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說到國足,相信大家都會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泱泱大國十多億人口,選出的最強陣容拿著超級頂薪,在場上的表現卻始終不盡人意,表現與工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拋開與世界強隊的差距,時至今日我們在亞洲範圍都不能踢出統治力,去年甚至幾場慘敗氣走了傳奇教練裡皮。
但對於國足而言,他們也曾有過短暫的輝煌,2002年中國男足國家隊首次殺入世界盃,雖然成績不是很理想,但當時球迷卻認為這是國足的起點,從此以後我們的成績會越來越好。但萬萬沒想到的是,2002年世界盃就是國足的巔峰了,從那以後,國足成績越踢越差,尤其是黃金一代退役後,國字號能扛起重任的球員基本處於斷層狀態。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國足越踢越差的呢?誰都沒有答案,但每一個人對於中國足球都有自己的想法,上到足球管理員,下到媒體人士甚至球迷,關於中國足球都有自己的看法。
國內足球專家馬韌立就直言不諱地表示,中國足球是有錢人家孩子踢的,沒錢就算是梅西也只能去搬磚。在中國足球的世界裡,只有金錢和利益,沒有足球天賦的說法,中國就是足球的荒漠。
不得不說,這名專家把中國形容成足球荒漠,我覺得是非常貼切的。(1)我們有良好的青訓麼?我們有職業的青訓系統麼?還是,我們的青訓系統過分官僚化,過分中國特色化?(2)我們有良好的梯隊建設麼?我們有透明的梯隊建設麼?還是,我們的梯隊建設需要點關係和金錢。而非實力?(3)我們有良好的足球設施麼?我們的足球場能夠讓喜歡足球的人踢球麼?還是,我們的球場更多只是面子工程?(4)我們自己重視足球麼?有多少家長願意讓孩子走上足球這條路?是學習這條路更穩當,還是足球這條路更穩當?很無奈我們處在功利社會,一切都朝功利看齊。
張玉寧曾經是國奧隊的9號前鋒,也是國內最有希望成才的中鋒;在此之前,裡皮也誇過張玉寧是國內唯一一個會無球跑動的球員!不過都知道,在國內想踢球,必須是個富二代才行,最次也要是個有點資本的中產階級。那麼張玉寧家裡的條件怎麼樣呢? 他爸爸用賣掉八套房子來供張玉寧踢球,這是何等瘋狂的舉動啊。2010年上海商品房的均價是21000多元,現在是多少?更別說這裡面還有江景房、學位房。
由此可見,張玉寧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不過也要感嘆,中國踢球真貴啊。 對於有錢人家的孩子,要裝備有裝備,要場地可以去包場地,還可以送去參加各種培訓,反正孩子能在綠茵場上找到快樂即可;即便以後孩子沒有踢上職業聯賽,依然可以回去繼承家產,繼續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富人是生活,窮人是生存,生活和生存一字之差,社會現實就是這樣。
中國不缺乏有天賦的孩子,缺乏的是讓這些孩子在平臺上展示的機會,如果我們可以從青少年就開展足球教育,並且能減少孩子的負擔以及費用,將金錢用在實處,這對於中國足球的發展百利無一害,期待中國足球的改制能為「窮人家的孩子,也可以踢上球」,這樣中國足球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