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造拉鏈也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

2021-02-27 市井財經

溫格教練拉不上拉鏈的囧照被很多球迷熟知

拉鏈雖小,卻凝聚著兩萬多種人類專利,並改變了世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分市場,卻與多個行業相關,既有我們早已習慣的服飾業,也有高大上的航空航天業。說它能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並不為過。

■文|市井財經專欄作家 葉克飛

說起電影裡的挑逗片段,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絲襪和高跟鞋:《畢業生》裡熟女羅賓遜夫人露著大腿換絲襪,《不幸時刻》裡的碧姬·芭鐸更是絕美。不過,還有一樣道具也是挑逗利器,那就是連衣裙。人家女士後背的拉鏈拉不上,你還不屁顛屁顛去幫忙?

《五十度灰》裡的著名連衣裙,注意看拉鏈

小夥伴們都懂的《五十度灰》,電影版裡就有一條很心機的連衣裙,從前面看就是職場OL的常見選擇,可背後則是一條拉鏈直通到底,呼喚著你來拉開它。更討喜的應該是前置拉鏈,比如《我是愛》裡的蒂爾達·斯文頓,就穿過一款前置拉鏈的連衣裙,沒錯,出自吉爾·桑達 (Jil Sander) 的極簡主義設計。

如果沒有拉鏈,人類會錯過多少情趣與驚心動魄?起碼,柯林頓的拉鏈門就得換個說法。

拉鏈發明者是一位屢敗屢戰的營銷大師

拉鏈英文為zipper,是指依靠連續排列的鏈牙使物品併合或分離的連接件。它應用極為廣泛,不但用於最常見的衣物,還用於航空航天、醫療和軍事等領域。別看它隨處可見,歷史地位可高得很——1993年,在拉鏈發明100周年之際,它被眾多評論家視為百年來世界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更被BBC稱為「世界奇蹟」。

十九世紀中期,歐洲和美國都流行長筒靴,畢竟當時道路狀況不佳,走在路上很容易遇到泥濘踩到馬糞,長筒靴可以讓褲子免於遭殃。但它的鐵鉤式紐扣有二十餘個,穿脫極為麻煩。人們為了避免麻煩,乾脆整天穿著靴子從不脫下來,極端點的睡覺也不會脫——想像一下在戶外踩了一堆泥和幾坨馬糞然後直接把靴子放床上的「盛況」吧。美國人伊萊亞斯·豪針對這種情況,於1851年設計出了一種連續排列的紐扣,但結構複雜無法量產。

賈德森和他發明的拉鏈

1893年,美國芝加哥的機械工程師賈德森想出了用滑動裝置來嵌合和分開兩排紐扣的辦法,即現代拉鏈的雛形,命名為「鉤子鎖扣」,並申請專利。

別以為工程師都是理科男,賈德森堪稱發明史上的營銷大師,在以後的日子裡,招數頻出,雖然都沒成功,但可以說是非戰之罪。

他深知自己的新發明需要推廣,於是他專門在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擺了個攤進行展示。不過很可惜,大多數人對這個小玩意兒不感興趣,在這次總入場人次達2100萬的盛會期間,他僅僅賣出二十條這樣的「鉤子鎖扣」。

當然,也有識貨之人,律師路易斯·沃克選擇投資,二人在1894年合夥成立了「全球滑動式紐扣公司」研製生產這種新式紐扣。具有生意頭腦的賈德森不但知道跑去世博會推廣,還深知「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這個道理,迫切希望打開女靴市場,讓自己的發明取代當時女靴上的複雜紐扣,但可惜的是,他的設計太過笨重,而且鎖緊裝置技術不成熟,常常會在不合適的場合或時間鬆開,造成難堪,加之扣件容易鏽蝕和卡齒,根本沒有制靴商買帳。直到1896年4月,公司才拉到第一筆生意,來自美國郵政部,要為二十個郵袋安裝鉤子鎖扣,但這批產品很快因故障被丟棄,郵政部這個客戶再也沒有上門。此後數年,賈德森和他的公司陷入消沉,雖屢屢改進產品,並研製新的生產機器,但進展不大,拉鏈仍然經常會爆開或卡住。

