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與戊戌志士的抉擇

2021-02-10 口鳥

光緒皇帝與戊戌志士的抉擇

作者:轅固小生

百年前的清朝末年,暮氣沉沉,然而在萬馬齊喑之中,光緒作為一個有擔當的領導者,在歷史上留下了令人唏噓,卻濃墨重彩的一筆。

 

甲午戰後,國恥遺恨,震動朝野,這時顢頇的清朝權貴迫於形勢,不得已在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後,進行了有限度的改革。光緒當時作為名義上的皇帝,懷有抱負,且思想開明,試圖大刀闊斧地變法,同西方接軌。可是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反對勢力龐大和自己策略上的失誤,最終功敗垂成,沒有堅持到底,就被內部清算了,這是令人非常遺憾的。有人因此嘲笑光緒無能,誤國誤民,不過,這種看法實在淺薄鄙陋。

站在現實的環境來看,光緒的方向是沒錯的,不過他的靠山心猿意馬,隨時能夠將他出賣,當然變法的效果就可以預見了。事後,有人因此認為中國必須接受專制統治,或者只有進行徹底的革命才行,雖然結果不過如此,但絕不能覺得其它方式絕不可取。光緒皇帝正是一直在努力嘗試第三條路線的人,他的失敗無疑令國家遭受了天大的損失。

參考世界歷史,君主立憲的成效對於一個國家的轉型來說往往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譬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法國大革命,前者一躍成為日不落帝國,後者血流成河,播下了暴力革命的種子,毒害至今。而中國如果可以在光緒手下邁入現代國家的行列,無疑是蒼生之福,民族之幸。因此當我們回顧戊戌變法的失敗時,不管實情再怎麼複雜,依靠常識判斷,無疑對於光緒的勇氣是要敬佩的,他本人作為既得利益者的一份子有如此擔當,敢於破冰,實在難能可貴,即便失敗也是英雄。真正阻礙國家進步的是那些權貴中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的成功,代表國家深重苦難的延續,一旦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也會被反噬,後來的辛亥革命無疑證明了這一切。

 

對於光緒皇帝,筆者一直從正面評價,因為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良知實在太少見了。他們對於利益的計算超過一切,所以在面對大是大非的抉擇時,給國家與民族造成了空前的浩劫。而伴隨光緒身邊的很多仁人志士,沒有因為他的勢單力薄,拋棄他,而是甘心為他拋頭顱,灑熱血,至死不悔。比如六君子中的譚嗣同,慷慨就義之時,依然銘記:不有生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其中既有大業未成,期待將來的無奈盼望,亦有對光緒肝膽相照的赤誠忠義。而康有為雖說逃逸無蹤,但平生對光緒充滿眷戀,始終謹記著提攜之恩,未曾變心。

