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中國足球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大家都在關注中國足球何時能夠走向世界。但國足隊員們一次次的用輸球來挑戰著球迷們的底線,甚至出現了1-5輸給泰國的情況。此外,從90年年齡段開始,只有兩支國青從小組出線,但都在淘汰賽第一階段淘汰,他們分別是91和95國青。其他的成績都非常慘澹,93國青小組賽3連敗,97國青一平兩負一球未進,99國青開局兩連敗只贏下了馬來西亞,而01國青更乾脆,直接在預選賽被淘汰,時隔25年無緣亞青賽正賽。
中國足球這些年投入並不算少,可是成績卻越來越差,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待遇低,不重視嗎?不是。中國足球也是很受關注的,投資不少,球員待遇相比其他球類可以說是排在第一位的,為什麼成績這麼差?伊拉克,一些非洲國家待遇更低,人家都比我們高,主要原因也不是待遇低的問題。
是國家經濟實力不行,錢投入不高嗎?中國的足球投入比起發達國家確實不如,但是相比朝鮮,伊拉克,非洲一些國家那是好得多了,但是就是不出成績,看來這個也不是主要原因。是運氣嗎?從改革開放以來,足球水平就一直提高不上去,進軍世界盃極為困難,一次,幾次可以說是運氣,幾十年就不能說是運氣了。
對於這個問題,國內體育專家馬韌立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中國足球不行的一大問題就是足球人口少,踢球的花費實在太大,根本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現在踢球的都是有錢人的孩子,這就讓家庭不太富裕的孩子只能望而卻步;其實足球發展多年,不是沒有踢得好的,而是真正會踢球的沒有機會踢球,沒有機會出現在職業隊。只有龐大的青訓人口,才會產生足夠的足球人才源源不斷地支撐足球發展;總是在「矮子裡面挑將軍」,中國足球又如何能夠取得佳績。
所謂的「足球人口」,即在本國足協備案的以足球為職業或半職業的人數。根據FIFA公布的數據,西班牙全國人口近5000萬,足球人口為350萬; 德國全國人口8000萬左右,足球人口為650萬,比例都高得驚人。日本的足球人口也有110萬。那麼中國的足球人口究竟有多少?足球人口僅為25000人多一點,而記錄在冊的職業球員只有8000人甚至更少。足球運動只有強大的人口基礎和符合職業化規範的聯賽,才能夠確保金字塔頂端的國家隊獲得好的成績。
不得不說,這名專家的話真是一針見血;現在中國踢球的孩子的確很少,而且能在中國踢足球的確基本上都是有錢孩子;上足球班多貴啊,窮人孩子踢不上球,沒有場地,沒有草皮,富人孩子掏錢踢球不會玩下去,中國足球後繼無人很正常。當年只要有一個足球,學生們把書包一丟做球門,就可以享受足球的快樂,現在這樣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
現在的中國足球青訓基地,或者說足球學校,大多都是收費太貴,免費甚至低收費的很少,恆大足校的新生學費統一按小學5萬元/學年/生、初中5.5萬元/學年/生、高中6萬元/學年/生,試問有多少家庭會支持,或者說有能力支持?而且錢還是次要的,足球的成材率太低,又沒有好的社會保障,一旦踢不出來孩子的未來也就毀了。
足球圈裡經常聽到這樣的故事,某青少年球員花好幾萬塊錢買來了半個月的試訓機會,但能力達不到要求,最後又被球隊退了回來,結果幾萬元就是買了個球隊體驗經歷,這其中的心酸也就只能自己體會了。當然對於家境賦予的孩子來說,幾萬元就不算什麼事兒了,花個幾十萬到青年梯隊裡接受訓練,教練自然多給點機會,多打些比賽,這樣成才的機率也會大大增高。不得不感嘆一句,踢球對於很多青少年來說是如此奢侈,現在明白為什麼很多孩子都不踢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