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想稱霸天下的項羽帶兵駐紮鴻門,打算滅劉邦。
聽到這個消息的劉邦,心裡很慌,急忙詢問自己的"智多星"張良:"我這咋辦?我乾脆當回孫子,明天就去求項羽,希望能換來原諒。"
張良搖搖頭,表示這還不夠:"還有一件事你也需要做,而且這件事情你如果沒有做好的話,說不定當場人頭落地!"
劉邦立馬擔心起來,急忙追問:"什麼事兒?"
張良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反而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項羽讓你坐下參加宴會,你怎麼選位置來坐?"
劉邦沒有多加考慮,直白的回答:"就那麼隨便坐唄,一個座位有什麼講究的!"
張良嘆了口氣,說道:"這就是我最擔心的一點,你若真的這麼做了,項羽必定當場殺你!"
劉邦這下急了,問:"那我該怎麼做?"之後,張良湊到他耳朵旁,交代了一番。
第二天,心中牢記張良告誡的劉邦去赴宴了。他見到項羽之後,先是說了這麼一段話:"臣與將軍戮力攻秦,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
從劉邦的這句闡述中,能夠看得出來,他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因為他用到了一個"臣"字來指代自己。
而聽了劉邦的這一段話,項羽很顯然心情好了許多。所以他一高興,就將內奸給說了出來:"哎,其實我心裡還是相信你的,都怪你的左司馬曹無傷,他在中間挑撥離間,說你想傭兵之立,所以我才對你有點不滿!"
這是不是傻?很顯然嘛!
當然,劉邦是不傻的,他聽了以後,更加低眉順眼,放低自己的姿態。這讓項羽更加高興,他一高興,當即就邀請劉邦坐下來,說:"既然是誤會,那麼咱們還是好哥倆,今晚坐下來好好喝兩杯,敘敘舊。"
關鍵的地方來了,項羽坐下之後,背西朝東,位處主位。劉邦一看,連忙在朝北位置上坐了下來。
劉邦這樣做,同樣也是一種示弱。
他這一舉動,明顯讓項羽徹底放下了戒心。以至於在宴會上,範增多次給項羽暗示,讓他動手,項羽都默不作聲,假裝沒有看到。
就這樣,劉邦才成功地在這場鴻門宴中脫身。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看出,劉邦能夠成功地活下來,除了他能"苟"以外,最關鍵的還是因為他坐對了位置。
有的人覺得,不就是一個位置嗎,怎麼就起到了扭轉局勢的關鍵性作用呢?
其實在古時候,古人們對座位禮儀是很看重的。
一般來說,去別人家做客,主人家都會西向坐,以此來表達對客人的尊敬。而君王宴請臣子,君王都會向南坐,臣子則向北,表示"北向稱臣"的意思。
當時,項羽直接向東而坐,劉邦立即就選了北向坐,這就是一種誠服的意思,表示他甘願奉項羽為君王。就是他這一個舉動,才隱隱地平息了項羽的怒火,保住了性命。
歷史遠比小說讀起來更有趣,常有人問我有什麼好的歷史書可以推薦推薦?我常推薦他讀讀《資治通鑑》。
為什麼呢?因為在《資治通鑑》裡有很多值得思考借鑑的歷史故事。《資治通鑑》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1300多年的國家民生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總結經驗。
普通人看個一兩遍,在職場、商場、官場、情場等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場景,都更不容易走彎路,更容易取得更大成功。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取其精華,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精裝禮盒版,鎏金封面,內容完整!一套分為6本,原價298,現在#百度超級好物節# 領券只要68,每本也就10多塊,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擊上方連結參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