1905年,賈德森又發明了一種新的分離式卡齒並申請專利,這次,他還是想做女人生意,將這款新產品定位於女裝。這就是劃時代的拉鏈C-curity卡齒。

收藏於美國霍博肯博物館的C-curity原件

賈德森還強調用戶體驗,開啟了「手把手教你使用」的銷售策略。但他很快發現,缺乏責任心和耐心的雜貨店營業員不可能讓客戶認識到新產品的便利,於是,他為每副「C-curity」卡齒都配備了一份詳細說明書。說明書這玩意兒如今常見,當年可是個稀罕的東西。這份說明書很有意思,其實直到今天仍是拉鏈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拉開卡齒時,請注意抻住裙邊,以防扯破裙子」;「用一隻手拉合卡齒時,另一隻手要抓住裙子下擺,然後一拉到底,不要停頓」,「如果碰到拉不動的情況,先往回拉一下,感覺鬆弛時再拉,切勿用力過度」,今天我們是不是也這樣教自己的孩子拉拉鏈?

但可惜的是,雖然「C-curity」牌卡齒相比以往已經有了改進,但技術仍不成熟。最可氣的是,它經常會在很不合適的時候壞掉。比如豪門貴婦正在參加酒會,顧盼生情時,拉鏈突然崩開,立刻成為全場竊笑對象,又比如情人之間卿卿我我,情到濃時開始寬衣解帶,然而拉鏈死死卡住,等你折騰著拉開後,早已慾念全消……加上成本高昂,你說誰能接受?

無奈之下,賈德森帶領一批銷售人員選擇遠渡重洋,前往歐洲開拓新市場。

先軍用後民用

讓賈德森不爽的是,歐洲人對他的產品也沒太大興趣,但也正是在歐洲,他招到了一個好員工——桑伯克。賈德森對這位員工非常器重,決定將公司交給桑伯克打理。

1913年,桑伯克設計出新產品「無齒扣件」。有人會奇怪了,拉鏈怎麼會沒有卡齒呢?其實,所謂「無齒」並非真的沒有齒,而是因為「無」代表當時潮流,汽車叫「無馬廂車」,電臺叫「無線電」。由此可見,作為賈德森的傳人,桑伯克在營銷上也有一手。但由於技術不成熟,新產品依然無法打開銷路。於是,他又研發了一種帶有防鏽劑的產品,名為「無齒扣件二號」,卡齒數量從每英寸4個增加到10個,咬合更緊密,質地也更為光滑,這款產品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的拉鏈。1914年,服裝界終於初步接受這一產品,一些製衣商表示願意試用。

但正如大量人類發明都從軍用開啟,再轉向民用一樣,拉鏈的契機也來自軍事領域。當時,法國巴黎曾發生一場飛機在空中表演時墜毀的事故,事後調查發現,墜毀原因為飛行員上衣脫落的紐扣滾入了發動機。於是,法國國防部迅速出臺了不允許在飛行服上釘制紐扣的規定,歐洲各國和美國也紛紛效仿。

桑伯克迅速捕捉到了商機,他聯繫美國國防部,提出以無齒扣件裝配飛行服,並將此業務拓展至陸軍、海軍,乃至歐洲各國的服裝製造商。

一戰期間,為了適應迅速行軍需要,軍用防蛀衣櫥和睡袋都採用了無齒扣件,軍裝的上衣口袋和褲子前端也試裝了拉鏈,大受歡迎。1917年生產的2.4萬件拉鏈軍服銷售一空,1918年,美國又有1萬套飛行服安了拉鏈。另一個爆款產品是軍用腰包。當時軍方正苦於沒有易於封口的口袋,結果帶有無齒扣件的腰包供不應求。到一戰結束時,公司共計售出了24000個腰包。

