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最容易畫蛇添足的十個詞

2021-01-08 高考網

  導讀:漢語中凱旋、士多、目睹、蒞臨、莘莘學子、問鼎等詞語,在實際應用中很容易犯畫蛇添足的錯誤,下文專門把這些詞提出來解析,希望能為大家提醒。

  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語言之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尤其是近百年來的改良,漢語的詞彙不斷增加(語義也有較好的繼承性);近代以來,漢語也從各種外語那裡"拿來"了很多"外來詞",從另一個方面豐富了漢語的詞彙。

  有些詞彙,居然在傳媒發達的現代社會被人慢慢遺忘用法;"外來詞"在引進時被生吞活剝,造成使用不合規範。詞彙的用法歷來是語言使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詞彙使用的失當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以下是從一些報刊上看到的詞法失當的例子,共有十個,有"畫蛇添足"之嫌。這十個詞是:凱旋、士多、目睹、蒞臨、莘莘學子、問鼎、報刊、報導、坦克、雷射。

  那些詞彙"畫蛇添足"用法失當的現象在日常人際交流和各類媒體上頻頻出現,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大部分受眾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正看著聽著說著都挺順的。平心而言,那些誤用並沒有給理解帶來多大障礙,甚至反而成為正統。那就可能需要站在語言學的高度來解釋了,這裡僅就詞法作些探討。

  1.凱旋(出錯情況:勝利凱旋、凱旋歸來、凱旋而歸)

  凱旋的原意是"軍隊獲勝歸來",專指軍隊的,後來才用於其他人身上。在我國現今的和平年代,"凱旋"仍然是一個常見的詞彙,主要出現在對體育賽事的報導上。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用錯了。在"凱旋"的前面或後面畫蛇添足,如"勝利凱旋"、"凱旋歸來"、"凱旋而歸",這些都是不恰當的。

  "凱"本義是"軍隊取得勝利時吹奏的樂曲"(現在還有一個不算生僻的詞叫"奏凱",也是同義),《禮記?表記》有言:凱以強教之,即以勝樂為訓。宋人劉克莊在其《破陣曲》也有"六軍張凱聲如雷"之語。因此,這個"凱"被引申為獲勝的意思。

  "旋",《說文》中解釋為"周旋,旌旗之指麾也";《小爾雅》直接解釋為"還也";《字林》也解作"回也",即返回之意。《說文》的解釋和《小爾雅》、《字林》的解釋看起來有點不相關,但從"還"的讀音可以考察出來,除了常見的"hai2"和"huan2"外還有一個"xuan2"(《古漢語字典》巴蜀書社),可見"旋"的解釋從"旌旗之指麾"到"返回、歸來"是有原因的。

  "凱旋"本來就包含了"勝利"和"歸來"兩個意思了,因此,在其前面加"勝利"或者在其後面加"歸來"、"而歸"都是不必要的。

  2.士多(出錯情況:士多店)

  "士多"是個外來詞,源於英語"store"的英譯,在港澳地區所在的珠三角用得比較多,由此推斷,"士多"這個舶來品很可能是在香港上岸的。

  在珠三角地區的很多城市,比如香港,比如廣州,都經常可以看到"XX士多"的店名。可惜的是,"XX士多店"的招牌也有不少。

  英語"store"是"店"的意思,其音譯"士多"自然也就是"店"的意思。在"store"的音譯"士多"後面再加個"store"的意譯"店",似無必要。


  3.目睹(出錯情況:親眼目睹)

  這個很可能說不上是錯誤,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說"親眼目睹"跟說"親眼看見"那樣:很自然、一點都不彆扭。而大家也一直這樣用著,可以說已經"約定俗成"了,從語言的功能角度來看,既然大家都這樣說並且彼此明白,那就是對的,充其量說是"語言上的特例",而不至於說是"錯誤".

