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稅前扣除有關事項的公告》,公告顯示:
化妝品製造或銷售、醫藥製造和飲料製造(不含酒類製造)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而新通知將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執行。
簡單說來,2021年起,化妝品企業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時的抵扣比例為30%,這遠高於一般企業15%的抵扣比例。
事實上,化妝品行業一直是個例外。
依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稅前扣除政策bai的通知》(財稅〔2017〕41號)規定,現行的化妝品行業廣告費企業所得稅稅前抵扣比例仍是30%,但生效日期為2016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
也就是說,這一規定又再延續了5年!
一直以來,化妝品行業都是廣告行業的支柱投放產業。在這個營銷無處不在的時代,各種新產品、新概念充斥著人們的眼球,消費者選擇過多,於是,在集中度本就並不高的化妝品行業,各公司就需要不斷投廣告刷存在感,否則就會極易被消費者忘卻。同時,不少消費者亦表示,日常購買化妝品時通常會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品牌。
這就愈發促使化妝品企業倍加重視營銷投入,其中廣告是極大投入版塊,其餘還包括業務宣傳費、門店和貨架鋪設等等。
據逸仙電商招股書顯示,僅2020年三季度的市場營銷費用就達20.3億元,佔營收比重為62.16%,近半收入都用來做市場推廣,而2019年該公司營銷費用為12.51億,佔營收的41.28%,這在當時比例已頗高。另外2019年同期,上海家化的銷售費用32.0億元佔總營收的42.1%(廣告費約3成),珀萊雅12.2億元佔39.1%(廣告費約2成),曾被指以高毛利、高額廣告費堆砌起「中國化妝品市值第一股」的丸美股份銷售費用5.4億元僅佔30%……
幾乎整個化妝品行業都是如此。
如此看來,化妝品行業廣告費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抵扣比例越高,就越能減輕企業的稅負,同時也能為相對低迷的廣告業打下了一針強心劑,但另一方面,這也極易帶來企業過於注重營銷的弊端。
從另一維度看,不少企業的營銷費用超研發費用10倍以上,更甚者達幾十倍之多。例如,丸美股份、資生堂、雅詩蘭黛、珀萊雅、上海家化、御泥坊的這一倍率為12.0、12.3、14.9、16.4、18.5、23.7倍,而逸仙電商的銷售費用甚至達研發費用的54.0倍!
有人認為,化妝品廣告費稅前抵扣比例30%的延期政策或與疫情影響有關,是為提振廣告行業納稅而生。之於化妝品企業而言,銷售費用的佔比提升確能自一定程度上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銷量,但企業也切忌貪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