製衣行業居然是拉鏈最遲打開局面的領域


經過軍用考驗的無齒扣件,在一戰後走入民用市場,應用於雨衣、泳衣、浴衣和網球拍套上。

桑伯克並未滿足,他開始琢磨拉鏈的細分市場。1919年,與菸草商合作,訂製菸草袋。幾年後,這一業務已佔公司營業額的70%。

古德裡奇鞋業公司發明了「拉鏈」一詞

也是直到這時,「拉鏈」一名才真正誕生。1923年,古德裡奇鞋業公司準備向市場投放一種新式高統橡膠套鞋,向桑伯克的公司訂購了15萬件扣件。古德裡奇公司從扣件拉動的聲音中找到靈感,以諧音Zipper命名,即如今的拉鏈。只是,此時賈德森已經去世十餘年,並未聽到拉鏈這個新名詞,也未見到他的發明大放異彩。

到了1930年,桑伯克的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萬條拉鏈,應用範圍極廣,小至筆盒,大到摩託艇的引擎蓋。唯獨是製衣行業仍然觀望。

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裝設計師伊薩·斯卡帕瑞裡首次大量採用拉鏈,《紐約客》甚至形容1935年春季服裝展「垂滿拉鏈」。但掀起更大熱潮的居然是童裝,人們認為拉鏈服裝能增強兒童的自主能力。大名鼎鼎的作家赫胥黎也在推波助瀾,他在名著《美麗新世界》裡提出了以拉鏈作為男士「褲門」的設想。1937年,他的設想被生產商付諸於現實,並贏得了一致好評。

有意思的是,當時輿論對褲鏈的評價是「有了它,令人難堪的疏忽將一去不返」,他們不會想到,忘拉褲鏈會成為此後幾十年間男性難以繞過的的尷尬梗,更不會想到美國會有一位總統差點因為沒管好褲鏈而下臺。

此後,製衣行業開始真正接受拉鏈,並成為拉鏈應用最廣泛的領域。1937年,桑伯克將公司正式更名為「泰龍(TALON)拉鏈公司」。後來,泰龍與日本吉田株式會社、瑞士奧普特朗公司並稱為世界級拉鏈企業。

可惜的是,1978年,泰龍因業績下滑被收購,直至2001年才再度生產,但已不復舊日榮光。

拉鏈王國YKK


在歐洲,拉鏈生產水平最高的當屬瑞士和德國。上世紀30年代,瑞士奧普特朗公司成立。德國拉鏈生產的裡程碑則是1953年推出的塑料拉鏈,開創了非金屬拉鏈的先河。但相比之下,日本拉鏈產業的成就更高。

1917年,拉鏈傳入日本,當時還是稀罕玩意兒,上流社會用來炫耀自己的身份。1927年,廣島有人開始製造拉鏈,以「夾具牌」商標出售,「夾具」就此成為拉鏈的代名詞。

拉鏈之王吉田忠雄

1932年,日本開始大量製作拉鏈,成本大幅下降,服裝業和箱包業開始大量使用拉鏈。1934年,吉田株式會社的前身3S成立,後來的日本製造業傳奇人物吉田忠雄走上歷史舞臺。1937年後,拉鏈產業在日本蓬勃興起,3S更是其中翹楚,並改名為吉田株式會社。二戰期間,日本實施戰時經濟管制,禁止國內工商業使用銅,而當時的拉鏈正是以銅為主要原料。吉田忠雄無奈之下,卻成了業界的裡程碑人物,他經過反覆試驗,決定改用鋁製作拉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鋁代替銅製作拉鏈的人。此後,他還研製出了硬度強且輕的鋁合金拉鏈。

1946年後,由於美軍進駐,日本市場的拉鏈需求量大增。但由於日本拉鏈主要使用手工製造,不但無法應付訂單,質量也欠佳,成本卻高於美國拉鏈。換言之,如果美國產拉鏈進入日本市場,整個行業都會崩潰。吉田忠雄深感憂慮,下定決心,於1950年進口了自動鏈牙機,步入機械化生產的第一步,隨即自主研發了拉頭自動衝壓機,帶動日本拉鏈業的進步。也是在此時,吉田啟用商標「YKK」。

世界拉鏈大廠YKK,看下你衣服上有沒有

1958年,也就是吉田忠雄五十歲那年,YKK的年產拉鏈長度達到了繞地球一周的水準。這位出身貧寒的日本人,二十歲時揣著70日元的盤纏來東京打拼,終於成為日本經濟崛起的象徵。被稱作「世界拉鏈大王」。YKK也與豐田、索尼等並列,成為日本工業的標誌。1969年,美國登月成功,首位踏上月球的太空人所穿的衣服,就用了YKK製造的拉鏈。

