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位大阿哥,差點取代光緒成為皇帝,安穩活到1942年

2021-02-23 水煮歷史


來源 | 頭條號讀史鑑智、小歷史

很多人都知道,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歷史上差點出了一個保慶皇帝,他的名字叫溥儁,當時只有15歲,是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儀的堂哥。

溥儁

1898年,27歲的光緒帝懷揣著滿腔熱情,重用康有為、楊銳、譚嗣同等一批小臣,開啟「戊戌變法」,實施一系列順利時代潮流的措施,力圖扭轉大清帝國的頹勢,挽狂瀾於既倒。

然而,皇帝畢竟年輕,缺乏政治經驗,變法推進過於急躁,沒有爭取朝廷上下的支持,很多新法讓守舊派感到緊張,尤其在權力分配的問題上,得罪了慈禧太后。

1898年9月21日,慈禧斷然叫停變法,繼續垂簾聽政,將光緒帝囚禁於瀛臺。囚禁光緒並沒有緩解慈禧太后的心頭之恨,她還打算廢黜這個自己一手扶植上臺的皇帝。說幹就幹,她將這個想法迅速付諸行動,與幾位王公議定了儲君人選——端郡王載漪的次子、時年14歲的溥儁。

光緒畫像

1899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正式宣布溥儁繼承同治帝為子,封為大阿哥」。所謂大阿哥,就是通常所說的皇太子。慈禧太后指令禮部尚書崇綺和大學士徐桐在弘德殿教導溥儁讀書,為繼承光緒皇帝大業做最後的準備。登基大典的時間都定好了,定在1900年,年號也取好了,定為「保慶」。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完全掌控在慈禧太后手中。此招一下,便引起朝野和民間的震動。朝中大臣和民間有威望者聯合發表《布告各省公啟》,抗議慈禧的決議,還以「如朝廷不理,則請我諸工商通行罷市集議」要挾清廷。

後來各列強公使也提出警告,不承認光緒以外的皇帝,並拒絕入賀。慈禧迫於內外壓力,只得打消廢黜光緒的念頭,維持現狀。

經過這一鬧,慈禧的心中雖然有所動搖,但溥儁依然成為皇位的接班人。不過隨後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本能繼承皇位的溥儁,徹底失去了繼承大清江山的可能。

居中者是載漪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端郡王載漪(溥儁的父親)篤信義和團,認為義和團是「義民」,不是「亂民」,在載漪等人的鼓動,慈禧憤然與列國宣戰,並妄圖利用義和團達到其驅逐洋人的目的。結果在八國聯軍的槍炮面前,義和團及清軍一敗塗地,慈禧不得不倉皇攜光緒及大阿哥等出逃。

七月,八國聯軍進逼京師,慈禧太后同光緒等一行西逃。直到抵達西安後,面對列強的討伐,慈禧將庚子事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端郡王載漪身上。隨後將載漪奪爵位,戍新疆。到這個時候,溥儁或許就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好日子恐怕要到頭了。

八國聯軍在京城

終於在慈禧迴鑾駐留開封期間,已徹底失去利用價值的溥俊被廢黜大阿哥的名號,改封為宗室顯貴中最低等級的入八分輔國公銜,隨即被趕出行宮,就連乘坐轎子的資格也被剝奪,灰溜溜地在兩名侍衛的護送下騎馬返回京城。

辛亥革命後,溥儀退位,溥儁以自己曾為大阿哥的身份,當上了總統府參議,雖為掛名,但每月可領到500大洋的薪俸。

1921年,政局動蕩,溥儁的總統府參議被取消,每月收入銳減。1924年,馮玉祥在「北京政變」中將遜帝宣統趕出紫禁城 ,同時也把清室王公的土地變為民地,幾年下來 ,各王府之地租來源便告斷絕 。

可惜,王爺姐夫很快就死了。溥儁和妻子在王府裡成為吃閒飯的,受到歧視和挖苦。他們被安排在馬廊傍邊小屋居住,下人們對他們態度也非常惡劣,沒有生存能力的溥儁,只能忍氣吞聲。