後世對清朝統治不以為然,認為其酋長建國,野蠻殘暴。但對當中的不少皇帝評價頗高,並且綜合對比歷朝歷代,認為清朝的素質優秀,相當勤奮敬業。而光緒看似不起眼,不若祖先功業彪炳顯赫,但處於當時的風口浪尖,儘管他本人力有不逮,經驗不足,卻在判斷國家前途命運方面的見識,比較領先,這全在於他拋棄了個人的榮辱得失,才能得到符合公義的認知。慈禧雖然頭腦活絡,也不保守,但畢竟是舊時代的人物,固守皇家禮法,對待權力過分看重,不敢逾越雷池一步,堅持與民爭利,這樣在很多時候就錯失了變革的機會,大權獨攬,同時積怨於一身。設若當時,母子兩人同舟共濟,互相扶持借鑑,道術結合,而不反目成仇,也許歷史將會改寫,轉型的代價將會少得多,消弭革命的種子,改革才是最理想的道路。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如果再有一次抉擇,人們到底該怎麼辦呢?跟隨光緒的臣子,都是偉大的理想主義者,儘管想法激進,但為國為民,無可厚非。而投靠慈禧的奴才,多為老辣精明的見利忘義之徒,他們掌握了國家權柄,短期來看是維持了穩定,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一百年後,有位和光緒同樣命運的人,為了應對社會危機,也艱難推進起了改革。他的結局也充滿爭議,然後在多少年後,人們總會紀念他的功勳,在蘇聯解體的危機關頭,他作為體制的掘墓人,對不起組織,卻成全了人民,戈巴契夫先生,他的努力不管功成與否,都是代表了人性的典範,紀念這樣的失敗者,內心永遠充滿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光緒皇帝究竟是怎麼死的?
    有人說光緒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因為光緒皇帝曾主張新政,其手下的康有為等人主張廢除太后參政的權利,慈禧得知,便殺了「戊戌六君子」,也一直對光緒皇帝耿耿於懷,所以民間傳說,慈禧自知將不久於人世,但她絕不允許光緒死在她後面,故而對光緒偷毒,使光緒皇帝先於自己去世。那麼,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 記錄大清光緒皇帝一生的老照片
    圖為光緒畫像。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是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與慈禧胞妹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
  • 慈禧殺光緒皇帝之謎!
    光緒皇帝自打登基之日起在位總共有34年之久,雖然在位時間不算短,但在位期間卻沒有什麼實權,朝中大權基本上被慈禧太后所掌握,自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然而就是這個一生都活在慈禧陰影下的皇帝,其實心裡也是渴望自由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在他親政後,也試圖想要擺脫慈禧太后的控制,並且想通過變法來改變現狀,改變國家。
  •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關係到底怎樣?
    1898年,在光緒皇帝的授意之下,清朝開始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戊戌變法,改革措施大刀闊斧的施行,恨不得社會一下來場大變,但畢竟中國當時的社會改革條件並不是很完善,所以最終改革得罪了清朝權貴,並將注意力引回到了慈禧眼中。
  • 光緒皇帝的墓室裡,埋藏著哪些辛酸的往事?
    最後是河北易縣的清西陵,埋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帝王,前三座陵寢的地宮都保存完好,唯獨光緒皇帝的棺槨被盜墓賊劈開,隨葬品大多搶走。 尤其對於光緒皇帝來說,活著的時候命途多舛,百年之後還要遭難,給本就悲劇的人生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光緒皇帝的地宮在哪呢?熟悉清朝陵寢規制的人都知道,入口處就在崇陵明樓後面的啞巴院裡,曾經的曾經,這裡是皇家最敏感的地方,充滿了神秘色彩,為什麼叫啞巴院?傳說在這裡服役的工匠都是啞巴,他們失去了語言能力,不會把愛新覺羅家的秘密洩露出來。
  • 光緒皇帝為何對自己的老師恨之入骨?
    於是,當光緒皇帝問起與日本是戰是和時,翁同龢一馬當先,極力要求光緒皇帝一戰。然而,翁同龢雖然主戰,卻不肯給予北洋水師絲毫幫助。翁同龢責問李鴻章為何花了朝廷那麼多錢卻在關鍵時刻避而不出,還當著光緒皇帝的面,直斥李鴻章這些年拿的錢都用去組建"李家軍"了。在翁同龢高舉愛國大旗的吶喊下,光緒皇帝終於決定對日作戰,甲午中日海戰就此打響。
  • 又到戊戌年,說說當年光緒皇帝進行的維新變法
    今年又到了農曆戊戌年,關於戊戌年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件恐怕應該就是120年前,即公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由光緒皇帝進行的戊戌變法。現在在百度裡搜「戊戌」緊接著出來的就是「戊戌變法」。影視劇裡的光緒皇帝形象在很多人的固有觀念裡,維新變法是以光緒為代表的維新派和慈禧為代表的守舊派之間的鬥爭。
  • 倘若光緒皇帝殺掉了慈禧,那麼清朝是否會扭轉乾坤?
    一、光緒的絕地反撲 據史書記載,在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鬧崩的時候,即是光緒皇帝毫無還手之力的。道理很簡單,在慈禧太后上交權力的時候,朝廷裡面四品上的官員基本上都在慈禧太后手中掌握,光緒皇帝能夠接觸到的最大權限也只有四品官。因此,朝堂的高官都是慈禧的人。
  • 光緒皇帝真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嗎?有什麼證據?
