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C2M應將如何定義?

2020-12-23 莊帥

早在幾年前,阿里系馬雲提出大數據概念,大數據將改變生產和零售行業,大家稱之為新零售。數據驅動消費,是從消費者出發,私人訂製爆款,於是C2M概念橫空出世。

這一消費和工業網際網路於一體的概念逐漸變為現實。相對於傳統電商,堪稱又一次的網際網路零售新革命。

那麼這幾年看看巨頭們怎麼轉變的。首先馬雲提出用阿里雲將物聯網技術結合淘工廠嘗試製造業數位化轉型,阿里雲與1688平臺聯手的「淘工廠」為淘寶賣家提供的新貨源,一切以消費者數據和需求為中心,本質上私人訂製批量生產成為可能。

典型特徵開創了預售模式,數據驅動,私人訂製生產,與傳統庫存式電商截然不同。

2018年,騰訊再次對公司架構進行大調整,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百度堅守技術陣地的同時也在試水變革。

C2M 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短路經濟」

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的意涵是用戶直連製造,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新型的生產製造和商業形態。

C2M 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 IT 技術,以及自動化、柔性化、定製化的生產線,將消費者的需求直接與供應商對接,按照客戶的產品訂單要求,設定供應商和生產工序,最終生產出一定需求量的,部分具有個性化定製特點的產品,實現「需求拉動式」經濟。

C2M 精簡產業鏈條,重塑零售製造業形態。傳統的零售製造業從產品出廠,到最終觸達終端消費者,需要經手製造商、品牌商、經銷商,歷經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多個中環節。

而在C2M 模式下,製造商跳過了品牌商、經銷商、批發商,直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生產製造。

C2M 模式目前尚處於萌芽階段,或將在數字經濟的下個十年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國內部分網際網路平臺(必要科技),以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三維家)都已開始進行 C2M 模式的探索。

C2M 作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型業態,我們相信其將成為現有成熟的平臺型企業再上一層樓的階梯,同時也可能會孵化出新的一批,原生於產業網際網路的平臺型企業。

C2M 的價值在於解決 C 端和 M 端的痛點

C 端痛點:中間環節層層加價,個性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在傳統的產品零售模式中,一件產品從出廠到消費者至少要經手3 個左右的中間商(品牌商、經銷商、零售商),假設每層中間商要為產品周轉付出15%的倉儲、物流等相關成本,同時需要保持15%的毛利率,那每層的加價就是 30%。

但在實際情況下,品牌商更會在營銷上花費大量的費用,而這些的費用最終大部分也會由消費者承擔,因此最終消費者為付出的價格一般為產品出廠價的5-6 倍,而如果是知名品牌的溢價則會更高,一些奢侈品更是可以達到幾十上百倍。

國內C 端消費去品牌化趨勢初步興起。去品牌化的消費趨勢初興,這一趨勢也與上世紀 80-90 年代 Costco、無印良品在美、日的興起相近。

消費者希望以合理的價格去獲得高性價比的產品,而不願繼續為品牌和中間商支付過高的溢價。

中金證券分析師認為C 端消費訴求與消費行為的變化為 C2M 模式在國內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個性化消費成為年輕群體重要訴求。而目前規模化的剛性生產難以完全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製的訴求,高品質定製幾乎就意味著高價,消費者的需求呼喚規模化的定製化生產,這也為C2M 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商機。

M 端痛點:低毛利、高庫存、人力成本上升

M 端主要指中國廣大的 ODM、OEM 代工企業,這些企業崛起於 20 世紀 90 年代,在中國加入 WTO 後實現了快速增長。

在2008 年金融危機之前,這些企業的訂單大多高度依賴於對外貿易,企業只需負責加工生產。但當對外貿易的紅利期消退,企業不得不直面消費者。

第一代電商平臺為企業解決了缺乏品牌、缺乏渠道、缺乏與消費者溝通的手段和對消費者的理解的一部分問題,但低毛利、高庫存、日漸增長的人力成本和訂單碎片化趨勢目前仍在困擾著廣大的代工企業。

天眼查APP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近430萬家電商相關企業,廣東省以近84萬家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浙江省和福建省數量次之,均擁有超過50萬家相關企業。

