-01 老林澡堂筆記


很多修學藏傳佛教的漢人及洋人,不約而同有一種膚淺的見解,以為宗喀巴大師僅為一個說法和著書善巧、持戒清嚴、修行認真的學者,認為大師並無什麼神通能力。 

  

事實上,大師的一生中的確有意以說法、著書和身教來振興佛法,從不願顯示神通能力來吸引信眾,反而希望其弟子入於三藏法海,好好地學經辯道,從而成為戒定慧三學俱圓滿的行者,但這並不代表大師缺乏顯現神通的能力。 

  

在《妙吉祥根本續》、《楞伽經》和《傳授教授王經》等經中,佛陀早已授記大師的出生及其弘法事業。在《迦登寶籍》及《蓮花遺教》等典冊中,亦見蓮花生、龍樹、阿底峽及其他多位大師對宗喀巴的降生示現早有授記。在大師出生時,他的生地出現天雨瑞花、大地震動及空中傳來異香撲鼻等祥兆。當時的大成就者義成寶法師早知宗喀巴並非凡人,在大師甫出生時,便遣人到訪贈以種種法寶。 

  

從一出生起,大師便顯現他不凡的宿業因緣及修行的決心。在大師三歲間,曾閉關一心不亂地持誦文殊心咒,感至所居石室牆上顯現出宛如書寫的文殊咒字。 

卡地卡哇寺所藏宗大師自畫像

  

在大師離鄉求法後,大師之母親因念子心切,曾去信給大師要求他回鄉相會。大師為慰念慈母,便畫了一幅自畫像寄回故鄉。在大師之母開啟信封取出畫像時,該畫像竟開口叫:「阿媽!」,此靈異畫像現今仍存於青海某寺院中。 

  

大師在為西藏精奇寺開光時,眾人皆見到三十五佛入於佛像之中。此外,亦曾出現大師坐雪地中,身邊卻不沾一點白雪及於法會失火時,大師入定以神通令大火熄滅等靈應。在當時,不少有證量的修行人都見到大師現為文殊大士及諸佛坐在大師頭頂上方等現象。在大師的一生中,又曾數次在石上留下足印、身印及影子,這些聖跡今大多仍可在西藏見得到。在大師的密傳中(即當年大師僅讓最親弟子得知,而在後世才被其弟子寫出的事),又曾提及大師自幼便能見得文殊等諸佛,直接向他們學法的端倪。

又有一次,一位有神通力的工匠在一日內建造了七尊大師身像,大師在高興之餘,便也隨緣示現了一次神通,一天內理髮七次,每次都剃下了不少頭髮。這七份大師的聖發被放入該七尊大師身像中以作裝藏。這七尊大師像,現今在青海省隆務寺,仍可見到保存下來的其中兩尊。 

  

在大師圓寂時,身體顯出了如文殊童子的身相,周圍又出現虹光,天上落下各色花朵,在天上又有祥雲、彩虹及奇妙的光柱,並傳來奇妙的樂聲。在大師圓寂後不久,又曾五次向其弟子以不同化相顯現,親自為弟子說法解疑。現今在任何格魯派寺院,幾乎都有被稱為「宗喀巴大師五種示現圖」的壁畫或唐卡佛畫,畫中的五種人相形像便正是源自大師在圓寂後的五次出現。 

  

在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長老僧眾中,至今仍輾轉流傳著大師的遺發。這些遺發會不斷自然增長,殊勝異常。這些大師的舍利遺發,在川北大藏寺中有幾根,在成都鐵像寺有兩根,在五臺山普壽寺也有好幾根,在香港佛教顯密研修院中也供了一根。 

  

在上述的幾個引例中,我們足見大師只是意欲以開示、著寫及持戒而弘法,所以才刻意低調處理神通的事情。認為宗喀巴大師不具備神通,只是一種膚淺的幼稚見解。事實上,一位大師是否值得敬重,亦根本不取決於其神通能力。

相關閱讀:

「第二佛」宗喀巴祖師

集三藏精華的《菩提道次第廣論》

相關焦點

  • 宗喀巴大師的一生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對西藏的安定和團結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在佛教中宗喀巴大師是集智慧,慈悲和堅強為一體的神的化身,眾多的佛教信徒也虔誠的認為宗喀巴大師是雪域高原大成就者—第二佛陀。
  • 格魯派與宗喀巴大師
    藏傳佛教格魯派於十四世紀由宗喀巴大師創立,他是格魯派的開山鼻祖。宗喀巴大師出生於青海塔爾寺,他被世人認為是偉大的第二佛陀,塔爾寺因宗喀巴大師出生地的淵源而聞名於世。宗喀巴大師7歲時在夏瓊寺出家,夏瓊寺坐落在青海一座美麗的山上,那時候的夏瓊寺相當於一所閉關中心。「敦珠仁欽法王」是當時一位修大威德金剛的大成就者、老修行人。
  •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所做的貢獻
    600年,作為一個宗喀巴大師的弟子,想跟大家分享宗喀巴大師是什麼人、他如何修法,以及如何弘揚格魯派。為什麼這麼多當時頂級的學者都願意跟隨宗喀巴大師學習,為什麼大家相信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些都離不開宗喀巴大師的智慧之光,他以因明的邏輯建立中觀思想,以戒律為根本去修行密法。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關於宗喀巴大師的重要內容。
  • 宗喀巴簡介
    在中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區的佛教寺院裡,都有宗喀巴大師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銅質鎏金製成。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圓寂時,將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傑,於是賈曹傑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克主傑合稱為"師徒三尊"。  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善慧稱吉祥),這是受沙彌戒時的名稱。
  • 宗喀巴&中觀師的故事
    《噶當教法史》記載,中觀師鄔瑪巴與宗喀巴在此處修行,禪定中宗喀巴初見本尊文殊菩薩。寺廟主殿不大,歷史悠久主供本尊是十一面千手觀音,我們供養中正文化精心造像的十一面古法貼金千手觀音,希望得到無緣悲藏觀自在菩薩的加持。噶東寺的上師殿供奉中觀師:鄔瑪巴的造像。宗喀巴密傳記載,鄔瑪巴大師天賦異稟,從小就能在虛空之中看到文殊菩薩,並且可以在心間與文殊菩薩對話。
  • 宗喀巴,藏族人心目中的「第二佛陀」,顯密並重的修行法門
    這一篇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顯密的區別,紅教,花教,最重要是黃教以及被藏族人稱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大師,最後再略微提及一下一世班禪和一世達賴——這其實都是他的弟子。黃教也叫格魯派,它的創造者太有名了,就是藏族人所稱的「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基本上每個黃教的寺廟之中都供奉。宗喀巴大師生於元朝末年與青海,他出生的地方藏語叫做「宗喀」,故而得名,意思就是宗喀出生的聖人——類似於釋迦摩尼佛的意思就是「釋迦族的聖人」一樣。
  • 宗喀巴大師與燃燈節
    燃燈節,藏語稱「葛登阿吹」,每年藏曆十月二十五日,今年(公曆12月5日)舉行,相傳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成佛的日子。
  • 宗喀巴大師及其八大弟子
    宗喀巴(1357~1419)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在我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等地區的喇嘛寺院裡,都有宗喀巴大師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銅鑄成。唐卡中的宗大師及其八大弟子一、嘉曹傑(1361—1432),名叫達瑪仁欽。
  • 宗喀巴大師傳(第一章(第三節))
    至尊宗喀巴在夏季裡仁達哇從薩迦來到哲欽的時候,前往聽受了《俱舍論》的指授。由於仁達哇不是僅依文句講解,而是善為貫通論體全義,能使人了知其中的重要性。因此至尊宗喀巴對仁達哇生起了極大敬信!仁達哇所講的一切教法,至尊宗喀巴只須聽一遍,即能完全領會所有句義,而且對諸難點,善作探問。因此仁達哇對至尊宗喀巴也十分歡悅而說道:「對你作指授,必須很好地集中精力啊!」