後來的YKK,依然專注與拉鏈。就這樣一條小小的拉鏈,帶來年營業額達25億美元,年產拉鏈84億條,長度繞地球47圈的驚人數字。上世紀80年代,它一度佔據日本拉鏈市場的90%份額,美國市場的45%份額,世界市場的35%份額。如今,YKK拉鏈已經佔據全世界市場的65%份額。

說起吉田忠雄的經商之道,相關著作甚多,最動人的也許是他的互利原則。

拉鏈工廠都有紡織車間,用縫紉機來縫拉鏈的布條。這種縫紉機的壽命一般來說是兩年,但YKK居然每年更換一次。從成本上來說,這當然是吃了大虧。可吉田忠雄認為,縫紉機製造商每年都會獲得新訂單,利潤自然會增加,從而會在研發和設備更新方面有更大投入,造出性能更好的縫紉機,YKK也會隨之受益,產量和效率都會提高。

中國是全球拉鏈最大產地,但以代工為主

YKK的崛起,與日本工業的崛起步調一致。因此,它也要面對與歐洲和美國的貿易大戰。吉田選擇了海外建廠模式,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並就地銷售,繞過了許多國家的關稅保護壁壘。

如今,YKK集團在日本國內的公司僅有27家,但在海外卻有105家。其中,中國這個服裝出口超級大國是其最大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YKK就不斷在中國進行投入。2004年,YKK在海外投資的292億日元中,有223億用於中國內地。

令人感慨的是,僅僅在中國,YKK就申請了兩百多項拉鏈專利,形成全面的保護系統。而中國雖然早在1999年就成為拉鏈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多以代工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拉鏈生產的開端,也是從日本傳入。1930年,上海有了第一家拉鏈廠,技術和設備均來自日本。1949年,中國有拉鏈企業二十餘家,但主要靠手工操作,設備簡陋,質量低劣。

1958年,上海三星拉鏈廠引進德國設備,進行技術改革。1974年,北京又引入瑞士設備,天津引入法國設備。

1980年後,中國拉鏈產業發展迅速,眾多民營企業崛起。199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拉鏈生產國,誕生了AAK、SBS、SAB、YCC等一批民族拉鏈品牌。但客觀來說,在產量佔據全世界六成以上份額的YKK面前,中國自主品牌還很弱小。

拉鏈雖小,卻凝聚著兩萬多種人類專利,並改變了世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分市場,卻與多個行業相關,既有我們早已習慣的服飾業,也有高大上的航空航天業。說它能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並不為過,以此為參照,中國要走的路還長著呢。

--全文完--

大唐雷音寺是屬猴的,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出生。大唐雷音寺定製的專屬猴杯,手把處的猴子瞪著眼嘟著嘴的樣子。除了造型可愛,猴杯還有很好的寓意,「猴」與「侯」同音,有加官進爵意思。猴杯杯身為復古松石綠釉窯變,杯內壁則是用黑釉,是通過1280攝氏度以上高溫燒制而成。陶製猴杯上手不輕飄,有合適的墜手感卻不沉重,拿取舒適,杯口外翻的翻口式設計,特別合嘴。

大唐雷音寺專門定製了品貌兼備的白玉羊毫筆和太湖兼毫筆。合作的毛筆師傅是世代祖傳的老手藝人,毛筆的製作都是按照給美術學院書法國畫系專業人士的要求完成的,所以質量上不敢有絲毫馬虎。

套裝裡包含大中小三個規格的白玉羊毫筆和太湖兼毫筆,而且還附贈筆簾,做工精良、包裝講究且外包裝均印有大唐雷音寺的專屬紅章,不管是用於書法、作畫、收藏、做擺件亦或是送人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點擊閱讀原文限量專享VIP會員卡