  而"目睹"究竟不等於"看見","目睹"在《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是"親眼看到",這就意味著在"目睹"前面加"親眼"是多餘的。

  4.蒞臨(出錯情況:蒞臨前來、前來蒞臨)

  "蒞臨"是個書面語意味很濃的詞彙,有著到位的表敬功能,因此在官方一點的場合,作為下級的人都喜歡用。

  在各個機關或其它單位,如果有領導來,"蒞臨"這個詞很可能就會出現在大門口的紅色歡迎牌上。這並無不可,問題是"蒞臨"這個書面語很多人只知道是表示尊敬的,卻不知道它的準確意思,於是出現了"歡迎XX領導前來蒞臨指導"或"歡迎XX領導蒞臨前來指導".

  其實"蒞臨"本來就是"來到"的意思,只不過是專指"上級對下級的光臨",因此在"蒞臨"的前面或後面加"前來"都是"畫蛇添足"了。

  5.莘莘學子(出錯情況:一些莘莘學子、莘莘學子們)

  "莘莘學子"一般用為成語,其用法跟"芸芸眾生"差不多。但從其結構來看,似乎又不是成語那麼簡單。關鍵在於"莘莘"這個疊字構詞法。漢語中很多類似結構的詞,但不見得都是成語,比如"茫茫大海"、"皚皚白雪"、"累累傷痕"……

  撇開那些不說吧。

  《國語晉語》中出現了"莘莘徵夫",其注為:"莘莘,眾多。"枚乘《七發》裡"莘莘將將"的"莘莘"也注為:"莘莘,多貌也。"由此可見,"莘莘"是"眾多的"意思。"莘莘學子"也就是"眾多的學生"之意。而從詞性來看,"莘莘學子"像是一個名詞,一個集合名詞。

  那麼,集合名詞前面加"一些"或者後面加"們",就好像說"一些人民"或者"人民們"那樣,總是有點彆扭。

  另外,想起有次聽演講的趣事,演講者把"莘莘學子"讀成"辛辛學子",聽到臺下暴笑之後改口,居然是"宰宰學子"……

  6.問鼎(出錯情況:問鼎冠軍)

  在對體育賽事的報導上,很多時候都會用上"問鼎"一詞,不過常常是蛇足為"問鼎冠軍"或"奪冠問鼎"。

  "問鼎"典故,出自《左傳宣公三年》: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並檢閱軍隊,不懷好意地詢問周定王派來慰勞的大夫王孫滿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答道: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權力天賜。鼎的輕重不當詢問。

  於是,"問鼎"就有了"圖謀篡奪王位"的意思。

  報導體育賽事用問鼎,大多都是跟"冠軍"、"奪冠"等相關的,問題是怎樣用比較合適(很多人把"問鼎"當成"奪得"用了)。

  "問鼎",詢問鼎,移於體育比賽,詢問"冠軍"、"金牌"、"獎盃",因此,用"問鼎","冠軍"、"金牌"、"獎盃"是替換了"鼎"的。所以,再加"冠軍"就顯得多餘了。

  7.報刊(出錯情況:報刊雜誌)

  報刊雜誌,乍一聽好像沒什麼不妥一樣,細細一想才覺不對。

  報,報紙;刊,雜誌。"報刊"在《現代漢語辭典》中,直接解釋為"報紙和雜誌的總稱",因此,在"報刊"後面再加上"雜誌",多餘的了。

  8.報導(出錯情況:新聞報導)

  新聞報導,呵呵,連《人民日報》、CCTV都整天掛在嘴邊,可能錯嗎?

  我也沒敢說那一定錯了,只是覺得頗可玩味。

  《現代漢語詞典》對"報導"的解釋:1.通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或其他形式把新聞告訴群眾;2.用書面或廣播、電視形式發表的新聞稿。

  既然無論如何,"報導"都跟"新聞"脫不了關係,又何必在前面加上"新聞"呢?