  • 宗喀巴宗教改革,西藏活佛的由來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運動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展開的。宗喀巴(1357—1419),本名羅桑扎巴,出生在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地方,這一地帶古來稱作宗喀,所以羅桑扎巴成名後,藏族人民就尊稱他為宗喀巴。又有人尊稱他為傑仁波且,意為寶貝佛爺。宗喀巴的父親是當地的一位有實力的地方官。
  • 【甘丹寺】宗喀巴大師親自籌建的寺院
    黃教創始人宗喀巴15世紀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親自建立的格魯派第一座寺院。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靈塔內尚存宗喀巴的肉身靈塔。宗喀巴修行的山洞位於寺廟東頭的制高點上,這也是一處著名的古蹟。在它下面是宗喀巴的寢宮,宮內尚存有宗喀巴的經書、法衣、印章等遺物。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御賜寺名「永泰寺」。
  • 佛教:格魯派(黃教)和宗喀巴的歷史
    格魯派是從噶當派發展而來的,也稱新噶當派,創始人是宗喀巴。當時藏傳佛教各派的僧人互相爭權奪利,橫行不法沉迷酒色,僧紀蕩然,對佛教的聲譽和影響力都有很大破壞。宗喀巴決心改變這種狀態,於是提倡嚴守戒律,並建立了嚴格的管理方法和嚴密的管理組織以及完善的學經制度。
  • 【結緣】宗喀巴大師聖物總集泥擦聖像
    ,法名羅桑扎巴意為善慧稱吉祥,誕生於青海湟中名為宗喀的地方(今塔爾寺附近),大家便尊稱這位來自宗喀的聖人為宗喀巴。宗喀巴大師戒律嚴明、博學多聞、智慧通達、辯才無礙,世人尊他為第二佛陀,並視大師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無二化身。
  • 達賴和班禪的共同祖師爺——宗喀巴
    遊記之32達賴和班禪的共同祖師爺宗喀巴(西藏行之十) 2分鐘了解我製作的西藏寺院簡介視頻2019年7月1日,我們要前往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說起扎什倫布寺不能不提班禪、達賴的祖師爺宗喀巴。大昭寺的宗喀巴本尊宗喀巴生於1357年,他的出生地是青海西寧塔爾寺。少年聰穎好學,精通佛教各派顯、密真經,在佛律廢弛、各派爭鬥、人心亂象的時代,他憑著學識、毅力、通達,把各派集於麾下,創立了格魯派。
  • 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34:無上清淨見)
    米麥只尾得清今惹舍,直比清彼汪波降彼陽,獨巴馬魯均者商尾當,剛井克比左近宗喀巴
  • 一世班禪克朱傑的老師為仁達瓦,後來為何皈依宗喀巴大師?
    他不僅是克珠傑的老師,而且也是宗喀巴和賈曹傑的老師·即是「師徒三尊」的共同上師。可見仁達瓦在當時藏傳佛教界的聲譽之高。仁達瓦也是宗喀巴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之一。宗巴在仁達瓦面前反覆習顯宗的重要論疏,主要是中觀學說。後來二人互為師徒,即後來仁達瓦也成為宗喀巴的弟之一。
  • 燃燈節丨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600周年
    宗喀巴大師是觀世音、大勢至和文殊三大菩薩之化身。在法會開始前,眾僧念誦《悲願頌》,也稱《宗喀巴大師贊》,感恩上師引領而皈依佛門之功德,這裡特指感恩宗喀巴大師的恩德。大師具足 「悲、智、力」 圓滿三大功德,即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文殊菩薩的「大智」和大勢至菩薩的「大力」。
  • 《宗喀巴大師全傳》音頻連載 No.30| - 「創立祈願大法會」
    茲敘述為了教法與眾生的利益,宗喀巴大師創建寺院等過程。如上所述,宗喀巴大師在他52歲,即土鼠年夏季,在色拉卻頂寺度夏安居時,文殊菩薩對他說:「請你維修大昭寺及其聖物,建立祈願大法會,將對教法和眾生帶來巨大利益。」
  • 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其中藏語系佛教在本土化過程中歷經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位代表性的關鍵人物,分別是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蓮花生和寂護等人在與苯教的鬥爭中提倡顯密雙運,奠定了吐蕃佛教的思想基礎,規定了藏傳佛教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阿底峽針對顯與密或止和觀,提出了修道的次第;宗喀巴集前人學說與各宗派觀點之大成,結束了幾百年以來的學術爭論,解決了止與觀,或觀與行之間的矛盾,建立了藏傳佛教的思想理論體系。
  • 珍藏有宗喀巴大師自畫像的青海卡地卡哇寺
    01卡地卡哇寺宗喀巴大師畫像的由來在前文介紹青海格魯派代表性寺院時,沒有提到卡地卡哇寺。這並非有意忽略,而是因為該寺保存有被視為稀世珍寶的宗喀巴大師自畫像,由於這一殊勝緣由之故,需要單獨成文,以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