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經翻篇,2020年已經到來。回眸過往這一年,實事求是的講,國足相較先前依舊沒太大的長進,該贏的比賽贏不了,從年初亞洲杯八進四0-3慘敗伊朗草草出局,到年底世界盃40強預選賽關鍵戰輸給敘利亞……可謂從失敗走向新的失敗。
興許你我都已習慣,畢竟這是國足的常規操作,虐我千百遍待他如初戀的劇本,於2019年再度上演。對於球迷而言,又到了人均數學家,計算需要多少積分,滿足多少條件才能出線的時間;而對於國足而言,一年又這樣匆匆而過,留下的,是難以形容與描述的一地雞毛。
某專家就直言不諱表示,中國足球水平不高主要在於脫離了人民群眾,一群官僚做派的人怎麼能搞好職業足球。
不得不說,這真是一針見血指出中國足球的問題所在,每一次足協更換領導或者換教練,基本上都是換湯不換藥,現在新一屆的中國足協領導人上來了,換上了上海上港隊的原國企老總,但是從他上任之後這半年多的情況來看,中國足球根本沒有取得進步,反而是更加開始退步,而且各種混亂的現象層出不窮,讓人為中國足球的明天進一步的感到悲哀。
而中國的俱樂部,有多少不是企業或者老闆帶著目標任務來的?這些人都知道搞足球可以減稅、免稅以及低價拿地,甚至有些還能轉移資產到海外;他們從來沒有打算讓球迷參與到俱樂部的日常運營,球迷更像是他們的賺錢工具;一旦自己商業目的達到,就毫不猶豫地把俱樂部甩賣甚至解散,這也是為什麼職業聯賽運營才二十五年,一直沒有改變的屈指可數。
此外,以前的體工隊加舉國體制,足球還多少帶點福利的性質,那時候年輕人踢球的成本比現在要低得多,所以足球人口也相對更多,選材面也相對更廣。一旦到了現在要有錢人才踢得起球,那麼就會導致足球的選材面越來越窄。現在你想讓孩子從事足球行業,那麼上學一年幾萬,買個首發幾十萬,升個青訓隊幾十萬,上個梯隊幾十萬,沒有上百萬投入,你還想玩足球?那無疑是痴人說夢;在中國,尤其是工薪階層,誰可以拿這麼多錢出來,誰又願意有拿這麼多錢出來呢?而家裡有錢的小孩,並不一定是非常具有足球天賦的,再加上平時嬌生慣養,怎麼可能踢得好足球。
中國的職業聯賽很多問題不是看不見,可是自我改良在現有體制下恐怕比在妓女中找處女還難,所以假裝看不見或只能選擇視而不見才是大多數人的心態。之前中央通過的關於足球改革的方案在實踐中只畫貓、不抓鼠。中國足球的管理人員必須對照足改方案照鏡子整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遵循足球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逐步改變中國職業聯賽「偽職業」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