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駕崩後,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爺裡面選擇一個當繼任者呢?

2020-12-15 騰訊網

在古代的朝廷當中,主少國疑可能是最讓人糾結的一件事,尤其是皇家更是無比糾結。而明宣宗在自己駕崩之前,為何不在朱姓的王爺當中選擇一個來當繼任者,以保大明江山安穩呢?

很多時候,兒子就是兒子,不是侄子和外甥可以代替的,哪怕自己的兒子再不成材,或者說自己的兒子就是一個廢物,大家也會選擇讓自己的兒子來當家作主。

當時的朱祁鎮才剛剛九歲,明宣宗自己卻馬上就歸天了,如果站在大家族的位置上來考慮問題,或許從朱姓的王爺當中找一個來當繼任者,可能是大明江山最好的做法。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明宣宗也不例外,雖說在三國的時候,孫策就把自己的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

但是我們要明白一件事,當時的孫策正好處於三國這樣一個亂世,而明宣宗卻處於一個太平盛世,當然了也許不是什麼盛世。

不過當時的大明總得來說,還是一個平穩的時代,所以說自己的兒子推到皇位上面並沒有什麼不妥。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強勢的人物,就是後宮的張老太太,這可不是一般人,明宣宗的父親能以一個大胖子繼承皇位,就離不開張老太太的功勞。

而到了此時張老太太直接領著朱祁鎮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表示這就是大明的天子,可以說在大明最危難的時刻,給大家吃了一個定心丸。

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大家才真正的認可了朱祁鎮的地位。

其實哪怕張老太太不出面,朱祁鎮其實也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要知道大明是最講究所謂的制度,而朱祁鎮從法理上來講,就是大明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誰也不能拿這件事來搞鬼,當然了明面上是一定不可以的,除非朱祁鎮出現什麼意外,而張老太太親自領著他來到眾臣的面前,就是給大家一個信號,大明的新天子就是自己認可的,以後新天子就是張老太太的人了,誰也不要弄什麼小動作。

當然了以上只是明面上的問題,其實剛剛九歲的朱祁鎮成為大明的天子,相當的符合朝中大臣們的想法。

這麼說吧,在現代的公司當中,你是喜歡在一個英明神武的領導手下幹活呢?還是喜歡自己當這個英明神武的領導呢?

正是因為朱祁鎮才九歲,所以大明的朝中,可以操控的地方就太多了,尤其是張老太太直接表示自己不會參與到朝中的政事上面。

可以說只要朝中的大臣不謀反,整個大明隨便你們怎麼玩。

唯一的要求就是讓朱祁鎮可以順順噹噹的長大成人,在這種優厚的條件下,朝中的大臣們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不同意呢?

為何到了中後期的時候,大明的臣子們權利會這麼強大,就是因為朱祁鎮的時候給養肥了。

所謂的權勢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在朱祁鎮長大成人之前的這段時間裡,朝中大臣已經初步的完成了架空皇權。

等到萬曆年間的時候,身為大明天子的萬曆想要把自己的太子換一換都做不到,就足以說明了很多問題。

很多事情就是因為長年累月的習慣,慢慢的讓大家誤以為這些事就是應該被朝中的臣子們所管理,就連皇帝的一舉一動都要合乎規矩。

而這個所謂的規矩就是朝中的大臣用了幾十年的時候,慢慢的讓皇帝習慣了這些事就是朝中臣子們應該幹的。

於是大明的後期,天子與朝臣幾乎就成了死敵,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權勢的原因,雙方為了手中的權勢,誰也不肯先放手。

如果說大明的朝臣們以前沒有得到過這些權勢,或許大家也就不惦記了,可是讓一個吃慣山珍海味的人,再去吃糠咽菜,很明顯臣妾做不到呀。

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明宣宗在自己駕崩後,沒有在朱姓的王爺當中選擇一個繼任者,從而讓皇權流失,最終所有的權勢都控制在了朝中的重臣手中,為大明的滅亡間接造成了影響。