截至10月19日,我國今年已新增超過120萬家電商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

其中,前三季度新增超過111萬家電商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65.98%。第三季度新增近50萬家相關企業,環比增長16.77%。

低毛利:根據「微笑曲線」,主要負責生產、加工、組裝的 ODM/OEM 位於曲線的中端,具有較小的利潤空間。

大部分行業中的代工企業往往夾在原料商與品牌商之間,缺乏議價權;同時又相對遠離消費者,無法自主地打開渠道,因此其利潤空間較為有限。

高庫存: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中,品牌商往往會提前對市場的消費趨勢進行判斷,向代工廠下達訂單並進行生產。

由於製造商在和品牌商的合作關係中處於弱勢的一方,這部分的庫存壓力有的會讓工廠來承擔,會對其自己周轉造成不利影響,抑或工廠用傳統模式經營自有品牌,這100%的庫存風險均有工廠自己承擔。

人力成本上升: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均工資水平的提高,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這一方面對製造業的成本端帶來了更高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導致了部分外貿訂單外流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地區。

訂單碎片化趨勢:過去的代工企業主要服務國際品牌商,通過流水線的標準化生產滿足大批量的外貿訂單需求。

但隨著終端消費者銷售習慣的變化,以及電商零售佔比的上升,多品類、小批量的訂單逐步增多,「小單快返」成為趨勢。

C2M 模式如何為 C 端和 M 端解決上述痛點

短路中間環節,使得製造商直接觸達終端消費者。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C2M 模式為其消除了原本需要承擔的中間流通環節的層層加價,使消費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獲得優質的商品,同時滿足其個性化定製需求;

而對於廠商而言,其也能夠在直接服務消費者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品牌運營經驗,並收穫最初的一批「忠實」客戶,為其從 OEM/ODM 成長為具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提供了可能性。

協助製造商完成生產線柔性改造,實現按需個性化生產。完成了柔性化改造後的生產線也完全能夠適應高頻次、多品類、小批量的訂單,使得製造商在面對市場銷售趨勢變化時更加遊刃有餘。

C2M 的意義不僅於此,更要上升至宏觀的層面看待。中金證券分析師認為C2M 帶來的或將是中國製造業以及消費需求的整體升級。

C2M 與自營品牌類 B2C/F2C/B2B2C 等模式有何異同

自營品牌類B2C:Business to business,是指由平臺作為品牌方,直接面向消費者進行商品銷售,而製造工作大多是由平臺合作的代工廠來完成。網易嚴選、京東京造是這其中的典型案例。

F2C: Factory to customer 是一種工廠直連消費者的商業模式,交易方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一般是基於平臺以電子貨幣完成資金支付。

F2C 屬於電商概念,代表是拼多多,平臺僅為連接工廠及消費者的渠道,工廠作為品牌商入駐平臺,大多是對中低價格端的商品進行集單生產。

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是指由平臺作為工廠和消費者之間的媒介,作為兩者之間直接的交易平臺,在具體的落地形態上和平臺類 F2C 基本相似。

共同特性:均是引導消費者直接對接工廠,去除流通加價環節。

淺層差異:自主品牌性以及庫存水平差異。

深層差異:C2M 遠不止於電商和商業模式,更代表著製造業整體的變革。中金證券分析師認為僅從電商模式或是商業模式的維度來定義C2M,是遠遠低估了其重塑製造業的意義。

總而言之,C2M浪潮再度回歸,電商的競爭除了爭搶消費市場,還多了一個對產業帶資源的爭奪,而電商提供的數位化基礎設施的完整程度以及數位化、智能化水平,決定了誰能笑到最後。

