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參加鴻門宴,選對了位置,最終才成功死裡逃生

2021-01-16 白劇本

公元前206年,想稱霸天下的項羽帶兵駐紮鴻門,打算滅劉邦。

聽到這個消息的劉邦,心裡很慌,急忙詢問自己的"智多星"張良:"我這咋辦?我乾脆當回孫子,明天就去求項羽,希望能換來原諒。"

張良搖搖頭,表示這還不夠:"還有一件事你也需要做,而且這件事情你如果沒有做好的話,說不定當場人頭落地!"

劉邦立馬擔心起來,急忙追問:"什麼事兒?"

張良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反而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項羽讓你坐下參加宴會,你怎麼選位置來坐?"

劉邦沒有多加考慮,直白的回答:"就那麼隨便坐唄,一個座位有什麼講究的!"

張良嘆了口氣,說道:"這就是我最擔心的一點,你若真的這麼做了,項羽必定當場殺你!"

劉邦這下急了,問:"那我該怎麼做?"之後,張良湊到他耳朵旁,交代了一番。

第二天,心中牢記張良告誡的劉邦去赴宴了。他見到項羽之後,先是說了這麼一段話:"臣與將軍戮力攻秦,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

從劉邦的這句闡述中,能夠看得出來,他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因為他用到了一個"臣"字來指代自己。

而聽了劉邦的這一段話,項羽很顯然心情好了許多。所以他一高興,就將內奸給說了出來:"哎,其實我心裡還是相信你的,都怪你的左司馬曹無傷,他在中間挑撥離間,說你想傭兵之立,所以我才對你有點不滿!"

這是不是傻?很顯然嘛!

當然,劉邦是不傻的,他聽了以後,更加低眉順眼,放低自己的姿態。這讓項羽更加高興,他一高興,當即就邀請劉邦坐下來,說:"既然是誤會,那麼咱們還是好哥倆,今晚坐下來好好喝兩杯,敘敘舊。"

關鍵的地方來了,項羽坐下之後,背西朝東,位處主位。劉邦一看,連忙在朝北位置上坐了下來。

劉邦這樣做,同樣也是一種示弱。

他這一舉動,明顯讓項羽徹底放下了戒心。以至於在宴會上,範增多次給項羽暗示,讓他動手,項羽都默不作聲,假裝沒有看到。

就這樣,劉邦才成功地在這場鴻門宴中脫身。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看出,劉邦能夠成功地活下來,除了他能"苟"以外,最關鍵的還是因為他坐對了位置。

有的人覺得,不就是一個位置嗎,怎麼就起到了扭轉局勢的關鍵性作用呢?

其實在古時候,古人們對座位禮儀是很看重的。

一般來說,去別人家做客,主人家都會西向坐,以此來表達對客人的尊敬。而君王宴請臣子,君王都會向南坐,臣子則向北,表示"北向稱臣"的意思。

當時,項羽直接向東而坐,劉邦立即就選了北向坐,這就是一種誠服的意思,表示他甘願奉項羽為君王。就是他這一個舉動,才隱隱地平息了項羽的怒火,保住了性命。

歷史遠比小說讀起來更有趣,常有人問我有什麼好的歷史書可以推薦推薦?我常推薦他讀讀《資治通鑑》。

為什麼呢?因為在《資治通鑑》裡有很多值得思考借鑑的歷史故事。《資治通鑑》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1300多年的國家民生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總結經驗。

普通人看個一兩遍,在職場、商場、官場、情場等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場景,都更不容易走彎路,更容易取得更大成功。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取其精華,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精裝禮盒版,鎏金封面,內容完整!一套分為6本,原價298,現在#百度超級好物節# 領券只要68,每本也就10多塊,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擊上方連結參團:

相關焦點

  • 《鴻門宴》:劉邦、項羽性格差異,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作者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宴會上的鬥爭。「鴻門」是當時的地名,項羽在鴻門設宴款待劉邦,但在宴會上,項羽想要殺劉邦,而劉邦成功逃脫了,可以說「鴻門宴」危機四伏而又暗藏殺機。從「鴻門宴」的情節,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劉邦、項羽性格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也讓我們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敗的結局。
  • 鴻門宴:項羽錯失良機,劉邦死裡逃生
    他是為了報答我當年的救命之恩才來告訴我這件事的。」劉邦緊接著說道:「他到時有情有義。既然項伯都來了,我還是有必要見一見他的。你和項伯你們兩個誰的年紀比較大一些呢?」張良說道:「項伯年長一些。」劉邦說道:「那你讓他進屋來,我將以兄長的名義款待於他。」張良走出去見到項伯,就把他朝劉邦屋中拉。
  • 鴻門宴上的天選之人:一場早飯而已,歷史怎麼就選中了劉邦?
    公元前206年的一個冬日清晨甚至凌晨,劉邦帶著張良、樊噲等五個親近的人,還有百十來個騎兵侍從,屁顛屁顛的趕到鹹陽城東四十裡的鴻門,去參加這個不懷好意又無法拒絕的飯局。鴻門宴的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鴻門宴的故事能被傳頌至今,因為它確實代表了歷史非虛構寫作無法逾越的高峰,和荊軻刺秦、垓下之圍並列。
  • 鴻門宴項羽婦人之仁放虎歸山,然而殺掉劉邦,項羽就能坐擁天下?
    西楚霸王項羽是歷史上的悲情人物,本來是在戰場之上叱吒風雲的一代雄主,然而最終只能兵敗自刎。後世多將項羽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他放走了劉邦,在鴻門宴上,項羽放虎歸山,從而導致了其錯失江山,而劉邦終成為帝王。然而這真是項羽沒能坐擁天下的原因嗎?
  • 鴻門宴偏袒劉邦,項羽為何不殺了項伯
    秦二世三年,參與北伐援救趙國,後隨項羽參加巨鹿之戰,又跟隨項羽佔領函谷關。 在鴻門宴上,範增不斷地暗示項羽,要項羽乘機殺掉劉邦,項羽由於在事前已被項伯說服,認準劉邦為忠誠有功的將領,因此,對範增的暗示沉默不答。
  • 劉邦在鴻門宴上為何能成功逃脫?是偶然還是必然?
    劉邦、項羽分兵兩路攻打秦朝,項羽出兵北線,在巨鹿與秦軍主力對戰。由於秦軍主力都在於項羽交戰,故而另一方面的劉邦基本上沒什麼阻力,很輕鬆的就攻下了鹹陽。雖然項羽消滅秦軍主力,居功至偉,但是入關時間上卻趕在了劉邦後面。劉邦率先進入關中,自然頗為得意,想著自己馬上就是關中王了。可是項羽聽說劉邦功勞不大卻有稱王的想法,非常的憤怒,準備發兵將其消滅。鴻門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 項羽為劉邦設下鴻門宴,在什麼地方?
    如今社會發展了,物質生活比較豐富,很多人都愛赴宴吃美食,但若說最不願赴的宴,一定是鴻門宴。鴻門宴來源於秦末項羽劉邦楚漢爭霸過程中的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劉邦差點在宴會上死在項羽手中。鴻門宴被稱為「天下第一宴」,因為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後來項羽和劉邦不同的命運結局,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一個關鍵節點。對劉邦來說,這場宴會原本會危及到他的身家性命。後來鴻門宴就成了暗藏殺機、不懷好意的宴會的代名詞,意思是說參加這樣的宴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大。歷史上項羽請劉邦吃的這場鴻門宴,發生在什麼地方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故事的背景。
  • 楚漢未解之謎: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會放走劉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楚漢未解之謎: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會放走劉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歷史上,鴻門宴很有名,暗藏殺機。在秦朝末年,以劉邦為首的集團與項羽集團匯聚一堂,經過了一場刀光劍影,最終和平結束。可是大家在思考,既然項羽已經做好了準備,為什麼沒有殺掉劉邦呢?
  • 《鴻門宴》:一個有殺機卻無殺心的飯局,早已註定楚漢爭霸結局
    劉邦參加鴻門宴,絕不會自己給自己安排有利的座位,範增作為主陪也不可能有這個權力,只有項羽和項伯有安排座次的權力,所以在鴻門宴上劉邦的座次已經決定項羽不會殺他。儘管項羽對劉邦已無殺心,但是劉邦能夠死裡逃生絕對有過人之處。試想劍拔弩張的楚漢大軍,被劉邦用一場飯局輕鬆化解,這是多精明的買賣。
  • 眾說紛紜《鴻門宴》:酒席座次是成心侮辱劉邦?
    兩千多年前,劉邦、項羽在鹹陽城外,面對亡秦那隻碩大的勝利果實,用一場宴會暫時化解了迫在眉睫的矛盾衝突。而在太史公司馬遷如椽巨筆的生動描述下,這場宴會不但成了史上最著名的飯局,也在中國人語庫裡成了陰謀、兇險的代名詞。     電影《鴻門宴》正在上映。關於鴻門宴的話題,過去說、現在說,今後還會一直說下去。