  9.坦克(出錯情況:坦克車)

  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文頓利用現有的冶金技術,結合發動機、履帶、槍炮製造技術生產坦克的建議,於1916年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輛坦克。

  為保密起見,英國將這種新式武器說成是"tank"(水箱),這一名稱被沿用下來。

  "坦克"即是"tank"的音譯。可見,"坦克"一詞是獨立的,已經足以表明意思,沒必要再加"車"。

  10.雷射(出錯情況:鐳射雷射)

  其實,"鐳射"就是"雷射","雷射"就是"鐳射"。

  "鐳射"也是個舶來品,是英文"laser"的音譯。"laser"為"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的縮寫,即"光受激發射",1964年錢學森建議將中文意譯名"光受激發射"改稱"雷射"。

  可見,"鐳射"和"雷射"是同義詞。

  報上的文寫得有點莫名其妙,"孔明大戰諸葛亮"。 

相關焦點

  • 英語中十個來自中國的外來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英語中十個來自中國的外來詞   英語中有許多外來詞彙,以下這十個英語詞彙,來自中國。
  • 「書摘」漢語的基本顏色詞
    他們還總結出人類語言的11個普遍的基本顏色範疇:白、黑、紅、綠、黃、藍、棕、紫、粉紅、橙、灰,並確定了它們發生發展的一般順序。我們認為,確定一種語言的基本顏色詞除了以上四個標準以外,還應參考顏色詞的歷史發展、使用頻率和構詞能力等因素。現代漢語繼承了漢語歷代產生和通用的基本顏色詞和非基本顏色詞,並在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進行了調整。
  • 王明仁詞海匠心 「雕刻」漢語
    比如那臺電腦,這個家裡唯一有現代化氣息的物品,存著他很多資料,包括去年出版的《新編漢語同義詞詞典》文稿。在他家的書架上,有一本紙頁全都變黃的本子,那是他用來統計學生作業、考試中出現錯誤的本子。哪個題目出錯,答錯的人有幾個,都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這個可大有用處,重點、難點在哪,一下就清楚了。」
  •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筆試:漢語詞彙中的「舶來品」-外來詞
    在前幾天的分享中,我們看過了現代漢語的詞類。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外來詞! 一、外來詞的定義 外來詞,從廣義上來講,指來源於外國語言或本國其他民族語言,直接吸收詞義,並連同語音近似、非漢語原有固定音義結合的、已被漢語確定下來的詞語
  • 「功夫漢語」對外漢語老師儘量規避的十個方面
    「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是對外漢語教學界的一條「公理」,下文所列十個問題也許並不能簡單扣上「錯誤」的帽子,但卻是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對後輩新手的善意提醒。規避1:我是中國人,教漢語有什麼難的?所謂語感其實是建立在語言者熟悉的語境下,在經年累月的日常積累中形成的一種語言模式,即語言習慣用法。但是對於外國學生來說,他們接觸漢語的時間是有限的,很少有外國學員是從小就開始學習漢語的,不存在熟悉的語境,也沒有長久積累。漢語教師以「語感」、「習慣用法」這些詞來搪塞學生是一種不專業的表現,學生一定會覺得老師非常不負責任,從而對於漢語的規範性產生懷疑。
  •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詞的兼類
    詞的兼類現象從理想的意義上講,一個詞應該只屬於一種詞類。但事實上,由於詞義的演變,以及漢語形態特徵不明顯等原因,也有一些詞常常在不同的結構中實現了不同類詞的功能。一個詞在不同的結構條件下實現不同類詞的功能的現象,就是詞的兼類。
  • 細說漢語外來詞
    據統計全球共 22 個國家,3.5 億人使用西班牙語。在中國明末清初時期,隨著地理大發現和傳教士的來華開始,漢語中出現了中國源自西班牙語的外來詞,如,以西把尼亞(España,「西班牙」一詞的最早的漢語翻譯,現漢語讀音為英語 Spain 的音譯) 帕叟(peso,現為比索,原西班牙和現在菲律賓、阿根廷、墨西哥、古巴等國貨幣); 龐迪我(Diego de Pantoja,明朝時來華的西班牙傳教士,譯著有《萬國圖志》、《人類原始
  • 在漢語浩瀚的詞海裡,讀音釋義都相同的三個詞,是哪三個?
    詞,是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從語素的含量上分為單純詞與合成詞兩類。單純詞是由一個語素構成的,包括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絕大部分是單音節。雙音節單純詞多為古代遺留下來的聯綿詞,分為雙聲(如:輝煌、隱約);疊韻(如:苗條、霹靂);非雙聲疊韻(如:囫圇、蝴蝶)連綿詞。