註:本文內容主要摘自中金證券,零售資本論整理推送

相關焦點

  • 數字經濟時代,C2M又將如何實現?
    近日,這一To B領域首個場景化解決方案體驗店同步「上新」,C2M是一種新型的工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又被稱為「短路經濟」,目前C2M正逐漸被各大電商企業運用, 成為下一階段的網際網路發展新趨勢和新方向。C2M不僅僅是電商的事情,其關係到生產、製造到銷售整個產業鏈。
  • 郭為民: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挑戰和新格局
    中國銀行首席科學家郭為民演講時表示,應構建企業融資的良性循環,金融服務特別是普惠金融,「普」和「惠」都做到才能真正實現良性循環,不能將風險轉嫁給擔保公司或用高利率覆蓋風險。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數據,讓數據產生價值,降低融資成本同時擴大融資服務的可得性,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關於新金融與新基建,有三個思考:我們處於什麼樣的新階段?新階段有什麼新挑戰?
  • 數字經濟是什麼?如何發展數字經濟?一分鐘讀懂數字經濟發展史
    01什麼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人們對數字經濟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眾多關於數字經濟的定義中,以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最具代表性。
  • 彭文生:每人在數字經濟時代都應特別珍惜自己的聲譽
    什麼叫數字經濟?其實沒有一個大家非常認同的嚴謹的定義,一般來講就是數位技術和大數據的引用對經濟模式、商業模式的改變。但是如果從經濟風險或者投資風險來講,我是比較認同從三個視角來看數字經濟:1、數字經濟的核心層或者說基礎設施。比如說半導體、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智能硬體等等。相當於工業經濟時代的公路、鐵路、航空這種基礎設施,沒有這些基礎設施、沒有核心層談不上數字經濟。
  • 趙廣彬: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來源:新浪財經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於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17日下午舉行融資租賃業峰會。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出席會議並演講。第一個話題是當前,不僅僅是中國以及全球經濟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新冠疫情。所以要分析未來經濟的發展,沒有對新冠疫情做個大概的判斷的話,很多時候很難做預測的。第二個說一下數字經濟,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未來十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是更加迅速的十年。
  • 中金公司:C2M是數字經濟時代下個十年的製造新業態
    C2M基於IT技術,以柔性化、定製化的生產線,將消費者的需求與供應商直連,實現按需生產,從而打破經濟循環的慣性軌道,帶來破壞性創新。現階段C2M的探索多以平臺型企業為主導,對製造業進行重塑。在數字經濟的下個十年,我們認為C2M將助力現有成熟的平臺型企業再上一層,同時也可能會孵化出新的一批原生於產業網際網路的平臺型企業。
  • 面向未來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如何做數位化轉型?
    01丨數字經濟時代,缺乏數據支撐的企業無異於盲人 無論你是否認同,數字經濟時代,都在以超越人們想像的速度快速到來。2025報告》 數字經濟的時代下,無論是個人、企業、政府,在日常活動過程中都難以脫離各種數據的支持。
  • 數字經濟大火,湖北哪些上市公司將受益
    復甦,是今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如何乘風破浪、加速復甦,是全國各地持續推進的工作。有著強大韌性的數字經濟,便成為各地政府疫後重振的主要抓手之一。在此背景下,多地出臺了加快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文件,湖北也不例外。
  • 歐洲在數字經濟中取得成功的路線圖
    在數字創新和應用(尤其是在企業層面)方面領先的國家,將在從農業到金融服務和製造業等眾多行業中更具競爭力。為此,本政策簡報中包含了許多有關歐盟政策制定者如何解決網絡平臺中公平問題的建議;回應對有關網上仇恨言論和虛假信息的擔憂;在隱私,競爭和創新之間取得平衡,使經濟利益最大化;並提高歐洲在新興數位技術(例如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方面的競爭力。這其中的內容可以為我國的數位技術政策提供借鑑。
  • 巴曙松:數字經濟時代中國銀行業轉型的趨勢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9日電 題:《巴曙松:數字經濟時代中國銀行業轉型的趨勢》作者 巴曙松(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銀行業的轉型趨勢備受關注。目前全球化非常分化,在這樣一個非常分化的時代,數字經濟是一個難得的各國都在著力發展的共識,其中既有短期的疫情推動,也有中長期對發展趨勢的把握。
  •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制勝的命脈不在管理,在於戰略(1.6萬字重磅長文)