相關焦點

  •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中烤死?別把老虎當病貓
    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特點,唐朝流行「玄武門兵變」,而明朝流行「叔叔幹侄子」,故事要從明成祖朱棣開始說起。靖難兵變、諸子立功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建文帝朱允炆繼位,登基後實行削藩政策。次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與建文帝正面對抗,但朱棣的「造反」過程並不順利,頗有一番周折。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只活了38歲,英年早逝的背後是什麼
    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順的帝王們更要努力,更自我節制,直到最後死在了工作崗位上,可以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當朱高熾上臺時,實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真正把朱高熾的「仁政」執行下來的,卻是明宣宗朱瞻基。
  • 明宣宗為什麼會有朱祁鎮這種兒子?
    意思就是說老一輩英雄無敵,他的兒孫也會如此,當然這其中充滿了滿滿的血統論,這種東西自然不能全相信,畢竟這是沒有什麼科學根據的事情。中國歷史上就存在老子英雄兒不行的情況,就如題目中說得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
  • 明宣宗誅殺漢王朱高煦始末
    成祖大帳日常飲食照常進獻,平常如初,皇帝駕崩之事,外人無從知曉。 另一方面,楊榮親自率人疾馳返回京師,密報皇太子朱高熾,以成祖遺詔形式,詔令朱高熾繼位。 成祖次子漢王朱高煦,於「靖難之役」中為成祖出力甚多,立下汗馬功勞。成祖靖難成功後,本來屬意其為皇儲。
  • 明宣宗朱瞻基為何會把二叔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飪死?
    明宣宗在諸多性格陰毒、乖戾囂張的明朝皇帝中,算是少有的性格溫和的好皇帝。他在位期間,朝廷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繁榮,是明代政治的一個小高峰,他也成了人們公認的好皇帝之一。
  •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服食丹藥與縱慾過度嗎
    中國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職業,歷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壽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雖嫌略早,但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壽命。被黑成「促織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朱棣以造反起家,總算從侄子手中奪了一份家業給兒孫們。
  • 明宣宗開創了明朝的黃金時代,卻壯年早逝,原因與朱棣有關?
    在這其中,我們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後繼承皇位,成為了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是少有的明君,他勵精圖治,擁有較高的治國才能,但僅僅在位十年就暴斃身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明史》的記載中,在朱瞻基駕崩的前三天,就已經感覺到身體不適,無法上早朝,朱瞻基自知自己時日不多,便命眾大臣去拜見太子,還急忙立下遺詔,讓太子朱祁鎮繼位,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朱瞻基的身體已經支撐不住了,最終駕崩於乾清宮,終年38歲。令人惋惜不已。但朱瞻基此前的身體並無大礙,而是突發疾病導致身體在短短三天之內就垮掉了,如此速度,可見他的死還是很蹊蹺的。
  • 朱祁鎮奪門復闢之時,朱祁鈺登基已有八年,為何身邊無人救駕?
    一月後,宮中傳出朱祁鈺逝世的消息。此時此刻,龍椅上的易主屬於反常的更替,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位八年的朱祁鈺為何身邊沒有人救駕,朱祁鎮也沒有人阻止他發動政變?所有這些都要從他意外地成為了皇帝開始。在歷史上,朱祁鈺生母吳氏,並非高門貴女,而是漢王府中的小宮女。在漢王造反之後,明宣宗親自出馬將他擒住,並將自己府裡的女眷都帶回皇宮。
  • 明宣宗朱瞻基:開創大明盛世,因愛鬥蛐蛐,又被叫做「蛐蛐皇帝」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為何朱元璋能夠以放牛娃的身份,奮鬥到大明朝CEO的位置,靠的就是他有一顆體貼百姓的心:從底層走出來的他深知老百姓要的是什麼。
  • 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死?