1942年,溥儁在貧病交加的情況下離世。他死後於嘉興寺殯儀館舉行了簡單的殯葬儀式,被埋在該寺後院的空地裡,直到解放後才就地埋葬。

相關焦點

  • 他是清朝十二帝之外的皇帝,在位時間僅3天,安安穩穩活到1942年
    眾所周知,我國封建時代持續了兩千餘年,從秦漢到明清,經歷二十個朝代,湧現出494位正統皇帝。其中最為後世所熟知的朝代,恐怕非清朝莫屬。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留下了保存最為完整的史料和相關建築,螢屏之上的大量清宮劇也使我們對清朝人物及具體事件認識頗深。因此,大家都知道清朝歷經十二帝,末代君主名為愛新覺羅·溥儀。
  • 光緒和溥儀中間,其實還出了個皇帝,一直活到1942年,卻鮮有人知
    初中歷史告訴我們,清朝統治中國的296年裡,總共出了十二位皇帝。按時間順序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和宣統。
  • 嘉慶帝皇四子的傳奇人生:自己差點取代道光,重孫子差點取代光緒
    根據《清實錄·仁宗實錄》的記載,早在乾隆太上皇駕崩的嘉慶四年,嘉慶皇帝就已經按照「秘密立儲」要求,將嫡長子旻寧立為皇儲。只不過,因為另一位優秀皇子的出現,讓嘉慶皇帝改變了擇儲決定,甚至撤回了藏於「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的「立儲詔書」。
  • 隆裕皇后:光緒的原配,大清朝的終結者,為何只活了四十六歲?
    清朝從前滿足的皇親國戚們紛紛將滿姓改為漢族姓氏,以免招來禍患。慈禧的葉赫那拉氏一族多改為姓葉或者姓那。實力樂壇前輩那英的祖上就是葉赫那拉氏。還有很多知名的滿族人祖上都是名門望族。光緒的裕隆皇后在虛歲21的時候嫁到皇家,她也是慈禧弟弟的女兒,稱慈禧為姑姑,原名為葉赫那拉·靜芬。她沒有繼承到姑姑的性格以及對於權力的熱愛。為人性格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安靜又內向。
  • 清朝十二帝之外的皇帝,睡了3天就下臺了,晚年寄人籬下悽涼去世
    中國歷史上有著為數眾多的帝王,不過由於大量清宮戲的熱播,以及時間相對較近的緣故,人們對於清朝的皇帝要更加熟悉一些。包括生前沒有稱帝的努爾哈赤在內,清朝一共有十二位帝王,其中的第九位皇帝鹹豐,便是清朝最後一位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
  • 倘若光緒皇帝殺掉了慈禧,那麼清朝是否會扭轉乾坤?
    正如之前一些歷史愛好者的討論,倘若光緒皇帝殺掉了慈禧,那麼清朝是否會扭轉乾坤?很多人對此十分贊同,認為清朝將會走向富強。 一、光緒的絕地反撲 據史書記載,在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鬧崩的時候,即是光緒皇帝毫無還手之力的。道理很簡單,在慈禧太后上交權力的時候,朝廷裡面四品上的官員基本上都在慈禧太后手中掌握,光緒皇帝能夠接觸到的最大權限也只有四品官。因此,朝堂的高官都是慈禧的人。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活了94歲!曾服侍皇后洗澡,1996年才去世
    作為貼身服侍皇帝以及其妃子的男子,為了後宮的清淨也為了避免一些禍事,所以男子只有淨身才可以貼身服侍。一般去當宦官的男子家裡都是比較悲慘的。一、最後的太監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位太監不得而知,但是最後一位太監卻是可以統計得到的。
  • 為何明朝皇帝多奇葩清朝皇帝更靠譜?
    相比明朝,撿了個「趴活」(重慶話:佔便宜)的清朝的皇帝就要靠譜得多了。除了嘉慶、道光能力相對平庸,鹹豐有點虎頭蛇尾,同治打了個醬油,宣統是個小屁孩兒之外,清朝的大部分皇帝都還是比較勵精圖治的。即使是被彪悍的女漢子慈禧壓制的光緒,也試圖蹦躂幾下搞了個百日維新。對於明清兩朝皇帝差異的原因,各路磚家都說得很有道理,小編認為明朝皇帝多奇葩、清朝皇帝多幹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選取繼承人的制度不同,導致清朝皇帝的」次品「篩選機制更好。