    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知識經濟產業可能產生的影響?這次貿易戰的焦點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創新是我國數字經濟時代的一個短板,多年來我們的創新是引進式創新。近期華為任正非面對「五眼聯盟」對華為的圍堵淡然地說:華為並不擔心,華為要做好自己。這份自信背後的理由是華為擁有5G技術近二分之一的專利,梁華說華為的5G技術領先主要競爭對手12 - 18個月。
  • 彭波| 論數字領導力:數字科技時代的國家治理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網際網路研究院(深圳)院長,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彭波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給了數字科技在抗疫中的大放異彩的機會,更助推數字科技時代的全面到來。在後新冠疫情時代,應建立與數字科技兼容匹配的治理模式,讓具備數字領導力的數字政府成為數字社會的標配。
  • 中信網絡與應通科技攜手生態合作夥伴發力數字經濟建設
    11月20日,中信網絡有限公司與應通科技有限公司攜手華為、亨通等多家合作夥伴參加在海口召開「2020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創新發展論壇暨5G與雲數據企業家海口峰會」並舉辦籤約儀式。本次峰會由中國通信企業協會聯合海南省通信管理局主辦,旨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關於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以5G技術引領創新應用,探索國際信息通信開放試驗區建設路徑,全面提升「數字新基建」體系化支撐能力,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賦能智慧海南,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 數字經濟時代,銀行怎麼把數字人民幣轉換為實體人民幣價值?
    人們對數字貨幣並不熟悉,因此,對數字人民幣即期待又緊張,當然也會有各種擔心。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其中最大的困惑是:數字人民幣是如何通過銀行轉化為現實的實體貨幣?也就是說,數字貨幣如何與實體貨幣價值進行相互轉化?
  • 亞太數字經濟發展聯盟 助力民營企業進入數字經濟新時代
    亞太數字經濟發展聯盟的成立,標誌著2021年國內中小企業正式開啟「抱團取暖」新模式,聯盟將徹底改變民營企業處境,重塑民營企業發展未來。抱團能夠讓民營企業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金融共享、規模共享、經驗共享、人才支持、項目支持等多種收益,建立起共享經濟、共贏經濟的民營企業發展生態。矽基文明和普華的經驗為成功「抱團」提供了充分的理論基礎,普華商業集團聯合國內外眾多機構發起的「亞太數字經濟發展聯盟」將成為中國民企「抱團」的標杆和裡程碑。
  • 彌補數字鴻溝 治理共識開啟數字經濟新時代
    來源:央視網數字經濟已成經濟發展新動力,其高滲透性已經並將進一步對產業鏈與價值鏈產生深遠影響。2019年,我國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7.1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1%。與此同時,國內廣大中小企業數位化程度卻存在巨大鴻溝。
  • 邱冠宇:擁抱數字經濟,助力產業數位化發展
    來源:站長之家近年來,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一場數字蝶變和數字浪潮正悄然興起。一種發端於知識經濟、發展於信息經濟和網絡經濟,依託各種智能技術而興的經濟模式,愈發受到全球各國的普遍關注,這種全新的經濟就叫做「數字經濟」。
  • 數字經濟:如何跑出數字加速度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數字經濟:如何跑出數字加速度作者:尹訓飛近年來,由於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數字經濟潛力得到充分釋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正成為各行業加速重構和治理的新型經濟業態,數字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 火鏈科技研究院:CBDC是數字經濟時代貨幣發展的新形態
    12月9日,北京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了關於DCEP的專題研討會,探討了央行數字貨幣這種新趨勢在法學界可能會引發的新研究課題和方向。 火鏈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李慧受邀進行《DCEP的發展演進和現狀》主題分享,從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基本原理與核心特徵出發,分析和闡述了中國數字貨幣DCEP的技術架構、總體規劃以及當前發展的現狀,並討論其對中國以及全球的影響。
  • 「數字經濟之父」DonTapscott:區塊鏈行業應協力構建新範式
    10月27日,在「無限未來——2020年區塊鏈大航海時代」行業峰會暨火幣集團七周年線上峰會上,被譽為「數字經濟之父」的新經濟學家Don Tapscott(唐塔普斯科特)在發表演講時表示,區塊鏈行業如今面臨標準和法規不明確的問題,整個行業應該協力構建新範式,加強自身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