相關焦點

  • KEE拉鏈 拉鏈行業的變革引領者
    為保證產品的精度,KEE拉鏈專門引入歐洲的專業加工設備,並設有數十人的工業設計團隊,整條生產線更是覆蓋從模具開發到質檢的全過程。這也這意味著,在KEE拉鏈的研發生產體系中,可以從無到有誕生一條拉鏈。 要生產一條耐用的拉鏈其實並不容易。拉鏈在使用時為何會裂開?
  • 為什麼軍裝大都是用紐扣而不是用拉鏈?
    為什麼軍裝大都是用紐扣而不是用拉鏈?軍裝就是軍人的服裝,而且軍裝對於現代社會的服裝設計也有很多影響。為什麼軍裝大都是用紐扣而不是用拉鏈?說到這個話題,首先就要看你具體是說什麼軍裝,如果是說禮服、常服,那麼的確基本上都是用紐扣,主要是因為穿禮服的場合都是比較隆重正式的,所以都是以紐扣為主。
  • 工業網際網路泛起「智造濟南」幾多波瀾?
    8月6日召開的濟南市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作推進會,釋放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作為全市重大戰略來推進,重點支持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這是繼明確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之後,濟南又一個與「工業」有關的戰略。
  • 世界公認老牌工業強國的軟肋:為什麼德國造不出航空發動機?
    說到德國是世界公認的老牌工業強國,相信很多網友都不會覺得有毛病的。但這個歐洲老牌工業國家,現在卻連航空發動機都造不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其是一種高度精密又複雜的熱力機械,是可以為航空器提供飛行動力的高科技發動機。它不僅僅是飛機的心臟這麼簡單,同時它還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及國防能力的重要因素。放眼全球,目前可造出高性能發動機的國家真的是寥寥無幾,包括中國在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依然處於探索階段,所以航空發動機技術難度高是很多國家被拒之門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 恆大造車,到了考驗定力的時候了
    可以確認的是,不可輕視的是恆大造車的信心、決心,以及這家公司要做就做最好的一貫風格。 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的是許家印挑戰特斯拉,助力汽車強國的雄心。但當下,正是考驗恆大噪聲之下保持戰略定力的時候。 壹: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 昔日能造航母的國家,本土造艦工業早已荒廢,向土耳其訂購新戰艦
    圖片:2艘「島」級護衛艦「島」級護衛艦,是土耳其自行建造國產護衛艦的「國家艦」(MILGEM)項目迄今為止第一個成果,也是唯一一個成果,它是一種2400噸級的多用途護衛艦,採用了柴燃交替動力圖片:艦尾有「拉姆」烏克蘭在蘇聯時期,擁有全蘇頂尖的海軍造艦工業,在尼古拉耶夫市,分別有蘇聯航母的搖籃——黑海造船廠,和建造了7艘1134B型卡拉級和4艘「光榮」級飛彈巡洋艦的「61
  • 小小的原子筆頭,真的比航母還要難造?全球僅3國能造
    導語:小小的原子筆頭,真的比航母還要難造?全球僅3國能造「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可以製造原子筆頭,而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比航母還難造。」這句話相信是很多中國人都聽過的,有些營銷號甚至以此作為大肆宣揚的資本,但是小小的一個原子筆頭,國家能否自己製造,真的就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和科研水平高低嗎?真的比航母還要難研發嗎?
  • 華為拉鏈科技(敏傑新材料)——小小拉鏈的自動化科技之路
    在江浙滬一帶佔有廣闊市場,產品遠銷墨西哥、巴西、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同時,與國內多家快遞物流企業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並成功競標中國快遞之鄉——桐廬相關項目,更深一步加強與快遞公司的重點合作。此外,與拉鏈行業鼻祖YKK有著良好的交流關係。
  • 中國拉鏈之王誕生,2毛錢的東西賣了18億,70個國家「搶著買」
    可是有些老外仍然覺得我們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依然對我國的產品嗤之以鼻,更別說我國生產的東西能出口到他的國家。老外還信誓旦旦的覺著自己家中就算印有中國製造的東西,那也是無關緊要的小玩意,再大也不過是中國的那些文物,不可能是中國生產的產品。當他將家裡的印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盤算完了以後,才發現家中剩餘的東西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生活了,臉被打得啪啪響。
  • 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搶佔智造時代全球工業設計發展...
    煙臺市創建國際工業設計名城啟動膠東在線7月18日訊(記者 鄔勇)7月18日,煙臺市創建國際工業設計名城啟動儀式在煙臺國際設計小鎮隆重舉行
  • 獨家|未來工業新十年,未來智造如何擁抱工業網際網路?
    為什麼用於生產的機械不能作為一種「服務」按需求提供,並按實際使用時間付費呢?以工具機、工程機械為主的「製造+服務」模式已經拉開商業模式探索的序幕。「如果把工廠比喻成一部手機,就像安卓系統管理手機裡的所有晶片、設備、應用等一樣,工業作業系統同樣可以管理工廠的設備、物流、能源流、資金流等等,從這個角度理解,在工業領域就需要存在這樣一個作業系統。」藍卓致力於打造「supOS工業作業系統+工業APP」的開放生態系統。