  • 常言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但為何清朝最後三位皇帝均無子嗣呢?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皇帝那都是後宮佳麗三千,妻妾成群,兒女成行。比如說李隆基59個子女,康熙55個。知道的這是生孩子,不知道的以為甩籽。但是清朝的最後三個皇帝卻都沒有一個子嗣。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五保戶。對此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清朝近親結婚惹的禍。
  • 康熙第一次親徵病逝,帝位之爭,太子胤礽與大阿哥胤褆會鹿死誰手
    嫡長子傳承制是太子胤礽理應成為大清朝下一任皇帝,但清朝還有個奇葩地方,以賢推舉制度,那時候就是實力與人心的較量。而且在乾隆之前,都是以密旨身份在皇帝駕崩之後,才會公示繼承人是誰,這樣的玩法就比較另類了。
  • 小皇帝溥儀:清朝末代最後的皇帝,看看他坎坷的一生
    小皇帝溥儀:清朝末代最後的皇帝,看看他坎坷的一生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關係到底怎樣?
    1898年,在光緒皇帝的授意之下,清朝開始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戊戌變法,改革措施大刀闊斧的施行,恨不得社會一下來場大變,但畢竟中國當時的社會改革條件並不是很完善,所以最終改革得罪了清朝權貴,並將注意力引回到了慈禧眼中。
  • 又到戊戌年,說說當年光緒皇帝進行的維新變法
    今年又到了農曆戊戌年,關於戊戌年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件恐怕應該就是120年前,即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由光緒皇帝進行的戊戌變法。現在在百度裡搜「戊戌」緊接著出來的就是「戊戌變法」。最後鬧到慈禧那裡,慈禧太后也是站在了光緒這邊,下令廢除了八股。維新變法的本意是圖強,但在實行過程當中卻主次不分,年輕的光緒皇帝恨不得在一夜之內將幾千年來的陋習全改正。短短的三個月之內,光緒皇帝頒布了上百道諭旨,這些旨意涉及面廣,包含到了國家的各個層面,但卻主次不分,下了這麼多道旨意該如何執行?又沒有明確說明。
  • 清朝皇帝順序
  • 史上的最後一位王爺,一直活到了2014年,昔日王府成景點
    達吾提·麥合蘇提,1927年11月14日生於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2014年7月30日17時15分,中國最後一位世襲"王爺"、中國目前年齡最大的國家公務員、新疆庫車縣政協副主席達吾提·買合蘇提在庫車縣的家中去世,享年88歲。
  • 光緒和溥儀都不是前皇帝的兒子,那他們跟康熙還有沒有血緣關係?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延續了整整接近三百年,擁有著十二個皇帝,可以說算是在歷史上存在比較長,影響比較深遠的朝代了。又因為清朝離我們現代人很近,不過一兩百年的歷史,所以大家都特別好奇清朝這些帝王的各種奇聞秘事,比如有的人就會問,康熙和溥儀隔了那麼多代,還有血緣關係嗎?
  • 中國最後一位恭親王:為奴二十年,後成為書法家,活到2016年
    若是在清王朝鼎盛時期,愛新覺羅的姓氏代表的無疑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而在清朝覆滅之後,愛新覺羅的姓氏,什麼也不能帶來,更有甚至帶來的是波折頻出的生活。 在清朝滅亡之後,皇室貴族的奢華生活不再有,從至高無上的地位,一夕之間,跌落泥潭。天上到地下的距離落差,並不是心平氣和就能接受的,末代皇帝 溥儀 便一直耿耿於懷。沒有奴隸使喚的他,便將身邊之人當作奴隸使喚。
  • 清朝皇帝生育能力大比拼,康熙乾隆超能生,同治光緒宣統太丟臉
    ▲清朝皇帝子女數量圖表開創這一繁盛階段的康熙爺,是超能生遊擊隊隊長,也是清朝所有皇帝裡面最能生一個。一共55個孩子,35個男孩兒,20個女娃兒。▲超能生的康熙爺畫像35個男孩兒,夭折的10個,沒活到成年的還有5個,即時戰鬥減員這麼多,還有20個兒子可以去競爭皇位。
  • 光緒皇帝與戊戌志士的抉擇
    光緒皇帝與戊戌志士的抉擇作者:轅固小生百年前的清朝末年,暮氣沉沉,然而在萬馬齊喑之中,光緒作為一個有擔當的領導者,在歷史上留下了令人唏噓,卻濃墨重彩的一筆。 甲午戰後,國恥遺恨,震動朝野,這時顢頇的清朝權貴迫於形勢,不得已在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後,進行了有限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