    他從入宮起便被慈禧太后掌控,飲食起居都沒有自由,是一個悲情的傀儡皇帝。他也曾抗爭,在甲午戰爭失敗後,為了挽救清王朝的統治,他決定進行變法改革,但是遭到了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最終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禁於瀛,此後他再也沒有能夠重獲自由,1908年11月14日,年僅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在瀛臺去世,次日,七十四歲高齡的慈禧太后亦死去。
  • 身坐龍椅臉向未來,學英語,騎自行車,年輕時的光緒皇帝什麼樣?
    提到光緒皇帝,大多人都帶著悲哀的眼光看他,他是慈禧太后親自選定的,同治皇帝的繼承人,年僅三歲登上皇位,一生遭受慈禧擺布,最終還被慈禧毒死,是個十分悲慘的皇帝。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光緒皇帝另外一面,年輕時的光緒皇帝,其實是個非常有求知慾的思想先進的年輕人。
  • 玩味歷史<76>|光緒皇帝的婚禮究竟有多奢華?
    那裡是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后妃的安息之所。其地,乾坤聚秀,藏風納氣;其陵,或宏大或精巧,彰顯王者氣象。走進清西陵,每一處,都訴說著生存與死亡的關聯,親情與權位的糾纏。陵墓群的恢宏,更能窺見皇宮裡各類慶典有多氣派。在清代,皇帝結婚是清宮裡的頭等大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皇帝的婚禮是如何籌辦的。
  • 光緒皇帝擁有一後二妃,為什麼就沒有留下一兒半女?
    清朝末年的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去世,享年38歲。他一生有一妻二妻,為什麼不留下一個半女兒?1875年1月,年僅四歲的載湉被慈禧和慈安封為皇帝,慈安為光緒和皇太后兩宮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駕鶴西去,皇權被慈禧壟斷。
  • 光緒皇帝學英語:閱讀和寫作還不錯,口語非常糟糕
    在清朝歷史上,對西方語言文字有涉獵的皇帝,一個是康熙,一個是光緒。康熙曾學過多國語言,屬於「過把癮」的性質,認識幾個單詞、幾個短句而已。光緒學習英語,那可是下過苦功夫的,持續時間長達18年。光緒帝在晚清內憂外患的環境下長大,有一定的維新思想,也渴望能有所作為。
  • 光緒臨死前,得知下一個皇帝是親侄兒溥儀,沉默半天就說了一句話
    說到光緒皇帝,歷史迷們對他應該都不陌生。作為被慈禧太后壓制了三十多年的皇帝,過得十分悲慘。 最後還是輕輕鬆鬆找個皇帝病重的藉口把光緒皇帝囚禁在了瀛臺,本來瀛臺在光緒皇帝被囚禁在那裡之前,還是一個四面環水、有一座橋可通的水榭。
  • 光緒被慈禧囚禁至死咎由自取?老師翁同龢揭秘:皇帝內心令人恐懼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政變,百日維新宣告失敗,隨即囚禁光緒皇帝於中南海瀛臺。長久以來,人們在談到光緒皇帝時,總會報之以深深的同情。
  • 光緒皇帝究竟是被誰毒死的?死前最後1句話道出大清滅亡原因
    光緒年間,著名的維新運動慘遭失敗。朝廷大權仍被慈禧夥頑固派分子把持。改良派人士或被殺或被捕,就連光緒皇帝也被慈禧囚禁於灜臺孤島,過著西欲飛無羽翼,欲度無舟楫」的囚徒般生活。
  • 查遍清朝的歷史資料,破解了此人與光緒皇帝合照為PS的謎團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典型的案例,就是晚清時期光緒皇帝和康有為的合影,很多專家和學者們都紛紛表示,該照片是當時「p成」的。究竟照片是真是假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看看清代史料是怎麼說的。公元1898年6月,在康有為和梁啓超等人倡導下,說服了光緒皇進行政治經濟改革,同時還大力提倡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但可惜的是,在慈禧太后等人的打壓下,最終持續了103天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 光緒年間一樁賣官鬻爵奇談 買官者對皇帝如是說
    清代做官的途徑有五種:一是十年寒窗苦讀,靠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靠著祖上的功勳,世襲為官;三是靠達官貴人的保舉,撈個一官半職;四是靠皇帝的賞賜;最後一種就是用錢買官,這叫做捐納。按照慣例,得到任命的官員在上任之前,得去見見皇帝,一來是官員向皇帝謝恩,二來皇帝向官員勉勵幾句,以示皇恩浩蕩。但大家心裡都明白,這種見面只不過是例行公事,走走過場而已。但就是這種走過場的見面,玉銘卻出了意外。玉銘見光緒皇帝那天,光緒問玉銘說,你一向在哪裡當差呀?
  • 光緒皇帝為何離奇死亡?在他去世一百年後,專家終於查出了真相
    此時朝廷大權掌握在慈禧手中,那些心中存有疑慮的大臣,也不敢公開質疑皇帝的死因。直到一百年後,專家通過對光緒頭髮的分析,終於查出了他離奇死亡的原因。光緒帝,全名愛新覺羅·載湉,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妹。也就是說,光緒是慈禧的親外甥,這關係雖然不比母子,但也是至親,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 醇親王家訓(光緒皇帝父親):財大子孫禍!
    光緒五年,賞親王雙俸。十一年,管理海軍衙門,總理節制沿海水師。十二年,賞杏黃轎。光緒十六年,增加護衛,十一月二十一日丑時薨,年五十一歲,稱號曰「皇帝本生考」,諡曰賢。十八年四月廿一日申時奉安。從某種程度上說,整個同治、光緒兩朝的政治,就是兄弟兩人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而主導下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