  • 鴻門宴上真正懂局的人是項羽,不是不想殺劉邦,而是絕不能殺劉邦
    11:14 來源: 博覽眾史 舉報   前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鴻門宴
  • 在鴻門宴上,劉邦都吃了什麼菜?
    劉邦雖然害怕,不想去項羽軍中,但攝於眼前的態勢,已經沒有退路,如果不去賠罪,必被項羽擊潰。在張良的謀劃下,劉邦和項伯好好套了一番近乎,並許諾把女兒嫁給項伯的兒子。項伯也是個實在人,答應劉邦回去跟項羽說說好話,讓項羽取消殺劉邦的念想。第二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等100餘人馬來到了項羽軍中,見到項羽,劉邦二話不說跪下就哭:「大王啊,冤枉啊,我先入關純屬偶然,絲毫沒有背叛大王您的意思。」
  • 鴻門宴中劉邦為何能安然無恙?此四人功不可沒,又讓人意想不到!
    這場宴會史稱「鴻門宴」,後世所有不懷好意的兇險宴會一概被人們稱為是「鴻門宴」。鴻門宴是項羽一生成敗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漢高祖皇帝劉邦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鴻門宴上,項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因為宴會擺在他軍營處,若是項羽真想發難留住劉邦將其殺了,劉邦等人絕對是不雙拳難敵四手,必死無疑的。
  • 鴻門宴上,劉邦為何留下張良只因算準項羽沒有殺心?
    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被項伯擋著,情況非常危急的時候,張良找到樊噲,樊噲衝進大帳義正言辭的說了項羽,為劉邦解救了危難局面。 事急從權,或許以上就是劉邦留下張良的原因,但後續的發展,或許可以猜測張良留在項羽身邊才是一步好棋,劉邦被項羽大軍困在鹹陽,項羽其實這時間的心理是殺劉邦苦於沒有藉口,不殺劉邦又有些不甘心。
  • 鴻門宴保護劉邦的項伯,在親侄子項羽死後,人生結局什麼樣?
    說起鴻門宴,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秦朝末年,項羽約劉邦在鴻門會面,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因為項伯的營救和幫助,得以全身而退。那麼,在楚漢相爭結束、項羽自殺以後,作為劉邦的恩人、項羽的親人的項伯,得到了什麼樣的結局?
  • 如何布局「鴻門宴」?如何應對和安全化解「鴻門宴」?
    鴻門宴鴻門宴事件回顧中國古代十大著名酒局之鴻門宴。鴻門宴是我國歷史上很著名的事件之背景是劉邦在處於弱勢的情況下,通過張良的幫助,成功逆轉局勢的故事。通過歷史學家對鴻門宴評價和分析,鴻門宴的故事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鴻門宴中塑造了兩種不同性格的歷史統治人物。公元前206年,當時為楚國武安侯的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 曹無傷不告密,說劉邦要稱王,還會有「鴻門宴」嗎?
    宴會上,七十歲謀士範增多次舉起玉佩,提醒項羽動手,除掉劉邦。項羽假裝「看不見」,範增出門,叫來悍將項莊,讓他表演「舞劍」,伺機殺掉劉邦,解決後患。可惜,項羽叔叔項伯不地道,掩護劉邦,不讓項莊得逞。「鴻門宴」上劍拔弩張,危機重重,劉邦採納張良之計,提前「溜之大吉」,逃回軍營,躲過了一劫。「鴻門宴」上,項羽當斷不斷,猶豫不決,放走了最大勁敵劉邦,這是他敗亡之起點。
  • 一個告密項羽,一個說情劉邦,鴻門宴竟然被這兩個不起眼的間諜人物...
    而說起鴻門宴中的人物,有兩個間諜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曹無傷與項伯。首先,來看曹無傷。曹無傷是劉邦手下的左司馬,相當於一路大軍中的副職軍官,也算是個高級軍官。曹無傷屬於見利忘義的人,他認為當時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項羽擁兵四十萬,而劉邦只擁兵十萬),再加上劉邦先進關中已得罪了項羽,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於是起了反心,派人到楚營給項羽告密,引火澆油地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了,丞相都選好了,關中的金銀財寶美女香車都霸佔了。項羽大怒之下發誓要滅了劉邦,從而引發鴻門宴的誕生。總之,曹無傷叛變的原因,不過是通風報信,不過是政治表態,為自己尋條後路可走。
  • 他是劉邦活著走出鴻門宴的關鍵人物
    這時候,相遇的軍事範曾建議項羽抓住時機,趁熱打鐵,一舉消滅劉邦一群人,劉邦的軍營駐地和項羽的軍營相距不遠,往來十分方便,有一天,劉邦的部下曹無傷來到項羽的兵營,面見項羽,把劉邦的一些秘密告訴了項羽。最主要的還是劉邦想做關中王的想法。項羽聽聞之後馬上起了殺心,想要殺死劉邦。這個時候我們所受的神助攻就登場了,項伯本來是項羽的叔父,以前跟著項梁混,後來跟著項羽,項羽自然重視。
  • 鴻門宴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出土漢簡揭開內幕,日本學者:東方智慧
    劉邦採納了張良的計策,不僅把在鹹陽所得的一切戰利品,原封不動送至項羽營中,還應項羽之約,到鴻門赴宴。按照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說法:項羽手下的頭號謀臣範增認為劉邦已成氣候,想當場將之斬殺。但項羽卻因一時心軟,放走了劉邦,最終不僅丟掉了唾手可得的江山,也丟掉了自家的卿卿性命。