  • 成語故事|第四課:《畫蛇添足》
    思維探索:畫蛇添足,漢語成語。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原意為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畫蛇添足的寓意是:比喻有的人自作聰明,常做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辦糟了。
  • 張煒:漢語中最有力量的詞是名詞和動詞,它們是語言的骨骼
    張煒:漢語中最有力量的詞是名詞和動詞,它們是語言的骨骼 2020-07-25 0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佛教知識】漢語中來源於佛教的詞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漢字語言的字的內部類型和詞的類型與拼音文字有何不同?要研究其本質,邏輯是什麼?漢字象形表意不重要,關鍵是其表達的類型及抽象是關鍵,比如,字的偏旁部首,抽象的很好,超過畫家,但是數千年來為什麼不再抽象成字母那?
  • 如果漢語沒有了英源詞和日源詞,中國人會變啞巴?
    佛源外來詞不僅提供了大量「人物地」方面的名詞,最重要的是它向漢語輸入了海量的抽象詞彙,大大豐富了漢語的表達能力,也推動漢語詞彙從單音節詞為主向雙(多)音節詞方向發展,很多佛源外來詞的使用已超出宗教、哲學範疇,融入中國人日常生活。保存在韓國海印寺的高麗大藏經,涵括北宋,契丹和高麗的版本。
  • 漢語國際(北京)教育諮詢有限公司|100個漢語知識點你知道幾個?
    100個漢語知識點你知道幾個?1、漢語屬於漢藏語系。2、漢字是記錄漢語言的符號,它大約起源於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漢字是從事社會生產勞動的人們創造的。3、漢字包括三要素:形、音、義。19、漢字由繁變簡的四個主要途徑:「代」、「換」、「省」、「承」。20、漢語的書面形式,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中有「文言文」和「白話文」之分,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取得了正式書面語資格。
  • 中書協副主席劉洪彪:書法家最容易寫錯的10個字!
    中書協副主席劉洪彪在草書專題培訓講座中曾談到,搞書法要學文化,書法家一定要有基本的漢字和詞彙知識。當代書法創作,強調繁簡統一,要麼就是繁體字,要麼就是簡體字,不要混在一起,不要想起了或認識某個繁體字就是寫繁體字,不記得了就用簡化字代替,這就不好了。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為什麼說英語比漢語要容易得多?
    我有個親戚,晚輩,在一所縣城比較不錯的中學讀高中。英語三十幾分,但總成績卻能排進年級前50,可見,孩子非常聰明。聽我說我研究單詞,叫我給他補習一下。我給他講了半天單詞結構,才發現他居然連基本的介詞for,from都不會,可見,不是不會,是沒學。只好從新概念英語第一課開始學。其實英語本身並不難,難就難在它同漢語差別太大。
  • 文言文翻譯法之一: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詞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第一個「文」字,為「紋」,修飾之意。「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兩字,就是修飾過的語言,即書面語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在中國古代長期佔據統治地位。
  • 漢語語言文化中的西化誤區:央視臺標該怎麼寫
    本文無意也不可能就與國際接軌問題進行全面的討論,僅就漢語語言文化領域的某些接軌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讀不出來的數字分位  位數多的數字往往造成讀數困難。需要先數清楚位數才能讀得出來。於是數字分位符應運而生。漢語裡數字序列是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萬進位,所以漢語數字每隔四位標一個分位符。
  • 【科學家掠影】Protein & Cell: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一位...
    據沈國威研究,漢語中的「細胞」一詞,起源於韋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和李善蘭合譯的《植物學》(1858),當時這本譯著中「Cell」的翻譯分別有「細胞」、「細胞體」、「胞」和「胞體」幾種表述。《植物學》後來也流傳到日本,在日本又產生了重要影響,「植物學」、「細胞」等詞在日本流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