    不是活烹,是活炙,宣宗命人用銅缸罩住朱高煦,周圍架柴火,最終將朱高煦炙成了肉乾。原本朱高煦可以留得性命乃至富貴,只因其實在不識好歹。朱棣駕崩後朱高熾繼位,對待朱高熾更加親厚,賞賜財寶珍奇無數,增加俸祿,將其諸子一一冊封,可謂厚待到了極致,但朱高煦非但不感恩,反而還是準備伺機而動。仁宗短壽,在位不到一年就駕崩,太子朱瞻基在奔喪的途中,差點被朱高煦的兵馬所刺殺,但朱瞻基繼位之後還是繼續厚待這位叔叔,不念舊惡。
  • 梁莊王朱瞻垍,一個被「流放」在荊襄之地的孤獨的王爺
    在《明史》中有一個不易引起注意的小記載:宣德初,詔鄭、越、襄、荊、淮五王歲給鈔五萬貫,惟梁倍之。明宣宗在登基初期,給鄭、越、襄、荊、淮、梁六個王爺賞賜,前面五個王給鈔五萬貫,只有梁王例外,加倍,給十萬貫。根據小編在前面的文章《《大明風華》太孫結婚貴?
  • 明宣宗首創司禮監批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當然,這些閃亮的功勳的背後肯定少不了內閣機構的幫助,而明宣宗在基於內閣制度上所做創造的「司禮監」這一職位也對他的統治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來按照朱元璋的設計裡太監是不能讀書識字的,而明宣宗不僅取消了這一點並在宮裡設置了專門的太監學堂。在平時絕大部分在奏章上的批紅都是司禮監來執行的,他們會按照皇帝的指示來代筆,大大減輕了皇帝的負擔。
  • 明宣宗朱瞻基,與宋徽宗並提的書畫皇帝
    明朝也有一位與徽宗並提的書畫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常服坐像明宣宗朱瞻基,朱元璋曾孫,年號宣德,在位十年,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前朝皇帝開創的基業上,宣宗知人善用,御前也有好顧問,勵精圖治,整治吏治,對國事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是一位政治上有作為的君主。
  • 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父子倆的後世評價為何一高一低?
    一提起明宣宗朱瞻基,後人總想起仁宣之治,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在他的統治時期能被後人冠以「某某之治」時,評價自是不低;一提起他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後人想到的多半是土木堡之變,外加奪門之變,評價並不高。實際上,宣宗朱瞻基跟英宗朱祁鎮父子無論是在性格、人品還是在位時做出的成績都相差無幾,可以說半斤八兩,不分伯仲。
  • 無過被廢、天下憐之——明宣宗原配皇后胡善祥(下)
    在重重危機之下,朱瞻基歷經艱險千裡北返,最終成功回到京師,得以繼位,成為大明第五代皇帝——明宣宗。宣宗登基即位後,為了穩定局面、聚集人心,集中精力對付野心勃勃的兩個叔叔,所以沒有馬上做出廢黜原配的動作,還是按照禮制冊立太子妃胡善祥為皇后,而孫氏也只能暫時冊立為妃。
  • 謙恭恬和、無寵退位——明宣宗髮妻胡善祥
    張太后雖然看在眼裡,但是拘泥於禮法,不能直接幹涉皇帝的親疏,只能平日裡加倍關愛憐惜胡皇后,以安撫其心。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宣宗進一步冊立孫氏為貴妃。明制:皇后冊立,授予金冊金寶,貴妃以下,有金冊而無金寶。宣宗為了顯示對孫貴妃的寵愛,於是向主持後宮的張太后提出,破格為孫貴妃授予金寶。
  • 為何普遍都認為明朝的皇帝壽命短?真相是什麼?
    根據史料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就活了71歲,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也活了65歲,包括醉心於修道的嘉靖帝,也是古稀之年才駕崩的。為什麼明朝的皇帝會給人一種早逝的印象呢?主要是因為幾個意外早亡的皇帝帶出來的。2、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這爺倆,都死在38歲,可能38歲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兒,正值幹事業的年紀,卻都英年早逝。
  • 歷史上的明宣宗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前陣子熱播的《大明風華》,讓世人對於明宣宗朱瞻基有所了解,其在明朝歷史上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實行仁政治國,任用賢德之人,重視農業生產,出徵蒙古大漠,綜合國力得到很大增強。後世所修的《明史》高度評價明宣宗: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 明宣宗朱瞻基,是勵精圖治的一代明君,更是樂於生活的瀟灑天子
    朱瞻基平時還喜歡鬥蛐蛐,由此可見,朱瞻基當真是一個善於享受生活之人。 深謀遠慮,皇位為重 明宣宗在位時,對爺爺朱棣留下的江山,承接的可以說是很好了。
  • 明朝宮廷疑案:宣宗孫皇后「盜子奪後」,明英宗的生母是誰?
    電視劇《大明風華》講述了宣宗孫皇后的一生,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有一件疑案與孫皇后有關,這就是明英宗的生母問題。明英宗朱祁鎮作為明朝皇帝,他的生母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然而卻因宣宗孫皇后,產生了「盜子奪後」的歷史傳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