  • 快訊丨川企造生物藥榮獲中國工業「奧斯卡」獎
    封面新聞訊(記者 謝燃岸)12月9日,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弘藥業」)「國家一類新藥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的研製」項目榮獲「中國工業大獎」。
  • 二戰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和赤城號,放到現在也沒有幾個國家能造出來
    當時日本海軍的主力戰艦,大和號、武藏號、赤城號、加賀號,這些軍艦即使到了今天,也沒有幾個國家能造出來。二戰時候的日本海軍,實力還是相當可觀。當時日本海軍的主力戰艦,大和好、武藏號、赤城號、加賀號,這些軍艦即使到了今天,也沒有幾個國家能造出來。
  • 荊州"智造"之路:工業機器人開啟"智造"新時代
    機器人產業成長主要依託我市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在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發展最好、應用最廣,這些企業也相應拿出更大投入,用於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更多依靠企業的內生動力,依託於企業自身的研發實力和科研投資強度,不斷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產業方向;同時,不難看到,荊州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還有很多潛力空間可發掘。
  • 比歐盟人口還多的東協十國,能稱得上工業強國的只有一個國家
    當然東南亞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發展也曾經發展比較快,著名的亞洲「四小虎」國家就出現在這一時期,它們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不過儘管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東協十國當中,目前能稱得上工業強國的只有一個國家,就是新加坡。為什麼偏偏是面積最小的新加坡?
  • 鴻碩智能加碼工業富聯晉城智造谷
    工業富聯在晉開闢新業,以國家「新基建」戰略為背景,以科技服務賦能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研究開發、應用示範、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為基本方針,推進「兩中心一基地」項目落地,通過產學研圍繞新材料、智能裝備、高新技術孵化、教育體驗+人才培養一體化等產業打造國家產業轉型示範區。
  • 國民政府搞了十年工業建設,為何連像樣的火炮都造不了
    眾所周知,抗戰前,國民政府搞了十年的工業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被吹噓為「黃金十年」。那麼為何國民政府搞了十年的工業建設,卻連一門像樣的火炮都不會造?其實國民政府不能造火炮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不會造,而是沒有原材料。沒有技術可以引進,不會研發可以仿製,但沒有原材料就只能進口了。由於中國鋼鐵工業落後,所以中國需要的炮鋼幾乎全都需要從國外進口。
  • 軍事大國俄羅斯為何造不好汽車?真的是為了造坦克,放棄了汽車?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曾經創造了許多輝煌,當然如今的工業水平相比於上世紀來講有所下降,但俄羅斯的工業實力依舊不可小覷。不過有一不得不提的弱點——汽車工業。如今汽車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但當年可不是這樣,戰鬥民族更崇尚「拳頭」,很多人曾調侃,「俄羅斯人為了造坦克,放棄了汽車」,致使汽車工業從蘇聯之後就一蹶不振。
  • 俄羅斯不是工業強國?你不知道的是,俄羅斯工業超過主要西方國家
    全球有哪些國家有資格被稱為工業強國,公認的國家並不多,包括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以及中國,韓國等國家。如果範圍再擴大一點像義大利,瑞士或許也可以算是。但是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會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工業強國。
  • 中國北方工業造槍嗎?
    有趣的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標識(左)與刻在槍械上的「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商標,「一點都不像」方工業的全稱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這個名字很容易和「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搞混。事實上,「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是「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一個子公司,俗稱「小北方」。由於名字太容易混淆,行業內一般把「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叫作「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兵器」或者「北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